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琇照片

顾毓琇

顾毓琇个人资料: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
资料更新时间:2020-01-22 17:45:43

江苏省名人 无锡市名人

一、个人简介

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的创始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他也是钱伟长、吴健雄、曹禺、江泽民等人的老师。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顾毓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02年12月

逝世日期:2002年09月09日

职业: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MIT)

主要成就:电机权威:获IEEE“兰姆”奖、千禧奖、“巨比利”奖 教育专家:“三千弟子尽豪英” 文坛耆宿:“国际桂冠诗人”、中国现代话剧发轫人 古乐泰斗:中国黄钟标准音的定音者 爱国老翁:推动两岸统一和中美对话

代表作品:《四次方程通解法》、《芝兰与茉莉》、《国殇》、《蕉舍吟草》、《中国禅宗史》等

学位:博士

三、人物生平

1902年12月,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

1915年,顾毓琇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1923年,顾毓琇从清华学校毕业,同年被公派赴美留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电机工程,并在哈佛大学选课。他的老师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里奇曼(P.W.Bridgman)、“计算机之父”范内瓦·布什(VannevarBush)等。

1925年,顾毓琇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

1926年,顾毓琇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同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

1928年,顾毓琇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29年起,顾毓琇担任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1年起,顾毓琇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1932年起,顾毓琇历任国立清华大学电机系首任系主任、无线电研究所首任所长、航空研究所首任所长、工学院院长。

1937年起,顾毓琇担任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

1938年起,顾毓琇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非党派人士)。

1939年起,顾毓琇兼任战时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导了当时许多著名大学(如西南联大)的南迁。

1940年起,顾毓琇兼任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代理院长和国立交响乐团首任团长。

1944年起,顾毓琇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1945年起,顾毓琇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并兼任交通大学教授,是江泽民主席就读交通大学时的老师。

1945年,抗战胜利后,顾毓琇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出席1945年9月9日南京日本投降受降典礼。

1947年起,顾毓琇担任国立政治大学校长。

1950年,顾毓琇移居美国,历任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荣誉退休教授。

1973年,顾毓琇夫妇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国观光探亲,并于中共“十大”闭幕当晚在人民大会堂与周总理长谈三个半小时。

1979年,顾毓琇回国讲学,通过王震向邓小平建议施行股份制改革。

1983年,顾毓琇再次回国讲学,受到邓小平接见。

1988年,顾毓琇再次回国,受到老朋友邓颖超的接见。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于美国逝世,享年100岁。遵其遗愿,顾氏后人将家族故居捐献给了无锡市人民政府。鉴于顾毓琇在海内外的影响,无锡市政府决定修复保护顾毓琇故居,并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四、主要成就

顾毓琇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顾毓琇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这是基础数学一项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直至现在,用计算机求解方程的算法仍然基于该“通解”的基本思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明了“顾氏变数”,初步奠定了他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他仅用四年半时间,就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创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记录;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该校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28年,顾毓琇学成回国后,开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他创立《电工》杂志,并发起成立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被推举为会长;他还被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曾获得过中国电机学会的学术金质奖章。  上世纪50年代,顾毓琇完成了从行政管理到学术研究的惊人转型,而且一跃又站到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开创了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先河。

诗人

顾毓琇一生创作诗词歌赋七千多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多产诗人。他被海外学术界和出版物评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大诗人之一,1975年巴西人文学术院授予金质奖章(ProMundiBeneficioMedal),1976年被世界诗人大会授予“国际桂冠诗人”称号。

顾毓琇自小在祖母和父母的熏陶下就喜爱我国古典诗词,读书期间和工作后对我国历代知名诗人词家的作品几乎都有涉猎、探研、评述和唱和,并提出“重、大、拙”的诗词评判标准。

钱锺书对顾毓琇的诗歌评价很高,认为顾毓琇的诗文功力与古人匹敌。他称顾毓琇的《和唐新刻》:“稍一吟讽,往往与原什功力悉敌。其少陵所谓‘不觉前贤畏后生’者。公此句‘窃意新年多’,亦寿徵也。”

著名学者、国民党中宣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张其昀评价顾毓琇道:“一樵兄精研乐律,其作品均可谱入管弦,故能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一樵兄是中国的君子人,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忠爱之忱,时时流露于楮墨间。他的诗歌,最有贡献、最了不起的,也就在歌咏中华。美国艾默生曾说:‘诗人有两种,一种经过教育与训练,百锤千炼而来的,他们使人敬;一种是天才洋溢,如行云流水,明白易晓,他们使人爱。’一樵兄的造诣,天才功力兼而有之,相信国人都会敬他爱他。”

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称:“顾毓琇把科学和诗融于一炉......科学不但和工程共飞驰,而且和诗比翼齐飞了。因此,顾毓琇被誉为20世纪惟一的文理大师,只在文艺复兴时期才有的全才。”

台湾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阚家蓂认为:“顾毓琇的题画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禅,读后令人悠然神住,充满灵性。其随笔和感怀一类的诗词亦是如此,不但有灵气,而且有灵境。其性灵之表达已至圆融之境。”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史馆”顾问梁敬錞评价称:“一樵先生之诗词,或隽逸,或豪壮,或抽美人香草之思,或寄故国山河之慕,诚可各备欣赏。但凡所做,皆讲声韵,一唱哦成,辄尝自谱音阶,试以歌拍,始为定稿。则其洞见诗学之本原,钩寻词学之宗绪,乃不同于凡俗。

夫专才代可并出,而通才则并世不能数觏。西人尝谓爱因斯坦于物理科学为天才家,于音乐为业余员,于政治则童稚,通才之不易得如此!今一樵先生通电工,通政治,通诗词,复通声韵,是其通才之器,能补爱因斯坦之所弗及。吾不暇以并世遇此通才幸,抑尤以贞下起元之会,觏此不世出之通才,为国家民族社会庆也。”

戏剧家

顾毓琇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之一,曾创办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他在新文化运动初始便开始了翻译和创作活动,自编自导话剧,梁实秋、冰心等曾扮演过他剧中的角色。他是“国剧运动”的发起者和积极推动者之一,一生共创作话剧十二部。他的历史剧和抗战剧曾风靡抗战后方,并被改编成京剧、汉剧和其他地方戏公演。

他1922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现代话剧剧本《孤鸿》。1923年编导《张约翰》在北平公演,梁实秋曾担任剧中角色。1923年,顾毓琇从清华毕业,被公派到美国MIT学习电机工程,成为了从该校取得科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骄人的专业成绩之外,他的话剧创作也硕果累累,其间完成了《荆轲》、《项羽》、《苏武》、《西施》和《琵琶记》五部历史剧,以及《国手》、《国殇》、《天鹅》等现代剧。

《琵琶记》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剧院的隆重公演,是中国“国剧”运动的里程碑事件,它聚集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最强的阵容之一:顾毓琇担任编剧、导演并扮演剧中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梁实秋扮演蔡中郎。闻一多和赵太侔专程从纽约赶来相助,闻一多负责布景和舞美,赵太侔则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舞台灯光效果。《琵琶记》的演出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基督教箴言报》、《波士顿新闻报》等都以醒目位置配上大幅照片予以报道。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战联合政府的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虽公务繁重,但仍创作不缀,他以其抗战剧和历史剧闻名剧坛。特别是他的《古城烽火》、《岳飞》等话剧,富有爱国热情,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除在重庆连续演出外,还被移植成京剧、汉剧等多种地方戏在各地巡回公演,并由外交协会招待英、美、法、苏大使和其他外交使节。

1945年,顾毓琇与李健吾等人创立了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顾毓琇亲自起草、修改学校章程,推荐戏剧名流到校任教。解放后,该校发展成为上海戏剧学院。  为纪念顾毓琇对我国话剧开拓性的贡献,1990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顾毓琇戏剧选》,该书由江泽民主席题词,著名戏剧家曹禺作序。同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公演了顾毓琇的剧作《白娘娘》,他的另一剧作《古城烽火》曾是该院建立后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此后《白娘娘》也曾在新加坡公演。

顾毓琇曾任国立音乐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长、国立交响乐团团长、国立礼乐馆馆长。日本音乐界称之为“中国古典音乐泰斗”。

1940年,国立交响乐团排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国内尚无中文版,兼任团长的顾毓琇凭借着自身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娴熟的德文基础,将席勒的原作翻译成中文,成为把《欢乐颂》完整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中国历代均以黄钟音为古乐的“标准音”,但由于历代度量衡不统一,致使黄钟“定律”音高差异很大。时任国立音乐院院长的顾毓琇以一位科学家的执着和钻研精神,运用功底深厚的数学、物理知识,经过细密的计算和与西洋音律的比较,得出了黄钟标准音为348频率的结论,并获中国音乐学会的一致表决通过,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中华古乐以至于“重新奠定国乐之基础”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1941年4月5日音乐节期间,顾毓琇在《国风》上发表了《黄钟定音记》一文,对黄钟音是我国古代的基本音律进行了论述和对黄钟定音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与此同时,国立音乐院演奏了为顾毓琇《荆柯》题词谱曲的词曲。

1943年顾毓琇兼任国民政府礼乐馆馆长。1950年顾毓琇移居美国以后,潜心于我国古曲音乐的探研,1955年完成了我国明代刻印古诗词乐谱的整理,将明末“工尺谱”翻译成简谱及五线谱,将姜白石的自度曲翻译成五线谱,后来台湾音乐研究所根据他整理的《魏皓氏明刻诗词乐谱》中的《清平乐》、《阳关曲》、《秋风辞》、《关山月》、《青玉案》、《玉蝴蝶》等12调进行演唱,在音乐界引起了较大反响。顾毓琇接着又整理了《唐宋谱廿十五调》,其中歌15首,词10首,并配以英文译本,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68年顾毓琇又出版了《宋词歌谱五十四调》。1972年,出版了《樵舍词曲五百首》,1973年,出版了樵舍词《樵舍诗歌一千首》。两本书中均收有顾毓琇自谱歌曲和译歌。台湾研究院曾将他的《樵歌十首》收入《中华大典》。

顾毓琇对宗教的研究,造诣精深,在佛学方面的建树,影响深远。他一生遍访名山寺院,生前曾亲近过虚云、太虚等高僧大德。顾毓琇对佛教历史的研究造诣精深,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出版了《禅宗师承记》和《日本禅宗师承记》等专著。

在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期间,顾毓琇十分重视佛学研究。1938年起与太虚法师就拨款编纂汉藏合璧教科书等事宜联系密切。顾毓琇称,编纂教科书:“藉以发扬中土文化与现代新知,以启迪边民之德智。”《太虚大师年谱》记载:“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四月,大师因顾次长毓琇来汉院,转商诸陈部长立夫,得其允予补助经费,于汉院成立编译处。”从1938年到1944年,汉藏教理院编译处在六年的时间里,一共编译四十余种著作,出版十余种著作。特别是从1939年起,教理院专门成立刻经处,聘请刻工来院内刻造藏文字版,先后出版了《藏文读本》、《佛教各宗派源流》、《比丘学处》、《菩萨戒品》、《缙云山志》、《佛学概论》等。其中《藏文读本》专为青海、本康、丽江等地的院校使用,《佛教各宗派源流》则为佛学院专用。

1979年,顾毓琇以英文巨著《禅史》震撼国际佛学界,赢得了佛教人士的高度评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柏林禅寺住持明海法师称:“禅的历史是人对人、生命对生命、心对心的传承史,把这一超越了语言文字的智慧传承的历史梳理叙述出来,是很具挑战的。顾毓琇先生的《禅史》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他立足于世界文化的大语境,在充分占有中西古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除了学术的严谨之外,书中时时流露出他对禅独到的体悟。这不禁让我们猜测:顾老一生贯通文理、跨越中西的杰出成就也许得益于禅的智慧?!”

顾毓琇一生治学严谨、笔耕不辍,学术建树横跨科学、教育、诗词、戏剧、音乐、佛学研究等方面,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的硕学鸿儒。以下列出其一生的主要著作:

1932年,顾毓琇受梅贻琦校长登门之邀,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执掌工学院,并创建了电机系、无线电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在他的领导下,工学院不但汇集了国内最优秀的教授,而且还从国外邀请了维纳、冯·卡门等世界知名学者来讲学。不到五年,清华工学院发展成为了中国一流的工学院。

抗日战争期间,顾毓琇主持制定战时教育政策,领导实施对大学大规模内迁,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宝贵的知识精华。由内迁而形成的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等学府,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仅中央大学的师生中就有上百人在新中国当选两院院士。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他抗战胜利勋章。

顾毓琇的教育生涯之长、培养的学生层次之高、在各领域的影响之大,堪称现代教育史上的传奇。

顾毓琇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期间,在交通大学兼课,江泽民选修了顾毓琇的“运算微积分”。50多年后,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专程拜访了顾毓琇,对当年顾老师“上课不带书、不带讲义,内容全在脑海里”的情景记忆犹新。1996年,江泽民曾在给顾毓琇的信中题诗:“重教尊师新天地,艰辛攻读忆华年。”在1997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江泽民曾专程到费城顾毓琇的家中探望恩师。

朱镕基、吴邦国、黄菊等中共领导人分别毕业于顾毓琇创建的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无线电系。顾毓琇曾当面赠给赴美访问的朱镕基总理16字箴言:“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

钱伟长是顾毓琇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的受业弟子。多年后,身为国家领导人的钱伟长访美时也曾专程拜访恩师。

顾毓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后,1935年开始招收航空专习生,钱学森被录取。此后,研究所公派钱学森赴美留学,不久钱又转到顾毓琇多年的朋友冯·卡门的足下深造。

顾毓琇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时,吴健雄考入中央大学学习,其后她一直尊称顾毓琇为“毓琇大师”。

曹禺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顾毓琇是清华的“四大院长”之一,因此,曹禺解放前一直尊顾为师。抗战期间,曹禺与顾毓琇交往频繁,曾请教顾毓琇对抗战前途的看法。顾毓琇告之:“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抗战有望,则未必得胜;但如知识分子认为抗战无胜利希望,则抗战必败。”

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后,他的母亲李静贞向顾毓琇报告:“这次小儿棣文得了诺贝尔之奖全靠了您的指教。”顾毓琇与朱家三代有深厚渊源。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1923年与顾毓琇同船赴美留学。朱棣文和其父朱汝瑾均经顾毓琇推荐,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江泽民在顾毓琇逝世后的唁电中说:“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毕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朱镕基在唁电中说道:“顾老师毕生治学严谨,文理兼通,为人师表,乃众之楷模,顾老师心系祖国和人民,拳拳之心,永昭后人。顾毓琇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五、人物轶事

百年人生,见证历史

在顾毓琇的百年人生中,他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结交了许多历史人物,比如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是顾的好朋友。顾毓琇35岁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即副部长)时曾与同级别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成为朋友,多年后两人在中共十大闭幕当晚在人民大会堂相见,畅谈达三个半小时,周恩来曾说:“顾毓琇是国民政府中难得的客卿”。在那次会见后,经过周恩来的过问,顾毓琇的表兄王昆仑得以从监狱中释放。王昆仑先后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顾毓琇的母亲与王昆仑的父亲是亲兄妹。

顾毓琇另一个曾是国家领导人的亲戚是表妹钱正英。顾毓琇的祖母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的外祖父是亲兄妹。顾毓琇曾与蔡元培、胡适、梅贻琦等过从甚密,亦师亦友。顾毓琇是梅贻琦将他请到清华担任工学院院长的。据梅贻琦日记记载,抗战时,梅贻琦常到顾宅,并无需打招呼,顾如不在,他就自己做东西吃,宛如回到自己家里。

顾毓琇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是同班同学,因而常常到梁家就餐并聆听梁启超的教诲,顾毓琇赴美留学前,梁启超曾专门亲笔书写对联相赠。

顾毓琇与梁实秋在清华学校上学时既是同班同学,还是室友,到了美国波士顿后仍然合租公寓一起住。

顾毓琇与闻一多从清华起就结下了珍贵的友情,在波士顿演出顾毓琇的话剧时,闻一多专程从纽约赶去,设计舞美。据闻一多的儿子回忆,抗战时,顾请闻一多到教育部任职,闻一多未就,就此曾引起了闻一多夫妇之间一次激烈的争吵。在闻一多被杀害后,顾毓琇不顾高官身份,毅然参加老友追悼会,还发表纪念演讲。

顾毓琇与冰心同船赴美留学,后来介绍自己的同班同学吴文藻与冰心结为夫妻,顾毓琇留学闲暇时常与他们泛舟于学校附近的湖中。

顾毓琇与张大千的友谊始于顾毓琇促成张大千的敦煌之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两人成为知己,张大千经常在顾毓琇家中作画,以诗唱和,有一次顾访巴西,张大千还亲自为顾发大乌参,盛情款待。

顾毓琇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过清华工学院院长,与同时期的另外三位院长冯友兰、叶企孙和陈岱孙也交往频繁,同为名垂青史的清华“四大院长”。他曾营救过被捕的冯友兰和叶企孙。

顾毓琇还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的老师,也是达赖的哥哥的老师。他亲自给中华民国原副总统、国民党副主席李元簇发过文凭。

另外,顾毓琇还是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的挚友。

顾毓琇的兄弟中有五个获得过洋博士,是民国时期盛传的民间佳话。

顾毓琇学贯中西,文理兼通,其学术建树横跨科学、教育、文学、戏剧、音乐、佛学等,堪称奇迹,曾被台湾媒体称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的大师。顾毓琇是世界上的电机权威和控制论的先驱,曾获国际电机与电子领域的“蓝姆”奖,并是世界诗人大会加冕的“桂冠诗人”。顾毓琇可能是他那一辈人中在世界学术舞台成就最高的一个(顾毓琇的同事杨武之的儿子杨振宁和经顾毓琇推荐进台湾中央研究院做院士的朱棣文获诺贝尔奖,都是后来的事儿了)。江泽民主席曾这样评价顾毓琇:“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毕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朱镕基总理对顾毓琇的评价是:“顾老师毕生治学严谨,文理兼通,为人师表,乃众之楷模,顾老师心系祖国和人民,拳拳之心,永昭后人。”

心怀家国,淡泊名利

在顾毓琇逝世后举行的追悼会上,他的次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顾慰庆曾说:“父亲一生唯一的遗憾是未能见到中国的和平统一。顾老在耄耋晚年仍心系祖国统一,他虽身在海外,但对国内大事至为关心,经常为国献计献策。”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时,江泽民与顾毓琇在纽约共进午餐,畅谈两小时。顾毓琇提出建议:“一个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后来,他十分称许这成为中国大陆两岸政策的组成部份。

顾毓琇虽学贯中西,但却心胸坦荡,淡泊名利。顾慰庆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说:“我父亲今年多次说,‘生前了俗事,身后少虚名’……父亲临终前讲了许多话很少谈家事,对国家大事却非常关心。我向他报告了国内情况,他感到鼓舞和安慰,说他对祖国的事情抱乐观态度,希望我们也应乐观。”近年来顾慰庆每年都会来美国侍候父亲几个月。但顾老总是劝他:“早点回去,不要耽误了国内工作。”

顾老以“学者、教授、诗人、清风、明月、劲松”自谓,表现了他平静的心态和恬淡的生活态度,然而后人给他的美誉远远超出这些。顾慰庆说:“父亲百年人生,艰难曲折,生活俭朴,不图享受,有点积蓄就用来设奖学金和捐献救灾。他教育子孙发奋图强,自己靠自己,他没有遗产留给我们。父亲留下来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它激励我们爱国爱乡、弘扬中华文化。”

情系清华,礼赠母校

2000年11月20日,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张素久会长一行赴费城拜访顾毓琇老学长,深深地被顾老对清华的一片深情所感染。

顾老将国际电工和电子学会为表彰他在工程领域中的杰出贡献颁发给他的“巨比利奖”和“千禧奖”的奖盾交给王校长,郑重地说赠送给清华大学,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四千美金的支票一并捐赠给清华做学生奖学金。顾老此举令王校长一行十分感动。张素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顾老被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的许多所学校聘为名誉教授,并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虽然他的母校在他年届百龄才聘他为名誉教授,但他还是把最珍贵的东西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可见在老人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清华。实际上,无论从他的话语中还是从他的书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王校长,一定要搞好基础理论研究,办好数学系、物理系,不能只重应用科学。并说:不能忘记清华一大批老人,那些老教授们,像王淦昌、钱三强等等,没有他们清华就没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

当王大中校长表示,顾老百岁时还要来庆祝他的百岁寿辰。顾老一边连声说“不用了!”一边请人端上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生日蛋糕,说:“今天就算给我过百岁生日,明年就不用再来了。”然后就分蛋糕给大家吃。

顾老的这一安排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张素久后来回忆说:“当时给我一个强烈印象就是,老人为了会见来自母校的客人,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借这次会面,对母校做了一个重要的交托。”

学博于文,业精于理

“业精于理,学博于文”,这是顾毓琇的独特之处。他在电机专业上辛劳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且还不懈地从事文学创作。他的博学于“文”不止是文学,而是大文化。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他就爱好文学,创作活跃。1921年底,清华文学社成立,他即与闻一多,梁实秋、朱湘等成为该社成员。当清华剧社问世时,他是首任社长。他用“顾一樵”的笔名,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以至后来他不但成为一个机电工程教授,而且还是文学家、诗人和戏剧家。

顾毓琇更是一位爱国者。1919年,他积极参加了著名“五四”爱国运动,率领清华同学上街游行示威;他曾为赈灾下乡调查灾情,访贫问苦。1931年,他以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的身份带学生到南京下关车站恭送十九路军到上海,参加松沪会战。1937年春,他与北京教育界的蒋梦麟、胡适和梅贻琦等12名知名人士发表声明,要求政府“用全国的力量维持国家领土及行政的完整”。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他有幸参加了在南京的受降典礼……

顾毓琇曾是江泽民主席在交通大学读书时的老师。1997年10月,江主席到美国访问时,特意到费城去看望了他。江主席还向随行人员介绍说,顾老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家。

冰心挚友,文藻红娘

冰心与顾毓琇的交往要追溯到70多年前。1923年,在清华学校读书的顾毓琇被保送公费到美国留学。那年同船到美国去的有冰心、吴文藻、梁实秋和许地山等人。从中国到美国,那时只能乘船去,路上大约要走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顾毓琇和爱好文学的冰心、梁实秋、许地山等同学们一起在船上办起了名为「海啸」的壁报。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白话文(当时正提倡写白话文),各自将自己创作的诗文发表出来。其中,他们这几个人搞得最起劲。从燕京大学赴美的冰心,表现出特有的文学才华,大家十分欣赏。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本对文学不感兴趣,但因与顾毓琇私交很好,也成了这几个人的好朋友。

到了美国,在波士顿附近,他们几个中国留学生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时事、研究文学、演文明戏。当时因为剧本很少,大家就让以笔头快著名的顾毓琇执笔写剧本。1925年,顾毓琇将我国的传统戏《琵琶记》改编成话剧剧本,由梁实秋翻译成英语,在波士顿公演受到欢迎。剧中梁实秋扮演蔡中郎、顾毓琇扮演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多才多艺的闻一多,此时也在美留学,他是顾毓琇清华的老同学,为了演出成功,他帮忙将剧中的布景画出来。那宰相的蟒袍也是由他一笔一笔的画出来了。演出那一天,他还专程赶到波士顿,并亲手为冰心等演员化妆。

这次演出的是中国古代戏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缠绵感人的情节在美国戏剧舞台上首次亮相,大显中国留学生的风姿,令美国观众大开眼界,也使他们这些文学挚友,更加深了了解。

尽管“胸襟之高超、感觉之敏锐、性情之细腻均非一般人可企及”的冰心,令不少爱好文学的男士敬重与爱慕,但她却和学习社会学的吴文藻结成了终身伴侣。而人们却不知,是顾毓琇为他们牵了红线。

吴文藻生于1901年,是江苏江阴人。早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达特默思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讲师、教育社会学系主任、法学院院长等,后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就是因为顾毓琇家在江苏无锡,而吴文藻家在江阴,无论是北上求学,还是转路去美国留学,吴文藻每次都要从无锡经过,因此经常要住在顾毓琇的家里。从十几岁起,他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又因为学习文学的冰心和爱好文学的顾毓琇经常在一起研究文学,探讨人生,也就使冰心和吴文藻有了更多的接触,并由此渐生爱情,终成眷属。他们夫妻两人和顾毓琇之间的情谊长达70多年,在中国文坛上确是一段佳话。

洋装着身,心犹赤诚

作为世纪老人,顾毓琇虽然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但诚如歌所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顾毓琇早年求学美国,1950年又赴美进修,后定居。但他一直没有加入美国籍。直到1973年,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会议在莫斯科召开,非美籍不能办签证。作为科学家,他绝不能放弃这一重要的学术交流机会,于万般无奈之中他加入了美国籍。两个月后,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冒险试飞,由伦敦、香港辗转回到祖国内地,与阔别24年的亲友欢聚,重访北大、清华故旧。8月29日晚,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他与夫人及其在京的亲属,“谈至深夜”。

从此,北京的大门向他打开,他十分珍惜这个机遇,力求为祖国多做些贡献。中美正式建交后,顾毓琇来京的次数越来越多,对祖国的爱越来越深。从那时起,至今他先后8次回到祖国。他来探亲、访友、讲学,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此间,邓小平同志两次接见了他,也采纳了他对改革开放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主席还恭请顾毓琇及其家人到中南海作客。当时江主席赠其“重教尊师新天地”一诗,顾毓琇遂和诗答谢。自此,江主席和顾毓琇之间每年都有书信来往。每到春节前,江主席都要给自己的老师送贺卡。2002年9月11日,顾毓琇去世,享年100岁。

1938年后,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国民政府,任战时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政务次长。曾任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国立音乐学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首任院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曾创立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

1950年移居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休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IEE)会士、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IUTAM)个人理事;曾获得IEEE兰姆金质奖章(LammeMedal),“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IEEE电路及系统学会(CASS)金禧奖章(MillenniumJubileeMedal)和IEEE千禧奖章(MillenniumMedal);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台湾成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荣誉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六、个人生活

2006年,顾毓琇夫人王婉靖仙逝,享年105岁。同年,顾毓琇夫妇的骨灰被子女送回家乡无锡安葬。

七、人物评价

顾毓琇担任过民国时期大部分中国最著名大学的教授、系主任或院长,包括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大、交通大学等,还曾任教育部政务次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的主要奠基者。

基于顾毓琇在数学、电机和控制理论领域的卓越贡献,曾获得该学会颁发的“兰姆”金质奖章、千禧奖章和杰出贡献奖也是世界上唯一同时获得过此三项大奖的科学家。

顾毓琇是一位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于一身的文理大师。作为科学家,顾毓琇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和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并是中国电机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作为教育家,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曾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教育部政务次长等职,江泽民、钱伟长等曾是他的学生;作为诗人,他一生创作诗词7000多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多产诗人,也是世界诗人大会加冕的“国际桂冠诗人”;作为戏剧家,他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国剧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曾创办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一生共创作话剧十二部;作为音乐家,他曾担任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国立交响乐团团长、国立礼乐馆馆长,是中国黄钟标准音的制定者,中国古乐的研究权威;作为佛学家,他的英文巨著《禅史》和多部佛学研究专著深受国际佛学界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毓琇全集》编辑委员会在《顾毓琇全集序言》中写道:“先生之学,可谓中西兼顾、文理皆精,是中国近代以来惟一能够左手娴熟于人文,右手精通于数理的旷世通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授予顾毓琇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的授词:  “作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管理人才和诗人,顾毓琇对那些听说过他、请益过他的人们显现出了诸多方面的才能,而每一次的才华毕露都向人们展现了一位集种种天赋于一身、取得无比成就的形象。  顾毓琇以其慷慨、耐心并谦虚,为自己的祖国热忱服务,先后担任过两所工学院的院长,两所大学的校长,教育部次长等职,并且是成人技术教育的建议者和推动者。1949年他返回美国之后,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从管理人士到工程学专家的转变,其主要成果便是:为解决非线性电路与控制系统问题提出一整套分析与图解理论,以及在电机领域的普遍理论。  顾毓琇所创作的那些雅致的诗作受人喜爱,所谱写的温婉的歌曲被人们传唱。他的学生们常常提到,他为教育贡献甚著,能够鼓舞他人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本校董事会认为,应当颁赠其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的成就。”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院院长格兰特EduardoD.Glandt:

“顾博士是当今世界最后的几位博学之士了,他在如此多的领域中做出了贡献,......我们为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杨义:

“顾毓琇是一位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众多领域,表现出突出的能力和取得杰出成就的世纪性人物。他是‘德高、智高、寿也高’的博学鸿儒,文理兼通的旷世奇才。他不仅在国际电机领域享有盛名,而且在文学、音乐、禅学、教育方面卓有建树。他科学与文艺兼长,天才与学力交辉;又能兼通文史哲,兼长诗词曲,学识与才气超逸,精力过人,思维多有出奇制胜的独步之处。这样的文化通才,实在是独出群伦,百年一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先生学贯中西,建树卓越,道德文章,世人尊崇。堪称当代科坛巨擘、教坛耆宿、文坛翘楚,是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戏剧家、诗人、音乐家于一身而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华人瑞。”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长布鲁斯·爱森斯坦(BruceA.Eisenstein)称:“顾博士是一位尤其成功地融通了东方与西方这两种不同文化、技术与诗歌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卓越人士。他对科学技术所做出的重大而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世界产生了影响。能有机会嘉奖他,是我们巨大的荣耀。”

吴健雄、陈省身等九十余位海外学者在捐资印刷的《顾毓琇教授科学论文集》前言中写道:“世之科学家类多不谙文学,而文学家亦类多不擅科学,欲求其多才多艺,造诣精湛,如顾教授者,堪称仅有。”

“兰姆”奖得主,LehighUniversity院长L.V.比利(L.V.Bewley)称:“顾毓琇是世界上六位对电机理论最有贡献者之一。”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长莱托夫(A.M.Letov)认为:“顾毓琇博士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为非线性控制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创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宋健在一封写给顾毓琇的信中称:“您在网络和系统理论方面的贡献举世公认、功至名归。CircuitsTheory实为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的导源和先驱,如Fourier-Laplace变换、稳定性判据等均源于彼。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都是开创性的。”

八、人物影响

顾毓琇晚年依靠养老金生活,经济并不宽裕,但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都拿出来在国内捐资助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交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青年学生为国家的前途努力进取、全面发展。

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为庆祝顾毓琇90华诞,特地举办了“顾毓琇作品音乐会”。2001年,中央音乐学院及欧美同学会在人民大会堂再次举办顾毓琇作品音乐会,时任国家主席、总理等出席。

九、后世纪念

顾毓琇纪念馆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示,将顾毓琇故居改建为顾毓琇纪念馆,该馆是江苏省自周恩来纪念馆之后第二座被正式批准建立的名人纪念馆。

顾毓琇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2012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协办,举行了“顾毓琇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