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照片

唐浩明

唐浩明个人资料:唐浩明,1946年生,汉族,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学者唐翼明胞弟,又名邓云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等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杨度》获国家图书奖,……
资料更新时间:2025-03-19 12:13:09

一、个人简介

唐浩明,1946年生,汉族,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学者唐翼明胞弟,又名邓云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等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唐浩明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等荣誉称号。先后获过第一届、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唐浩明

别名:原名邓云生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衡阳市

出生日期:1946年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中国书业界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

代表作品:《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等

职务: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三、人物履历

唐浩明,衡阳市人,1946年10月生于衡阳官宦家庭。其父唐振楚为蒋介石机要秘书,随国民党撤退去台湾,由其伯父抚养。后过继到邓姓人家,起名邓云生。

1965年,唐浩明由衡阳市二中考入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在江西水电部门工作。

1970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曾经长期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1972年底,唐浩明调回衡阳,任职衡阳地区水电局。

1979年,由于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考入华中师范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古典文学。

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以文学硕士身份任职岳麓书社,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和著述的整理出版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他任《曾国藩全集》、《彭玉麟全集》的责任编辑。十年磨一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通过编审、分析曾国藩留下的多达1500万字的文稿,阅读曾国藩同时代人的著述和大量的正史、野史资料,他对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曾国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认为曾国藩既非圣贤完人,亦非千古罪人,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悲剧色彩浓重的历史人物。

因此产生了创作历史小说《曾国藩》的欲望,想用自己的笔描写出一位有血有肉、六情皆具、在行将灭亡的清王朝扮演中兴名臣而又力所难及的著名历史小说主人公。他在费时11年编纂、校正、出版1500万字、30卷的《曾国藩全集》的同时,构思、写作三卷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前者初印8000套定价500元已全部售罄,第二次又印刷5000套。后者已重印23次,总印数高达数百万册,还在台湾印刷出版。

他现任岳麓书社编审、湖南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湘潭大学兼职教授、省文史研究会副会长,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首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兼职有湖南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湘潭大学及湖南商学院客座教授等。在岳麓书社20余年的编辑生涯中,主要从事湖南地方文献的整理编辑工作。

1999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称号,2004年9月当选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2011年连任。

2016年4月7日,湖南省作家协会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领导出席会议。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张宏益宣读了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唐浩明不再担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版协副主席、湘潭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湖南省文史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岳麓书社首席编辑,被誉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第一人”。

四、结缘历史

还有一段奇妙的缘分,似乎在冥冥之间让两代的衡阳知识精英跨越时空,成就了彼此。唐浩明的老家与曾国藩的家乡相距只有15里地,唐家的祖先曾经办了一个私塾,请了个名塾师汪觉庵。

曾国藩年轻时为求这位名师,入唐家私塾读书,后来他当了大官,唐家修族谱,就请曾国藩撰序。而在150多年后,由唐家子弟唐浩明为曾国藩编全集、写下历史长篇。

最初,毕业于文学史研究院的唐浩明,分发到出版社当编辑,负责「曾国藩全集」的编纂计划,他曾经从曾府百年老档中整理出约百万字的曾氏家书,在完成了30大册、1千5百万字的曾氏全集后,发表了7、8篇研究曾氏的学术论文,并兴起了为曾国藩作传的念头。随着120万字的《曾国藩》完成,唐浩明浸淫于曾国藩的世界,整整十年有余。

《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先后于90~92年发表,一时间红遍华人世界,与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共同掀起了中国90年代历史小说热,也在往后10年带动了曾国藩研究热及曾国藩相关题材图书的出版风潮。不但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两岸高层政治人物也有不少成了唐浩明的书迷,例如朱镕基。

曾国藩,这位于清末带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之变的名臣,是近代中国最显赫也是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曾经被赋与「中兴名臣」的形象,然而他也曾被定位成镇压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套书生动的还原了曾国藩复杂且丰富的一生,从中折射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缺点,从另一个角度观之,也为曾国藩在历史上的评价起了「翻案」、「正名」的作用。

此外,曾国藩在求学问、人格培养、意志锻炼、为人处事以及官场的应对之道,有其独到之处,对现代人生活各层面,都能发挥借鉴的功能,也因而有了「为官要读《曾国藩》,经商当读《胡雪岩》」的热门说法。尔后唐浩明笔下的《彭玉麟》、《杨度》、《张之洞》,也有同样的神髓。

杨度在中国首推君王立宪政体,也是策动袁世凯称帝的推手;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推行洋务运动,同时也是满脑儒家禁锢的封建官僚。这些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晚清知识精英,锋芒毕露,热情澎湃,然而,他们在历史上评价,大多功过交错、善恶难断。

唐浩明试图还原他们的面貌,以文学的笔法,强化他们的豪迈与悲剧性,反应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的处境与选择,同时也藉由他们,勾勒出晚清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因此人称他的三部作品为「天下之变激情演绎晚清三部曲,鉴古今世事洞明煌煌九大卷」。

也有人评论称二月河写的是「明君」,唐浩明写的是「明臣」。对此种说法,唐浩明是有意见的,他认知里的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都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中的一分子,而他想探索的是这些知识分子在大变革时代的精神世界。

不过,三部曲果真有完成,结束的气味,就在《张之洞》的新书发表会上,这位当红的历史小说家宣布封笔了。

「封笔」是指不再创作历史长篇小说。唐浩明称自己的写作像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写得太累了,也自谦才情尚嫌不足,超越自己。历史长篇动辄百万字以上的规模,唐浩明形容自己就像农民一样,一笔一划,实实在在的耕耘了几百万字。再写一部,又是五六年的光阴,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能不能写好没有把握。不过,能有耐心将这种大部头历史长篇看完的读者愈来愈少,这也是唐浩明决定封笔时真心的叹语。

唐浩明目前在岳麓书社担任主编审,正着手进行《曾国藩家书》的点评工作。他以16年的岁月耕耘《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四部作品。

五、心路历程

在又一个收获季节到来的时候,《唐浩明文集》走向了读者。文集由《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三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组成。在经历了《曾国藩》的风靡海内外,一时洛阳纸贵,

看过了《杨度》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惊异于《张之洞》销量竟达百万之后,人们的兴趣转向了创造了这一切的唐浩明的内心:他走进历史的心路历程。

唐浩明先生查遍史料,生动客观地描写了曾国藩恢弘大气,跌宕起伏的一生。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浩浩荡荡妙趣横生,是我所读过的鲜有的优秀人物传记。其中曾国藩以及其幕僚所留下的各种诗文作品更是让人回味无穷。从衡阳湘乡荷叶塘的一个农家子弟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与见识拜相封侯,实在是给我们这些农家出生的穷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唐浩明认为:“所谓“敬畏”,要求作家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杜撰历史、曲解历史,只能在把握笔下那个时代和所要描绘的主要人物的历史基调的前提下,去充实历史、提炼历史、鲜活历史。因种种原因,史料打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作家则要站在文化和人文的立场上,去掉人为的包装而恢复其本来的面目。这就需要作家既具有史家的德与识,又具有艺术家的敏锐眼光和非功利的良知。

尊重

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共同创造出来的,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所有,一旦遭遇轻侮,就会犯众怒,惹公愤。对于不尊重中华历史的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谴责的权利。常言说“千夫所指,不疾而死”。戏弄历史的人,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作为编辑,唐浩明在十多年的潜心创作生涯中,翻阅了数以千万字的各种史料。历史上那些波谲云诡的大事件,那些赶风逐浪的头面人物,以及许许多多的掌故轶事,都会激起他的创作情绪,但让他从内心深处发出击节之叹的,还是前人所遗留下来的那些宝贵的人生智慧。

正是在这些深藏在古旧发黄卷帙和枯燥无味文字中的智慧的吸引下,唐浩明走进了历史,走近了对他充满魅力的一个个历史人物。

早在少年时代,唐浩明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压抑的兴趣在他三十七八岁上一发而不可收,是因为他心中的那无法摆脱的情结。“晚清是与中国现代社会关联最大的一个时期,因为有晚清的剧变,才有今日中国之选择。这个历史的转折点现实意义最强,最值得思想家去思索,历史学家去总结,小说家去表现,老百姓去回顾。”二月河写的是明君,唐浩明写的是明臣。对此种说法,唐浩明不以为然。他视野中的曾国藩、杨度、张之洞是中国传统的“士人”,是知识分子中的一分子,唐浩明要用文学的手段探索他们在大变革时代的精神世界。在他的笔下,曾国藩被更多地从政治学、传统文化的层面表现,杨度被更多地着墨于精神世界的复杂,而张之洞人物性格的展现,则两者兼而有之。唐浩明想做的,就是浓墨重彩写出知识分子的本质色彩,为读者增加一个观察历史的视角。

六、人物荣誉

唐浩明先生所著《曾国藩》2003年获得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强之一;《杨度》一书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及中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张之洞》荣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唐浩明先后被评选为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编辑、中国书业界十大新闻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南省首届优秀出版专家;他还主要兼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湘潭大学及湖南商学院客座教授等。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