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墩照片

窦尔墩

窦尔墩个人资料:窦尔敦(?~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敦。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1 17:09:03

人物 京剧 窦尔墩 内地 起义将领

一、个人资料简介

窦尔敦(?~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敦。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

二、个人经历

学艺初成

窦尔敦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扛活种田为生。一次,他在集市上见数名流氓欺侮一老一少卖枣者,欲打抱不平,被一韩姓老者阻挡,此人是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他深爱窦的为人,便出手将流氓打倒,收窦为徒,授艺三载。后来,窦尔敦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流浪四方,遇静慈和尚,学得软、硬气功、轻功和护手双钩等技艺,武功大大长进。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抗清朝统治。

劫银比武

公元1713年,窦尔敦率部劫了大名府(今河北省境内)运往京城的十万两官银。清政府上下大为震惊,兵部大臣彭朋被革职。彭朋手下护卫黄三太为捉拿窦尔敦,以比武之名约窦前来较量。比试时,黄三太违背“不用暗器”之约,暗发金镖伤了窦尔敦的左膀,窦负伤逃脱。

抵抗清兵

后来,清军多次围捕,均未能将他拿获。窦尔敦深感他活动的河北省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非久留之地。于是率部攻下河间府,夺取了河间府的印信和大量辎重,然后进入河北省燕山山脉,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筑寨,同清庭抗争。这时他的义军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余人。有一次,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骏马至围场行猎,窦得知后,只身下山,潜入梁营中盗走御马。

救母负伤

清军几次攻打窦寨未能奏效,于是拘捕了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不投案即杀其母。窦乃孝子,为救其母,自缚投案。其母责备他作了糊涂事,撞墙自尽。窦尔敦悲痛万分,挣断了绳索与差人搏斗,腿部负伤遭擒,后被清廷秘密杀害。

三、后人演绎

后人编著的公案小说《施公案》(写江都知县、通州漕运总督施世纶破案故事的小说),将窦尔敦的生平事迹加以改编收入其中。京剧艺人又根据《施公案》中窦尔敦的故事改编成京剧,至今仍上演的有《盗御马》与《连环套》。在这两出戏中,窦尔敦不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而是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他与清王朝的斗争,被改为武林中个人恩怨的争斗。《盗御马》写窦尔敦在比武时被黄三太用暗器打伤,一直伺机复仇。十几年后,他得知梁九公携御马外出狩猎,遂潜入梁营盗走御马,并留下黄三太姓名,嫁祸于他,以报前仇。

《连环套》说的是梁九公失落御马,见有黄三太的留名,欲拿其子天霸问罪(时三太已死)。三太好友彭朋为了庇护天霸,责令他在限期内访拿真正盗马之人。

黄天霸乔装镖客外出查访,遇窦部下贺天龙,得知盗马案的线索,乃只身上山进入连环套,会见窦尔敦,劝其交出御马,未果。二人遂约定,次日在山下比武定输赢。是夜,黄的助手朱光祖上山,摸进窦的卧室,盗走其兵器——护手双钩,并将黄的兵刃——钢刀,插留案间,以示警告。窦醒后大惊,深悔自己麻痹大意,在懊恼忿激之下,决定献出御马,随黄到官府自首。

不久之后,窦尔敦之友梁大刚纠合绿林人士,前往劫救,反被窦尔敦斥退。窦获释后,看破红尘,出家麒麟峪,在寂寞中渡过余生。

此剧的思想性和剧情均较为平淡,故很少整本全剧演出。经常上演的只有《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天霸拜山》一折。这两出戏在表现京剧的唱、念、作功等方面颇具代表性,没有相当造诣的演员,一般难以问津。

四、京剧脸谱含义

窦尔敦在京剧中的脸谱“兰花三块瓦”,是“三块瓦”脸谱中的一种。“三块瓦”的画法是,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恰似三块瓦片分布在脸上,故有此称。“花三块瓦”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画出色彩多样、花纹复杂的图案。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豪杰和勇猛剽悍的部将。蓝色在脸谱中喻意刚烈勇猛,眉部画有双钩一对,是窦尔敦使用的兵器。

《唱脸谱》歌词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Pek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

“四击头”一亮相,(哇……)

美极啦,妙极啦,简直顶呱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一副副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哇哈哈……)

五、演义记载

清代传统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彭公案》中的豪侠。后世一些传统通俗文学《大侠窦尔敦》、《杨香武三盗九龙杯》、《黄天霸全传》、《连环套》也以说书等形式表现他。窦尔敦武艺高强,外号铜头铁罗汉,拿手绝活有螳螂十六式、达摩老祖易筋经、达摩二十四式、阴阳二气拳、虎尾三节棍、双钩等。

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武甚精,后又拜一尊佛海靖为师,得其真传,终于艺冠群芳,成为绿林高手。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讲究义气,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京剧《盗御马》讲的是黄天霸乔妆镖客出口外,假意拜山,计诱窦尔敦自认盗御马的故事。在京剧里,窦尔敦被画成蓝脸。

六、人物故事

百里取人头

窦尔墩从少林寺学艺归来,为生活所迫,到本县北宗村李财主家扛活。这年三十晚上,被长工李二拉到家里喝辞岁酒。饮至三更,一个朋友酒醉大哭,大伙问他怎么回事,他哭着向大伙说他在百里以外的张庄张百万家扛活,本来双方讲定,每月工钱三十吊,到年底算账时张百万却按每月十五吊,还说他赖张家的钱,并命家奴把他赶了出来。他有心去告他,一没立字据,二张家与官府勾结,有钱有势,有理官司也打不赢,他只好忍气吞声作罢。窦尔墩听他讲完,从腰里掏出一些碎银子丢在桌上说:“哭有什么用!你家孩子老婆得吃饭,把它收好。”又说:“来!今天是大年三十,咱们共同干一杯,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完一饮而尽。他一放酒杯说:“我去解个手,”就出去了。大伙被他的朋友义气所感动,一时高兴又喝了起来。等了半天,不见窦尔墩回来,刚要去找,他却回来了。大伙重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个都睡着了。

天刚亮,突然杀声四起,众人惊醒。只听外边大声喊道:“快交出窦尔墩来!”原来他趁解手的工夫,施展轻功本领,到张庄把张百万杀了。他在墙上写着“杀人者,北京长工窦尔墩也”!张家立刻到官府报案,三班六衙连夜赶往北京捉拿窦尔墩。窦尔墩叫李二开门,衙役们进来一看,只见杯盏狼籍,一个个醉的不省人事,窦尔墩看样子醉得更厉害。李二指着窦尔墩对衙役们说:“列位!这里离张庄少说也有一百里,若是三更杀了人,这时候回不来。你们看他醉成这个样子,什么时候去杀的人呢?再说,他与张东家素不相识,又无冤无仇,怎么会凭白无故地去杀他呢?很可能是他的仇人栽脏陷害,请各位还是三思而行。”

衙役们听了觉得有理,又见众人担保,只好带了保人回去交差。事后,窦尔墩拿出张百万的帽子,告诉大家这事确实是他干的,从此,窦尔墩“百里取人头”的故事就传开了。

孤胆盗御马

《说唱脸谱》头一句就是——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这是连本大戏《连环套》的一折,常常提出来单演。故事出于旧小说《彭公案》,线条比较庞杂,咱就只说盗马这一点儿。

绿林好汉窦尔墩,河间府响当当的人物。这名字上了互联网,也绝对是个酷毙了的ID。大块肉大碗酒,日子过得挺滋润呢。突然冒出来黄三太这个老匹夫,“执金镖/借银两/压豪强”。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管,窦尔墩拍拍胸脯站了起来:赢了我就听你丫的!黄三太也真不含糊,一甩头就把窦尔墩撂倒,老窦这条棍儿,让人给撅了。

《坐寨》这一大段西皮原板,窦尔墩回首往事,给自己找辙,他说——“也是某心大意未曾提防”。这多少沾点强词夺理,插葱装象。黄三太在江湖上以一手独门暗器独步中原,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狂,老窦也不会没有耳闻。就像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没人抱怨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不管怎么遮掩吧,窦尔墩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这不,大摇大摆的皇家车队在咱哥们的地盘路过,老窦琢磨,把那辆尾号为8888的大奔偷来,给自己一雪心头之恨。

也不是黄三太的坐骑,偷它怎么就报了仇呢?窦尔墩有创意:御马失盗,肯定得惊动皇上吧。天子一怒,血流漂杵。留下一纸便条:“若问盗马人,飞镖三太定知情”。如此一来,黄三太就吃不了兜着走啦。

这招够损。借刀杀人嘛。“大丈夫仇不报枉在世上/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一场/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振振有辞穿着箭衣的窦尔墩摸到停车场,一把迷魂香将司机师傅熏倒,还顺手宰了两个倒霉的保安。最可乐的是,杀了人他还跟人说——“你二人今在我刀下命丧/自有那黄三太与你们抵偿。”黑社会的烟熏火燎,本来就没什么道义可言,像窦儿墩这样,把账算得这么明白的人,着实是童心未泯。

你用暗器,我使阴招,大家彼此扯平。可他万万没想到,黄三太早就命归西天,自然死亡了。冤有头债无主,错打了如意算盘。连仇人的生死都打听不着的家伙,还一门心思地打着响鼻儿算计人家,说您老什么好呢!

旧社会午时三刻的死囚犯,过长街的时候都要喝口亲戚朋友的烈性酒,唱口行色匆匆的猛段子,这段《坐寨盗马》就像现在我们去卡拉OK包房点《把根留住》一样,颇受二十年后的好汉们欢迎。黄天霸英雄盖世,但他是绿林圈儿里的叛徒,窦尔墩鸡鸣狗盗,然而一派天真使气的模样。台下听戏的,给这个蓝脸贼喝着一波又一波的彩。窦尔墩风光无限,大约是因为,人海茫茫,三十六计,像他这样天真烂漫的主儿,在戏园子也不多见了吧。

七、文献记载

文献记载一(《古城瑷珲》)

据爱辉县保存下来的清朝史志《古城瑷珲》记载,窦尔敦(1626—1687)原名窦二东,后清政府贬称窦尔敦。明朝天启年间,窦尔敦生于河北省献县窦三香疃,逝世于康熙26年(1687年),时年62岁。其祖父、父亲都曾参加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父亲窦自忠曾带过13万兵马,任督军。窦尔敦的母亲因窦尔敦造反抗清而被捕入狱,绝食撞墙而死。妻子齐金凤在清军攻打连环套时战亡。窦尔敦有两子,长子窦飞虎,次子窦飞豹。次子后随窦尔敦流放到黑龙江,是今黑河市爱辉县窦集屯的窦氏第一代传人。

窦尔敦性格刚烈、豪爽,武功十分出众。康熙年间,他在河北省连环套一带树旗起义,为反抗清政府拉起了队伍,绰号“铁罗汉窦尔敦”。

康熙21年(1682年),康熙决定在山海关外大凌河建一个牧场,饲养大批马匹,专供皇帝和皇家选用。于是,大片民田被强占,激起了当地农民的无比愤怒。此事被威震四方的绿林好汉窦尔敦知道后,他率弟兄们劫了朝廷的十几匹好马。同年又在一个叫商家林的地方劫了皇纲,并把东西分给贫苦百姓。窦尔敦成了清政府当时有名的“大盗”,康熙帝亲自下旨“限期捉拿窦尔敦归案”,并两次派兵攻打连环套,损兵折将,没能抓获窦尔敦。后来,朝廷闻知窦尔敦是个孝子,派人将窦尔敦的母亲和嫂子拿到,施以酷刑。得知此消息的窦尔敦万分悲痛,为了不牵连老母,他毅然到官府投案自首,被刑部判了死刑。

康熙23年(1684年),康熙帝召见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安排收复被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一事。这位将军为巩固边疆,收复雅克萨,广招人才。他对窦尔敦刚直不阿的品德和过人的武功,早就敬佩不已。当得知窦尔敦被判死刑后,便在京城几经奔走,才使刑部免去窦尔敦的死罪,改判流放黑龙江。

窦尔敦被流放到归爱辉布丁屯(江东64屯之一,现在俄国境内),萨将军选出一批年轻人,让窦尔敦教他们杀敌格斗本领,为取得战争胜利做好准备。康熙24年(1685年)中俄雅克萨战争打响,中国军队包围了雅克萨城。萨将军派窦尔敦到城中送劝降书,要求俄军投降并撤出雅克萨及占领的地区。窦尔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敌军拒不投降,在清军的猛攻下,俄军大败,第一次雅克萨战争取得了胜利。

俄军不甘心失败,在清军撤回爱辉后,他们又重新占领了雅克萨,重修被烧毁的城墙,并建起一座塔楼,楼上竖起一丈旗杆,旗杆上设有楼橹。翌年(1686年)第二次反击战开打,敌将登楼用旗指挥,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城仍未能攻下。为使俄军失去指挥,窦尔敦混入城内将支撑楼橹的旗杆砍断。在敌阵中他只身与俄军奋战,杀死许多俄兵,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中方又取得了胜利,为《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疆界,奠定了基础。

窦尔敦在此次战争中负了伤,于1687年逝于爱辉镇附近的火石山(今窦集屯)。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萨布素将军在窦集屯为窦尔敦建造了祠堂,后人称为“窦尔敦庙”。

文献记载二(《献县志》)

窦尔墩,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清直隶河间府县窦三町人,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墩。

窦尔墩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打活,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因不满地主老财为富不仁,遂涉足绿林,抗清反暴。当时,献县以北,河间城以南的方圆数十里区域内,就是他与绿林好汉们经常啸取聚义举之所。窦尔墩一生未婚,他获取的钱财,多用于济困扶危,个人坚持过简朴清贫的生活。当地百姓对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门富户和反动官府对他却闻风丧胆,恨之入骨。

窦尔墩少时曾拜在当地名师韩实门下习武,后又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将石某为师。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尤擅使大刀。绿林生涯,使其深感长兵器之不便,遂自己设计改制了一种护手双钩,此兵器兼有刀、钩、匕首之功能,破长兵,敌短器,钩刺自如,攻防兼备。窦尔墩挥起双钩,疾如闪电,势如猛虎一般,故后人又称它为虎头双钩。

为了扎下反清抗暴的大本营,他把河间府作为攻取目标,并智取得胜,首战告捷。窦尔墩虎踞河间府,义旗一举,从者如云。兵部尚书彭朋发兵河间,连战失利,因此被弹劾削职。黄三泰为搭救彭朋,派人指镖为凭,向窦尔墩借银。虽说是借,实则是依恃武力,明抢强夺。窦尔墩是血性男儿,哪买他的帐。黄三泰栽了跟斗,恼羞成怒,遂有在李家店比武较量一场恶斗。比武前双方曾商定,不得使用暗器。黄三泰是个久闯江湖的老手,虽有君子协定,但他仍暗器藏身。临阵双方交手数十合,黄渐觉气力不支,遂背弃盟约,用“甩头”击窦。窦尔墩自恃武艺在身,没提防对方会暗器伤人,遂被击中左膀,遭敌暗算。时清兵突至,窦尔墩率众出逃,失弃了河间府。

此后,窦尔墩又在清皇陵马兰峪以北的风水禁地兴隆山,觅得一处三面临水,一面绝壁耸天的险地,扎下了连环套营盘,继续与清廷作对。后来,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此举,使绿林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廷又一沉重打击。彭朋因此再次被削职,黄三泰也因受到牵连。窦尔墩终于报了李家店的一箭之仇。

官兵攻环套数年不下,便想出了一个先捉拿窦尔墩的老母,诱其投案的毒计。窦母被捕后,官方贴出告示,称数日之内,窦尔墩若不投案自首,便杀其母。窦尔墩是个孝子,求母心切,误投囹圄而亡,时年34岁。

八、谜

窦尔敦当年山寨的遗址还依稀可辨,就在承德建龙西南两华里的地方。这里三面环水,一面临山,东、南两面悬崖峭壁,形如刀切,令猴猱愁攀。北面是筑起的土城,城墙高约两丈,难以逾越,至今土城墙依然横卧。西面山峰陡峭险峻,难以通行。山寨土城里有通往雹子山顶的马道,留作骑兵部队迅速撤离或增援之用。马道逶迤在连绵起伏的山脊。据说,雹子山顶设有大本营,还有宽绰的演兵场,演兵场上依山就势修建一个高高的点将台,这些均在学大寨年代被开垦成粮田了。当地老百姓称这里为连环套。连环套实际是一种阵地作战的设施,至今已经面貌皆非了。窦尔墩选在这里安营扎寨,确实有战略眼光,凭天险据守,可退可进,加之精兵哨卡,礌石滚木防范,真是森严壁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莫怪当年黄三泰多次率兵攻打连环套,都被窦尔墩击得丢盔卸甲,落慌而逃,最后硬是被窦尔墩活活气死。

说起当年窦尔敦的故事,当地老百姓会津津乐道,大清朝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但是,无论民间传说还是评书演义以及文献资料,有些地方说法不一,甚至相互矛盾。

一、窦尔墩的身世。据《献县志》记载:窦尔墩,原籍直隶省(河北)河间府献县人。本名窦开山,乳名二东,后来人称他窦尔墩。还有种说法窦尔墩出生在直隶河间府的窦三町,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墩。清朝史志《古城瑷珲》记载,窦尔敦原名窦二东,后清政府贬称窦尔墩。明朝天启年间,窦尔敦生于河北省献县窦三香疃。上述说法并不矛盾,历史上献县曾归河间府所辖,窦三町与窦三香疃虽说法有异,实际是一个村子。

1、窦尔墩武艺高强,究竟师武于谁。

一种说法,据《献县志》记载,窦尔墩少时曾拜在当地名师韩实门下习武,后又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将石某为师。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尤擅使大刀。

二种说法,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窦尔墩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参加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父亲窦自忠曾带过十三万兵马,任督军。窦尔墩自幼习武甚精,后又拜尊佛海靖为师,得其真传,终于艺冠群芳,成为绿林高手,善使三节棍、双钩。

三种说法,窦尔墩十五岁就为地主扛活种田。一次,他在集市上见数名流氓欺侮一老一少卖枣者,欲打抱不平,被一韩姓老者阻挡,此人是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他深爱窦尔墩的为人,便出手将流氓打倒,收窦为徒,授艺三载。后来,窦尔敦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流浪四方,遇静慈和尚,学得软、硬气功、轻功和护手双钩等技艺,武功大大长进。

四种说法窦尔墩从少林寺学艺归来,为生活所迫,到本县北宗村李财主家扛活。

这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和第三种说法相近,也有据可考。窦尔墩开始是和韩实门下学武,后又得高人真传。这高人是谁,是史可法的部将石某,还是海靖和静慈和尚。现在虽无资料可考,但窦尔墩受海靖或静慈传授还是可信的。至于窦尔墩在少林寺学武,实属传说。

2、窦尔墩使何兵器。据说窦尔墩确实擅使大刀,但后来打仗深感长兵器不便,遂自己设计改制了一种护手双钩,此兵器兼有刀、钩、匕首之功能,破长兵,敌短器,钩刺自如,攻防兼备。窦尔墩挥起双钩,疾如闪电,势如猛虎一般,故后人又称它为虎头双钩。

3、窦尔墩是否结过婚,有没有后代。

一种说法,窦尔墩结过婚,却有后代。窦尔墩拜史可法的部将石某为师后,石某看窦尔墩聪敏超众,格外喜爱,就把武艺全部传授给他,并将女儿许配他为妻。

二种说法,窦尔墩的妻子叫齐金凤,在清军攻打连环套时战亡。窦尔敦有两个儿子,长子窦飞虎,次子窦飞豹。次子窦飞豹后随窦尔敦流放到黑龙江省瑷珲县,是瑷珲县窦集屯的窦氏第一代传人。窦集屯在黑河市瑷珲镇的西北,相距十多华里。据窦集屯年长的人们说,这村确实有过一座窦尔墩庙,里边供着窦氏祖先的牌位。“文革”时期,窦尔墩庙被毁掉。现在这村住着七十多户人家,其中四户窦姓人家都说是窦尔墩的后裔,现在窦氏家族在黑龙江已经繁衍至第二十二代。每年都有一些外地的窦氏家族后人来此寻访先祖窦尔墩的足迹和同根的血脉。窦尔墩的后裔人丁兴旺。

三种说法,窦尔墩一生未婚。他获取的钱财,多用于济困扶危,个人坚持过简朴清贫的生活。当地百姓对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门富户和反动官府对他却闻风丧胆,恨之入骨。

上述三种说法还是第二种说法可信。前种说法窦尔墩的妻子姓石和后种说法终生未娶,无证可考,有杜撰之嫌。但窦尔墩妻子齐金凤,在清军攻打连环套时战亡,当地百姓也无此说法,也未留下遗迹。可能将其妹窦金莲误传窦尔墩之妻了。

4、窦尔墩为何聚啸山林。

一种说法,窦尔墩拜史可法部将石某为师后,在石家住了半年。窦尔墩请求返家的时候。石某,就是窦尔墩的老师,也是他的老岳丈,与其深谈了几个深夜,教育他树立反抗清朝统治的雄心大志。窦尔墩听了老师的教诲后,坚定了抗清的思想,决心跟清朝皇帝斗下去。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抗清朝统治。

二种说法,据《献县志》记载,窦尔墩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扛活,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因不满地主老财为富不仁,遂涉足绿林,抗清反暴。当时,献县以北,河间城以南的方圆数十里区域内,就是他与绿林好汉们经常聚义之所。

还有一些说法都非常概念,并无据可考。如说窦尔敦性格刚烈、豪爽,武功十分出众。康熙年间,他在河北省连环套一带树旗起义,为反抗清政府拉起了队伍,绰号“铁罗汉窦尔敦”。实际窦尔墩在连环套之前已经拉起了队伍。又如,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讲究义气,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现在还未见到有资料证实窦尔墩在山东为绿林道八大处之首。

大凡人入绿林都有具体的缘由,《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窦尔墩也应如此,不然他不会自上“梁山”的,可惜唯存的史料《献县志》和《古城瑷珲》都没有详细的记述。民间传说又五花八门,矛盾百出。这也难怪,现在刚刚发生一件事情,转眼之眼就会传出几个版本,何况几百前的绿林好汉窦尔墩呢!

5、窦尔墩的年齡。《献县志》说:窦尔墩“误投囹圄而亡,时年三十四岁。”《古城瑷珲》则说:“窦尔墩(1626—1687)原名窦二东……逝世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时年六十二岁。”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据《古城瑷珲》记载:康熙廿一年(1682年),康熙决定在山海关外大凌河建一个牧场,饲养大批马匹,专供皇帝和皇家选用。于是,大片民田被强占,激起了当地农民的无比愤怒。此事被窦尔墩知道后,率领弟兄们劫了朝廷的十几匹好马。同年又在一个叫商家林的地方劫了皇杠,并把东西分给贫苦百姓。窦尔墩成了清政府当时有名的“大盗”。康熙皇帝亲自下旨“限期捉拿窦尔墩归案”,并两次派兵攻打连环套都损兵折将,没能抓获窦尔墩。后来,朝廷闻知窦尔墩是个孝子,派人将窦尔墩的母亲拿到,施以酷刑,并张贴告示称如窦不投案即杀其母。窦尔墩为救其母,自缚投案。窦母责备他作了糊涂事,撞墙自尽。窦尔墩悲痛万分,挣断了绳索与差人搏斗,腿部负伤遭擒,后被清廷判了死刑。 康熙廿三年(1684年),康熙帝召见黑龙江的萨布素将军,部署收复被沙俄占领的雅克萨城。萨布素将军为巩固边疆,收复雅克萨而广招人才。他对窦尔墩刚直不阿的品德和过人的武功早就敬佩不已。萨布素将军得知窦尔墩被判死刑后,便在京城奔走营救,最终刑部免去窦尔墩的死罪,改判流放黑龙江。窦尔墩被流放到瑷珲县的布丁屯(江东六十四屯之一,现在俄国境内)。萨布素将军选拔一批年轻人,让窦尔墩教他们武功,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康熙24年(1685年)中俄雅克萨战争打响,中国军队包围了雅克萨城。萨布素将军派窦尔墩到城中送劝降书,要求俄军投降并撤出雅克萨及占领的地区。窦尔墩孤身送了降书,但敌军拒不投降。清军猛攻雅克萨城,俄军大败,第一次雅克萨战争取得了胜利。俄军不甘心失败,在清军撤回瑷珲后,他们又重新占领了雅克萨,重修被烧毁的城墙,并建起一座塔楼,楼上竖起一丈旗杆,旗杆上设有楼橹。翌年(1686年)第二次反击战开打,敌人的将领登楼用旗指挥。战斗进行到第五天,雅克萨城仍未能攻下。为了使俄军失去指挥,窦尔墩混入城内将支撑楼橹的旗杆砍断。在敌阵中窦尔墩奋不顾身与俄军奋战,杀死许多俄兵。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中方又取得了胜利,为《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疆界,奠定了基础。

窦尔墩在此次战争中负了伤,于1687年逝于瑷珲镇附近的火石山(今窦集屯)。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萨布素将军在窦集屯为窦尔敦建造了祠堂,后人称为“窦尔墩庙”。

根据以上《古城瑷珲》内容推测:修《献县志》者可能只知窦尔墩投案后被判死刑,而不知最终去向,因而得出“误投囹圄而亡,时年34岁”的结论。《古城瑷珲》的记载却使窦尔墩多活了二十八年,且成为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二、窦尔墩与黄三泰。

《献县志》记载:清初时期朝廷鹰犬黄三泰,确有其人。

黄三泰是浙江绍兴人,出身绿林,因在南海大红门降虎救过康熙皇帝玄烨的驾,得过皇帝赐给的黄马褂,后来一直事忠朝廷。

窦尔敦聚啸河间府期间,曾率部劫了大名府运往京城的十万两官银。清政府上下大为震惊,兵部尚书彭朋发兵河间,连战失利,因此被弹劾削职。黄三泰是彭朋手下的护卫,为了解救彭朋,决心捉拿窦尔敦。于是,黄三泰派人指镖为凭,向窦尔敦借银。虽说是借,实则是依恃武力,明抢强夺。窦尔墩岂能接受此等无理要求,断然拒绝。黄三泰栽了跟斗,恼羞成怒,遂设计在李家林摆下八十一门英雄盛会,企图借比武之机除掉窦尔敦。窦尔敦果敢赴会,并在比武中连续打败了大贼魔欧阳天佐、怪侠欧阳天佑、红莲罗汉碧坤长老等高手,就连名震江湖的飞天玉虎蒋伯芳也败在了窦尔敦手下。黄三泰亲自出马会斗窦尔敦,两人在比武前签下君子协议,不许使用暗器。黄三泰是个久闯江湖的老手,虽有君子协定,但仍暗器藏身。两人临阵交手数十回合,黄三泰渐觉气力不支,遂背弃盟约,用“甩头”击窦尔墩。窦尔墩自恃武艺在身,又有协定在前,没提防对方会暗器伤人,遂被击中左膀,遭敌暗算。这时清兵突至,窦尔墩率众逃走。

后来,清军多次围捕,均未能将窦尔墩拿获。窦尔敦深感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非久留之地。于是率部进入燕山深处的平安堡安营筑寨,同清庭抗争。当时他的义军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余人。

窦尔墩与黄三泰的故事有多种说法。如小说《彭公案》、连本大戏《连环套》、京剧《盗御马》等,将两人的争斗说得引人入胜。

据民间传说,有一天,窦尔墩正在山寨里率领部下练武,哨兵前来报告山下发现大队清兵。窦尔墩走上峭壁观看,只见山下清兵众如蜂拥,当中树起一面大旗,上书“黄”字,原来是黄三泰率兵前来。窦尔墩正要报黄三泰一箭之仇,传令紧闭土城大门,严阵以待。

黄三泰令清兵猛攻。当清兵淌着齐腰深的柳河,进到山寨第一道防线时,礌石滚木密如冰雹一般从山上倾下,砸得清兵折腰断腿,血染柳河,丢盔卸甲,四散逃命。这时,黄三泰心里焦急,朝山上连发三支金镖,直取窦尔墩。但山高壁陡,金镖尚未飞到山顶,已被绝壁挡回。正在黄三泰犹豫恼怒之际,窦尔墩在山顶朝他猛击数石,打伤了黄三泰的右臂。黄三泰险些跌倒在河里,幸亏清兵急救,狼狈逃回。

黄三泰回到家里,伤痛加剧,心里苦闷,米水不进,不久就死去了。

黄三泰死后,窦尔墩又盗过御马。有一次,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死门丁,盗走了康熙的御马。此举震惊朝廷。窦尔墩又借刀杀人,留书嫁祸黄三泰。可他并不知道黄三泰早已被他气的命归西天了。这样,仇恨就落在了黄三泰之子黄天霸身上。黄天霸也曾几次率兵来攻打窦尔墩的山寨,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

说窦尔墩的故事,还应说一说金头坟。

在兴隆县城东三十里处一个山脚下,有个像小山般的坟墓,这就是远近驰名的金头坟。金头坟是窦尔墩胞妹窦金莲的坟墓。窦金莲,是个文武全才、英勇善战的女将。她自幼丧失父母,依靠兄长照顾长大。当窦尔墩在河间府与黄三泰比武失利之后,她就随同兄长窦尔墩到塞外平安堡,与兄长一道建成了连环套。她关心部下,对人和气,作战勇猛,因此受到将士们的尊敬,都称之为女寨主。一年初冬,窦尔墩率领将士到围场劫皇货,窦金莲镇守山寨,遭清兵的突然袭击。窦金莲据险死战,最终因寡不敌众,英勇阵亡!清兵割了窦金莲的头颅,回师热河。

当清兵走到潘家店后山梁时,正与窦尔墩相遇。两军在山下摆开战场,厮杀起来。清兵已精疲力竭,又突然遭到阻击,被杀得死伤过半。主帅吓得魂不附体,马失前蹄,跌了下来,在左右护卫下,仓皇逃脱。后来把这地方称之为“夹马石沟”,至今此沟仍存。

窦尔墩率部返回山寨,得知胞妹窦金莲阵亡,泪如雨下,痛哭不止。窦尔墩为纪念胞妹,用黄金塑金头镶在窦金莲的身上,葬于山寨脚下,起名“金头坟”。

为人们所乐道的窦尔敦故事莫过于至今仍上演的京剧《盗御马》与《天霸拜山》。这两初折子戏都源于整本全剧《连环套》。

《连环套》说的是梁九公失落御马,见有黄三泰的留名,欲拿其子黄天霸问罪(时三泰已死)。彭朋为了庇护天霸,令其在限期内访拿真正盗马之人。黄天霸乔装镖客外出查访,遇窦尔墩部下贺天龙,得知盗马案的线索,乃只身上山进入连环套,会见窦尔敦,劝其交出御马,未果。两人遂约定,次日在山下比武定输赢。是夜,黄天霸的助手朱光祖上山,摸进窦尔墩的卧室,盗走其兵器护手双钩,并将黄天霸的兵刃钢刀插留案间,以示警告。窦尔墩醒后大惊,深悔自己麻痹大意,在懊恼忿激之下,决定献出御马,随黄天霸到官府自首。不久之后,窦尔敦之友梁大刚纠合绿林人士,前往劫救,反被窦尔敦斥退。窦尔墩获释后,看破红尘,出家麒麟峪,在寂寞中渡过余生。

《连环套》的思想性较差,违背了窦尔墩的历史真实性,现在很少整本演出全剧。经常上演的只有《盗御马》和《天霸拜山》两折。

行文至此,录一段《盗御马》的唱词作为结尾。

乔装改扮下山岗,

山洼一带扎营房。

我趁着月无光大胆地前往,

盗不回御马我难回山岗。

来至在山洼内用目观望,

寻不着御马圈今在何方?

耳边厢猛听得梆声儿响亮,

要成功跟随了他我暗地里埋藏。

御营中是禁地某休要乱闯,

又只见看马的人睡卧两旁。

我这里将熏香暗地里点上,

熏倒了看马的人料也无妨。

千里驹休得要踢跳喧嚷,

胆大的小更夫敢来逞强!

你二人今在某刀下命丧,

自有那黄三泰他与你们抵偿。

御马到手精神爽,

金鞍玉辔黄丝缰。

左右相称赤金镫,

项下提胸对成双。

让蹬扳鞍把马上,

洋洋得意我回转山岗。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