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翙照片

张凤翙

张凤翙个人资料: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陕西西安人,祖籍河南沁阳,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1904年,被清政府陆军部选派到日本学习军事,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奠定了他后来军旅生涯的基础。1909年毕业回国。1910年任职陕西新军,曾任督练公所委员、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参谋兼二标……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7 09:59:10

一、个人简介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陕西西安人,祖籍河南沁阳,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1904年,被清政府陆军部选派到日本学习军事,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奠定了他后来军旅生涯的基础。1909年毕业回国。1910年任职陕西新军,曾任督练公所委员、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1911年武昌首义后,被陕西革命党人推为总指挥。10月22日发动西安起义成功,被推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亲赴战场指挥。12月受命南京临时政府,任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1912年任陕西都督。1914年被袁调入京闲置。1917年曾组织力量反对张勋复辟。1924年驱逐陕西都督刘镇华受阻。抗日战争期间,张凤翙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坚持在大后方支援抗战,积极为抗战出力出资。1940年12月至1945年4月任第二、三、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58年因病逝世。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凤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1881年2月5日

逝世日期:1958年7月29日

职业:民主革命家

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参与创办西北大学 在西安领导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三、地方志记述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祖籍河南沁阳,其父逃荒到西安,以打铁为生,张生于陕西咸宁菊花园(今属西安市碑林区)。早年在西安读书,并考中秀才,名列咸宁县同榜第一。1902年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1904年秋被派赴日本入振武学校习兵科,1906年毕业后升入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毕业回西安后在西安府衙作缮写,1910年春被委任为陕西新军督练公所委员。陕西常备军扩编为陆军第三十九混成协后,张晋升为第三十九混成协参军官,旋又改任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张与同盟会会员钱鼎、张钫、党自新、郭希仁等友好,人称莫逆。其间,张还与惠春波、康寄遥等人创办了西安菊林小学。  1911年西安起义爆发前夕,张凤翙因懂军事、有威信、在新军中职位较高,被推举为首领。张在10月22日清晨的会议上提出“先发制人”的策略,部署上午11时发动起义。由于指挥得当,当天就占领除“满城”(亦称八旗驻防城)外的西安全城,翌日下午3时西安光复,张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名义出安民告示。此后月余,全省各道、府与大部分州、县相继光复。起义后清廷调集甘肃、河南的清军,从东西两路向陕西进攻,妄图镇压陕西革命,张妥善安排军政大事,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重用同盟会会员郭希仁、茹欲立、李元鼎、彭世安、张光奎等,分设兵马、粮饷、军令正副6都督,委派井勿幕等为各路招讨使或宣慰安抚招讨使经略四方,于艰难危急之中,维系了陕西大局。当清军东攻潼关,西围乾(州)、礼(泉)之际,张亲临前线,适时决定战和之计。  1911年11月22日,张被武昌中华民国军政府任命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秦省都督。1912年6月23日与郭希仁、陈树藩、王锡侯等发动成立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25日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改为陕西支部被选为副支部长,7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陕西都督(兼理民政),8月同盟会陕西支部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国民党秦支部,张任支部长。袁世凯为削弱革命党力量,严令陕西缩编军队,张顺应北京政府,在裁军中迫令革命党人解兵去职。1913年孙中山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陕西革命党人邹子良、马开臣、吴希真等密谋响应,遭到张的镇压,邹子良、马开臣被杀害。尽管如此,袁世凯对张并不信任,1914年借“追剿”入陕的白朗起义军为名,派其亲信陆建章任陕西都督(同年6月底改称将军),张被授予扬威将军、陆军上将的虚衔调往北京。袁世凯称帝时,张列名劝进,此后寓居北京、上海。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时,张曾回陕欲组织力量讨伐,因受陕西督军陈树藩的阻挠未能如愿,后回北京。1924年刘镇华主陕时,胡景翼派李可亭邀请张回陕组织力量驱除刘镇华的势力,因阎锡山告密,张一到西安即被刘镇华软禁,后经友人周旋获释,复又流寓北京。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只身从北平返回西安定居。抗日战争时期,张出任陕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和消极抗日政策,主张抗战。其间,张与惠春波等人筹办西安菊林中学。1943年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大会在重庆开会时,周恩来曾到张的下榻处看望,并与其交谈。1945年,张曾任陕西各界慰问抗日将士代表团团长,率团到豫西慰问抗日军队。  1947年,国民党为利用张的声望,拟推其为陕西省党部书记长候选人,被拒绝。1949年5月18日胡宗南逃离西安时,以“保护安全”为名,将张和寇遐、马彦种等裹胁到汉中,拟送台湾,张等坚决不从,遂被送往兰州。兰州解放后,彭德怀曾派专人慰问和照顾他们,8月下旬张等人回到西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历任西北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张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慷慨捐资支持抗美援朝,参加陕西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8年7月在西安病逝。

四、人物生平

张凤翙1909年回到西安,在西安衙门做缮写工作。1910年春被委任陕西省新军督练公所委员。是年冬,升任新军第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接着又改任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在新军期间,与康寄遥、惠看波等人将西安菊林寺塾改为西安菊林小学,即作为同盟会的联络据点,又为国家培养人才。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他与钱鼎、张钫等发动西安起义,被推为临时总指挥。1911年11月陕西军政府成立,一致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兼民政长(省长),亲赴战场督导。1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任命张凤翙为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1912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9月,“国民党秦支部”成立,张任支部长。

鉴于西北人才缺乏,张凤翙为首的军政当局决定举办西北第一所大学---西北大学。张凤翙认为创办西北大学,“关系于现时建设”、“关系将来之建设”和“关系于外部之防御”。因此他与甘肃、新疆两省商议后,决定全力以赴地创办西北大学,并以原陕西法政学堂为基础,将三秦公学、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高等学校等校并入,设大学预科和法、文、商、农各专科。由于张凤翙的决心和努力,终于使西北大学在1912年正式开学,为西北培养了不少人才。以张凤翙为首的政府对禁烟也十分重视。设置“陕西禁烟督办”,拟定禁烟办法,把禁种鸦片列到首要任务,号召军政人员一致协同办理。陕西第1师师长张云山出巡渭河南北产烟较多地区,每到一个乡镇,召集当地居民宣布政府禁种鸦片的决心和办法,使陕西禁种鸦片收到一定的效果。

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凤翙向北洋政府妥协,反对起兵讨伐袁世凯,还奉袁世凯旨意声讨孙中山和黄兴,率部入川镇压熊克武领导的反袁斗争,取得袁世凯信任。1914年3月,河南白朗起义军由湖北荆紫关入陕,张凤翙亲率大军镇压。袁世凯以追剿白狼军为名,派其亲信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为第七师师长兼“剿匪”总司令,率军入陕,并任陕西督军。从此,陕西成为北洋军阀反动政权直接控制下的据点。6月,用名升暗降的手法,撤任张凤翙都督。7月,被袁封为扬威将军,并上表劝进袁世凯称帝。1915年初,张凤翙在进京过潼关时,慨然吟诗到:

屠门大觉梦一场,醒来尤未熟黄梁。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陆建章。

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凤翙只身回陕西组织力量反对。1924年谋驱逐军阀刘镇华在陕西势力,被刘镇华软禁,后获释闲居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愿做日寇铁蹄下的奴隶,由北平回到西安仍居住西安菊花园街张府巷旧居。每天读书写字,但仍不忘菊林,与陕籍刘治洲、宋联奎等人,又将菊林小学扩大为菊林中学,并亲任董事长。后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和国民参政会政员,积极主张抗日。1943年到重庆参加参政会。1945年率领陕西各界代表团赴豫西各地慰劳抗日军队。

1949年解放前夕,张凤翙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会同几位陕西籍进步民主人士到了兰州,寓居陕人开设了安泰堂药店。兰州解放,彭德怀元帅在陶乐春饭店设宴欢慰张凤翙诸老,并请诸老回陕,安度晚年。张凤翙兴奋的说:“共产党是宣哲清明,其言无理之不道,其行无事之不当,确是挽救此殖民地危亡中国的大救星,回陕确以秋叶余生,贡献新中国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7岁。

相关事件

“张总督”是《白鹿原》在记述西安“反正”的故事中曾数十次提到的一个革命军主要领导人物,这个小说中的张总督便是这一历史段上真正的陕西总督张凤翙。在《白鹿原》中,张总督这个人物总是和与之相关的方巡抚、朱先生两个人物同时出现,其中还有这样一段叙述:“张总督和朱先生是同一年经方巡抚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那是方巡抚到陕赴任第一年的事。次年,方巡抚力荐当时的张举人官费赴日本国留学,他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陕后就成为方巡抚的头号政敌,直到反正成功,方巡抚仓皇逃出关中”。故小说称方巡抚是张总督的“恩师”。

其实,张凤翙和朱先生(牛兆濂)并非同一年经方巡抚(升允)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张凤翙也没有中举,而是考中秀才以后,由于新政府推行新政,取消科举,实行新学,张凤翙即进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学习。因该校为升允亲手创建,所以张凤翙虽未中举,仍可视为升允的学生。而牛兆濂则是早在升允任陕西巡抚之前就已中举,所以两人一贯以至交故友相称。如果说小说作者在这一点多少有些虚构的话,而前面所述的其它情节则与事实情况基本相合。

五、人物轶事

1911年10月西安起义爆发。适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井勿幕在渭北,临事指挥无人,钱鼎、张钫等推举张凤翙为首领。张凤翙此前没有参加革命活动,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的第二天,他就将会员证书付之一炬;还拒绝为反清刊物《秦陇》写稿。这次推举他当首领,是因为他懂军事、有威信、在新军中职位较高。他对众人的推举也不推辞,在22日清晨的林家坟会议上当众表示:“大家叫我干,就担当起来。”接着便以首领的身份说:“既已举事,当先发制人,不宜缓至天晚。”遂部署上午11时发动。

1911年10月22日,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30余人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公推张凤翙为首领,利用当日星期天清军各级军官照例休假之机,即刻发动起义。在张风翙的统一指挥下,分路攻占了除满城以外的西安城全部军事要地。当日晚张凤翙召集会议,商定了以“秦陇复汉军”为起义军的名称,刻制了“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图记”。

由于他指挥得当,当天就占领除满城外的西安全城。12月23日清晨,张凤翙亲自指挥攻打满城的关键性战斗。驻守满城的5000多名旗兵据城顽抗,经过一天的激战,起义军推倒一堵门墙,满城告破。清西安将军文瑞率旗兵拼死抵抗。战斗中陕西巡抚钱能训受伤被俘,满城守军统领文瑞投井自杀,西安城其它清军和城防部队亦反戈加入义军,西安城光复。张凤翙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名义出安民告示。此后月余,全省各道、府与大部分州、县相继光复。

可是就在西安起义的当天,原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升允却正在西安北郊草滩屯垦军田,不在西安城内。升允闻听西安出事,随即骑马轻装,连夜逃往甘肃,并在甘肃调集清军,南下反扑西安。这才又有了张凤翙请牛兆濂去乾州见升允,劝其议和罢兵的事。

六、人物作品

屠门大觉梦一场,醒来尤未熟黄粱。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陆建章。

张凤翙诗作(部分):

行至灵宝闻义安噩耗赋此吊之(一九一八年)

秋雨秋风苦不支,伤心人去未多时。傲霜莫信菊花好,未到重阳已折枝。遗题

(一九三四年)

邵公席上接群公①,今古无端入望同。

尚记甘棠分陕右,侧闻诸葛卧隆中。

辚辚驷驖拱三辅,簇簇南金满一宫。

总是西陲人物美,高歌犹欲破长风。

邵公:邵力子,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水调歌头六十初度二首

(一九四〇年)

人日年年有,金胜自昔传。皇天胡为生我,龙蛇起陆年。我知辛壬癸甲,是天使困心衡虑。窃学武周贤。庸余不自量,任重责双肩。

拔乱功,反正业,久弃捐。匆匆六十,却又说人寿月圆。伫看倭虏猖獗,坐令生民涂炭,此耻何时湔。海鹤思起舞,夜半跃龙泉。

我生亦何为,搔首欲问天。眼看玄黄血战,龙正值流年①。我欲屠龙小试。都说蓬壶三岛,虾夷心胆寒。喜狂屐折齿,赋平指顾间。

春九十,人六十,夜无眠。且算欢娱,大彩笑掷骰盘园。且教酒态狼藉,任他朱颜改换,自理得天全。明月入怀袖,误认是婵娟。

时值民国二十九年,序属庚辰龙年。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