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贯中照片

何贯中

何贯中个人资料:何贯中(1888—1920),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志士、粤军第一师上校团长。字庸非、辉淑,广东兴宁人,保定陆军大学毕业。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夜,何贯中将保定军校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1920年秋,奉孙中山令回师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在惠州淡水与桂军激……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7 05:15:27

广东省名人 梅州市名人 兴宁市名人

一、个人简介

何贯中(1888—1920),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志士、粤军第一师上校团长。字庸非、辉淑,广东兴宁人,保定陆军大学毕业。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夜,何贯中将保定军校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1920年秋,奉孙中山令回师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在惠州淡水与桂军激战时,身负重伤牺牲,时年32岁。1921年,孙中山授意将贯中遗骸迁葬广州瘦狗岭粤军第一师陵园。何贯中是安葬粤军第一师陵园阵亡的粤军最高级别高级将领,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族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贯中

别名:庸非、辉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星窝子顺裕庐

出生日期:1888年

逝世日期:1920年

职业:革命家、军人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民主革命先驱

三、人物简介

何贯中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1906年,经长兄何子渊主盟加入同盟会。1909年,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毕业后,保送至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与李济深为同校、同期、同班、同寝室、同一张床,骶足而眠的同学、兄弟。历任北伐军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援闽粤军独立营营长。

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夜,消息灵通的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见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

1911年12月,当何贯中得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军后,立即与李济深等同学满腔热情赶到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此时,姚雨平正为部队缺乏军事人才而着急,何贯中等军校专才的到来恰似雪中送炭,立即被姚雨平委任为北伐军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副,直接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军是北伐军中的主力部队,奉孙中山令,沿津浦铁路一路向北进攻。在北伐过程中,何贯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亲临前线指挥部下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谓精神和英雄本色。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大军,终于迫使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何贯中因为在作战中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固宿两役后被姚雨平破格提拔为北伐军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上台,北伐军解散后,何贯中又回到保定军校继续深造。

1913年,宋教仁遇刺,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当时已担任学生领袖的何贯中,被当局怀疑是煽动保定陆军大学学生闹事反袁的主谋,被勒令离开军校。同年7月,赴日留学。

1916年1月,袁世凯称帝,何贯中归国与革命党人一起奔赴广东、香港,商讨讨袁大计,讨伐袁军。袁氏败亡后,何贯中再次回到陆军大学,同年以工兵科优等毕业,派赴北京南苑第十五师见习。

1918年,孙中山被推举为大元帅,命令陈炯明率师援闽,进克漳州,何贯中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即随部队开跋福建,被委任为粤军独立营第一连连长,1920年升营长兼连长如故。

1920年秋,经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等人多方斡旋,援闽粤军奉孙中山之命,何贯中与邓仲元参谋长一起回师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不幸在惠州淡水与桂军激战时,身负重伤牺牲,时年32岁,邓仲元只身脱险,后桂军将贯中遗体薄葬广州北郊。1921年,长兄何子渊到广州公干,见到已担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孙大总统特授意何子渊将贯中烈士遗骸迁葬广州东门外二望冈陆军忠烈祠对面浸水山,座亥向巳之原安葬,并追授何贯中为上校团长。原粤军参谋长蒋中正亲自题写“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碑文,碑的上部镶嵌巨大的中国国民党党徽。贯中侄女何子渊小女儿何瑛(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一五四师梁世骥中将师长夫人)每年都会带着亲属前往墓园拜祭。直至1959年秋,大家发现贯中墓惨遭破坏捣毁,改葬向秀丽,铭碑下落不明。

早年,邓演达、叶挺、叶剑英等客家子弟均通过贯中长兄何子渊引荐介绍,先后在粤军中谋得了不同职位,走上了追随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兄弟俩都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族复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四、人物年表

1888年,出生

3月12日,何贯中出生于名门望族,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星窝子顺裕庐,字庸非、辉淑,讳贯中,少聪敏、胆识过人;父晖吉公;兄弟排行第六,长兄何子渊。

1893年,5岁

何贯中在石马镇马下村柳塘坑何子渊创办的(宇)雨南洞小学启蒙。

1899年,11岁

何贯中师从梅州大儒罗斧月,为入室弟子;并接受正在兴宁县衙担任督学的兄长何子渊训导,国家观念殊深,“不屑于词章记诵之学”。

1904年,16岁

2月,何贯中就读何子渊等人创办的新式学校兴民学堂;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常冠其曹”。

1905年,17岁

何贯中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开始投身军界,是年寒假回乡,由长兄何子渊主盟加入同盟会。

1907年,19岁

何贯中破格提前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

1909年,21岁

陆军四中毕业后,何贯中派往河北保定实习,经革命党人内部举荐升入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袁世凯主政时更名为陆军大学)深造;与广西学生李济深为“同校、同期、同班、同寝室、同一张床”的同学,结为“拜把子”兄弟。

1911年,23岁

10月10日晚,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湖北武昌起义的消息,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得到“把哨”同学中革命党人的秘密协助,带着工具、炸药等爆破器材悄然翻越围墙离开学校,摸黑潜到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并于天亮前全部安全返回寝室。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为革命党人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12月8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从广州出发讨伐清军,何贯中闻讯后马上赶赴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请求参加战斗,被姚雨平委任为北伐军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副,固宿两役后晋升为营长,在固镇、宿州、徐州三大战役中大败清军,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大军;终于成功迫使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

1912年,24岁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月12日,宣统皇帝在北伐军强大的压力下,被迫退位;南北议和成功后,何贯中再次回到已更名为“陆军大学”的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3月,何贯中陪同长兄何子渊到南京晋见已卸任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宾主合影留念;中山先生即兴挥毫为渊公题词:“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甘苦同珍,箭竹顶茶”,并以签名私人照片赠予何贯中,以示嘉勉。

1913年,25岁

3月20日,宋教仁遇刺,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当时已担任学生领袖的何贯中,被当局怀疑是煽动保定陆军大学学生闹事反袁的主谋,被勒令离开军校。

7月,赴日留学。

1916年,28岁

1月初,袁世凯称帝,何贯中归国与革命党人一起奔赴广东、香港,商讨讨袁大计,讨伐袁军。

6月6日,袁世凯败亡后,何贯中再次回到陆军大学,同年以工兵科优等毕业,派赴北京南苑第十五师见习。

1918年,30岁

孙中山被推举为海陆军大元帅,成立援闽粤军,命令陈炯明率师援闽,进克漳州,何贯中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即随部队开跋福建,被委任为独立营第一连连长。

1920年,32岁

2月,何贯中升任援闽粤军独立营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9月,奉孙中山之命,经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何子渊等人多方斡旋,何贯中率部与邓仲元参谋长回师广东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充任左路军,抵挡左翼之敌;潮汕平定之后,桂军被迫退守惠阳。

粤军冲锋陷阵,连续攻破敌方多重防线的惠阳淡水之役,敌军因何贯中部异常锐利凶猛,打算撤退弃守,但何贯中邓仲元他们却越战越勇,并指挥独立营官兵冒险向前冲锋穿插,没想到桂军赶来增援的大部队突然杀到,全营官兵一直战斗至弹尽援绝。最后,阵地不幸被敌军攻陷,邓仲元只身脱险,何贯中身负重伤。敌军慑于何贯中所担任的军职,不得已用担架将他抬回广州医院(即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但桂军对他成见颇深,态度非常冷漠,不加调理,而且调侃他说“你为什么会失败啊?!”何贯中历声答道:“这一仗关系到全军的成败,我想减少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祸害,所以一鼓作气往前冲,死算得了什么?就是死了也不感到遗憾!何况失败呢!”敌人听了何贯中的回答,脸色大变,羞愧得连头都抬不起来。

10月16日上午10时20分,何贯中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32岁。孙中山大元帅闻报何贯中牺牲的消息,泣不成声,连连哀叹:“我的眼镜打烂了,我的眼镜打烂了……”后桂军将贯中遗体薄葬广州北郊。民国九年(1921年),长兄何子渊到广州公干,见到已担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孙大总统特授意何子渊将贯中烈士遗骸迁葬广州东门外二望冈陆军忠烈祠对面浸水山安葬,并追授何贯中为上校团长,后罗师扬特为贯中烈士作传并题写碑文。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为原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中正所题,何贯中是安葬广州粤军第一师陵园之阵亡粤军军官中级别最高的高级将领。

参见:

1.据郑志廷张秋山等编著:《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史略》(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348页“因参加二次革命被陆军部开除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名单”记载,何贯中在其名录中。

2.据韩锋《辛亥什忆》(《广东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记载,何贯中曾在1911年介绍韩锋加入中国同盟会。

3.据刘真主编:《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第996页所录的《政府公报》1913年7月18日第431号记载,何贯中曾留学日本。

4.武昌起义当晚,何贯中组织李济深等军校同学炸毁漕河铁桥的经历,何贯中曾亲口对他同胞兄弟讲述,在李济深早年历史中得到印证。

5.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原粤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兴宁县县长罗师扬所作的何贯中碑铭——《何贯中传》。

五、家族成员

长兄:何子渊

妻子:林氏

儿子:何尚乾

六、生平经历

何贯中传(1888—1920)

君姓何氏,讳贯中,字庸非,兴宁县石马乡人。何氏为邑望族,硕学名宦,称盛当世,父晖吉公,以笃行著,长兄子渊先生,积学通方,戊戌后,鼓吹新学尤力。君性渊实,自幼从长兄读,即富于国家观念,不屑于词章记诵之学。光绪甲辰,同志在县倡办兴民学堂,子渊先生出任教务,君随入校,勤学砥行,常冠其曹,越年考入陆军小学.是为何君投身军界之始,旋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毕业派往保定实习,遂升入陆军军官学校。武汉事起,君与同志南下,投广东北伐军姚总司令雨平戎幕。固宿两役,奋勇破敌,奉补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是为何君效命国事之始。嗣以南北议和,复入军官学校。无何癸丑变作,以嫌疑被辇出校。洪宪改年,君偕同党人奔赴省港,冀伸讨贼之愿。袁氏败亡,更入军官学校,以工兵科优等毕业,派赴南苑第十五师见习。盖八年之间,君凡三入军官学校,其进退之间,予求学报国之忱,有隐痛焉。民国七年,今大总统孙公,被举为大元帅,乃命陈公炯明,率师援闽,进克漳州,君闻之喜,即间关入闽,奉委独立营第一连连长,九年升营长兼连长如故。我军返粤,君率部,随邓参谋长仲元,当敌左翼。潮汕底定,敌军屯守惠阳。之役,陷阵冲锋,迭破敌垒及淡水之役。敌以君部锐甚,拟退却,君冒阽突进,无何敌援大集,卒至弹尽援绝,遂为敌创。由敌护伤队,载回广州医院,漠视之,不加调理,且挪揄之曰:“君何败耶?!”应曰:“是役也,系而军之成败,吾欲减少战祸,故鼓勇直前,蒇乃事,虽死无憾,况败耶?!”敌闻之乃色变,愧怍而首不能仰。盖自民国以来,国事蜩塘,半由武夫政客,动辄以权利归,踞高位,护厚禄,自以为一世之雄,而转瞬败灭,为天下笑。焉知滔滔之世,尚有不负所学,慨慷赴难,如君之成仁取义,而无所愧者乎?使闻君对敌之言,而不由然生爱国之心者,非人也矣?!君卒后,为敌薄葬北郊。十年春,子渊先生自邑来,择于省东门外二望冈,陆军忠烈祠对面浸水山,坐亥向巳之原,改葬忠骸,以书告扬,乞志其墓,扬愧不文,虑弗克彰先烈,谨记其卓荦大节,以告来者,其详则俟他日国史焉。君享年三十二,妻林氏,生子名尚乾,才七岁云。

——罗师扬

中华民国十年夏(墓志代传)

罗师扬:字幼山,时任孙中山陆军总司令部秘书兼稽勋局文牍主任,曾任兴宁县县长,著名历史学家。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