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人 梅州市名人 梅县区名人
张棣昌(1918-1990),男,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他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吉林省分会副主席。作品有歌曲《八路军留守兵团歌》等。曾为《赵一曼》 、 《党的女儿》 、 《丰收》 、 《甲午风云》等影片作曲。
中文名:张棣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出生日期:1918年12月26日
逝世日期:1990年2月13日
职业:作曲家
信仰:中国共产党
张棣昌(1918-1990),男,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广东梅县(今属梅江区东郊乡)人。
1918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1岁时随母亲去印度尼西亚盂加锡埠侨居,6岁就读印尼孟加锡“中华小学校”。14岁回国,先后就读于张家围所属“肩一小学”、梅县县立中学。
1932年,到南京,在中央大学附中补习班上学,后考取国立体育专科学校。
1938年,投奔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冬调至八路军留守兵团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参谋长耿飚)政治部宣传队任音乐教员兼政治教导队文化教员。
1939年,以优良成绩考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承音乐家冼星海和吕骥。
1940年,创作歌曲《留守兵团军歌》,发表于留守兵团政治部《连队生活报》上。
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
1944年,考取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研究生,兼任鲁迅艺术学院地方干部训练班二胡教员。谱写有《迎八路》、《送粮歌》、《中苏友好歌》等歌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鲁迅艺术学院院部北上。
1947年,任“鲁艺”合江分团乐队指挥、作曲兼队长,后调至东北文工一团任艺术部副部长兼作曲。
1948年,任东北鲁艺教员、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第一任作曲组组长,后任音乐科科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后,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团员、音乐创作室主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吉林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985年调至广州,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理事。
1990年2月13日在广州病逝,享年72岁。
张棣昌长期从事电影音乐创作,1948年至1949年,先后为《民主东北》等几部大型纪录片作曲,1949年后,为《赵一曼》、《丰收》、《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红孩子》、《党的女儿》、《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战火中的青春》、《甲午风云》等近三十部影片谱曲。其中《神秘的旅伴》中《缅桂花开十里香》,《红孩子》中的《中国儿童团团歌》,《党的女儿》中《兴国山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樱桃好吃树难栽》等歌曲广为传唱,深受观众的喜爱。早在1940年,张棣昌就谱写了《留守兵团军歌》,到1948年以前,他又写了《运粮歌》、《铁树开花》等近百首歌曲,在东北相当流行。1955年,《丰收》乐曲获中央文化部首次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1981年,长影建厂三十五周年,评选优秀影片,张棣昌作曲的影片有7部入选。198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唤起我美好回忆那些歌”评选活动中,《人说山西好风光》获优秀作品奖。
他所谱写的电影歌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氛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他奉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搜集素材。他注重用音乐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为影片主题思想服务。
《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剧照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根据山西作家马烽同名作品改编的故事片,张棣昌随摄制组于1958年来到山西省娘子关及汾阳峪道河沿线采风。那一带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尤其是汾阳地秧歌曲调优美,委婉动听,感情真挚,丰富生动,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张棣昌在创作时大量借鉴了当地的民歌素材,终于创作出了这首可以让他骄傲一辈子的《人说山西好风光》。
歌词采用了二段式。第一段写景,坐北面南,大有指点江山之气概。首先概括,“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然后是远景,“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然后由远及近“站在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最后是特写,“哗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一部分指点江山,意境开阔,颇有盛唐之风。然而叙述全是地方土话,的确做到了雅与俗的结合。第二段写人,则是豪情万丈。“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了腰板也像十七八。”连白发的婆婆都老当益壮,志气昂扬,这是何种的精神面貌啊!这首歌曲的作词,主题具有深刻性、集中性,形象具有可歌性、可唱性,情感具有根本性、真实性,而语言,也确实做到了凝练性、通俗性。
歌词采用了我国古典诗词和民间文学的“七言”、“五言”习惯,去除一些地方话习惯的垫字、衬字,基本上是七言一句。用韵也很讲究,第一段使用了响亮的“ang”韵,第二段使用了“a”韵,并且隔句押韵,使歌词无论唱还是诵都很顺畅,畅如汾河之流水。“七言”和韵脚的使用,节奏的鲜明确定,韵律和谐性明快,成就了一首绝佳之作。时代意义编辑本段 这首歌的作曲清新自然、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非常亲切,把民歌风味与时代精神融汇得恰到好处,把当时人们热爱家乡,坚定信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歌的作曲,是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佐证。1959年电影上映后,这首歌不胫而走,很快风靡全国。到如今快半个世纪过去了,依然充满活力。很多民族唱法的歌手都将此歌作为保留曲目。而一提起山西好象大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人说山西好风光”,多数人忘了这本来是一个电影插曲,堂而皇之的成了新民歌。
《赵一曼》剧照《跳动的火焰》 SPARKLINGFLAME(1984)
《春眠不觉晓》 WAKEUP,IT’SSPRING!(1980)
《山村新人》 (1976)
《金光大道》(上集) (1975)
《艳阳天》 (1973)
《在广阔天地里》 (1973)
《光辉的道路》 (1972)
《独立大队》 (1964)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 (1963)
《甲午风云》 (1962)
《冬梅》 (1961)
《试航》 (1959)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 (1959)
《战火中的青春》 (1959)
《党的女儿》 (1958)
《红孩子》 (1958)
《伤疤的故事》 (1958)
《边寨烽火》 (1957)
《神秘的旅伴》 (1955)
《土地》 (1954)
《丰收》 (1953)
《保卫胜利果实》 (1950)
《赵一曼》 (1950)
《回到自己的队伍来》 (1949)
1989年28首歌曲获广播金曲奖,作品《人说山西好风光》获奖。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