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钰照片

韦钰

韦钰个人资料:韦钰(女)(1940.2.7—) 电子学专家。广西桂林人,壮族。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文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李嘉诚基金会顾问,国家总督学顾问。1993年至200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资料更新时间:2025-03-04 11:42:40

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人 桂林市名人

一、个人简介

韦钰(女)(1940.2.7—) 电子学专家。广西桂林人,壮族。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文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李嘉诚基金会顾问,国家总督学顾问。1993年至200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曾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现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韦钰

国籍:中国

民族:壮族

出生地:广西桂林

出生日期:1940年2月7日

职业:院士,大学校长,科学家,教授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亚琛工业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985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加拿大康戈迪亚大学荣誉博士 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法国科学院儿童科普教育奖 任东南大学校长 任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 任中国科协副主席 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

代表作品:中国共产党

政党:

三、人物经历

1956年,作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她到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听刚从美国回来的两个教授做报告,其中提到电子学既有理又有工,特别有挑战性,很有前途。

1957年9月,考上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961年7月,本科毕业后被选拔为本校电子工程系(现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

1965年7月,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她是新中国大规模正式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也是当时唯一完整完成全部研究生培养过程而毕业的研究生。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出国潮,当年全国首次选拔100名留学人员,50名去美国,50名去德国,韦钰成为去德国留学的50名留学生之一。

1979年2月,前往西德亚琛工业大学,攻读电机系博士研究生。

1981年6月,毕业获得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她的研究由电子学转向中国国内还没有人做的生物分子电子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她在中国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

1982年1月,担任南京工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室主任(至1984年6月)。

198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7月,担任南京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至1987年12月)。

1985年8月,担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兼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至1986年12月),以及研究生院院长(至1993年12月)。同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12月,担任南京工学院校长(至1993年5月),是当时中国第二位重点大学的女校长。

1993年5月,被任命为国家教育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至2002年8月)。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生物电子与生物信息技术)。

2001年,发起和亲自推动了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和学习科学的研究,并创办了汉博网。

2002年8月,建立了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

2004年,获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颁发的“联合国特殊贡献奖”,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0年做出贡献的60位女性”。

2006年10月18日,法国科学院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儿童科普教育奖“PURKWA”奖的颁奖仪式上宣布,韦钰成为该院2006年度的两个获奖人之一。11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韦钰当选会长。

2007年4月,以韦钰为组长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了新一轮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恢复成立了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韦钰在缺席会议的情形下,被推选为主席。

2017年4月,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分会成立,韦钰出任咨询委员会主任。

四、主要成就

电子学领域

论文著作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994年,到世界银行开会的韦钰,听说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个新概念。学习电子出身的韦钰敏感地感到这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久,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就形成了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建议报告报批,开始着手打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对培养人才和中国整个网络事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是韦钰在教育部任职期间利用远程教育惠及边远地区方面所做的另一个有益尝试。为了改变偏远山区的教育,韦钰辗转筹措资金,得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开始挑选了30个广西农村女教师到北京接受为期20天的远程教育培训。结果这些来时连打字都不会的女教师不仅学会了打字和接收卫星传播的课程信号,现代化的技术还让她们变得自信而大方。投资方因此追加资助10000名计划的名额,同时,国家也在地方增设了农村教师培训计划。这项工作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韦钰因此获得了“联合国特殊贡献奖”,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0年做出贡献的60位女性”。

儿童教育项目

2002年,从教育部副部长岗位退下来之后,韦钰在东南大学建立了新的跨学科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倡导了中国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研究“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内涵、评价并参与“做中学”推广工作;主持中国儿童情绪库的建立;研究中国儿童气质、性格分类和教养的关系。

教育成果

截至2016年,韦钰在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一共培养了30多名博士、10名多硕士,2002年指导博士生钱卫平的毕业论文《固体表面功能化抗体层的制备和表征》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

五、人物评价

韦钰科研成果突出,行政魄力非凡。为推动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未来合格的社会公民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她倾尽己能,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科学教育研究,推动中国科学教育改革为提高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2016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评)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