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懋祥(1923.1.25~1996.5.21),男,原籍江苏省太仓市,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5年上海雷士德工学院机械系毕业。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造船与轮机系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性能研究和设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七零二所)所长、研究员、名誉所长,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主持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及中国第一艘单水翼艇。最早用实验保证了国际上无舱盖集装箱船的诞生。他倡导并组织了我国海洋浮式系统、海上平台管节点的研究,最早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船舶运动技术。为我国船舶工程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文名:顾懋祥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长春,原籍江苏太仓
出生日期:1923年1月25日
逝世日期:1996年5月21日
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院校: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主持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 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艘单水翼艇
代表作品:《船舶摇摆》
1923年1月25日,顾懋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顾懋祥随父亲到北平(今北京市)生活并就读于崇德中学(今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1936年,顾懋祥随家迁往厦门生活并考取英华中学(今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1939年,顾懋祥考入香港大学机械系,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不得不中途辍学。
1941年2月至1945年2月,顾懋祥在上海雷士德工学院机械系学习。
1950年10月至1952年12月,顾懋祥任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讲师。
1952年12月至1972年5月,顾懋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主任、教授。
1972年2月至1979年5月,顾懋祥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教务长、教授。
1979年5月至1996年5月,顾懋祥先后任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七〇二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并兼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间于1995年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5月21日,顾懋祥在上海病逝。
科研综述
顾懋祥在中国率先开展现代新船型、水翼艇和气垫艇等高速艇的研究工作,倡导和组织舰艇主动式减摇鳍的研究;1959年主持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及中国第一艘单水翼艇;1972年领导研制成功非回收式自动控制减摇鳍,成为中国舰船减摇技术的创始人。顾懋祥最早用实验保证了国际上无舱盖集装箱船的诞生。倡导并组织了中国海洋浮式系统、海上平台管节点的研究;在中国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开发人工网络自适应控制系统;提出舰艇在波浪中运动的二维计算程序,为中国船舶工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1996年5月顾懋祥去世,顾懋祥先后主持研究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其研究成果先后获中国全国科学大会项目奖、国家经委一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二等奖。
论文著作
截至1996年5月顾懋祥去世,顾懋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1部。
在船舶教育工作上,顾懋祥长期执教于中国船舶教育高等学府,在讲台上辛勤耕耘近30年,为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到七O二所担任所长职务以后,顾懋祥为了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外语能力,极力倡导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并亲自走上讲台,讲授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课程。在他的努力下,第七O二研究所成为了中国国内船舶流体力学和船舶结构力学的第一批硕士、博士培养点。
截至1996年5月顾懋祥去世,顾懋祥先后亲自指导、培养了6名博士和11名硕士。
20世纪60年代,顾懋祥作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中国全国文教群英大会。
1995年,顾懋祥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1年1月,留美归来的顾懋祥与李宗善结婚,李宗善是中国西洋画先驱李毅士之女,陆小曼的表妹。
1952年12月底,顾懋祥与李宗善远赴东北,先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任教。
顾懋祥在舰船耐波性理论、海洋工程浮式系统的水动力学、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船舶动力定位等研究取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较高声誉。(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评)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