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扬照片

赵扬

赵扬个人资料:赵扬,参加过地下党组织,从事过多种职业,是银行职员、报社秘书主任、副社长、浙江省工业厅副厅长、哈尔滨汽轮机厂副厂长。……
资料更新时间:2023-12-13 04:53:22

一、个人简介

赵扬,参加过地下党组织,从事过多种职业,是银行职员、报社秘书主任、副社长、浙江省工业厅副厅长、哈尔滨汽轮机厂副厂长。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扬

别名:原名国澄、安济,笔名宋扬、不扬、韦韦、李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宁波人

出生日期:1914年4月9日

逝世日期:974年12月28日

职业:黑龙江日报总编

主要成就: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晓望集》,邹问轩《诗话》序言

祖籍:浙江省镇海县清湖乡

笔名:不扬

原名:国澄

三、人物简介

赵扬,原名国澄、安济,笔名宋扬、不扬、韦韦、李昂。1914年4月9日(旧历1914年3月14日)生。浙江省宁波人。祖籍浙江省镇海县清湖乡(现宁波市镇海区骆驼桥镇),世代从事银庄业。少读私塾,聪颖好学,尤喜诗词。

四、人物生平

1930年,赵扬学徒于上海怡春钱庄,日点钞银,夜作诗词。3年徒期未满,已为沪上诗坛誉为“浙东才子”。满徒后应聘为均昌钱庄、光中银行职员。

1931年惊闻“九·一八”事变爆发,赵扬疾书:“忍看烽烟遍吉黑,拼将血泪染江山。男儿殉国寻常事,不捣黄龙誓不还”。时年仅17,殉身报国之志,溢于言表。1937年“七七”事变后,赵扬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外围组织——钱庄业业余联谊会,以笔作刀枪,更加自觉地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钱庄业第一名秘密党员。党组织分配他兼任《银钱庄报》副刊、《新文丛》编辑。在《银钱庄报自由谈》专栏上,每期几乎都有他撰写的杂文,评说当局救亡得失,抨击日寇侵华暴行。同时,经常为进步刊物《奔流》、《草原》、《职工生活》撰写诗词、杂文。1942年,《自由谈》被迫停刊,涉嫌赵扬,引起日伪特务机关盯视。11月,党组织将他安全转移到新四军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弃文从戎。当时,他在《从戎》诗中写道:“南望金陵笑群丑,健儿杀敌气如虹。”表达了杀敌救国,一心为民的壮怀。

1945年抗战胜利之初,赵扬先后出任华中解放区《新华日报》、山东解放区《大众日报》、山东解放区《新潍坊报》秘书主任、副社长。1945年5月,随军南下杭州,接管伪《东南日报》,参与改创《浙江日报》,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后改任浙江省工业厅副厅长。

1954年4月,赵扬随全国各地大批经济人才,远赴黑龙江,支援建设苏联援建的22项重点工程,被任为哈尔滨三大动力之一的哈尔滨汽轮机厂副厂长,主管工程建设,成为该厂创建者之一。  195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拟调赵扬到国家机械工业部供职。在商调过程中,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得知他曾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几经协商,留任为黑龙江日报社副总编辑。1965年3月任总编辑。同年被选为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1960年初,协助前任总编辑白汝瑗,发动和组织全体编采人员,探索办报规律和省报风格。经编委会总结归纳为“新、全、高、快、短、活”六字办报要诀,得到全国文教群英会的肯定和各地报业的赞同。在以后的办报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六字要诀”的内涵。他强调‘以高挂帅、抓新要快’,就是要在学习领会党的指示上下功夫,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在提高政治敏锐性,提高新闻嗅觉,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辨别真伪是非上下功夫。运用“从短入手,既全又活”,则要在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思考问题、观察问题上下功夫,在增加知识、丰富文采上下功夫,在写材料简短精练上下工夫,务期创出独具黑龙江特色的新风格。  赵扬不仅精研新闻理论,尤重新闻实践。经常下乡下厂,亲率记者一道挖掘重大典型,帮助立意修改,并自撰社论、杂文,以阐发典型报道的意义,扩大宣传效果。每一篇社论、杂文,都是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反复推敲,精心修订的力作。也要求记者,及时发现新事物,亲到现场采风,而“不要只端饭碗,向上要现成饭吃”。他常说,在家是总编辑,外出采访就是普通记者。自己写的稿子,要按规定审稿程序审改,不能搞特殊化。在社内则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一张报纸上。  在把握方向,原则上,赵扬严谨务实。他审定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标题,一丝不苟。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事实、一则引文、一个数据,发现失误或疑点,必找当事人查问明白。深夜值班,也不例外。对事要求严,待人则有长者之风,深受群众拥戴。编采人员很少有人称他官衔,而直呼其名。  赵扬重视培养新闻队伍。认为要办好一张有独特风格的省报,必以人才为本,并提出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向。他要求记者立志当又红又专的名记者,专业编采人员要力求成为社会该行业的权威。在他身体力行、耳提面命下,一批老编采人员更趋成熟,一批青年成为新秀。  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盛行时,他敢于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从主观上决不见风行事。常常堵住一些失实或过头的新闻见报。1958年11月24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一炮轰下三十万吨矿石》的夸大新闻。他上白班读报(每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读报,秘书长以上干部要看十份读者来信)后,即找有关人员追问:“三十万吨矿石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些矿石散落得到处都是,怎么收捡的?”“这些矿石能运出来吗?”来人无言以对,只好如实答说,这稿是奉命采编发稿的。他强调说,不管是谁的指示,记者都要从实际出发,按实际情况采写。并皱着眉头,连说:“被动!被动!”1963年元旦社论给省委送审定稿小样中,有“迎接生产新高潮”的提法。他提出:“当前是不是新高潮?”“这个新高潮得迎出多远呢?”经重新请示,改正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口号。对省委提出的正确批评意见,每次都认真组织编辑部讨论,吸收经验教训,以防再犯,并引咎自责,从不诿过于人。1965年春,在开始回升的全省工业生产中,又出现片面追求增产,忽视节约倾向。当记者发回人物新闻《节约标兵王文梅》时,他亲自安排突出版面发表,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为了总结反倾向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多次指令有关部门,为编委会起草了《黑龙江日报四年工作总结》(1957—1960)、《关于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准确的几项规定》、《关于改进记者工作的几个问题》等,既检查了存在的问题,如政策理论上的片面性,宣传作风上的浮夸,宣传策略上的急功近利,也提出了从实际出发和加强调查研究的改进方向和措施。  赵扬昼夜操办报纸之余,常从事诗词创作,见于报刊的,就有40余篇。赵扬诗词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早年诗词,具唐宋之风。后期诗词,歌咏社会主义新生活,有创新,有探索。他的诗词,凝炼、畅达、韵味纯而又足。如抗日战争初时的《感时诗》:“江南三月正春游,关外有人作楚囚;壮士头颅义士血,为谁断送为谁流!”  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到哈尔滨,演出古装话剧《钗头凤》。观后写词一首《钗头凤》:“春如醉,人憔悴,伤心最是沈园会。发难结,情难绝,毕生遗恨,新词一阙。劫,劫,劫!居失蕙,朝有桧,满腔悲愤千行泪。胡未灭,人长别,秋风铁马,断云残月。缺,缺,缺!”这首词,真是字字感人,情溢纸表。  赵扬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且在诗词(包括整个文学艺术)理论上也颇有见地。他在为《问轩诗话》所作序中,就提出了不少精粹的见解。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乍起时,因“三家村”文字冤案株连,被省委勒令“停职反省”。在劳动之余,时常填词作诗。屡遭“造反派”训斥,他却泰然处之。  1971年11月恢复工作后,倾全力整顿报社,肃清“左”的流毒。当工作秩序稍入正轨,“四人帮”又煽起“批林批孔”的邪风。赵扬不怕引火烧身,扣发或删削了一批新闻稿中过激辞章。  由于文革中遭受折磨,工作任务繁重,赵扬积劳成疾。1974年12月28日,因心脏猝落抢救无效逝世。年仅60岁。  遗作有《晓望集》,邹问轩《诗话》序言,还有在黑龙江日报社内部刊物《练笔》、《业务研究》、新协《新闻尖兵》上发表的若干新论述,对新闻定义、办报方向方法、培养新闻队伍,读书、练笔、作风、为人等,有诸多方面的独到阐述。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