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从豪照片

邓从豪

邓从豪个人资料:邓从豪,理论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量子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电子相关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级专门人才。……
资料更新时间:2023-10-05 15:10:08

一、个人简介

邓从豪,理论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量子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电子相关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资料

姓名:邓从豪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临川崇岗邓村

出生日期:1920 10.10

逝世日期:1998 01.17

职业:著名量子化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化学系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分子轨道理论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山东省科学大会奖

三、个人简介

邓从豪(192010.10-199801.17)江西临川崇岗上邓村人。著名量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山东大学校长。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缔造者。

四、求学

邓从豪天资聪颖,成绩出众,从本村的务实小学毕业后,考入南昌一中,成为当时崇岗惟一的中学生。1941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45年获该大学学士学位。

五、教学

毕业后,到福建集美中学任教。次年在南昌第一中学、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任教。1948年,调山东大学化学系任助教。是当代著名化学家,专长量子化学与分子反应动力学,在配位场理论方法及电子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中外化学家的高度评价。

六、成绩及荣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部。

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七、人生履历

1920年10月13日(庚申年九月初二日)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崇岗乡上邓村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

1929-1935年,在本村小学教书。

1935年,考入南昌一中初中部。

1941年7月,同时考取南昌中正大学及厦门大学;9月,自临川步行至福建长汀,入设在长汀的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5年7月,大学毕业,同时修完了数理系的几乎全部课程。

八、教学生涯

1945年9月-1946年10月,先在厦门集美学校高中部任教,后在南昌一中任教。

1946年11月-1948年8月,在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7年冬季,因支持学生的“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民主运动,遭到学校当局解聘,后因化学系教授们的反对而收回成命。

1948年9月,应聘来到青岛山东大学,在化学系任教。

1949年,晋升讲师。

1949年-1951年,自修量子力学与量子化学,开始研究化学键问题。

1952年7月,参加教育部主办的“青岛暑期物质结构进修班”。

1953-1954年,到东北人民大学(即吉林大学)化学系进修,在唐敖庆教授指导下,开始系统的量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

1955年,发表了第一篇量子化学研究论文《键函数》;与姜爱琴女士结婚。

九、加入共产党

1956年,晋升为副教授并任化学系副主任,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发表了论文《一个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

1958年,随山东大学由青岛迁至济南;研究TNT炸药爆炸因子,由于保密原因未能发表。

1959年,在“反右倾、拔白旗”运动中受到错误的批判。

1960-1962年,研究“化学键与反应性”问题。

十、论文及荣誉

1965年,发表了论文《分子波函数的一个近似表示式》。

1966年,《配位场理论研究》论文在“北京暑期国际理论物理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大会评为十大优秀成果之一。

1966-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先后在济南黄磷厂当工人,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在此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仍在家中坚持量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

1971-1977年,出任光学系副主任、主任;研究激光光谱、分子轨道理论以及微观反应动力学理论。

1974年,作为中美建交后第一个中国科学家代表团——“中国激光学术代表团”成员出访美国、加拿大,回国后执笔撰写考察报告,并被推选到国家若干重要科研单位和高校做考察报告;11月,山东省激光学会成立,任理事长。

1975-1976年,赴郓城县参加建设大宅赛的农业劳动,省广播电台报道了他的劳动事迹。

1978年,论文《分子轨道理论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山东省科学大会奖;5月晋升教授;创建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室,任主任;招收了“文革”结束后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年底调回化学系任教;发表论文《化学反应速率的量子理论研究》。

1979年,在继续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的同时,开始集中精力研究电子相关问题,并发表论文《自发辐射的线宽与原子能级位移》。

1980年,1月出任山东大学副校长;9月作为山东大学代表团访问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印地安那大学及其分校普顿大学、纽约市立学院等七所高校,同部分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9月当选山东省第四届当代会代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复刊,任编委。

1981年,专著《配位场理论方法》(中、英文版)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图书一等奖;《配位场理论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4月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结构化学学术会议;11月创建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点,成为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导师;“分子科学与化学研究”杂志创刊,任编委。

1982年,2月任山东大学第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4月,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理事,后又任常务理事;6月出席在瑞典召开的国际量子化学学术会议;“结构化学”杂志创刊,任编委;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十一、招收学生

1963年,首次招收研究生。

1963-1964年,参加唐敖庆教授主持的“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研究配位场理论,提出点群一连续群耦合系数,主笔撰写了论文《配位势场理论的研究I.正八面体场中dn组态的理论分析》,作为该研究集体的主要成员合作发表了关于配位场理论研究的系列论文。

1983年,招收了第一个博士研究生;继续研究电子相关问题,发表了论文《修正的Hartree-Fock方程》;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任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1984年,6月出任山东大学校长并任党委常委,提出了“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锐意创新”的十六自办校方针;11月赴威海市代表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字创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12月出任第二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并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5年,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任主任;率领山大代表团访日并建立校际关系;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交流会;7月参加中国十大高校校长代表团访问日本。

1986年,1月召开中共山大第九次代表大会,当选校党委常委;6月访问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正式签订两校学术交流协议。研究电子相关及量子有机反应机理;《量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1986-1990)重大项目(题目:量子化学及其应用,所负责的子课题名为“电子相关研究”);为集中精力攻克科研难关,于年底辞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

1987年起,连任两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直至逝世。

1988年,研究量子反应散射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应邀赴美国、加拿大的六所大学讲学;“化学物理学报”创刊,任编委。

1989年,获国家优秀教师称号;主编的《现代化学的前沿与问题》一书出版。

1990年,研究多电子原子、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直接求解;主持全国第四届量子化学学术会议;《量子化学及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方法与应用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分子科学与化学研究”杂志更名为“分子科学学报”,任副主编。

1991年,研究量子反应散射方程的代数解法;发表论文《超球坐标下He原子Schrodinger方程的直接求解》;6月出席在以色列召开的国际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1992年,开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1992-1996)重大项目(题目:量子化学与非平衡态统计及其在化学上的应用,所负责的子课题名为“分子反应的量子碰撞理论研究”);创建私立齐鲁创业大学,任校长。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继续研究多提量子理论及量子散射理论。

1994年,主持全国第五届化学动力学学术会议;发表论文《量子反应散射的LCAC-SW方法》;领导物理化学专业申请山东省重点学科,获批准。

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进京出席了颁奖大会;继续研究量子多体问题;5月赴香港科技大学等数所大学及台湾中央研究院讲学;10月山东大学召开隆重庆祝邓从豪院士执教五十周年;领导物理化学专业申请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获批准。

1996年,《多电子原子、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直接求解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双自由基结构和反应性能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4月患重病,但仍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博士生。

1997年,《多电子原子、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直接求解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出席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的“山东省推荐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高级专家选拔和培养工作会议”;出席华夏齐鲁学院(原私立齐鲁创业大学)董事会议;继续研究多题量子理论及量子反应散射理论;继续指导博士生;教科书《结构化学》定稿,交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1月8日会见来山大访问讲学的美籍教授;1月16日听取了理论化学研究所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做了全面详细的指示;1月17日晨在济南逝世,享年78岁。

十二、人生经历

邓从豪1920年10月10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县,1998年1月17日于济南逝世,生前任山东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邓从豪院士是当代著名化学家,专长量子化学与分子反应动力学,在配位场理论方法及电子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中外化学家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部。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邓从豪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幼年的他经历了贫穷的磨练,深受其父优良品格的熏陶,把“奋发向上”、“做一个有益于人类的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邓从豪天资聪慧,学习特别优秀,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一中,成为当时崇岗乡唯一的中学生。在校期间,他读了《牛顿传》和《居里夫人传》,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启发,立志攀登科学高峰。1938年他被保送该校高中,学习非常刻苦,放假回家则尽力帮助父亲干活,乡亲们亲昵地称赞他既是“洋学生”,也是“泥腿子”。1941年夏天,邓从豪千里迢迢步行到厦门大学投考,并以优异成绩跨入了这所著名学府。

在厦大求学的四年中,他不仅以优异成绩读完了化学系的全部课程,而且选修了数理系的绝大部分课程。每当回忆起在厦大求学的艰苦岁月,他总要深情地谈到两位物理化学授课老师傅鹰教授(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蔡启瑞教授(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他说:“傅老师和蔡老师深入浅出的讲学、勤奋刻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正是由于两位老师的教诲,使我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大学毕业后邓从豪即开始自学量子力学,并选定了量子化学基础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1945年夏,邓从豪从厦大毕业,先受聘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中学,次年秋回到了母校南昌一中,冬季再到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任教。因参与学生的爱国运动,1947年他被学校当局解聘,这促使了他北上山东大学任教的决心。在齐鲁之邦,他奉献了毕生精力,为人民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奋斗了近五十度春秋。

邓从豪教授是一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导师。50年来,他曾先后在山东大学化学系、物理系和光学系讲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二十余门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有些课程是在全国首次开设的。

邓从豪教授的讲课特点是侧重推理,逻辑性强,思想严密,内容新颖而充实。他记忆力惊人,授课不用讲稿,总是适时地介绍国内外同行及他本人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听课者很快地进入本学科的前沿。有一次他患了病,右肩肘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按时给研究生上课,右手抬不起来就用左手写,一堂课下来累得脸焦黄,出虚汗。他常说,凡事贵在坚持,要有择善固执的精神,如果碰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成功不会向你招手。邓从豪教授治学精神和授课风格影响了一代人,他指导出来的研究生和他的助手也都承袭了这种传统。因此,由他创建并领导的理论化学研究室,学术思想活跃,民主气氛浓厚,开课质量高,科研成绩大,是毫不奇怪的。邓从豪教授学风严谨,科学思想深邃,研究成果累累。但他更为重视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总是抓住科学前沿的关键性问题,力争取得重大成果。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论文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其科学价值及对学科发展的贡献都为国际国内同行专家所公认。邓从豪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量子化学家,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从50年代初他就开始了理论化学的研究,并在这一崭新学科领域里辛勤探索了半个世纪。1963年至1965年,他参加了著名化学家唐敖庆教授主办的“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这期间,他从事的“配位场理论研究”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70年代末,他所提出的“过渡态和产物态相互作用的矩阵元”被学术界称为一条新的化学动力学原理。邓从豪教授在物理学、光学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1979年他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自发辐射的线宽与原子能级移位”一文为克服光子场发散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电子相关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量子化学理论中重要而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80年代以来,邓从豪教授主要从“选择相关函数的条件”、“修正的Hartree-Fock方程”等不同角度研究电子相关问题,经过近二十年艰苦卓绝的探索,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以超球坐标下的超球谐和广义拉革尔函数两个完备基作,获得了对多电子原子、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直接求解。该方法开辟了严格求解多体化学体系的新途径,为精确理解与电子相关有联系的化学物理问题奠定了基础。

邓从豪教授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项目和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山东省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6、1988、1990年三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2年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邓从豪教授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从1956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化学系、光学系的主任、副主任,从1980年起,先后担任过山东大学副校长、校长。作为一名教师,他竭尽全力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一名行政领导,他高瞻远瞩,驾驭全局,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蓬勃发展,他时刻关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知人善任、奖罚得当是邓从豪教授做行政领导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1962年化学系有一位应届毕业生,聪明勤奋、成绩优异,但纪律松懈,说话偏激,毕业分配时,某些领导曾提出处分该生,时任化学系副主任的邓从豪教授则力主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主张免予处分。在邓从豪教授的坚持下,这个学生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并于1997年光荣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数次应母校邀请回山东大学讲学,每次谈起邓老师给予他的教育和爱护时,都是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说,没有邓老师的关心爱护就没有他的今天。

邓从豪教授十分强调学风、校风和作风建设,在担任山东大学校长时提出了“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锐意创新”的16字方针。他曾多次率山大代表团访问英、美、日、澳、加等国,考察发达国家的教育与科学研究,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他身体力行,不仅自己治学严谨,作风正派,还善于倾听下级、学生和教职工的意见。邓从豪教授还十分注意培养、奖掖学生和青年教师的自学本领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他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解答疑难,一丝不苟地为学生和青年教师审阅、修改学术论文,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而且用由他主持的科研成果所获得的资金建立了“青年理论化学研究基金”,奖励做出优秀研究成果的研究生和青年理论化学工作者。邓从豪教授历经磨难。在1959年的那场所谓“反右倾”运动中,他曾被扣上“走白专道路”的帽子,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剥夺了化学系副主任职务。在“文革”动乱中,他又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身心倍受摧残。但是他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极其困难的情形下进行科学研究,顶着压力为青年教师开设系统的基础理论课程。科学的春天到来了,邓从豪教授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育事业中去。许多跟随他工作多年的助手和学生发出由衷的感叹:邓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做学问,而且用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邓从豪(1921.10~1998.1.17)男,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原校长。江西省临川县人,中共党员。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1935年考入南昌一中,1938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高中。1941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45年毕业,先后到厦门集美中学、南昌一中、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任教。1948年应聘赴青岛任教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58年随校迁居济南。在山东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系主任、化学系主任、副校长,1984年6月至1986年11月任校长,并一直担任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室主任。他先后为化学系、物理系、光学系讲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量子化学、化学动力学、量子力学、激光原理、配位场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振动耦合理论、电子相关理论等20余门课程。50年代,在著名化学家唐敖庆的帮助和影响下,开始理论化学的研究工作,1955年发表量子化学方面的首篇论文《键函数》。此后40多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和微观反应动力学。他锲而不舍,勇于开拓,相继在“双原子分子的势能函数”、“配位场理论”、“化学反应速率量子理论”、“电子相关理论”等前沿领域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发表160余篇学术论文,成绩卓著,赢得广泛声誉。他的“配位场理论研究”成果,1966年被“北京国际暑期物理讨论会”评为10项优秀成果奖之一,认为这项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配位场理论,为发展化学工业催化剂和受激发射等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82年该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1987年起连续当选为山东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中国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4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1月17日在济南病逝。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403~422页整理而成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