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照片

卢作孚

卢作孚个人资料: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1952年在重庆服用安眠药辞世;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6 09:28:18

一、个人简介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1952年在重庆服用安眠药辞世;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卢作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合川

出生日期:1893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1952年2月8日

职业: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民生公司创始人 中国航运业之先驱

代表作品:《卢作孚数学全解》

三、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4月14日,出生于四川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一个普通的小商贩家庭。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和其兄到北门外李家私塾发蒙读书。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转入瑞山书院读书。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却终因无钱不能继续升学,且以后再没有进过任何正规学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作孚,进成都补习学校,学习数学和英语。

清宣统二年(1910年),接触革命学说,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

民国二年(1913年),第二次革命失败,离开成都去上海。

民国三年(1914年),在上海结识黄炎培,彼此建立深厚友谊,炎培先生推荐他到商务印书馆去当编辑,他婉辞未就,离沪回川,后回乡在合川中学任教,参与编写《合川县志》;后又去成都,随后相继担任成都《群报》、《川报》编辑、主笔和记者。写过不少抨击时弊的文章。

民国八年(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

民国二十年(1921年)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聘请中国少年学会会员王德熙和恽代英分别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影响全川。因四川军阀混战,中途被迫夭折。

民国十三年(1924年),应军阀杨森之邀,到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担任馆长,在少城公园内建起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和动物园等文化娱乐场所,集中了成都各种工程技术人才和文学艺术专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智。然而红火一阵,又蹈川南教育实验的覆辙。由此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而这一切,又以交通运输业为"各业之母"。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弃学从商,奔回合川,筹办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

民国十五年(1926年),靠朋友东挪西凑才筹得8000元资本,卢作孚亲自去上海订购载重70.5吨的浅水铁壳船一艘;5月,新船在上海造成,卢作孚一面派人去上海接船,一面在重庆召开公司创立大会,确定公司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第一艘船命名为“民生”轮,额定资本5万元,选郑东琴等9人为董事,卢作孚被推为总经理,在重庆、合川设立公司办事处,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开始了他的航运之路。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时,对峡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里陆续建成北川铁路、天府煤矿、三峡织布厂、中国西部科学院等;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乡村电话网络;开辟北温泉公园。他在这里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修建体育场、改造旧城市,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

民国十七年(1929年),卢作孚领导下的民生公司又新制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总吨位230吨,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沪线;并且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此间还曾担任四川省建设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为抗战时期的军需民运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国十八年(1930年)夏,卢作孚率领由民生公司、北碚峡防局和北川铁路公司有关人员组成的考察团,于6月21日从上海出发至7月25日,游历了东北等地,并写下《东北游记》。同年,为了抵制外国轮船公司对长江上游航运的垄断,卢作孚发起了“化零为整”运动。

民国十九年(1931年),民生化零为整顺利推进,上游七家公司,十艘轮船,下游四家华轮公司并入民生。

民国二十年(1932年)1月初,卢作孚发起成立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并以北碚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义署名发表《成立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宣言》,并于同日成立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卢作孚自任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总指挥,将少年义勇队和峡防局职员编为义勇军一队和二队,集中进行军事训练,以作抗日后援,以备一旦中日宣战,训练有素的义勇军能够开赴前线,抗击日寇。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他统一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使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抗战前夕,民生公司已经拥有46艘轮船,总吨位上万,近四千职工,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8月,卢作孚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6月,任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干事;武汉失守后,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指挥“宜昌大撤退”,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1月,由于办理军事运输贡献突出,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三等采玉勋章;9月兼任三青团中央社会服务处处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兼任全国粮食局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11月任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兼任三青团中央评议员。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作为中国实业界代表,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回国后又在北碚创办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并提倡大力发展油桐,在北碚掀起了种植树的高潮;5月,国民政府又以卢作孚在抗日期间办理军运卓有劳绩,授予二等卿云勋章。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27日,卢作孚参观美国华盛顿州著名的大古力水电站;年10月,国民政府为卢作孚在抗战期间的重要贡献颁发胜利勋章。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美国海军司令约卢作孚到南京,提出美轮直航汉口,以减少装卸层次。卢表示中国现有船舶力量能承担这个任务,拒绝了美方意见。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民生公司随之陷入极大困境,到1948年3月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他惨淡经营一生的民生公司,已弄到“外无以偿外债,内无以供开销”,全靠借债度日。

1950年6月,当时正在香港处理公司事务的卢作孚,在中共地下组织安排下秘密返回大陆,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礼遇,被补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返回重庆处理民生公司工作,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1年春,卢作孚逐步将滞留香港的船只驶回中国;同年冬天,卢赴京开会,周恩来表示希望他到交通部担任负责工作,卢决定处理完香港撤船事宜后再赴任。

1949年开始,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国民党当局逃往台湾,准备将长江上的轮船全部破坏,海船全部开到台湾。卢作孚先生在重庆和上海周密部署了长江上的轮船躲避的办法。1949年6月10日,卢作孚先生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离开香港,返回内地,6月15日到达北京,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专门宴请了卢作孚先生和荣毅仁先生。在北京期间,卢作孚先生向周总理提出,通过“公私合营”的办法,将民生公司交给国家。11月3日,卢作孚先生到香港,为保护民生公司滞留在香港、台湾和在海上的21艘海船不遭到破坏。这期间,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代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也有代表直接接受周总理的指示。这期间,台湾也几次派要员到香港来找他,要他到台湾当“交通部长”。

从1949年到1952年,在卢作孚先生的缜密安排下,民生公司滞留在海外的21艘江海船舶除一艘被炸毁,一艘被特务劫持到台湾外,全部开回到大陆。

1952年1月初,离京返渝时,正值“五反”运动高潮,他被指为“不法资本家”无情斗争,他不甘受辱,遂于1952年2月8日在重庆服用大量安眠药后辞世,终年59岁。他留给妻子的遗嘱全文为: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民生公司;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三、今后生活依靠儿女;四、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民生公司副经理及大船船长以上骨干,则几乎全部入狱“审查”,其中两人被处决。

四、人物轶事

身为总经理,卢作孚在民生最初并没有股权,是刘湘等人凑了一笔钱给他入股,股东大会为感激他对公司的贡献,赠送给他一些干股。他自称“小小的股东”,不是自谦,而是事实,因为他的股本小至全公司的两千分之一。在1949年12月的《民生公司股东名册》中,他和家属名下的股权共两千股,但是他从未领取过分文红利,全家老少一直靠他的一份工资生活。1949年后,他名下股金折合3万元,全部交给国家,始终没拿过一文红利。

1932年,到中国西部科学院工作的徐崇林第一次见到卢作孚,印象极深的就是他穿着一身土麻布制服,完全没有大公司经理的派头。有一次卢作孚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张群和他开玩笑说:“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1938年夏天,在武昌,有一次国民党某部队请他讲演,他穿的是民生制服,其跟班翁祥福穿着派力司中山服,头戴巴拿马草帽,手拿公文皮包,神气十足,接待的人误把翁祥福当作了嘉宾。

卢作孚手握几千万资产,却从没想过为自己买地、买房,身后没有财产,没有储蓄,连兼职单位送的车马费都分文不留地捐出去了。许多人慕名请他兼任事业或企业的董事、董事长,最多时有几十个,包括金融企业的董事,有些是请他个人,有些是代表民生,每个兼职都有可观的车马费、津贴费,有的比他工资还高,每次单子送来,他总是写上“捐中国西部科学院”“捐兼善中学”“捐瑞山小学”等字样,这些捐赠的字条、收据现在还保存在档案馆。

1942年春天,许多民生职员搬到重庆南岸的“民生新村”之后,卢作孚一家7口才住进红岩村2号,大约有40平米的公司宿舍里,厕所在屋外的菜地里,但这已经是他们家住得最宽敞、最好的时候。他家唯一的一件高级用具,是30年代初的小电扇,漆都已褪尽。卢作孚不喝酒,不抽烟,客人来了家里,连烟灰缸都没有。晏阳初在89岁高龄时写下的《敬怀挚友作孚兄》中说:“抗战时,他有一次病了,他的家人想买一只鸡给他吃,连这钱都没有。”

五、主要成就

1938年秋宜昌沦陷前夕,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领导所创办的民生公司用自己的船只,经过40天的奋战,抢运了聚集在宜昌的人员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他的民生公司有16艘船只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117名员工壮烈牺牲,76名员工伤残。这次抢运被誉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撤退运输中,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向四川运送了150万人,100万吨货物,其中抢运入川的学校有复旦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航空机械学校、中央陆军学校、国立戏剧学校等数十所。抢运军工以及其他工厂设备有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工厂、兵工署陕西厂、兵工署河南巩县分厂、兵工署河南汴州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宜昌、安庆、扬州航空站、上海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等等,这些工厂在重庆恢复生产,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基础,它们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军需物资,由民生船舶运往前线,大大地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有力地阻滞了日军的西进,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调动所有的水上运输工具,用10天的时间将被围困在比利时敦刻尔克的30余万盟军,从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中抢运回了英国。这次撤退被称为战争史上最大的撤退,即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这样的撤退在中外战争史上只此一例。

宜昌大撤退后,民生公司的船仍在抢运物资,付出了极大牺牲。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的船只运送出川的军队共计270.5万人,武器弹药等30多万吨。卢作孚不顾危险,常常亲临现场。1939年以来,民生公司有9只轮船被炸沉、6只被炸坏,包括最大的“民元轮”。1939年,民生公司航业部分的损失高达400万元。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济部调查,这次抢运出的兵工厂和民营企业的机器设备,每月仅手榴弹就可以造30万枚,迫击炮弹7万枚,飞机炸弹6000枚,十字镐20多万把。此外,政府征用阻塞水道5只,2028吨;自行凿沉和敌机炸毁等16只,11460吨;军公运输受损失5只,4188吨;被日寇劫持5只,2662吨,这还不含趸船和驳船,仅损失的轮船就有20338吨。

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从1926年一条小火轮开始,到1950年已拥有客货轮船140多艘,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岸个企业和附属设施。公司总资产达到8.437亿,净资产达到2.915亿元。涉及到发电、自来水、造船、仓库码头、铁路、煤炭、水泥、陶瓷、印刷、出版、钢铁、机械、纺织、印染、食品、建筑、贸易、银行、保险、等许多领域。开辟了数千公里的内河航线。拓展了港澳和东南亚航线,最远的还到过印度和非洲。

他统一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使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卢作孚在北碚期间的建设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据不完全统计,仅1927年到1935年,北碚有统计的植树量即达7万余株;二是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农村银行等;三是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1930年初,卢作孚把自己在北碚试验中的经验和思考写成题为《乡村建设》的长文,在北碚《嘉陵江报》上发表。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够看到的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改造运动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乡村建设”提法并对该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的文章。

1927年2月15日,卢作孚担任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决心以北碚为中心,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他在《两市村之建设》一书中,动情地写到,目的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也不只是在救济方面,中国根本的要求是赶快将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赶快将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

文星湾旁的卢作孚纪念馆,系统再现了卢作孚乡村现代化的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镇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

他组织修建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改人工背煤为铁路运煤,推广机器采煤,大大促进煤炭产业发展;组建新的煤炭公司天府煤矿,制造中国第一个火车头,创办重庆最大的织布厂,让士兵掌握职业技能,逐步过渡为工人;架设乡村电话线和三峡地区电话网,便利城乡通讯。

在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一书中,他勾勒北碚的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巴县的北碚乡为中心,始则造起一个理想,是要想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区域、文化区域、游览的区域……”

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卢作孚又大张旗鼓地进行文化和教育区域建设,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兼善中学、地方医院、图书馆、报社,修建温泉公园、运动场、博物馆、动物园……短短几年时间,偏远的北碚乡村,现代化的雏形已然显现。

“卢作孚第一次提出了乡村现代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制定和实施了北碚乡村建设20年发展规划,成功创造了乡村建设的北碚模式。对于现在的城镇化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西南大学教授、卢作孚研究专家刘重来说,“这种做法也和产城融合的思路契合。”

北川铁路

1927年8月,卢作孚从上海聘请丹麦工程师守尔慈勘测设计修建,总长18公里,克服种种困难,于1935年3月全线通车。该铁路有火车头、货车厢、客车厢、水车厢,常年穿行于当时属于江北县与合川县界的文星乡和戴家乡境内(今北碚天府矿区),不但使此间的煤矿开采进入了新时代,并成为了当时北碚的一大景观,成为了四川的第一条铁路。

天府矿业公司

1933年,卢作孚促进北川铁路沿线的五个较大的煤厂合并,成立了天府矿业公司。抗战时,卢作孚与“煤油大王”孙越崎促成了天府煤矿与河南中福煤矿公司的合作,使天府矿业采用了矿灯照明和绞车提升,设备、器材和技术不断加强,产量大大提高,为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供煤量达45%。

三峡染织工厂

即后来的大明织布厂、重庆绒布总厂。1930年10月,三峡染织工厂由峡防局工务段改组成立,卢作孚任董事长,是四川第一个机械织布厂。其广告曰:“三峡国布,风行全国;花样新颖,永不褪色”。

中国西部科学院

即现重庆自然博物馆。1930年3月,卢作孚派人打菩萨,将火焰山东岳庙上殿改建博物馆。在蔡元培、黄炎培、翁文灏等大力支持下,于同年9月成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卢作孚任院长,陈列有风物、卫生、工业、煤炭等物品。随后,设立了地质、生物、理化和农林等研究所。

兼善中学

1930年秋,卢作孚所办北碚私立兼善中学开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诠释了“兼善天下,兼善教育”的办学理念,立校训“舍得干,读兼善”传承至今。当时,兼善中学办有兼善农场、兼善餐厅、兼善公寓和石灰厂筹实业,既是培育学生的劳动基地,又坚持了自力更生地办学。

北温泉公园

1927年,卢作孚一到北碚不久,就利用缙云山下的南宋初建的温泉寺创办嘉陵江温泉公园,增建温泉游泳池、浴室、餐厅等设施,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温泉公园。

北碚公园

1927年底开始,卢作孚组织在北碚新营房受训练的各期青年学生,在北碚火焰山上修建平民公园,即现北碚公园。

峡区地方医院

即现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又名民生医院。卢作孚1927年用旧庙作院址,“创办一个地方医院,为远近的人民治疗疾病”而创办,抗战时期为江苏医学院。“情系民生、追求卓越”为办院理念。1936年,卢作孚主持峡区举办了敬老会,旨在“提倡健康的人生”。

北碚图书馆

“创办一个图书馆,供给近的人们到馆里读书,远的人们到馆里借书。”1928年,卢作孚在北碚关庙,利用大家捐赠的四百本书,办起了峡区图书馆,即北碚图书馆,人们亲切地称“红楼图书馆”。

北碚体育场

1927年8月,卢作孚在北碚鞍子坝租了一块土地,着手建体育场,于第二年建成,命名为“北碚体育场”。1929年4月20日至26日,卢作孚主持峡防局在这里举办了四川近代体育史上规模最大、专案最多、参加面最广的“嘉陵江运动会”,来自重庆、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和北碚共38个单位及社会团体的1161名运动员勇跃角逐。

《嘉陵江日报》

1928年3月4日,卢作孚改组《学生周刊》,创办了三日刊《嘉陵江》报,刊载省内外现代的国防、交通、产业、文化和嘉陵江三峡各项事业的消息。卢作孚以“努力的同人”的名义,在《发刊词》中说:“嘉陵江是经过我们这一块地方的一条大河,我介绍的却是一位小朋友。我们盼望这个小报传播出去,同嘉陵江那条河流一样广大,至少流到太平洋……”由于白话浅显易懂,编辑简明扼要,新闻素材丰富,专人派送发行,时效性强,受众广泛,该报很快就改为两日刊。1931年1月改为《嘉陵江日报》,赢得广大读者喜欢。

北碚花园城雏形

卢作孚文选载:“北碚面临嘉陵江,高出江面八丈以上,然而是要被洪水淹没的。后面被一条溪流围绕着,中央高而周围低,每被洪水淹没的时候,市场的人无法逃避。最好是将溪流填了起来与北碚一样平,作人们逃避的道路,而且增加现在无法发展的市场一倍以上的地面。”据卢作孚的次子卢国纪先生着文说:“父亲依靠全体民众的辛勤劳动,环绕北碚后面的一条很深的溪流填筑起来了。北碚市区的面积也成倍地扩大了。父亲以青岛的建设为蓝图,建起了北碚第一个街心花园,并在北碚的周围种上了从上海带回来的梧桐,使北碚有了一个花园城市的雏形。”

六、人物评价

“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他们都是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有过贡献的人。”——毛泽东

“卢孚兄”、“民族英雄”——蒋介石

“我与卢先生是数十年至交,深知其人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从不置私产,一心为公,工作不计报酬、废寝忘食,是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决不会贪污。”——张澜

“卢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党和政府方将畀以重任,以展其才,可惜竟遽尔辞世!”——周恩来

“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冯玉祥

“卢先生奋斗越努力,事业越发展,信誉越增加……而他还是不矜夸,不骄傲,在不断地刻苦奋斗中。把他的精神分析起来,他是耐苦耐劳的,是大公无私的,是谦和周到的,明决爽快的,是虚心求进的,是富于理想又勇于实行的。”——黄炎培

“他是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追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张群

“作孚先生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比于古之贤哲焉。”——梁漱溟

“卢先生简单、朴素、刻苦、笃实、不铺张、不夸大,充分表现了中国事业家的风度,其气魄已先声夺人。”——章友三

“如果卢作孚健在,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包玉刚。”——包玉刚

“卢作孚先生是全心人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谋利益的爱国者,中国近代杰出的实业家……卢作孚为人心胸慈善,办事诚恳”,“一生清廉俭朴”,“为人胸怀坦荡,很有气质”,“一贯事业心极强”。“我看现在没有一个企业家能赶得上他,我敢于这样说,这不仅仅说他是那企业家的经营本身,最根本的是他那种高贵的创业精神,没得人赶得上他。……作孚先生留下的,至今盛传不衰的崇高风范,不都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吗?多么值得我们景仰和借鉴啊。”——古耕虞

“卢先生既不是一般的民族资本家,一般的近代企业家,一般的爱国实业家;也不是一般的经济学家,一般的经济管理学家,一般的政论家或学者;而是中国近代史上英雄人物中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革命实干家!卢先生的伟大人格,既来源于他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的拳拳赤诚;又来源于中化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和世界现代文明的精华。卢先生的伟大人格,具有巨大魅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所到之处,金石为开,成为卢先生事业赖以成功的基石。”——姜铎

“卢作孚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实业家。他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为已任,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实现其‘实业救国’的主张。为改变旧中国的教育落后、经济落后而奋斗终身。……卢作孚先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历经艰险,呕心沥血,经营有道……卢作孚先生还是一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家。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用人唯贤。‘民生公司’和‘民生精神’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典范。”——经叔平

“民生公司创办人卢作孚先生不断开拓前进的一生,他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矿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远见卓识、才具过人,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作孚先生毕生事业中蕴蓄的‘民生精神’必将成为我国四化建设中的一种精神财富,成为改革大业中的一种鼓舞力量”。——孙越崎

“卢作孚先生创立的民生公司,有理由被认定为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内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一个范例。卢作孚先生是我国近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厉以宁

“热忱而克已,有旧学问而追求新知识,有事业心而到处助人。”——张公权

“卢先生领导的事业,是象征着新兴的中国,在日渐发展的征程中。”——欧德伦

“卢作孚前后当了4个月的全国政协委员,就提前结束了他的人生航程。留下了多少光荣与梦想,多少求索与创伤!卢作孚这三个字,一如川西的共生矿、丰富得令人惊喜、令人感动,令人感极而泣。”——陈祖芬

父亲平时总穿那种麻子布的服装,不仅自己穿,还要求我们也跟着穿,从小我和哥哥、姐姐就穿这种麻子布的衣服。——三子卢国纶

“我一生奔走东西,相交者可谓不少;但惟有作孚兄是我最敬佩的至友。他是位完人,长处太多了。”——晏阳初

“卢作孚先生在我心目中可谓高山仰止。他于兵荒马乱的年代竟然不可思议地创办了卓越一流的企业;但在民族危难之际,他却拼上倾注着自己心血的企业,谱写了一曲中国版敦刻尔克的救亡曲;而在巨富面前他的那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淡定超然,又无人企及。”——张瑞敏

“近似完人”。——《南方人物周刊》

“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卢作孚是一个半儒半佛式的人物”。——《中国企业家》

“卢作孚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中共四川省委

“性情温和,精明干练,学识平常,品行尚佳,做事勇于负责”。——国民政府中央机关

七、亲属成员

(资料参考)

八、人物纪念

卢作孚研究中心

卢作孚研究中心于1997年4月14日在西南师范大学成立。研究中心的成员由西南师大相关院所及重庆市和北碚区有关单位的有志于卢作孚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了民生公司(当年卢作孚创办)的支持。

作孚学社

作孚学社是在西南大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在卢作孚研究中心的专家具体指导下,在民生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付立平等组织成立的学生社团。

卢作孚纪念馆

卢作孚纪念馆位于北碚区朝阳街道文星湾一巷1-33号,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馆内以图片、文字、实物、影像展陈为手段,集中展现了卢作孚先生兴办教育、创办实业、抗日救国、启迪民智,推行乡村建设实验,为了救国强国之路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

卢作孚故居

卢作孚故居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肖家镇文华街61号芭蕉院,是建于晚清的一楼一底小青瓦房,总占地面积57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平方米。故居系卢作孚少年时代的恩师、后为挚友及民生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陈伯遵赠送。1912年至1926年的十余年,故居为卢作孚的主要居所,先生在此完成了民生公司的初创;1927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卢作孚常奔走于武汉、重庆、北碚和合川等地,回乡后总在芭蕉院小住;解放后,卢作孚将故居捐赠给国家。

卢作孚广场

卢作孚广场是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中心的一个广场,该广场以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的名字命名。广场核心景观群由卢作孚青铜雕像及四大浮雕组成。

九、个人作品

编著有《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所著《应用数题新解》一书,当即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

十、艺术形象

2015年,电视剧《卢作孚》由交通运输部主导、中国航海学会协调、中央电视台打造。

《卢作孚的选择》是2010年7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晓铃。

《卢作孚·箴言录》是2011年10月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维华。

《卢作孚自述》是2013年8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卢作孚自述整理而来,作者是文明国。

《我的父亲卢作孚》是2014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国纪。

《百年心事:卢作孚传》是2016年1月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清秋子。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