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职照片

刘思职

刘思职个人资料:刘思职(1904.3.15-1983.8.18),出生于福建仙游。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免疫化学的创始人之一。1926年毕业于美国西南大学,192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协助吴宪提出蛋白质定性学说,在此领域多有研究。研究过……
资料更新时间:2023-10-19 03:22:44

一、个人简介

刘思职(1904.3.15-1983.8.18),出生于福建仙游。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免疫化学的创始人之一。1926年毕业于美国西南大学,192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协助吴宪提出蛋白质定性学说,在此领域多有研究。研究过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参与中国生物化学名词统一的工作。编写中国第一本生物化学教科书《生物化学大纲》。他治学严谨,身处逆境仍奋斗不止。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思职

外文名:Lia Ssu-chih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仙游

出生日期:1904年3月15日

逝世日期:1983年8月18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大夏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

主要成就:编写中国第一本生物化学教科书《生物化学大纲》

代表作品:《生物化学大纲》等

三、人物生平

1904年3月15日,刘思职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市。

1921年,刘思职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

1925年,刘思职得岳父相助,刘思职自费出国留学,入美国西南大学化学系。

1926年,刘思职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入堪萨斯大学学习物理化学,攻读博士,同时兼任该系助教。

1929年,刘思职于堪萨斯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

1929年,刘思职在学成后立即回国。1929—1930年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教。

1930—1942年,刘思职应聘到北平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后提升为讲师、副教授。在此期间,曾先后赴德国威廉凯撒研究院细胞生理研究所及英国剑桥大学摩丁诺研究所进修。

1942年,刘思职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及其后的北京医学院,任教授及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1946年,刘思职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

1946—1953年,刘思职任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

1950年,刘思职任《中国生理学杂志》主编。

1953—1957年,刘思职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1953—1983年,刘思职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教授。

1954年,刘思职任《科学文摘·生化与营养》主编。

1955年,刘思职任《科学文摘·生理科学》主编;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

1957年,刘思职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8年,刘思职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1979年,刘思职任中国生物化学会常务理事。

1983年8月18日,刘思职终因久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四、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参与蛋白质变性学说的研究

1928—1940年,刘思职作为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的助手,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蛋白质变性。1929年8月,吴宪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第13届国际生理学大会上,宣读了根据一系列实验总结得出的“蛋白质变性学说”。奠定这一变性学说的科学实验,主要由刘思职等助手所完成。实验证明,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分子从折叠而变为舒展。

免疫化学研究

早在1930年代,免疫反应的研究主要是微生物学家的事,当时,抗原—抗体间的反应只是靠肉眼定性,对抗体的化学本质也所知甚少。刘思职在吴宪领导下,创造性地用化学定量方法研究抗原—抗体沉淀反应,分析了免疫沉淀物中的抗原抗体比例,并定量回收抗体,纯化抗体。在此基础上,刘思职研究了免疫沉淀物的溶解度和沉淀曲线,同时注射两种不同抗原时抗体的生成反应等,成为免疫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以后他一直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如研究低级抗体的性质和代谢、激素对抗体代谢的影响、强弱不同抗原在体内的代谢率等,在中国国内外杂志上先后发表了40余篇论著。

蛋白质生物合成研究

早在1955年,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还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刘思职在他领导的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拟定了科研的战略重点是“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为此,在中国生物化学界较早地建立了电泳、层析等先进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使苏联专家费奥多罗夫(ИваиваноВичФёдоров)惊讶不已。可惜他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批判斗争,他有关这一重大课题的科研设想和计划不能付诸实现。影响他的科研计划进度的另一原因是当时学习苏联以科学院和研究机构为主的科研体制。至1960年代,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在欧美国家已有重大突破,刘思职在政治上的处境也略有改善,他又重整旗鼓,具体拟订了以“抗体的生物合成”为突破口的科研计划。他把自己的科研设想和见解,撰写成文“抗体的性质及生产机制”,发表于1963年的《生物科学进展》上,以期征求同道的讨论。当时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刚有端倪,他从法国某实验室报导中,获悉从北京鸭提取的DNA引入另一种系的鸭中,可导致后一种系鸭的某些性状改变为北京鸭的特征。他就想从免疫动物淋巴细胞中提取DNA引入另一未经免疫的同系动物中,希冀获得抗体生成性能的转移,藉以证明DNA→mRNA→抗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一通路。这一研究工作起步不久因“文化大革命”而夭折。

确定生物化学名词和编写生物化学讲义

1950年代前,中国不仅没有一本用自己的文字编著的生物化学教科书,即使一套完整的生物化学中文名词也付阙如。有鉴于此,在抗战胜利后,刘思职曾组织部分生物化学学者讨论生物化学名词的中文稿,这遭到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原燕京大学美籍教授窦维廉(W.H.Adolph)的反对,窦维廉认为这样做是脱离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心任务。直到1950年初,刘思职才有可能邀请几位同道专家开始编译生物化学有关名词。他们将名词草案分送全国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后,终于拟订成一部比较系统的《生物化学名词草案》。该草案不久为全国采用,统一了全国的生物化学名词,并给以后的生物化学教科书的编写出版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主要论著

LiuSC,WuH.CoagulationofEggAlbuminbySupersonicWaves[J].ProcSocxpioled.1931,28:782—784.

WuH.LiuSCandChouCY.StudiesonDenaturationofCoagulationonTitrationCurveofEggAlbumin[J].ChinJPhysio.1931,5:309—319.

LiuSC,WuHandChowBF.IsolationofaBasicGlobulinFractionfromNormalandImmuneHorseSera[J].ChinJPhysiol.1937,11:211—222.

LiuSC,WuH.OptimalConditionsforRecoveryofAntibodyfromImmunePrecipitateofTypeIPneumococcus[J].ProcSocExpBiolMed,1939,41:144—148.

LiuSC,WuH.RecoveryofAntigenfromTypeIPneumococcusImmunePrecipitate[J].ExperimentalBiology&Medicine,1940,43(4):747-749.

LiuSC,WuH.RecoveryofAntibodyfromImmunePrecipitateofTypeBFriedlanderBacillus[J].ProcSocExpBiolMed,1942,49:381—383.

刘思职,生物化学大纲,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

刘思职、王世中.低级抗体的免疫学性质[J].生化学报,1958,1(2)(141—149)。

刘思职.抗体的性质及生成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1963,5(1)(11—12)。

李刚、杜国光、刘思职.两种不同蛋白质在兔体内代谢率及免疫性的比较[J].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进展,1984,1(42—47)。

编著教材

1954年,刘思职主编了《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修订重版时书名改为《生物化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推荐,作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科书,一直沿用到1978年。刘思职还曾为华北军区卫生部在职干部业余夜校,编写了一本小型的《生物化学讲义》。

1956年,刘思职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五、人物评价

刘思职广见卓识,具有敏锐的科学预见。(九三学社评)

六、后世纪念

2004年5月4日上午,刘思职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举行,全国人大常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院士和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邹承鲁院士为铜像揭幕。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