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武照片

刘希武

刘希武个人资料:刘希武(1901-1956),四川江安县柴家渡人,学者、诗人、中共党员。父刘伯山,经营油醩作坊。……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5 01:22:55

四川省名人 宜宾市名人 江安县名人

一、个人简介

刘希武(1901-1956),四川江安县柴家渡人,学者、诗人、中共党员。父刘伯山,经营油醩作坊。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希武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江安县

出生日期:1901

逝世日期:1956

职业:学者、诗人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城南姑媳行》、《渔歌行》

三、人物资料

1919年,赴北京,在法文专修馆学法文。

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虽因家境清寒生活艰苦,仍努力学习。与刘伯青、蔡和森等主编《向导》,宣传社会主义。

1925年,由刘伯青、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同时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北大毕业,回到重庆,经介绍,去万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部)第十三师师长罗觐光处作政治部主任。行前,受刘伯承指示,对二十军作军运工作,争取他们支持国民党左派革命。到职后,即对杨、罗做思想工作,劝说他们支持顺庆起义。杨森生性多疑,动摇于左右之间。

1927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杨森投靠蒋介石,出兵湖北,进攻武汉政府,罗觐光则乘机起兵反杨,截其归路。因联络友军未成,杨已回师,将罗部击溃。其时希武正在去武汉联系返川途中,在宜昌被杨部拘捕。旋脱险,回故乡暂住,出任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联络县中青年,掀起打倒贪官,驱逐县长运动。为土劣势力所不容,留乡半年,离职去蓉。

1928年,在成都省立女师及国立四川大学任教。

1929年,任《白日新闻》社编辑,多次撰文,宣传反蒋,并痛斥国家主义派。为南京当局所嫉,于同年秋,勒令停刊。报社被查封后,社长陈萝云出任成都市公安局长,希武随同去任总务科长。意在俟机继续《白日新闻》末竟事业。被三军联合办事处侦知,四月后被迫离职。在报社工作期间,因中共接头人失踪,从此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0年春,出任泸州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因聘任进步教师,主张学生思想言论自由。

1932年秋,去职。

1933年,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部任司令部秘书。

1936年,回成都在成属联中任教。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在成都抗敌后援会任秘书。10月,在陆军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司令部任秘书。随军出川抗日,转战于山西长治、中条山等地区。写了很多歌颂抗战的诗篇。在长治与八路军刘伯承师长会晤。

1938年底,从前线回四川。

1939年1月,任西康省教育厅秘书。

1940年7月,任西康省立西昌师范学校校长,在任两年。

1942年7月至1946年1月,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辕及西康省政府宁属禁烟联席会任秘书,刘对鸦片烟危害人民,深恶痛绝。军阀混战时,曾写《懒捐歌》,讽刺军阀向人民勒派“懒捐”,有“空见纷纷美少年,憔悴病卧芙蓉馆,众人憔悴一人肥,农人勤死众人懒”之句。在任曾多次揭露军阀武装种植、贩运鸦片的罪行,为刘文辉所不容。

1946年春,任重庆市立图书馆馆长。收藏隐蔽了很多为国民党当局查禁的书籍。同时兼任重庆正阳学院教授。

1949年,去万县辅成学院任教授兼秘书主任。

解放后,返回重庆。

1950年,任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兼秘书主任。后调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农业大学)任教。1956年夏,患肠癌去世。

四、主要作品

学者兼诗人,所写诗清新俊逸,诸体皆备,尤擅长歌行体,有杜、白诗风,多忧国忧民之作。因连年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景,随处可见。希武触目惊心,挥笔写下了《城南姑媳行》、《渔歌行》、《杂感四十首》、《儿卧病》、《汲水翁》等诗篇,作了如实记述,读之酸人心目。《廿哀诗》、《忠侠行》抒发了抗战期中国破家亡之恨。《哀巴黎》、《鹰巢词》等以法国和希特勒的覆亡为鉴,勉我国人。至于《梅溪行》、《思故乡》等篇,念友思乡,情真意切,缠绵动人。所作诗已选集成《瞿塘诗集》出版。

五、人物经历

1939年元旦,刘希武赴西康省教育厅任秘书。到职第四日,刘希武拜访了著名学者黄静渊先生,论及康藏文艺事。刘以为“康藏开化已久,其文艺必多可观”,并索书于黄。黄遂抽案头藏英文合璧《罗桑瑞晋仓央嘉措情歌》一册赠之。

刘希武“读(黄赠本)而喜之,因携归寓,译为汉文,凡六十首。夫余之所译,盖根据拉萨本,并参证时贤英译及汉译语体散文,其于藏文原意有无出入,余不可得而知,然余固求其逼真者矣。”

根据上面这段刘希武的自述,刘译本所据原本应为黄静渊所赠藏英文合璧罗桑瑞晋仓央嘉措情歌一册,刘称之为“拉萨本”。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诗坛的奇花异卉。作者虽然是宗教领袖人物,但他敢于写出人的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生活的理想,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表现了诗人巨大的勇气。这些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是积极进步的,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格律结构上,《情歌》采取了谐体民歌的形式,除个别六句、八句外,基本上都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分为三拍。即“四句六言三顿”,节奏响亮,琅琅上口。《情歌》多取比兴,直抒胸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为藏族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诗风。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