康子林照片

康子林

康子林个人资料: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康子林出生在邛崃市固驿镇康石桥。他自幼就对川剧入迷,通过拜师学艺和自己的勤学苦练,成了一代川剧宗师。同行和戏迷都尊称他为“康圣人”。如今,许多老一辈的铁杆戏迷,说起他主演的《八阵图》、《评雪辨踪》等名戏,仍讲得津津有味。……
资料更新时间:2023-11-19 22:11:47

川剧 川剧演员 戏曲

一、个人资料简介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康子林出生在邛崃市固驿镇康石桥。他自幼就对川剧入迷,通过拜师学艺和自己的勤学苦练,成了一代川剧宗师。同行和戏迷都尊称他为“康圣人”。如今,许多老一辈的铁杆戏迷,说起他主演的《八阵图》、《评雪辨踪》等名戏,仍讲得津津有味。

二、康子林 - 简介

康子林(1870-1930)川剧表演艺术家。邛崃县人。8岁学艺,12岁登台,名噪剧坛,被尊为“康圣人”。1912年参与发起川剧著名班社“三庆会”,历任副会长、会长。致力于川剧改良工作。康子林,又作芷林、紫麟,原名康学清。生于清光绪九年(1870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邛崃县固驿镇人。其父登明以开栈行为业。因生意萧条,迁居成都四圣祠街。长兄康子久,字级三,绰号“大蛮”,是川剧老“庆华班”的著名花脸。弟学经,开中药铺兼行医。他排行老二,故又称“康二蛮”。

三、康子林 - 表演特点

康子林技艺精湛,音色清脆,刚柔相济,高低转换自如。他在《扫华堂》《离燕哀》中的一些唱段,民国时期常被戏迷哼唱于茶坊酒肆及街头巷尾。他不惜下大力气深入角色。为了演好《评雪辨踪》,他在寒冬腊月,身着单衣独自前往草堂寺体味饥寒交迫的人生况味,终于把吕蒙正演得入木三分,许多观众因此称他为《活蒙正》。他演《八阵图》,通过一连串耍翎飞冠、甩发、腿功等舞蹈身段,再现了陆逊困阵时恐惧、迷茫、逞强而又狼狈的复杂心态。他的翎子功名噪一时。一对翎子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单绕或双绕,或画圆圈或分阴阳,无不随心所欲。他的“把子功”也堪称一绝,能将花枪由身前抛至身后,复由脚后跟踢回身前。他的变脸也很神妙。“三变”至他已发展为九变乃至十余变,变得干净利落,不露痕迹。他的尖子功也极为出色。特别是《水漫金山》中饰韦陀“踢慧眼”的功夫,尤为众口称绝。

四、康子林 - 经历

8岁学艺,10余岁入老庆华班,相继受业于名旦彭元子、名小生傅莱生、何心田。

12岁登台,曾先后搭明珠、翠华、长乐、燕乐、宾乐各班,为观众所喜爱。

1912年初与杨素兰、萧楷成、唐广体等发起川剧著名班社“三庆会”,自任会长。并成立研精社,致力于川剧改良工作。把昆、高、胡、弹、灯几类剧目综合在一起,对川剧的发展和艺人的团结起了促进作用。又开办升平堂培训科生。

能戏很多,文、武、唱、做,高、昆、胡、弹无不擅长。功底深厚,嗓音清脆,吐字清晰,行腔委婉,韵味隽永,声情并茂。刻画人物细致真切,性格鲜明,形神毕肖。尖子、翎子、变脸等各种技艺俱佳。在《评雪辨踪》中饰吕蒙正,着重刻画其冷、窘、酸态,有“活蒙正”之誉。饰《八阵图》中的陆逊,困阵时有耍翎、飞冠、甩发等绝技。时人赞他“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 三庆会戏班子台柱 康子林在家中排行老二,自幼聪慧,十多岁便跟大哥康大蛮在固驿镇的清华班学演戏。那时,川剧就像油菜花一样,盛开在人文气息浓厚的川西平原上,不仅每个县有戏班子,稍微像样的乡镇也有戏班子,大家看川剧如同今天听流行歌曲、看电视连续剧一样普通、平常。有这么多的群众基础,学演戏也就自有前途。在清华班,大哥演花脸,康子林演文武小生,乡亲们都夸赞他的戏演得好,叫他“康二蛮”。演了一阵子后,康子林自知功夫还不到火候,便拜戏状元岳春为师。康子林为人谦逊,勤奋好学,在名师的指点下,演技有长足的进步,并逐渐成了川西坝子有名的红角。固驿镇的天地毕竟太小,康子林索性来到成都,参加太洪班演出。演戏之余一有空闲,便跑到卧龙桥一带的书摊上浏览戏书,将前人的经验铭记于心后,回去马上又练。如此理论联系实践,演技虽未达炉火纯青的至境,但已愈加精湛。过后不久,康子林便告别了太洪班,同唐广体、周明操、周慕莲等人发起成立了三庆会戏班子,并成为三庆会里的台柱,大家都尊称他为“康老师”。此时的康子林演技与戏德更是有口皆碑,远近闻名。 大凡研究川剧的人都知道,川剧的著名班社,自晚清以来,有光绪年间的三字科班,民初的三庆会以及由“围鼓”组成的进化社和演时装戏为主的教育会等。稍后一段时期,则有川西的玉清科社、西华科社、志字科班、钧字科班、重庆的裕民科社、贵阳的天曲科社。这些班社中,尤以三庆会影响最大。康子林在川剧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三庆会1912年创立于成都,由长乐、宴乐、宾乐、顺乐、翠华、彩华、桂春、太洪等八个班社协议组成。包括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各腔和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共180余人。在辛亥革命民主思想影响下,康子林领导的三庆会在组织和制度上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并大胆整理旧戏,编制新戏,对川剧艺术的革新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与川东名角一比高低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声腔流行的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的不同,在表演方面形成了川剧的几种流派,即川剧界所谓的“四条河道”。川西派(又称“成都河”或“中河道”)活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坝子。该派原以唱高腔和灯戏为主,康子林便是该派最杰出的代表。 在川剧界,康子林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有一年,川东名角曹黑娃专程来成都会康子林。早在康子林还未到成都时,曹黑娃就已在成都走红了,许多戏迷都成了他的追星族。这次一到成都就听人讲,成都的戏台子上又出了一个名角康子林,心里很是不服气,于是便想找康子林切磋技艺,一比高下。曹黑娃一见康子林便拱手道:“康二哥,你在成都也算得上一个人物了,要论演文戏,小弟我在你之下;可要论演武戏的话,那我恐怕就在你之上了。” 康子林听罢,平静地说道:“曹老弟,我的文戏和武戏可能都比不上你,但要知道,艺海无涯啊!” 曹黑娃一听此话,脸一下子红了,很不好意思。 话虽这么说,演技还是要切磋的。于是,康子林便邀曹黑娃同台演《水漫金山寺》,并提议由曹黑娃演主角许仙,他自己演配角韦驮。戏牌挂出去后,戏迷们都搞不懂康子林为何要演一个武生韦驮,私下都替他捏把汗。担心万一演砸,将影响康二哥在川西坝子的声誉。那天的戏吸引了不少戏迷。戏刚刚开场,曹黑娃扮演的许仙就把观众一下子吸引住了,大家望着戏台子,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不久,该轮到康子林扮演的武生韦驮出场了,他甫一亮相,观众就哄堂大笑起来:“这康二哥怎么搞的,连韦驮菩萨有三只眼睛都忘记了,只有两只眼睛,岂不笑话吗?” 大家正在为康子林着急之时,只听锣鼓声一下子响了起来,康子林踏着锣鼓的节奏,左踢一个尖子,右边竖起半只眼睛,右踢一个尖子,左边又竖起半只眼睛,两个半只眼睛刚好合成一只眼睛,惊得在场的观众目瞪口呆。堂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啊,想不到康二哥还有如此绝活,太棒了,太棒了!” “曹黑娃的天旋子、地旋子,哪里抵得住康二哥的甩尖子。” 场戏演下来,康子林的名声就像这出戏的戏名一样,在川西坝子上“水漫金山寺”般更响亮了。

戏弄国民党军政要员

川东名角曹黑娃与康子林同台演出《水漫金山寺》后,对康子林的演技与人品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前往康子林住处拜访。曹黑娃一进客厅,见墙上挂了一幅《墨竹图》,题字为:“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 曹黑娃站在《墨竹图》前赞叹道:“康二哥,想不到你果真是文武双全啊!”康子林站在一旁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儿,曹黑娃又说:“康二哥,咱们再合演一场武功戏,你看如何?” “行,曹老弟,你看这次咱们合演哪出戏呢?” “我看就演《狮子楼》吧!” 二人当即商量敲定,由康子林演武松,曹黑娃演西门庆。戏一开演,只见几张方桌重叠着摆放在戏台上,武松手握闪闪发光的刀,纵身一跃便上了方桌,一只脚站在桌面上,一只脚悬在半空中,大胆地做了个“拔草寻蛇”的动作。全场鸦雀无声,看得观众连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西门庆见武松把一张方桌都挡完了,便顺势做了个“燕子穿柳”,从武松的裤裆下钻了过去,武松提刀便追,二人同时轻轻落地。《狮子楼》演罢,曹黑娃心悦诚服地对康子林说:“康二哥,小弟我比不上你,你才是真正的文武全才!” 康子林在三庆会戏班子里有许多得意门生,前面提到的周慕莲便是他最喜欢的一位。康子林常常手把手地教他,不仅如此,还让周慕莲与他同台演戏。有一次,康子林与周慕莲同台演《绛霄楼》,康子林演皇帝,周慕莲演皇后。这出戏二人演得非常成功。戏刚刚演完,那些对康子林抱有成见的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上台给周慕莲挂红,有意冷落康子林,想使他难堪,下不了台。正当那些人得意之时,只见康子林扯开嗓子,字正腔圆地唱道: 是何方狂生放荡, 绛霄楼戏弄孤王。 论国法将头刎下, 天大事看妻身旁。 那些在台上为周慕莲挂红的军政要员顿时灰溜溜的。台下的戏迷们一片叫好。

五、康子林 - 代表剧目

代表剧目还有《三变化身》、《情探》、《三难新郎》、《醉战雍州》、《白蛇传》、《红袍记》、《彩楼记》、《琵琶记》、《刀笔误》、《离燕哀》、《情天侠》等。平日好读书、作画,喜唱扬琴。作风俭朴谦和,奖掖后学。热心公益,名噪剧坛,川剧界尊为“康圣人”。晚年带病坚持演出,辛劳过度,殁于重庆。康子林从艺50年,演戏上百出。有时也演须生,所饰《绛霄楼》中的正德皇帝,《杀狗惊妻》中的曹庄,《渔父辞剑》中的渔父,同样受到观众高度赞赏。他一生共塑造了一百余个不同性格的舞台形象。最令人难忘的,除上述几个人物外,还有风流儒雅的秦少游,迂腐寒酸的吕蒙正,老练园滑的蒋兴,忘恩负义的王魁等。

六、康子林 - 大事记

辛亥革命前夕,成都地方政府欲将川剧公会所在地老郎庙改建为茶园,收为官办。为使班社不失立足之地,康字林以会首名义联络会友上书当局,据理力争,终始园址归还悦来公司,为后来三庆会的创建提供了基地。

1911年秋,赵尔丰大肆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并下令禁演川剧。众多伶人生活顿陷困境。康字林再次挺身而出,联络同行奔走周旋,终于获准恢复演出。为抵制资本家对艺人的残酷剥削,1912年春,他与杨素兰、李琴生、唐广体、萧揩臣等,联络当时在成都演出的“长乐”、“燕乐”、“怡乐”、“翠华”诸班社,以悦来茶园为会址,建立了川剧史上第一个由艺人自主经营的演出团体“三庆会”。杨素兰被推举为会长,康子林任副会长。 在杨素兰、康子林主持下,根据“有饭大家吃,有戏大家唱”的原则,“三庆会”实施了多项改革。二人首先带头废除名角“包银制”,改行民主分帐制。为让下层演员的收入有所提高,康子林主动将自己的工资减少至每日500文。以后任何一位著名演员提出增资,都不敢超过每天500文的标准,因为谁都知道自己的才艺,不可能超过康子林。 “三庆会”在艺术上倡导剧场排导制度,反对“台上会”(即在台上临时拼凑台词、敷衍动作),并多次邀请文化界名流到场为艺人讲解分析剧本历史背景及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经多方努力,“三庆会”的演出水平不断提高。康子林十分重视演员的“三德”,即口德、品德、戏德。要求不说下流话,不打人骂人,不争戏码先后,配戏时(特别是武戏)不得伤害对方。当时的生旦戏多涉艳情,每在舞台上扮演闺房秽事,污染观众耳目。康子林对此十分警戒,常告诫戏中演员:“表演宁可不足,也不能过分渲染艳情,以免导人以邪。过分的表演引起观众狂叫,那不是赞赏你的艺术,而是笑你品德和戏德低下。”他坚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观众和戏剧艺术。 康子林为办好“三庆会”,多次谢绝重庆等地的“永遇”、“悦合”、“大玩”等著名戏班之高薪揽聘。一段时间,总府街开了一家群仙茶园,欲与三庆会比高低,以高价聘请三庆会名角前往演出。“群仙”老板为使康子林转台,开出每日三千文之高额酬金。但康不为所动。后因盛情难却,同意到“群仙”演出一周,但不取分文报酬。此举让此前跳槽投奔“群仙”的几位名角深受震动,纷纷去而复归。 1926年杨素兰去世后,康子林继任三庆会会长。他倡建了以老艺人为骨干的艺术探讨机构“精研会”。每日戏毕,组织艺人总结当天演出之得失,或钻研剧本,探讨舞台形象,改进音乐唱腔(他掌握了极多的川剧曲牌,他去世后,多种曲牌失传)。他还十分重视培养川剧接班人,先后收了李志云、陈洪君、刘宗林等五个徒弟。此外还创办了“升平堂”科社,并亲自担任教习,培养了白玉琼、晋明权等一大批后起之秀。向他参师学艺的亦不乏其人,著名的有周慕莲、傅幼林等。他对演艺常有精辟的见解,传艺从不保守。有一次周慕莲演《离燕哀》格外动情,泪流满面,把脸上的油彩都弄污了,为此深感不安,问教于康子林。康坦诚地说:“你今天演‘过’了。演员演角色既要钻得进去,还要跳得出来。生活里女人死了丈夫,越哭得厉害别人越同情。可是在舞台上你要这样哭,观众就要讨厌你了,你要记住:别人哭的是泪,演员哭的是戏。”几句话让周慕莲终生受益。

七、康子林 - 逝世

1929年秋,重庆“悦合”大舞台的冯老板(潘文华部队军需处长)派专人来蓉,重金聘请康子林到重庆演出,言明包接包送,每日酬金大洋20元。康子林不为私利所诱,回答说:“我是三庆会一会之长,我不能丢了大家不管。三庆会在哪里,我康子林就在哪里!”冯老板只好同意聘请三庆会全班人马赴渝演出。为期三月合同期满,冯老板坚持续签三月演出合同。康子林顾及全团利益,勉力继续演出《八阵图》《三变化身》等繁重的武功戏。6月底,康子林终因酷热和劳累过度,晕倒在后台。7月19日与世长辞,时年60岁。 康子林去世后,渝籍著名川剧演员张德成、曹俊臣等举行义演,为举办康子林后事筹集费用。重庆各界人士在“鼎新”大舞台设灵公祭。灵堂正中大书“戏圣”金字,祭幛挽联数百幅。省参议长蒲殿俊送的挽联是:“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半月后灵柩运回成都,安葬于东门外三瓦窑附近的高板桥。康子林对川剧的卓越贡献和非凡成就,《辞海》有专条记述。

八、康子林 - 评价

康字林字幼喜爱川剧,常随长兄去戏班看排戏,偶尔凑合跑龙套。8岁入庆华班学戏。初拜名旦彭子元为师,习旦角;继拜“宾乐班”小生何心田和“明珠班”小生傅莱生为师,改习文武小生。由于勤学苦练,声容俱佳,文武兼优,十二岁初次登台即崭露头角。后得“戏状元”岳春指点,演艺又有提高。17岁时,已蜚声剧坛。先后在成都及川西坝各县搭“瑞华”、“燕乐”、“宾乐”、“长乐”、“太洪”诸班社演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倡导川剧改良,成立戏曲改良公会,对从业伶人的技艺、文化、品德进行全面考核,康子林与友和班台主李琴生并列榜首,获一等大银奖章。数年之内,他在广大观众中已享有“川剧圣人”、“戏圣”的称号。

康子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暇时喜读书,经史子集乃至近现代文艺作品,无不涉猎。他还偶与成都著名文人吴虞等唱和诗词。民初成都商会会长樊孔周被刺后,他亲撰挽联以寄怀想之忱,联文不输风流文采:“菊部头彼何人哉,忆公瑾生前,杨柳晓风曾识我;广陵散而今绝矣,恨龟年无恙,落花时节不逢君。”还喜绘画,擅画淡墨山水,且能鉴别明清两代名画的真伪,准确品评一幅名画之优长。他对中国武术的“内外八法”、“三十六摔”、“七十二拿”有独特理解。此外还通晓医理,常为人号脉诊病。

九、康子林 - 相关条目

人物

川剧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