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寒照片

徐雪寒

徐雪寒个人资料:徐雪寒(1911年8月28日——2005年4月27日),男,原名徐汉臣,曾用名徐梅君,浙江慈溪县河头市镇(现宁波市镇海区河头镇)河庄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编辑出版家,资深的经济管理家、政策咨询家和外贸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21 18:06:29

一、个人简介

徐雪寒(1911年8月28日——2005年4月27日),男,原名徐汉臣,曾用名徐梅君,浙江慈溪县河头市镇(现宁波市镇海区河头镇)河庄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编辑出版家,资深的经济管理家、政策咨询家和外贸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原常务干事,《经济研究》杂志原编辑,中央对外贸易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原顾问,中国财政学会原顾问,中国金融学会原顾问,中国税务学会原顾问,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原顾问,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原理事,韬奋出版奖基金会原理事,享受正部级待遇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优秀情报人员,杭州市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三联书店前身之一新知书店主要创始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创办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曾首先提议在上海开辟国家第二经济特区。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雪寒

别名:原名徐汉臣,曾用名徐梅君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

出生日期:1911年8月28日

逝世日期:2005年4月27日

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

毕业院校:宁波四明中学,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三联书店之新知书店的主要创始人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创办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编辑出版家 资深的经济管理家 政策咨询家和外贸专家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情报人员

代表作品:吴语

方言:

三、人物简介

徐雪寒(1911年—2005年),原名汉臣。浙江慈溪人。1935年在上海创办新知书店,任经理。后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会刊《救亡情报》主编、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副总干事。1943年后在新四军军部工作。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政策研究小组研究员、经济研究处处长,华中财经委员会委员,华中银行副行长,华中运输公司总经理。建国后,历任华东区铁路总局局长,上海铁路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运输部部长、贸易部部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合著有《中国经济问题讲话》,译有《德国社会经济史》,编译《社会科学小辞典》等。

四、人物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经济学家徐雪寒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05年4月27日下午17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徐雪寒,原名徐汉臣,曾用名徐梅君。1911年8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河头市镇(现宁波市镇海区河头镇)一个具有同盟会政治背景的留日归国医生家庭。

1912年,徐雪寒一岁时生母病逝。三年后,父亲在为白喉患者做手术时受感染病故,留下结婚仅半年的续弦。继母是一位毕业于上海女子中学的颇有修养与见识的女性。父亲病重时,继母的哥哥们前去探望妹夫时也感染了白喉。她的六个哥哥连同嫂子、侄儿侄女几十口人传染身亡,家中仅剩一二人。此后,继母多数时间在上海的好友家做家庭教师,每年仅回慈溪老家小住。徐雪寒的童年处于没有管束的家庭状况。随着家庭经济每况愈下,无力支撑徐雪寒和姐姐同时读书,姐姐只能辍学在家。当时社会大众的贫困,帝国主义的凶残掠夺,以及家庭日益贫困的境遇,给年幼徐雪寒的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

1925年,徐雪寒在继母的支持下到宁波四明中学读书。是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出于爱国义愤,参加街头讲演,组织同学到宁波农村参加巡回演出,积极投入抗议英国和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中国工人的爱国运动。在轰轰烈烈的革命高潮背景下,不久他去上海,转学到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集中的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寻找拯救中国的真理。

1925年冬,徐雪寒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共青团江浙区委领导下,他在沪上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人学习文化。1926年,徐雪寒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组织派他回浙江,先后任中共绍兴县委书记、杭州地委组织部长,成为大革命后期杭州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冬,浙江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因学生反对校长的专制高压和不学无术而引发学潮,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镇压学生。时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省议会议员的沈钧儒先生对青年学生深为同情。为寻求支持,徐雪寒假以杭州学联代表的身份,和共青团员、工业专科学校学生宋侃夫同去谒见沈先生,获得积极成果,这极大地鼓舞了正义学生的斗志。

1927年4月,中国国民党右派于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在杭州采取了“四一二”反革命行动。此后,在杭州从事公开工作的大批党团员和革命群众被捕牺牲。徐雪寒所在的杭州地委机关处于秘密状态而未被破坏。1927年6、7月间,中共浙江省委成立。根据工作的需要,徐雪寒离开杭州,先后被派到绍兴和宁波开展工作。不久,省委被破坏,省委书记张秋人等先后被捕。

1928年初,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宁波地委也被国民党破坏。3月,徐雪寒乘轮船赴上海参加中共浙江省代表会议,因叛徒告密在宁波被捕。随即,徐雪寒与鲍悲国、庄启东等一批政治犯被当局从宁波转押到杭州。经国民党特别法庭审讯后即被关押至杭州浙江陆军监狱。那时,中共浙江省委、杭州等地委市委一批领导骨干、著名共产党人已被囚禁入狱,他们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与高风亮节的英雄气概,对青年徐雪寒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与影响。在张秋人、徐玮(胡公达)等著名领导人牺牲后,徐雪寒决心以他们为楷模,积极投入了狱中斗争。

1928年3月至1933年6月,作为政治犯,徐雪寒在浙江省陆军监狱关押。在此期间,徐雪寒与薛暮桥、张崇文、骆耕漠、苏渊雷、鲍悲国、庄启东、史永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难友形成了一个战斗群体。他们将监牢当作特殊的大学,为出狱继续奋斗而学习理论,储备知识。五年期间,在恶劣的环境下,在严酷的敌对干扰中,他掌握了自学方法,培养了自学习惯,专心致志、循序渐进,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理论,还学习了世界语和日语。

1933年6月,徐雪寒被保释出狱。

1934年春,徐雪寒到上海寻找组织。经先他出狱的薛暮桥介绍,参加了著名学者陈翰笙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参加研究会的还有骆耕漠、钱俊瑞、姜君辰、张锡昌等人;他们编辑出版《中国经济情报》周刊和《中国农村》月刊,撰写文章辩论中国社会性质,讨论经济问题,评论时弊和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

1935年夏,“新生事件”之后,国民党对左翼文化团体实施“文化围剿”,《中国经济情报》周刊面临被迫停刊的危险。为此,徐雪寒与钱俊瑞、姜君辰、薛暮桥、孙晓邮、张锡昌、骆耕漠、朱楚辛、石西民、孙克定、华应申等发起人研究决定,以集资合作办书店为形式创建宣传出版机构。

1935年8月,徐雪寒受中国共产党委托,承办新知书店,任经理、总经理等职。新知书店陆续出版了一批进步书籍:《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乡村建设批判》、《中国农村经济常识》、《通俗经济学》和《大众经济学》、《中国货币制度往哪里去》等著作。在编辑出版图书的同时,新知书店还组织专题讨论、组织群众运动、印制传单等宣传品、担负地下党活动机构运行等政治和经济的功能任务。

1935年12月,徐雪寒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宣传干事。

1936年3月,徐雪寒任上海各界救国会联合会副总干事。

1936年5月,徐雪寒主持创办上海各界救国会联合会会刊《救亡情报》。

1936年6月,徐雪寒任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组织部总干事、联合会机关刊物《救亡情报》负责人。

此后,除在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上海各界救国会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活动之外,徐雪寒接受党组织任务,参与上海全市性重大抗日救亡运动内部秘密行动指挥部工作,成员为胡乔木、徐雪寒、王纪华(王文清),徐雪寒推荐沙文汉进入核心组。

1936年10月下旬,徐雪寒被中共上海临时委员会编入党小组参与组织生活。他被编入的党小组成员有胡乔木、王翰和李凡夫。组织分配徐雪寒联系职业界的党支部(支部书记顾准),同顾准直接联系。

1936年11月下旬,“七君子事件”发生,徐雪寒参与组织发动“入狱救国”运动。

1937年,江苏省委建立后,徐雪寒与姜君辰编在一个党小组,负责新知书店工作以及其它重要任务。

1937年5、6月间,徐雪寒受全国救国联合会总干事会推举,去苏州高等法院看守所探望“七君子”。因徐雪寒继母姓沈,便以“沈钧儒外甥”的名义,由继母陪同前往,徐雪寒向“七君子”汇报全国各界救国会的工作与张学良、杨虎城“双十二”事变后的国内救亡形势和延安方面的消息。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轰炸南京、南昌、汉口。淞沪抗战爆发后,冯玉祥向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征荐干部去做政治工作。徐雪寒由组织委派,作为全国各界救国会联合会组织部部长沈钧儒钧推荐的代表,接受任务到南京随同冯玉祥工作,赴河北桑园镇第六战区参与筹组政治部。随后撤回南京。

“8.13”事件后,徐雪寒即组织新知书店内迁。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汉口设立长江局,建立中国出版社,作为在国统匡以民间企业出现的出版机构,以区别于共产党公开宣传机关《新华日报》及其附设的出版部。中国出版社不另立机构,完全委托新知书店办理。在武汉,徐雪寒他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以新知书店为基础工作平台,承担中共长江局领导的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任务,两年陆续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八卷、《论持久战》、《苏联概论》、《中国革命问题》等图书。此外还受命湖北省委合并扬子江出版社的出版业务。他们扩展分支机构,或以各地多种形式及名义拓展出版发行合作机构,在浙江、武汉、长沙、桂林、重庆、昆明、贵阳、香港、上海等地,开展战时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并将新知与读书、生活三家书店共同办成售书、购书和读书的企业,成为民间组织形式的重要出版平台。

1938年8月,武汉战事紧张。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撤销长江局,南方局代表中央领导南方国统区和沦陷区党的工作,书记周恩来。9月底10月武汉失守前,新知书店撤离武汉,分赴桂林、重庆。这期间,徐雪寒安排较多时间在重庆接受南方局凯丰同志单线领导并办理中国出版社业务,往返于重庆、桂林之间。新知书店先行撤往长沙。随后,书店总管理处迁徙至桂林并在重庆等地开设分店,继续办理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业务。徐雪寒根据周恩来副主席指示精神,在各地规划部署二线、三线书店、印刷厂和副业机构。

1940年夏,徐雪寒作为新知书店负责人,和生活书店的徐伯听、读书出版社的黄洛峰到红岩咀13号八路军办事处接受任务。中央关心他们在大后方的困难处境;周恩来指示他们,延安和敌后根据地很需要这三家书店,可联合派出干部,以民间企业形式前去设立出版机构。根据中共中央决策和周恩来指示,三家书店携带纸型、书籍和资金分两路赴太行和延安等地开设华北书店。这同时开创了三家书店联合经营的企业模式。

1940年冬,周恩来交给徐雪寒一项特殊任务。从新知书店挑选一批能做买卖的可靠的党员干部,到江西、福建、浙江一带开设四五个灰色书店、文具店等,隐蔽待命,准备必要时作为掩护和交通站之用。

1940年初至皖南事变前,新知与尘活、读书三家书店在各地的分店陆续遭遇查封。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后,新知书店桂林总店被查封。徐雪寒面对被迫“清理内部暂停营业’’的局面,采取分散经营策略,从桂林撤退,从事地下工作。按照“设三条战线的策略”,徐雪寒、黄洛峰决定新知和读书两店店名暂不公开使用,安排部分人员参加胡愈之等联办的文化供应社,安排部分同志去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开展经营活动,设立图书文具公司,或文具店、土特产等副业经营机构。随后他们去香港执行任务,再到上海“孤岛”设立泰风公司作为和大后方及香港联系的公开机构,开展对外联络,并策划创办远方书店出版图书。与此同时,他与汤季宏等同志建立上海和苏北、山东以及浙东根据地之间的海上运输业务,向根据地输送书籍、药品、医疗器材及至军用物资。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进占上海公共租界后,徐雪寒等即不能再做出版工作了。经组织商定,撤销书店在上海的公开机构,徐雪寒留下,组织存书秘密转运去苏北根据地等工作。

1943年3月,徐雪寒辗转从水路飘海到胶东,再飘海到达苏北根据地。周恩来同志电告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证明他的组织关系,后被分配到华中局情报部,协助部长潘汉年工作。他具体负责三方面工作:一是情报分析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战略参考,为新四军和华中局提供重要信息;二是巡视上海南京情报系统工作;三是应对突发或特殊事件。在此期间,潘汉年系统的情报工作为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多次得到中央的表扬。1943年底,华中局为筹建华中一级抗日政府,成立了政权研究小组(政策研究室),徐雪寒兼任研究员,在曾山和冯定领导下,从事抗日民主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及货币斗争。1944年5月间,华中局成立经济情报处(经济研究处),任务是搜集研究战时三方经济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华中局和各部队参考,并支持后勤保障与经济建设,徐雪寒任经济研究处处长,同时仍兼任情报部工作。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通知华中局派员去上海探望邹韬奋,向邹韬奋表示慰问并赠医疗费。徐雪寒受陈毅同志委派,代表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到上海探望邹的病情。在相见的第二天,邹韬奋交给徐雪寒一封致华中局的亲笔信,信中表达了他对中共中央的感谢和病愈后去延安的心愿,并说如有可能就要写苏北抗日根据地之行的经历与观感。徐雪寒回到新四军部向华中局领导汇报探视经过,并代为起草了向党中央汇报的电报草稿。

1944年2、3月间,邹韬奋病危,徐雪寒再次代表中共中央和华中局到上海探望邹韬奋,并带去医疗费。邹韬奋在徐雪寒面前口述遗嘱,要求中国共产党审查他的一生,如合格,希望接受他为中共党员。徐雪寒将韬奋先生的愿望、要求及其长子带回根据地。

1945年夏初,华中财委成立,徐雪寒任华中财经委员会委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徐雪寒任苏皖边区华中银行副行长、华中运输公司总经理。

1945年10月起,为准备参与国共第三次合作的联合政府和发展经济,华中局根据中央命令,派徐雪寒拓展上海、台湾、香港等地商贸活动,陆续投入上万两黄金资产筹建一批金融和对外贸易企业,并领导一个采办物资和运输的秘密工作机构。

1948年,华东战场进入战略反攻。3月下旬,徐雪寒接到华东局任务山香港赶回山东,准备参与接管大城市。9月,山东济南解放,徐雪寒随军接收济南的公路、铁路部门,任市军管会交通部部长和华东区铁路管理局局长,负责领导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送大军南下。1949年3月,徐雪寒按华东局和华东财委指令,率队筹备接收以上海为中心的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省一市铁路系统,为华东人力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运输保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从苏北、皖南和苏南等地组织的粮食,从唐山、淮南和秦皇岛等地组织的煤炭,从中南地区组织的棉花能运抵上海。

1949年5月进入上海之前,徐雪寒在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总前委和中共华东局领导下开展接管上海和华东城市群等各类重要准备工作。

从战时经济转入和平建设与恢复经济阶段,百废待兴。面对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生产凋敝、交通梗阻、贸易滞塞、物价飞涨等严重局面,徐雪寒参与对策研究并组织实施了以上海为中心,涉及全国的稳定物价及统一财经战略调控任务,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势头,保障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取得了经济社会恢复性好转。

1949年5月徐雪寒随军进入上海,担任军事管制委员会贸易处处长,负责接管上海市内外贸易和铁路系统以及海关总务司署、江海关、中央信托局、输出入信托局、美援物资机构和仓库;同时,筹设新机构或改组利用旧机构,恢复和发展业务,尽快尽善地通过稳定市场,促进城乡内外物资交流以恢复工业生产。作为华东大区级的接管机构,贸易处担负着上海市的生产、流通和经济生活的恢复任务,协调华东五省一市,汇集物资支援上海并将上海工业品输送给本区各省;同时直接与中南(武汉)、华北(天津)、东北(沈阳)其他大区贸易部门联系。贸易处还组建了上海市贸易总公司,通过公司机制,沟通了新老解放区同上海的物资交流,促进了上海市内工厂产品的销售,克服了战争期间货流不畅、产品滞销所造成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随后又成立的粮食、煤炭、花纱布、茶叶、丝绸、医药、油脂专业公司以及中国进出口公司,对于供应上海市民生活资料和恢复以纺织业为主的轻纺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解放前市场流通的货币为铸币和贵金属,职工与厂商将金圆券兑换成银元、美钞、金块和余条。金圆券发行、贬值成为废纸。华中币发行后尚未在民众中建立信用;而操纵银元金条买卖的投机家则以证券交易所为大本营,继续通过金融交易,影响华中币的发行和流通,使华中币难以进入市场。针对这一现状,徐雪寒与金融处处长陈穆在深入调查基础之上,在邓小平、陈毅、曾山等华东局及上海市委领导下,研究部署应对方案,开展了推行华中币、禁用银元美钞、打击货币黑市投机交易和人民银行挂牌收兑银元、美钞等系列措施,使华中币、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确立了法定货币的职能。

针对敌对势力封锁石油、煤炭、洋米进口,空袭铁路、供电设施及工厂的军事行动,以及影响国计民生的大米、纱布和煤炭(即“二白一黑”)的市场投机行为,徐雪寒等分别采取多种防御措施,保障了物资调运、能源供应、工业生产:在市场上,以经济手段,逐步削弱投机资本,相对地稳定市场,维护了华中币的信用,保障了市民的基本生活安定,圆满完成了财政经济系统的接管工作。

1949年9月后,华东方面进入恢复经济、促进内外贸易和物资交流的任务阶段,徐雪寒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党组成员、运输部部长、贸易部部长、华东铁路总局局长、上海铁路管理局局长(军代表)等职,在恢复交通运输,疏通内外贸易诸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决定撤销贸易部,成立对外贸易部、商业部等,以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要求。9月,徐雪寒调任中央对外贸易部副部长,负责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分工领导部直属机构第二局、进口局、综合计划局、财会局、运输局及各专业进口公司,并率领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出访东欧各国开展工作谈判。

1955年4月徐雪寒受“潘(潘汉年)、杨(杨帆)事件”牵连,被隔离审查、关押。

1965年8月徐雪寒被以反革命罪判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力5年,提前假释,被安置到国家外文出版局图书馆监督劳动,文革中被批斗、在干校监督改造。

1978年,徐雪寒从干校回到北京,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参与编辑《经济研究》月刊。在此期间,他以一位普通老编辑的姿态投入工作,为经济学国家权威刊物的编审建设增添一份力量,发挥了业务代际传承作用。

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撤销对徐雪寒的原判,7月中组部恢复徐雪寒的党籍。

1982年,中央成立政策咨询机构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组织上调徐雪寒担任中心常务干事,分管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研究工作。在中心工作期间,徐雪寒为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促成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做出不懈的努力;为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形成统一管理、联合经营的方针,做出重要贡献。1988他改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职顾问,1996年经组织批准离职休养。

1983年徐雪寒和钱俊瑞等新知书店创始人向中央有关部门建议,提出恢复“1945年挂牌、1948年合并、1951年成为重建人民出版社基本班底和副牌”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独立建制。

1987年,徐雪寒赴上海调研。其间,他代表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薛暮桥同志与原华东局华东工交党委委员卜三同志协商,提议筹建中国合作经济报,宣传推进合作经济。中国合作经济报在沪创刊后迁至北京。

1998年4月,徐雪寒夫人朱光熙辞世。

2000年中组部批准享受正部级待遇。

1981年至2005年,徐雪寒在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会融学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贸易促进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担任顾问:任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韬奋出版奖基金会理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老同志联谊会首任名誉会长等。

徐雪寒逝世后,遵照徐雪寒的遗愿,他捐献了遗体,并捐献角膜,但最终因为角膜老化,没有派上用场。按照级别,他本来“有资格”进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最终,儿女们把徐雪寒夫妇合葬在了八宝山人民公墓。

五、人物成就

徐雪寒同志,是我国资深的经济学家、编辑出版家、经济管理家和政策咨询家。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以徐雪寒为代表的一批经济研究工作者,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他们描述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实质,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案。而到20世纪的下半叶,在经历了30多年相对封闭的建设进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机制转型期,经济社会步入了全面建设阶段。从30年代走过来的这一批经济学家、经济管理者,又开始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对策研究的大潮中去。他们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富国利民的伟大理想。

徐雪寒同志早年在浙江宁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并因此被捕入狱。在浙江陆军监狱,他和薛暮桥、骆耕漠、庄启东等一批同志、难友一起苦读“牢狱大学”,在6至7年的时间内,成为国民教育序列之外特殊环境下的“大学生”。出狱后,他从杭州到上海,从事写作和编辑出版工作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徐雪寒同志从主持军队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工作到接管上海,管理华东六省一市的内外贸易、海关、铁路等多部门的领导工作,并最终奉调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副部长。这一时期,徐老积累了广博深厚的经济运作与宏观管理经验,并结合工作实际写作了大量有关货币管理、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文稿。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徐雪寒同志不顾年龄和身体的限制,积极参加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再次投身经济研究的文稿编审工作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政策咨询工作。对于国民经济的较快、平稳、健康运行,他给予了高度严肃的关注;对于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升及其可持续性的增强,他发挥了自己所能发挥的作用。

在有关20世纪80至90年代基本国情的认知上,徐雪寒同志强烈意识到,经济活动与人口增长存在着危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和谐问题,要求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经济三者的协调关系,主张走一条坚实的、持续发展的惠民之路。他还指出,正确安排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而为了加大开放力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徐雪寒同志曾提议在上海开辟国家第二经济特区,充分发挥上海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区位优势与工业基地优势。

对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徐雪寒同志坚持主张在经济增长中,必须遵循综合平衡的原则;坚持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率,防止盲目攀比的、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速度,保持经济运行态势的基本平稳,保障并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经济发展战略的稳步实现。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发表后,徐雪寒同志更是在深化改革座谈会上发言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中国革命取得政权后主要矛盾的变化所决定的。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从来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使国受益、民得利,避免国遭损、民受害。他指出,国家经济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执政党党风的改变,不解决贪污腐败、营私舞弊问题,再好的改革方案也难以奏效。

1935年徐雪寒同志自筹资金成立新知书店并出任总经理,短短几年间,新知书店就拥有了二三十家分店。1948年,遵照党的指示,新知书店与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徐雪寒创立并开拓了三联书店的进步传统,出版发行了一大批宣传进步思想的著作,也为出版事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联书店已是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齐名的著名出版品牌,成为我国学术出版重镇,被誉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徐雪寒作为“主其事者”,居功甚伟。

六、人物经历

徐雪寒曾经有过辉煌的少年和青年时代。1911年出生的徐雪寒,15岁入党,担任杭州地委组织部长;17岁被捕,在杭州陆军监狱,和薛暮桥等人一起,把监牢当大学。1934年出狱参与组织农村经济研究会,和陈翰生、钱俊瑞、姜君辰、薛暮桥等办《中国经济情报》专刊和《中国农村》月刊。1935年,他们自筹资金成立新知书店,徐雪寒出任经理。几年工夫,新知书店就拥有二三十家分店。看看他在二十几岁年纪上,所写文章之广泛:工业、农业、铁路、海关、市场、货币、金融、财政,便知他是多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人。中共女情报员朱枫是徐雪寒曾经的属下。徐雪寒介绍朱枫入党,并调遣她做贸易,为隐蔽战线管理经济事务。1949年朱枫去台湾前,还写信问徐的意见。1983年,又是徐雪寒倾其所知向有关部门讲述朱枫历史,为她争得应有的结论。1943年徐雪寒被分配到华中局情报部工作,成为潘汉年助手。从1943年春夏到抗战胜利前,潘汉年系统来自上海、南京的所有重要情报,都经过徐雪寒的手。

在1943年,徐雪寒任华中银行副行长;1946-1948年,他在上海、香港一带建立过一批银行、钱庄、对外贸易机构,从事商业活动,为共产党筹集资金;上海解放后,又随军接管财政经济部门;1949年,被任命为上海铁路局局长、华东贸易部部长。1952年进京,担任外贸部副部长。周恩来曾表扬过一位为革命干了许多不同行当的同志,说他干一行,钻研一行,并在那一行做出优异成绩。说的就是徐雪寒。

1955年4月,他被秘密关押,从功德林到秦城监狱,那是因“潘汉年、杨帆案”而受牵连。直到1965年,他被以反革命罪判刑12年后,假释出狱,“文革”一来,又以戴罪之身蹲牛棚、下干校。直到1981年,最高法院才撤销原判,宣告他无罪。整整26年,从44岁到70岁!

1981年夏,徐雪寒终于脱掉重罪枷锁,国务院领导找他谈话,征询他对工作的意见。重回社会,已是古稀之年。歪打正着地,他错过了建立计划经济的历史,一跃为市场取向改革奔走呼号。在他的头脑里,大概从来没有插入计划经济,接受市场经济轻而易举,顺理成章。

1983年,国务院还要求经济研究中心制定外贸体制改革方案。老外贸徐雪寒大施身手,召集会议、调查研究,提出“统一管理、联合经营”的方针。

虽是浙江人,他认上海是第二故乡,最早主张上海全面开放,提议开辟国家第二经济特区,充分发挥上海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地优势。他说:“上海人灵得很,要解脱发展商品经济的束缚,使上海人的长袖能够舞起来正是因为他的力主,使重建交通银行的步伐加快。1984年12月初,国务院领导宣布,在中国人民银行之下设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与四家专业银行平行,总行设在上海。

1980年,国务院领导指示要设立中央银行,可是两年过去了,也没有进展。人民银行倒是提出过两份建立中央银行的意见,遭到专业银行强烈反对,说他们以中央银行之名恢复由一家银行独揽业务,欲使专业银行名存实亡。从1983年3月,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始研究各国金融制度,还邀请了曾任德国政府“五贤人委员会”成员古托夫斯基来华交换意见。国务院领导采纳了他们关于设立中央银行的建议,并委托中心会同四大银行提出具体方案。

中心总干事薛暮桥第一次邀请四大银行坐在一起开会,就发生了争吵不休、散不了会的僵局。要想破这个局找到一条出路还真不容易!这么多障碍:意识形态的、部门利益的、技术上的,谁能既看得清,又摆得平呢?这时,薛暮桥倚重他的老朋友,也是他请来中心担任常务干事的徐雪寒。薛深知徐的价值。在共产党高级干部中,经历过市场经济的不乏其人,有过运行经验的人则很少,经营过银行的就更少,而存活下来,又委以重任的似乎只有徐雪寒了。

既然坐不到一起,就背对背个别谈。徐雪寒登场了。他分别和四大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负责人谈,综合他们的意见,中心提出方案,再反馈协商。经过12次座谈会,才大体达到协调。紧接着,徐雪寒南下上海,和四家银行的分行长、金融家,以及原国民党中央银行高级职员分别座谈,听取意见协调矛盾。他既有资格,又有人脉,圆满完成任务。中心最后提交给国务院的报告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中央银行职责。人行不直接经营信贷业务,只与专业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成为“银行的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重新有了中央银行的建制。

七、个人作品

《中国经济问题讲话》(合著),作为新知丛书第1辑第7种,于1938年由新知书店出版。

徐雪寒同志翻泽的加田哲二著《德国社会经济史》、编译日本学者神田丰穗著的《社会科学小辞典》两部书,分别由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5年7月1日,徐雪寒在《新华论坛》第1卷第10期发表《华中解放区的货币》。

1981年8月29日,徐雪寒在光明日报发表《调整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关键性决策》。

1982年1月,徐雪寒在《社会科学辑刊》发表《评我国三十年来人口理论的研究》。

1982年2月5日,徐雪寒在人民日报发表《坚决贯彻农村人口政策》。

1982年4月,徐雪寒在《财贸经济》1982年4期发表《谈谈计划经济和商品生产》。

1982年9月13日,徐雪寒与中央党校毛蓉芳副教授、吴健教授合作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经济特区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1982年9月,徐雪寒参考华应申、沈静芷等20余位同志所写的历史文献,回忆并撰写了新知书店自1935年8月至1948年10月结束转为三联书店为止的十三年四个阶段发展历程,题为《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

1983年3月,徐雪寒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晓亮同志合作,在《经济研究》1983年3期,发表《一本好的政治经济学通俗读物——评介<邓克生通俗经济论文选>》。

1983年7月13日,徐雪寒在经济日报发表《坚决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

1983年,徐雪寒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戴园晨研究员合作,在《计划经济研究》1983年35期发表《财力使用方向的一项抉择》。

1984年1月,徐雪寒与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武超、陈家勤、李雨时合作,在《财贸经济》1984年1期发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

1984年2月,徐雪寒与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孟宪刚副研究员合作,在《财贸经济》1984年2期发表《试论外贸出口的“假亏”问题》。

1984年9月3日,徐雪寒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冒天启副研究员合作,在《人民日报》发表《综合平衡依然是制定计划的总原则》。

1984年12月,徐雪寒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冒天启副研究员合作,在《财贸经济》1984年12期发表《学习孙冶方经济理论的一点体会》。

1985年1月,徐雪寒在《上海金融》1985年1期发表《发展商品经济,改造和振兴上海》。

1987年5月4日,徐雪寒在《世界经济导报》发表《从强化宏观控制入手搞好综合经济改革》。

1987年2月,徐雪寒在《金融研究》1987年2期发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1987年6月,徐雪寒与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黄旭助理研究员合作,在《财贸经济》1987年6期发表《当前金融形势和银行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1987年7月7日,徐雪寒撰写《关于我国人口控制问题的几点意见》。

1988年3月,徐雪寒在《财贸经济》1988年3期发表《制止通货膨胀是当务之急》。

1988年5月,徐雪寒与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唐明峰同志合作,在《财贸经济》1988年5期发表《深化改革需要尽快建立分级财政体制》。

1988年4月,徐雪寒在《改革》1988年4期发表《通货膨胀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1988年6月,徐雪寒与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军扩同志合作,在《财贸经济》1988年6期发表《论经济效益与承包经营》。

1988年7月11日,徐雪寒在世界经济导报发表《价格全面改革分两步走为奸》。

1988年11月23日,徐雪寒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治理整顿的几个问题和建议》。

1989年1月9日,徐雪寒在世界经济导报发表《关于治理整顿的几个问题和建议》。

1989年12月,徐雪寒与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夏德仁同志合作,在《管理世界》1989年6期发表《当前稳定货币的基本对策》。

1989年9月在沈静芷、俞筱尧、孙全、曹辛之诸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徐雪寒文集》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薛暮桥同志为之作序。其中经济类文章包括“30年代起至50年代”和“80年代起至90年代”两段时期的著述。回忆类纪念文章涉及的专题人物及部门,包括周恩来、陈毅、曾山、潘汉年、沈钧儒、邹韬奋、徐雉、孙冶方、庄启东、朱枫(朱谌之)、华应申、沈静芷、陈其襄、徐伯听、许涤新、孙晓邮、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新知书店和三联书店、上海内外贸易系统等。这是一部经济学著作的范文集,不仅有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而且针对性极强。

1990年4月,徐雪寒在《财贸经济》1990年4期,发表《为继续深化改革开辟道路——祝贺<财贸经济>创刊十周年》。

1991年9月,徐雪寒与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军扩同志合作,在《经济研究》1991年9期发表《改革呼唤新型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企业制度——<论我国所有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评介》。

1992年3月,徐雪寒在《改革》1992年3期发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研究商品经济理论》。

1994年5月,徐雪寒在三联书店出版的《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发表《五十年后的反思——我对新知书店工作的思考(代序)》。

1995年2月,徐雪寒在《教学与研究》1992年3期发表《<跻身国际市场的艰难起步>评介》。

1996年5月,徐雪寒为《商品经济原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撰写序言。

1999年6、9月,徐雪寒与骆耕漠共同为《一个左联兵士的求索》(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和《庄启东劳动经济文选》(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撰写序言。

2006年10月,《徐雪寒文集(增订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出版。

八、社会评价

徐雪寒同志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徐雪寒同志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战争年代为我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逆境中正确对待组织的决定,不计较个人得失,正确对待组织的工作决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徐雪寒同志在经济改革之初,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投身到中国经济改革的研究工作中。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努力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国民经济建设规模、分配比例关系、财政税收、银行信贷、对外贸易、特区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国家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徐雪寒同志坚持真理,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勤于思考,刻苦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善于运用经济理论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独到的政策建议。他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勇于开拓;他作风民主,为人正派,胸怀宽广,谦虚谨慎,关心同志;为人坦诚,不计名利。

徐雪寒同志在近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信共产主义,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国的经济政策研究和咨询事业努力奋斗,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经济学家吴敬琏评价徐雪寒同志道:“如果顾准在学术思想上是一个泰斗级的人物,那么他的才能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

1988年薛暮桥在给《徐雪寒文集》写的序言中说:“历史使他患了一定程度的忧郁症,在同朋友叙谈时常常流露出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但他从来不谈自己所受的将近20年的冤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写过一篇《想起徐雪寒》,其中翻来覆去地“想”:“我想不出一个革命者被革命专政的所思所想,也想不出一个理想主义者被理想抛弃的所感所受,但我知道那一定无数倍于肉体的痛苦。”

九、其他信息

纪念徐雪寒诞辰100周年

2011年是三联书店前身之一新知书店的主要创始人徐雪寒诞辰100周年。三联书店联合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在京召开徐雪寒同志百年诞辰纪念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等经济学界专家、两家主办单位负责人以及徐雪寒同志的亲友等50余人参加了纪念会。

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用“传奇的一生,伟大的一生”来评价徐雪寒,认为他的传奇在于人生经历的传奇性、故事性,伟大在于他多方面的贡献。

《怀念徐雪寒同志》出版

2006年,在曹健飞会长的主持下,《怀念徐雪寒同志》文集由三联书店老同志联谊会编辑印刷,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