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童照片

麒麟童

麒麟童个人资料:周信芳(1895年1月28日-1975年3月8日),艺名麒麟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名士楚,字信芳。浙江慈城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父周慰堂、母许桂仙均为春仙班演员。1956年,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资料更新时间:2023-10-17 05:58:53

一、个人简介

周信芳(1895年1月28日-1975年3月8日),艺名麒麟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名士楚,字信芳。浙江慈城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父周慰堂、母许桂仙均为春仙班演员。1956年,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8日逝世。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信芳

别名:麒麟童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清河县

出生日期:1895年1月28日

逝世日期:1975年3月8日

职业:京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主演京剧电影《琵琶记》、《斩经堂》

主要成就:老生麒派创始人

三、人物生平

周信芳六岁随父旅居杭州,从陈长兴练功学戏。七岁登台演《铁莲花》中的定生,艺名“七龄童”,1906年

后,随王鸿寿赴汉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麒麟童”,此后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到北京入喜连成社,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1909年,周信芳到俄罗斯巡回演出,可能是最早出国表演的京剧演员之一。他曾编演《民国花》、《宋教仁》等时装京剧(京剧现代戏)。1912年返沪,在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李吉瑞、金秀山、冯子和等人同台,颇受熏陶,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连台本戏《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间两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将《萧何月下追韩信》《鸿门宴》《鹿台恨》《反五关》等戏介绍给北方观众,人称“麒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梅兰芳、程砚秋等几位戏曲界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年起历任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兼华东京剧实验学校校长(1951年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起,连任3届)、上海京剧院院长(1955年起,创院院长)等公职,并参加中国共产党。

1960年代后,他与当权派产生种种意见上的分歧,他编演的现代京剧(京剧现代戏)《杨立贝》未获准上演,他做上海京剧院院长,指斥江青动员全院人力物力排演实验性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是劳民伤材,反应时事的新戏(新编古装京剧《海瑞上疏》)更成为他的罪状书。

周信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清算,1968年3月24日被捕入狱;一年后被软禁在家中,直到1975年心脏病发逝世。直到死后始获得平反,1978年8月16日在上海举行了周信芳的国葬仪式。骨灰供奉于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后与第二任妻子裘丽琳合葬。裘丽琳在1968年先他而去,儿子周少麟被关在监狱里5年。

四、舞台形象

周信芳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活中,运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塑造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邹应龙、张广才、张元秀等众多的生气勃勃、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而且对其他行当、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也有较大影响。

五、艺名由来

周信芳的艺名为什么叫麒麟童呢?1904年,周信芳当时刚满10岁,头一回跟戏班子到上海演出,在丹桂第一台唱娃娃生。由于周信芳是7岁开始登台的,所以当时的艺名就叫七龄童。演出的第一夜,前台照例要请一位善于书法的老先生来写海报。那位老先生是上海人,北京话的“七龄童”和上海话的“麒麟童”发音十分相似,他听了前台管事报的艺名,以为周信芳的艺名是叫麒麟童,大笔一挥,写好海报,马上就贴出去了。

第二天,《申报》和《时报》上都登出麒麟童昨夜演出成功的消息。这样,班主才知道海报上的艺名写错了,又请人重新写了海报贴了出去,但到当夜晚开锣的时候,有不少观众要求退票,说他们买了票是来看麒麟童,而不是来看七龄童。这么一来,戏班只好将错就错,把周信芳的艺名改为麒麟童了。

六、艺术风格

周信芳自称是谭鑫培的私淑弟子,他的唱功基本上取法于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王鸿寿、潘月樵等前辈,他的嗓音虽显沙哑,但演唱富有感情,挺拔苍劲,气出丹田。念白清晰,讲究喷口,咬字顿挫富有音乐性,尤其是他吐字收声和润腔之技巧非一般演员所能企及。所以,他的演唱不但不以腔害字、反而有以声传情之妙。听他的唱腔,酣畅朴直、苍劲浑厚之特点十分明显,加上起伏顿挫、错落有序的念白,不带偏见和常规的歧视的话,真的叫赏心悦目。周信芳敏捷利落、准确生动的做工更是有口皆碑,其洒脱洗练的身段具有一种难得的节奏感和可贵的张扬气势。他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膛蟒”、“摔袖”、“抖髯”等表演技巧在他的运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少有为程式而程式的卖弄。他在打击乐的运用以及在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在革新和创造,以其鲜明的特色汇成麒派统一的艺术风格。《四进士》《清风亭》等戏里有名的长段白口,都感人至深。他还善于在韵白中适当地运用口语,在对白中插进语助词,使人听来既铿锵悦耳,又亲切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周信芳在表演中,十分注意唱念与动作的有机结合。如演《徐策跑城》,载歌载舞,唱白相间,浑然一体,把须发如银的老相国喜悦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艺术创新

周信芳注重继承传统,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其弟子很多,知名者有高百岁、陈鹤峰、李如春等,通过当今的杨建忠、萧润增、陈少云也可以窥见“麒派”之一二。应该说,更多的知名艺术家在他的艺术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从这一点来讲,“麒派”是属于周信芳的,更是属于京剧的,甚至对整个戏曲界都举足轻重。

八、处世之道

周信芳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表演艺术家。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演出时装戏《宋教仁》,表现了同情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倾向;又演出《学拳打金刚》,把矛头指向卖国贼。1927年参加南国社,在《雷雨》中饰周朴园。抗日战争前后,演出《洪承畴》,抨击伪满汉奸;演出《徽钦二帝》,激励爱国热情。同时他还适时演出《史可法》等戏,激起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随后又继续演出了《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具有民族意识的戏;1919年以后,他参与编演新戏,移植演出了昆曲《十五贯》,创演了《义责王魁》和《海瑞上疏》等新剧目。周信芳的代表剧目还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乌龙院》等。

九、社会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信芳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摄制戏曲影片有《宋士杰》和《周信芳舞台艺术》(包括《徐策跑城》《下书杀惜》)。他的论著汇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常演剧目编为《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周信芳演出剧本新编》。另有艺术经验记录《周信芳舞台艺术》。传人有高百岁、陈鹤峰等。

1965年,江青到上海京剧院“抓现代戏”,让上海京剧院全部停下锣鼓,单打一地搞《智取威虎山》与《海港》。周信芳严正指出这是劳民伤财,耽误演员青春。此后因《海瑞上疏》被诬蔑为“大毒草”而受到迫害。1975年因长期遭受迫害,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1978年平反。

十、社会活动

周信芳艺术研究会

成立时间:1985年4月

登记证号:社证字第4423号

宗旨:以继承周信芳创立的麒派艺术,发扬周信芳大师勇于革新的精神,通过结合教学传承、演出实践和理论探讨,系统地研究麒派艺术,扩大麒派艺术的影响,推进麒派艺术和海派京剧的繁荣发展。

业务范围: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书刊编辑;国际合作;咨询服务。

地址:上海市东平路九号上海京剧院

重大活动:

1989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议。

1990年与上海市文化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京剧院等六个单位联合主办了“周信芳诞辰95周年纪念会”,举办了纪念演出,举办了“周信芳艺术研讨会”,以及周信芳铜像落成典礼等活动。组织了由来自各地麒派演员参加的巡回纪念演出队,赴京、津、鲁、宁、青岛等地,与当地京剧院团共同举行纪念演出约两个月。1995年参与了梅兰芳、周信芳百岁诞辰纪念活动,筹办了“周信芳艺术研讨会”。

1998年创办《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讯》(季刊)已印发56期;编辑出版了《麒艺丛编》论文集1—4辑、《周信芳艺术评论集(续编)》;开通了《麒学探微》网页(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专栏)。

十一、故居

上海市静安区长乐路788号临街的一幢独立式住宅是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故居。笔者从故居住宅玻璃大门进入客厅,内部摆设得颇为雅致,年长的邻居告诉我说,当年梅兰芳就常来此地与周信芳一起畅叙友情,互相切磋京剧艺术。

穿过客厅是一个过道,右侧通往二楼,扶梯把手用柚木制作,上面雕刻着精细的花纹。柳安木做成的楼梯踏级上铺着深黑色地毯。二楼西南是卧室,旁边为卫生间和贮藏室。

在寓所的后院,我偶然发现一个简易小剧场,原来是供儿子周少麟练功学戏用的。当年,也为招待客人,兴之所至,作些简单的演出。这个小剧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一个二尺许高的小舞台,台前的观众席可摆四、五排椅子。琴弦拉起,鼓锣声响,每每舞台上挂一块蓝地白花纹的天幕,幕布上绣有一只民族传统吉祥物———麒麟,含有大师艺名“麒麟童”之意,那些年躬逢其盛的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在通明灯光的映射下,显得很有气派。

周信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十分执著而刻苦,他每天演完戏回到长乐路寓所,总要到午夜12时左右,临睡前还坚持看一些书报,而次日清晨,他又开始吊嗓子练功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年年如一日,因而始终保持艺术青春。

故居的女主人——周夫人裘丽琳女士是昔日上海滩大名鼎鼎的裘天宝银楼老板裘家三小姐。早年她和“戏子”麒麟童相识相恋之时,因为两家门第相差悬殊,裘家与周家双方家长都不赞成。结果还是裘小姐敢作敢为,世上有情人终成眷属。直至文化大革命,周信芳伉俪始终相依相伴。

周信芳生前对书法艺术尤其钟情。在故居壁间,悬挂着几幅清朝遗老的书法屏条,内中有一条横幅上书“书法之道”正好是周信芳大师爱好的写照。平日,他时常正襟危坐,认真临帖写字,勤习书法。因为他觉得书法之道与戏剧之道,艺术同源,触类旁通。

长乐路上梧桐树叶片片青青,眼前独立式故居修缮一新,睹物思人,恍然若失。聆听大师拿手好戏唱腔铿锵,使得我们更加怀念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艺术家。

十二、家庭子女

第一任妻子刘凤娇武旦刘祥云(艺名九仙旦)之女,生一子两女

长子周丕承

长女周采艺

次女周采苹

第二任妻子裘丽琳

长女周采藻

二女周采蕴

三女周采芹

长子周少麟

次子周英华

四女周采茨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