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伦照片

史美伦

史美伦个人资料:史美伦(1949.2~)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2004年10月-) 及汇丰香港公司非执行董事。……
资料更新时间:2020-03-29 14:59:50

上海人 荣誉人物 香港证券交易所

一、个人资料简介

史美伦(1949.2~)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2004年10月-) 及汇丰香港公司非执行董事。

二、史美伦 - 人物简介

史美伦,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现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2004年10月-)及汇丰香港公司非执行董事。1949年12月生,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史女士先后任美国、香港的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香港证监会副主席、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现任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中国证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史女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是香港地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6年5月起任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史女士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加州圣达嘉娜大学法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三、史美伦 - 历程

生于1949年12月;1972年获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加州圣达嘉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83年在美国加州和美国联邦法院工作;1982-1984年任美国旧金山市Pillsbury、MadisonandSutro律师事务所私人执业律师;1985-1990年任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律师;1991年任香港证监会企业融资部助理总监;1992-1993年负责香港证监会有关H股公司于香港上市事宜;1993年时任证监会企业融资部高级总监的史美伦,对于怡和事件采取强硬立场,坚守证监原则,最终迫使希冀回避香港证监会监管的怡和集团只得远走新加坡;1994年任香港证监会执行董事;1997年时任证监会执行董事的史美伦,领导香港证监会同联交所共同推动打击黑庄,使当时的炒风随之陡然下降;1998年1月1日起出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兼营运总裁;2001年3月至2004年9月,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现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电信独立董事。

四、史美伦 - 专访

史美伦:在琐碎中坚持原则

在那个琐碎的夜晚,史美伦的表现与媒体对她的描述是那么不相符。“铁娘子”的称谓用在她身上,稍显庸俗。如果不查阅她的历史,无法想象坐在对面的史美伦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她悄无声息地走到你身边,主动地轻声和你打招呼。因有香港记者在场,他们习惯讲粤语,史美伦看着我们,微笑着问:“听得懂粤语吗?没关系,一会儿用普通话问问题,再讲普通话。”“史美伦,她现在做什么呢?”即使曾经与史美伦颇有些来往的人,也不能清楚地说出她为什么而忙碌。属于史美伦担纲主演的那段饱含争议的历史,已经淡去了。2004年9月,史美伦卸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之职。之后,她曾经提出任职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但该提议未被有关方面准许。此后,史美伦出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非执行副主席。因采访之日正值汇丰股价大跌,当晚有香港记者请她就此发表看法,史美伦说:“我不持有汇丰的股票。”史美伦刚刚接下香港特区政府一次性批出的规模为180亿港元的大学研究基金,这笔巨款将取代港府对8家受资助大学每年5亿至6亿港元的拨款。这是史美伦参考了外国类似组织的做法后提出的建议,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去年2月份已提出,但立法会拖了一年时间才批了下来,委员会还要用大约9个月的时间“选秀”,定下基金管理人,这笔巨款才能投入市场。现在,这180亿港元只能作为定期存款,每年收益只有2亿港元左右。有香港自由撰稿人说,如果这是她的钱,她一定会将1/3用来包销汇丰的供股,即如果有股东不愿供股,基金便可以用每股28港元的价钱买下汇丰的股票。她相信,一年后的汇丰股价一定会比供股价高出50%,由于基金同时享有分红权,即“财息兼收”,8家大学便可以有更多的研究基金。笑着听完这位自由撰稿人的计划,史美伦说:“我对汇丰的业务当然有信心,汇丰在亚洲仍然是盈利的,但我是汇丰的非执行董事,你们或者是基金管理人可以提出建议,我表态的话,会被人指责我徇私。”事后,这位自由撰稿人评价说:“虽然离开了两个证监会(香港证监会、中国证监会),但史美伦严格守法的本色不变。”2008年,史美伦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审议时,史美伦指出,中国应严厉查处金融领域特别是证券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查出“深水之石”。她还特别谈到了对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议。今年,我们再次抛出这两方面的问题,请她谈谈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新的金融环境,监管会有何新的变化?政府是否应加快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史美伦说:“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监管的基本原则不会变,就是‘公开、公正、公平’,要加强透明度,要区分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因为对两者的监管是不同的。监管没有很好的监管制度可以保障所有的风险。和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市场起步晚,还是新的、没有成熟的,市场还没走到那一步,所以,还是需要创新。因为市场还是在一个成长过程中,不要怕创新,应该让市场有适度创新。”对于金融对内开放的问题,想了一下,史美伦说:“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金融机构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那是因为要去上市,需要对方的品牌,而且,同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管理和理念。如果你所说的金融对内开放,是指对民营资本的开放,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银行是不是缺钱,现在来看,银行不缺钱。”2001年2月,作为第一位中国政府正式聘请的,由香港人担任的国务院所属部委“副部级官员”,史美伦的任命经过了中国领导干部任职的正式程序。她上任之时,上证指数徘徊在顶峰2245点左右,此后市场一路下滑,直到6年之后,市场重上2245点时,史美伦已淡出公众视野。颇为有趣的是,目前市场又在这个点位挣扎。2004年9月13日,史美伦离职。此前四天,上证指数跌破了五年铁底——1300点。对此,史美伦始终强调,就工作层面来讲,她不关心指数,指数不是评判监管工作的标准。那一晚,史美伦依旧说,她不关心指数。在史美伦3年零8个月的任期内,其在证监会分管上市和融资的监管工作,将“铁腕监管”的理念带到内地。其上任之后的9个月中,证监会颁布的有关证券监管的法规、条例就达51件,初步建立了监管法规架构。同时,有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机构受到公开谴责、行政处罚,甚至立案侦查。2001年之后,股市“黑幕”相继曝光,“亿安科技案”、“中科创业案”、“博时基金案”、“银广夏案”受到查处。对于史美伦当年的到任,有资深市场人士评价说,当时“海归派”长袖善舞,中国资产迅速贬值,回头看,凡是在那几年里购买了中国资产的外资,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史美伦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会里,对市场对她个人,都是不合时宜的。因史美伦夫家在内地有商业利益,有圈内人士评论,查太就职内地的动机并不简单。但更多的普通投资者认为,尽管史美伦的到来引发了股市的阶段性地震,但其在重塑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制框架上功不可没。

五、史美伦 - 做客新华网

2008年3月17日10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汇丰银行非执行副主席查史美伦做客新华网,本次访谈由新华网和新浪网、和讯网合作。主持人:但是我还是注意到您在很多媒体上说的一句话“中国股市的前途是光明的”。史美伦:是这样的,一个股市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上市公司,我们一点不缺,很多企业需要筹资金,其中很多很好的企业,不光只是国有企业,包括很多民营企业。二是从投资者方面我们有广大的股民,资金也不是一个问题。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讲我感觉中国股市是光明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股民对这个市场有没有信心。信心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市场的游戏规则是不是清楚的,是不是公平的,如果能将规则做好我感觉前途无可限量。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