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之中(1907-1987),湖南省华容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19师政治指导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鄂西秋收暴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5旅副旅长,第20兵团67军199师副师长、第20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中文名:方之中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省华容县
出生日期:1907
逝世日期:1987
职业:军官
1900年,方之中出生在华容县。他母亲早逝,家境十分贫寒。但方之中从小聪慧过人,曾与戏台作联“一个土地半本戏,各家门前一重天”。家乡小商店开张,他也对联以贺“门前大路通南北,岭上小房买东西”。诗文才华享誉乡邻,被乡亲奉为“才子”。由于家庭贫困,读了两年私塾父亲就无钱供他读书,但方姓家族颇有远见,认定方之中能成才,于是方姓家族决定出资供其读书。
1921年,方之中在享受公费的情况下考取了位于长沙的湖南群治大学,就读法律专科。
1923年(民国十二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群治法政专门学校。由毛建国介绍加入国民党。不久,又由李亚农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湖南学联常委,在夏明翰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学联工作。在声援和响应上海“五卅”运动时,组织示威游行,砸了日本驻长沙领事馆的牌子,受到赵恒惕的通缉。
1925年(民国十四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冬,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民国十五年),参加北伐,在第六军十九师五十七团兼任两个连的指导员。此后一度脱离中共组织。
1927年(民国十六年)春,由沈尚文、黄五一两人介绍第二次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鄂西特委工作,参加湘鄂西秋收暴动。
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赴鄂西途经华容,中共党员刘革非等邀他留下来重建中共华容县委,他任县军事委员兼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参加组织和领导了湘鄂西秋收暴动,给予华容、石首、岳阳、监利等4县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党政机关以沉重打击。
1928年(民国十七年)夏秋之间,湘鄂西特委遭到破坏,方辗转到达上海,在群治大学上海分校任教。此后,他几次找到党组织,又几次失去党的关系。后结识了王学文、潘梓年、田汉、阳翰笙等左翼作家。
1929年(民国十八年),由田汉介绍加入“南国社”,并在田汉的指导下开始写作。
1930年(民国十九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参加“左联”。
1932年至1933年(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二年),主编《生存》月刊。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加入“剧联”。
1934年至1936年(民国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五年),主编《夜莺》月刊,
1935年至1937年(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办《礼拜六》周报。他以这些报刊为阵地,先后发表王学文、鲁迅、胡风、章乃器等人的文章。方之中自己也在《大众日报》、《晨报》等近40种报刊上发表《划时代中的文艺运动与反帝》等100多篇短文,并出版小说集、散文集等,揭露黑暗、宣传革命,与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方之中投笔从戎,到国民党第一战区教训处工作,担任编审委员会委员,对处理托派和“蓝衣社”作了很多工作。后改任教导大队军事总教官,为“抗大”输送了10多名学员。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调任第二战区训委会编审委员,围绕抗日统一战线做情报工作。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方之中到延安,担任《群众报》编辑。11月由周文、白彦博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民国三十年)3月,入军事学院学习。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8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1月,方之中到晋察冀边区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教育科长。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提升为旅副参谋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2月,调任察哈尔军区参谋处长。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3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副旅长。不久任华北军区第六十七军九十九师副师长,参加了察南、保北、北平、张家口、绥远、包头、太原等战役。包西察尔胡同之战,由他单独指挥,歼灭蒋介石部队一个团。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8月,调升华北军区第六十七军二OO师师长,奉命接守渤海湾海防。
1951年4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属兵团第六十六军参谋长,率部出国抗美援朝,回国后被分配到第二十三兵团担任代参谋长。
1954年9月,调任第六十九军副军长。
1955年4月,调任第六十六军副军长兼天津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1959年7月,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田汉、周扬、方纪山的朋友受到“审查”、迫害。
1979年8月,恢复名誉。先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等。
1976年6月,离职休养。但他壮志如初,写诗明志:“将军解甲未歇鞍,沙场转向书桌前。以笔代枪挑四化,红心不老胜当年。”他挥毫走笔,先后撰写了《创建洪湖苏区的一支部队》、《正义的火焰——我走过的道路》、《北伐——南昌之役》等近40篇、计10多万字的回忆文章。
1985年,中央军委确定他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1987年10月20日,病逝于天津,终年87岁。
1989年9月25日,方中之的骨灰运回华容,安放在县烈士陵园“将军墓”区。
悼念文章
回忆文章
先后撰写了《创建洪湖苏区的一支部队》、《正义的火焰——我走过的道路》、《北伐——南昌之役》等近40篇、计10多万字的回忆文章。
书写战歌
《巷战歌》(陈田鹤谱曲,收于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教学参考资料》),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战歌
出版诗集
《人的改造》(1952,天津新华书店)
出版小说
《花家冲》(1934,上海龙虎书店)
《速写集》(1935,上海天马书店)
出版文集
《方之中文集》(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编月刊
《生存》月刊(1933)
《夜莺》月刊(1935)
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