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虹照片

张晓虹

张晓虹个人资料:张晓虹,国家一级演员。于1972年考入贵阳市京剧团。77年拍摄戏曲片《苗岭风雷》,主演女主角“腊梅”。79年进修北京京剧院,师从张曼君,李毓芳等老师。82年拜著名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为师,同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86年获全国尖子演员称号,9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4 01:59:32

演员 京剧 旦角 张派

一、个人资料简介

张晓虹,国家一级演员。于1972年考入贵阳市京剧团。77年拍摄戏曲片《苗岭风雷》,主演女主角“腊梅”。79年进修北京京剧院,师从张曼君,李毓芳等老师。82年拜著名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为师,同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86年获全国尖子演员称号,9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二、国家一级演员

艺术经历

张晓虹,国家一级 演员。于1972年考入贵阳市京剧团。77年拍摄戏曲片《苗岭风雷》,主演女主角“腊梅”。79年进修 北京京剧院,师从 张曼君, 李毓芳等老师。82年拜著名京剧大师 张君秋先生为师,同年考入 中国戏曲学院。

重要演出活动

9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录制的戏曲电视连续剧《神算记》,主演女主角“金妻”。

93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英语京剧《霸王别姬》,主演“虞姬”。

95年举办个人演唱会,演唱了现代戏、传统戏、歌剧、评剧、豫剧、越剧、苏州评弹中的精彩唱段,其中现代戏《杜鹃山》中的“乱云飞”由著名琴师燕守平操琴。

2000年拍摄了戏曲MTV《状元媒》、《荀灌娘》。

2002年携英语京剧《霸王别姬》出访韩国参加安东国际假面舞艺术节及釜山亚运会艺术节演出。

获奖情况

荣获2000年度全国第四届城市电视台音乐节目评选铜奖。

主要剧目

多年来学习和演出了《 望江亭》、《 状元媒》、《 玉堂春》、《 四郎探母》、《 白蛇传》、《 荀灌娘》、《 梅龙镇》、《 秦香莲》、《 凤还巢》、《李白与宗英》、英语京剧《 霸王别姬》、《打瓜缘》、《 红楼二尤》、《 勘玉钏》等剧目。

荣誉称号和社会任职

86年获全国尖子演员称号,9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文代会理事。

98年被评为首届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

第八届、第九届贵阳市政协常委。

三、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晓虹,女,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现代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曾获得过省级优秀教学一等奖,市级优秀教学一等奖等。主持省社科联重点项目一项,正式出版专著、合著及教材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多次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个人简介

张晓虹,女,1965年5月生。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2003年度哈佛燕京学者。198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7年留所工作,从事历史文化地理与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担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学与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

在讲授历史城市地理学的基础上,尤其是2002-2003年度以《传统文化与城市规划——14-19世纪传统文化与中国城市规划关系的历史地理考察》为题,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后,系统学习了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历史考察中。以“上海城市活动空间研究(1843-1949)”为题成功地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通过这一项目以及复旦大学985历史地理创新平台的项目资助能在历史时期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特别是近现代长三角地区城市社会活动空间研究中能有所突破。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现象及其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由于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同时又是各民族不断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无论是自然景观的丰富性,还是文化现象的多样性,都使得这一区域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民间信仰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1999—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19世纪西北地区社会风俗与环境效应》(2002—2004)等国家项目研究的同时,本人还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以及野外考察实践经验。因此,对西北地区文化地理的研究仍是今后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1、专著:《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月。

2、编著:《万民所依:建筑与意象》,长春出版社,2004年12月;

3、编著:《洞天福地》,长春出版社,2007年12月。

主要学术论文

1、城市化与上海地区市镇空间结构的演变:以1870—1937年真如、罗店为例,《历史地理》第二十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2、城市化与乡村聚落的空间过程——以上海东北部地区为例,《复旦学报》2008年第6期;

3、唐代长安流行文化的传播地域及方式,《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4、旧秩序衰解前的内陆重镇——晚清西安城市意象解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2010年第4期;

5、南宋临安节日活动空间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辑。

6、The Role of Land Management in Shaping Arid/Semi-arid Landscapes: the Case of the Catholic Church(CICM)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from the 1870s(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1940s(Republic of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2009,1.

7、同治回民起义与陕西天主教的传播,《复旦学报》,2002年第6期;

8、陕西天主教教区的初步研究,《九州学林》,2005·夏季(三卷二期);

9、陕西宣教区划分原则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6辑。

10、民间信仰的区域化与本土化——以陕南杨泗将军为例,《陕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11、太白山信仰与关中气候——感应与行为地理学考察,《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3期;

12、民间信仰中的政府行为——以陕西太白山信仰为例,《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13、清代陕西岁时民俗的区域差异,《地理学报》,1998年增刊53卷(S);

14、陕西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历史地理背景,《历史地理》第十五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15、陕西历史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第十六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16、明清时期陕西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1辑;

17、清代陕西婚俗地域差异的初步研究,《陕西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

18、明清时期陕西岁时民俗的区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辑;

19、清代移民与陕西汉水流域民间风俗的嬗递,《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3辑;

20、明清时期陕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尚的嬗递,《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1、陕西商雒地区文化归属试探,《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齐鲁书社,2001年8月;

22、陕西文化区划及其机制分析,《人文地理》,2000年第3期;

23、清代汉中地区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4辑;

34、中国近代测绘机构与地图管理(1900——1949),《历史地理》第十八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25、评《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中国学术》,2002年第3辑 。

研究课题

1.上海城市活动空间研究(1842-19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2.14—19世纪西北地区社会风俗空间结构与环境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2年1月—2004年12月;

3.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民间信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

4.开埠以来上海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复旦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研究项目, 2006年10月—2009年12月。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