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桢照片

徐绍桢

徐绍桢个人资料:徐绍祯(1861年6月30日—1936年9月13日),字固卿,出生于1861年,原籍浙江钱塘。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曾率领江浙联军光复南京。……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21 06:18:09

一、个人简介

徐绍祯(1861年6月30日—1936年9月13日),字固卿,出生于1861年,原籍浙江钱塘。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曾率领江浙联军光复南京。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绍祯

别名:固卿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番禺

出生日期:1861年6月30日

逝世日期:1936年9月13日

职业:革命家

代表作品:《学寿堂日记》、《三国志质疑》

祖籍:浙江钱塘

主要事迹:南京光复起义

三、人物简介

徐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人。幼承家学,刻苦勤读,通汉宋儒学,精研熟记近代新战术及各国军制、军学、军器。光绪六年(1880),在广西怀远县任职。光绪二十年,中光绪甲午科广东乡试举人。旋为广西藩署幕僚,嗣后历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江西常备军统领,广东全省营务处总办,苏淞镇总兵和江北提督。

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在全国编练新军,徐绍桢奉派至日本考察军事。两年后调任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负责编练新军。他倡行征兵制,征集各地有文化的健壮青年严加训练。光绪三十一年,新军第九镇成立,徐任第九镇统制。他制订新军编制章程及典范令学,为各镇仿效。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第九镇革命官兵要求起义。清廷对徐绍桢等严加防范,以顽固著称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调江防会办张勋、缉私营统领王有宏等部旧军群集南京,却只发给新军每个士兵5颗子弹,并不断向新军挑衅。徐绍桢委曲求全,乃借秋操为名,于10月30日率军出防南京65公里的秣陵关,一面等待时机,一面分遣干员赴各地联络。城外旧军则对新军采取包围之势,把炮口对准秣陵关。11月4日,两名满族军官怀枪求见徐绍桢,企图行刺。徐忍无可忍,率部投向革命军,响应武昌起义,并与湖北军政府侦察员苏良斌联合攻打南京。由于后援不济,于拂晓乘雾撤退。

新军初战失利,徐绍桢率军向镇江退却。旋赴上海与民军总机关及旅沪各团体接洽集议,策划大举进攻南京。

徐绍桢分析南京外围地势及清军之布防,作了进攻南京的周密部署后,即亲临前线督战,一举攻克天堡城,控制了战局。南京遂告光复。革命军取得这一重大胜利,使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所有,稳定了汉口、汉阳失守后的战局,开南北统一之基。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在孙中山的就职典礼上,徐绍桢受各省代表委托,传民意,致颂词。11日徐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卫戍总督。孙中山曾以八厘公债10万元巨款奖酬徐绍桢。徐提出1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1.4万元为《民立报》补助费,其余一概缴还归公,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以清廉自励。同年4月,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成果,继任临时大总统,在北京组成北洋军阀政府。袁为笼络人心,委任徐为参谋总长,徐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坚辞不就,自请解除兵权赴上海就医。袁后又两次电请任仓场总督,授以军政、盐政、税务、外交四权,徐均断然拒绝。9月,陆军总长段祺瑞以徐光复金陵,功绩显赫,呈请袁世凯授以上勋位,徐亦固辞不受。袁世凯妄图称帝,徐不甘心为袁效劳,深为袁世凯所忌恨,密派凶手欲加行刺。徐绍桢被迫离北京,流亡日本,隐居神户。直至袁死后始返国。

民国6年(1917)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徐应孙之邀,由沪至穗,共同护法。1918年3月,徐代军政府卫戍总司令职,旋即被孙中山任命为广州卫戍总司令,后兼陆军部练兵处督办,1920年6月,徐被孙中山任命为两广各路招讨军总司令。7月在孙中山积极策动下,徐率数千救国军在广东江门一带起兵,分五路攻打桂系军阀盘踞的广州,掀起讨桂序幕。嗣后,粤军在孙中山力促下自福建回师广东,把桂系军阀驱逐出广州。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避居永丰舰后转赴上海。徐绍桢奉命北上,与关内外各派军事将领商讨国事。1923年2月,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电召徐绍桢返粤继胡汉民出任广东省长。5月调任大本营内政部长。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徐亦因体力渐衰,隐居上海养病不问政事。1932年1月,经孙科提议,徐绍桢在林森为主席的国民政府当了个挂名的国民政府委员,又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

徐绍桢生平酷爱读书,藏书甚富,在南京任职时曾筑藏书楼,至辛亥革命时已储书20余万册,惜被张勋焚毁。后复四处访求,所积渐多,再筑“学寿堂”藏之。晚年病居上海,致力著述,颇精版本及历算之学,著有《共和论》、《四书质疑》、《三国志质疑》、《勾股通义》、《六书辩》、《学寿堂文集》、《学寿堂诗集》等。

1936年9月13日在沪病逝。

四、人物生平

徐绍桢从小刻苦读书,广泛涉猎中学、西学,尤好军事。1880年,不到20岁的他便赴广西怀远县任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徐绍桢甲午科广东乡试中举人,后提为广西藩署幕僚,江西常备军统领,福建武备学堂总办,之后官途一帆风顺。1902年,清政府派徐绍桢前往日本考察军事。两年后,受李兴锐提拔,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负责编练新军。1905年,新军第九镇成立,徐绍桢为第九镇统制。他重视新军官兵的思想文化教育,力求打造一支文武兼备的军队。1907年,任新建陆军第九镇统制,驻军江宁城关。奏请创建征兵制,吸收知识青年加入新军。在这种风气下,新军官兵柏文蔚、赵声、熊成基、倪映典等先后成为革命党人,新军第九镇的革命势力很快发展起来。

清廷政治的黑暗,官员的昏聩,早已令民族感极强的徐绍桢十分不满。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有所觉察,对徐和他的新军第九镇多有疑忌,后接任两江总督的张人骏对其态度更是变本加厉,徐绍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周边省份纷纷独立,但南京仍被清廷牢牢控制。1911年11月4日徐绍桢毅然率军起义,投向革命,后起义失败,徐绍桢退往镇江。

1911年11月13日,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共同组织联军1万多人,推徐绍桢为总指挥,决定共同攻打南京。此时,汉口、汉阳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占,革命形势一度动荡,能否击溃南京城内2万清军,占领南京,不仅关系着江苏战局的发展,而且关系着革命形势的整体走向。

11月24日,徐绍桢率军攻城,12月2日成功攻克南京。12月2日下午,联军总司令徐绍桢率本部人员入城,亦进驻总督署。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革命军士气,巩固了长江以南的革命地区,扭转了先前的不利情势。南京之战结束,南北对峙之局形成。孙中山盛赞徐绍桢,称他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南京卫戍总督,并以八厘公债(共100万元)奖励徐绍桢。徐绍桢以1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1.4万元为《民立报》补助费,其余一概交还,坚决不受。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以清廉自勉。

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卫戍总督、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广州卫戍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长、内政部长。

南北和谈后,袁世凯窃得革命果实,对徐绍桢多方拉拢,徐绍桢始终不为所动。后来,袁世凯称帝阴谋暴露,徐绍桢辞职以示抗议,袁世凯竟派刺客前去行刺。徐绍桢被迫流亡日本,直至袁世凯病死才回国。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徐绍桢应孙之请南下,任广州卫戍总司令兼陆军部练兵处督办。

1920年,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两广各路招讨军总司令,7月徐绍桢率千余“救国军”攻打广州,掀起讨桂序幕,后与粤军协力将桂系军阀赶出广州。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

1922年,陈炯明叛乱后,孙中山任徐绍桢为广东省长。1923年5月,又调任大本营内政部长。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徐绍桢因病隐居上海,再不问政事。

1932年复任挂名国民政府委员。

1936年9月13日病逝于上海。葬南京麒麟门外小白龙山,即当年光复南京时,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五、人物著作

晚年时著有《共和论》、《四书质疑》、《勾股通义》、《道德经述义》、《学寿堂奏议》、《后汉书朔闰考》、《三国志质疑》、《学寿堂日记》、《学寿堂题跋》等多种书籍。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