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丹照片

郑晓丹

郑晓丹个人资料:郑晓丹,女,(1947---1968)。北京地质学院附中高三学生。十年浩劫中,因支持和捍卫《出身论》的观点、反对“四人帮”的血统论、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等而死于非命,英年21岁。她在那个年代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之一。……
资料更新时间:2019-10-17 07:33:45

一、个人简介

郑晓丹,女,(1947---1968)。北京地质学院附中高三学生。十年浩劫中,因支持和捍卫《出身论》的观点、反对“四人帮”的血统论、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等而死于非命,英年21岁。她在那个年代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之一。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晓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牡丹江

出生日期:1947年2月

逝世日期:1968年6月

职业:中学生

毕业院校:北京地质学院附中

主要成就:反对“四人帮”血统论

性别:女

籍贯:辽宁新民

三、生平简介

姓名:郑晓丹

郑晓丹,1947年2月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其母邵清廉在延安筹建延安炮兵学校,1946年从延安赴东北战场途中孕育,1947年在创建牡丹江军马场,在艰苦的岁月出生)。四岁时,随父母迁入北京市。1955年2月在北京军委总后勤部“五一”小学就读。1956年5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3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附中。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之际。“四人帮”的极左路线猖獗,血统论横行。无数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无数政治背景有点儿“污点”的家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排斥和打击。郑晓丹也是如此。她的父亲曾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尽管父亲早已摘掉“右派”帽子,但她仍无法摆脱“右派”带来的种种不幸。

她开始认真阅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理论,从而怀疑“四人帮”的所作所为和倒行逆施。

1967年1月,她在街上买到一份《中学文革报》,上面的文章《出身论》唤起了她对出身问题的深刻思考。她与别人讨论;她写大字报;她参加辩论,热情积极地维护和宣传《出身论》的观点。1967年6月,她写了一张“问中央文革十八个为什么”的大字报。这无异于向江青、康生等人发出的挑战。

1968年4月26日,郑晓丹被隔离审查。在她被非法关押、审查期间,惨遭毒打,遍体鳞伤,浑身浮肿,但郑晓丹并不屈服,始终没有承认诬陷给她的罪名,表现出一个正义青年的大无畏气节。晓丹是遇罗克《出身论》一文的忠实保卫者,她和她的家人曾把《出身论》砌入火坑里,埋进泥土里,塞进墙壁里,但最终没逃过被十八次抄家的洗劫,最后由晓丹的弟弟从存放抄家物资的仓库里又偷了出来。遇罗克被捕后,晓丹受遇罗克精神的感召,回到学校北京地质学院附中,写大字报公开为《出身论》辩护,向中央文革小组挑战,在遇罗克被捕半年之后被迫害致死。

“文革中”,1968年6月6日,郑晓丹被审讯一天,饥饿加上精疲力尽的郑晓丹要水喝,此时审讯人员才把郑晓丹被五花大绑的绳索解开了双手,只能喝水。当天夜间凌晨,隔壁有人听到郑晓丹的哭啼和嚎叫。深夜,郑晓丹被绳索五花大绑,从四楼的窗户推出,摔在血泊中,清晨,引起留校师生的围观,有人要求助,却受到政工人员的阻扰和训斥。她在气息奄奄、被送往医院的路上醒来时,还用微弱的声音说自己无罪。到达医院后,她含着冤屈地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人间,英年21岁。

就在郑晓丹抬进医院时,根据医院规定:正在审查人员必须经上报,获批准后才能抢救,此时,郑晓丹血流不止,无人管理,无奈等待上报后的批复,当北京海淀区支左部队林千司令员接到郑晓丹上报的材料时,发现郑晓丹的父亲郑新潮与自己是延安抗战的老战友,赶紧下令:立即抢救!此时,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往返批复,耽误了抢救时机,这位延安老干部的子女,不幸离开了人间。几年后,她的父母脱离了审查,平反昭雪,来到地质学院,就连郑晓丹的骨灰也弄丢失、找不到了。据公安部回复:凶手在逃,待来日缉拿归案。

四、社会反响

“文革”结束后,北京地质学院附中党支部为郑晓丹举行了追悼会。1980年1月15日,一千多名师生和郑晓丹的亲人、朋友聚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了追悼会。地院附中党支部致悼词,肯定了她的所作所为,宣布为她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追为烈士。

悼词中写到:“郑晓丹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我们要学习她那种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学习她那种不怕权势,敢于揭露那些搞阴谋弄权术的人物的斗争精神。”

北京市海淀区党委赠送了挽联,内容是:郑晓丹同志永垂不朽!

郑晓丹被迫害致死的消息传出之后,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同情和赞扬。人们给郑晓丹的父母写信致以问候,有的送挽联寄托哀思,有的写诗歌表达敬意,还有的亲自去探望郑晓丹父母。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人有:

作家端木蕻良送去了挽联。这幅挽联的最后两个字分别是“晓”和“丹”。

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为郑晓丹题诗: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学部委员)袁翰青给郑晓丹的父亲写信表示慰问:

《北京晚报》记者张守仁、张洋知道消息后,乘火车专程赶到郑晓丹的父母家采访了他们,并将采访的内容发表题为《魂兮归来》的纪实文学报导,连续13天刊载在《北京晚报》上(从1980年12月8日至20日)。

下面是记者张守仁、张洋采访时分别与郑晓丹的家人合影:

1980年10月,遇罗克的父母听到消息后,特意从北京赶到郑晓丹父母家看望他们。以下是郑晓丹父母与遇罗克父母在郑家为自己的儿女开家庭追悼会时的合影。

1999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主编:徐晓、丁东、徐友渔,)从第372页至第385页全文转载了《北京晚报》的《魂兮归来》,即,一部关于郑晓丹的纪实报告文学。

1986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1966—1976)是一部回顾十年浩劫的史书。在这本书的第七章《抵制与反抗的潮流》中记载了郑晓丹的事情,原文如下:

“受《出身论》影响,珍藏并宣传《出身论》,又公开提出十八个问题向中央文革康生、江青及林彪挑战的北京地质学院附中的女学生郑晓丹也身陷囹圄,于一九六八年六月六日惨死在狱中。”

还有一些各界人士纷纷写信给郑晓丹的父母,表示对郑晓丹的赞赏。其中一封信写道:“和遇罗克一样,郑晓丹是那个年代反对血统论、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等的典型代表之一。”

地质学院附中的郑晓丹(郑晓丹在"文(和)革"中被迫(和)害致死),形象地把它誉为东方的《人(和)权宣言》。她的家被抄了几十次,为保存《出身论》,一家人冒着各种危险,想出种种办法,最后用它当作花椒的包装纸而得以保存到今天。

更多的人把精心收集到的几期《中学文革报》作了极好的包装珍藏起来,把它当作有价值的历史文物留给后人。

与此同时,1979年3月1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宣布:根据复查结果,我们认为,张志新同志是敢于坚持真理,同林彪、“四人帮”进行英勇斗争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好干部。张志新被错杀,是林彪、“四人帮”大搞法西斯专政,血腥镇压革命干部和群众的一桩严重罪行,是林彪、“四人帮”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和人民司法工作造成的一个严重恶果。按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应立即撤销原判,推倒一切污蔑不实之词,为张志新同志彻底平反昭雪。

五、哀婉怀念

一曲离殇,奏出半世彷徨。  一世等待,换来一场哀伤。  一腔热血,铸就烈士豪壮。  一情怀念,承载永世难忘!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献上鲜花祭奠英杰,人民英雄纪念碑承载着多少中华儿女先烈的英灵,让我们不忘过去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