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鑫照片

黄廷鑫

黄廷鑫个人资料:黄廷鑫,安徽安庆人,1918年2月出生,2009年11月11日病逝。1942年,他和其他23位中国海军军官去英国学习、参战。1944年3月,黄廷鑫被派往“搜索者”号航空母舰,担任副值更官,主要负责观测航母在海上的角度是否合适,以及在编队中的位置是否正确。“搜索者”号不仅参加过1944年6月6日打响的……
资料更新时间:2025-03-18 18:16:38

一、个人简介

黄廷鑫,安徽安庆人,1918年2月出生,2009年11月11日病逝。1942年,他和其他23位中国海军军官去英国学习、参战。1944年3月,黄廷鑫被派往“搜索者”号航空母舰,担任副值更官,主要负责观测航母在海上的角度是否合适,以及在编队中的位置是否正确。“搜索者”号不仅参加过1944年6月6日打响的诺曼底战役,还参加了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南部土伦港附近的登陆作战。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廷鑫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安庆

出生日期:1918年2月

逝世日期:2009年11月11日

职业:海軍军官,大學老師

毕业院校: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主要成就:諾曼地登陸

代表作品:法國荣誉勋位骑士勋章

三、生平

1937年,黄廷鑫19岁从安徽安庆高中毕业后,考取了青岛海军学校,1940年成为这所学校的最后一届毕业生。

1940年秋,转入成都军官学校(黄埔17期)学习炮兵,

1942年夏毕业。同年,黄廷鑫和其他一些年轻军官经考试录取,被派到英国、美国学习海军。但由于战事紧张,黄廷鑫等24名赴英人员,整整等了一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反攻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过精心筹备,召开了一次旨在加强海军建设的特别会议。会议最终达成共识:派遣一批精英出国留学,为以后的海军发展做好准备。随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筹备处通过严格筛选,在上千名海军军官中挑选了85人,其中60人去美国,25人去英国。

1943年6月接到录取通知。他们先从重庆到昆明,在昆明乘坐美国人的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后搭火车到孟买,乘商船前往英国。

当时德国潜艇对反法西斯同盟国实行海上封锁,商船必须有海军舰队护航才安全。这25人乘坐的商船所在船队,就是由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护航的。没想到,船队行驶到地中海还真碰上了德国潜艇,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们平生第一次见识了真正的海战:两艘驱逐舰脱离编队向潜艇进攻,一艘驱逐舰负责用仪器跟踪潜艇,锁定目标、发出指示,另一艘则发射深水炸弹攻击德国潜艇。各舰的密切协同,让德国潜艇占不到半点便宜,最终狼狈逃窜。就这样,留学生们辗转多地,历尽艰险,1943年11月初抵达英国。

在赴英留学的25人中,有4人被分到朴茨茅斯轮机学校学习轮机专业,而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则为卢东阁、郭成森、王显琼和黄廷鑫等21名中国留学生专设了一个“中国班”,一切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为他们系统教授英语、航海、鱼雷、枪炮等课程。

1944年3至5月在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学习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根据战时需要,24名中国海军军官被分配到英国海军各大型现役军舰上参战、实习。

将这些留学生派往各个战区,登舰实习。黄廷鑫、王显琼、葛敦华被分配到“搜索者”号轻型航空母舰,他们在舰上的职务是航海值更副官。卢东阁和郭成森等则登上了“肯特”号重型巡洋舰。

黄廷鑫登上的“搜索者”号是一艘由美国制造、一万吨级、能载25架飞机的轻型航空母舰,主要执行护航任务。在“搜索者”号上,黄廷鑫担任副值更官。“我主要负责观测航母在海上的角度和在编队中的位置,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老人回忆说,“航母必须根据风向、水流来决定航行的状态,从而保证飞机顺利起降。同时,航空母舰在航行时,值更官要时刻监视飞机换班、在天空飞行是否有异常等情况。”

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战中,黄廷鑫所在的“搜索者”号担任了海上护航和反潜任务。

1944年6月2日午夜,“搜索者”号悄悄离开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驶向英吉利海峡南端。当时黄廷鑫等普通军官,并不知道“搜索者”号执行的反潜和警戒任务,正是後来举世闻名的诺曼底战役的组成部分。

6月5日晚,不是黄廷鑫值班,连日劳累的他很快就在宿舍睡著了。此时,“搜索者”号离诺曼底海峡只有六七十海里(约120公里)。

6月6日早上7点左右,黄廷鑫在舰上餐厅里用餐时,突然听到英国电台说:「我们的飞机已经在诺曼底实施空降。」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十分高兴,但很快又开始担心起来:盟军部队在诺曼底能站得住脚么?类似敦刻尔克的大撤退是否还会重演呢?黄廷鑫後来回忆:「吃完早餐就来到驾驶台值班,我看见飞机都是一排一排地出发,对敌方进行地毯式的轰炸……天空中的飞机都是黑压压的一片一掠而过,就像天空中的飞鸟……」。

1944年10月,黄廷鑫所在的“搜索者”号又参加了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南部土伦港附近的登陆作战。

法国南部登陆胜利后,“搜索者”号开到马耳他稍作补充,就又出发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执行反法西斯盟军进军希腊的任务。

1944年底,“搜索者”号回到英国,黄廷鑫也结束了在航空母舰上的服役经历。

接下来的一年中,黄廷鑫和他的同学们全都回到英国本土,进行第二阶段的海军课程学习。学习期间,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底,黄廷鑫又被派到英国太平洋舰队实习。

1946年初夏,黄廷鑫已完成全部学习课程,经英国方面同意后,从香港离英舰回国。

1946年秋,黄廷鑫又参加了“重庆号”的接收工作,再度赴英。“重庆号”原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旗舰“亚历山大”号。作为英国征用在欧洲的中国商船的补偿,英国把“重庆号”赠送给中国。

1948年黄廷鑫回到中国,任职南京国民党海军司令部作战处少校参谋。在国民党撤退台湾时他选择了留在内地,并参加中国人民海军。

1949年后黄廷鑫在上海参加了新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先後任护卫舰“武昌”号副舰长、第六舰队枪炮业务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大连海军学院教员,授大尉军衔。

(24个参加过诺曼底战役的中国海军军官,除了黄廷鑫,还有3人後来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分别是:郭成森、卢东阁、王显琼。)

1958年转业,因他曾留学英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先后在浙江化工学院(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任英语教师,後在浙江丝绸工学院(现为浙江理工大学)任教至离休,离休后在学校图书馆工作。

四、受勋

2006年7月5日上午,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薛翰代表法国政府向已经88岁高龄的浙江理工大学离休教师黄廷鑫颁发了一枚法国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荣誉勋位骑士勋章”。此时,黄廷鑫已89岁高龄。

“我们以这枚勋章来表示对所有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中国人的感谢。这枚勋章代表了法国对您的感激和谢意,法国感谢您参加世界最重大的军事行动之一――诺曼底登陆。法国永远忘不了1944年6月6日,法国也忘不了帮助我们从纳粹的凶蛮中解救了祖国和疆土的人们。”薛翰说。

五、终年

黄廷鑫因帕金森综合症长期卧床休养,2009年11月11日因器官衰竭在杭州病逝,享寿92岁。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