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照片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个人资料:中国营造学社(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5 09:58:25

一、个人简介

中国营造学社(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中国营造学社

外文名: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0年2月

逝世日期:1946年

职业:营造、建筑、规划、美术

主要成就:中国首家建筑组织

代表作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代表人物:朱启钤、梁思成、罗哲文等

三、历史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创办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系大员朱启钤先生。朱启钤曾官至代理国务总理,后因为支持袁世凯复辟而饱受非议,并因之退出政坛。其后,朱启钤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并最终投资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发轫于中国建筑学者在美国庚款资助下于1929年开始的关于《营造法式》的系列主题讲座。后来渐成气候,从松散的个人的学术讲座发展成有组织的学术团体。

营造学社成立之后,以天安门内旧朝房为办公地点,营造学社内设法式、文献二组,分别由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分头研究古建筑形制和史料,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从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间的短短5年中,学社成员以现代建筑学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调查,搜集到了大量珍贵数据,其中很多数据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营造学社被迫南迁辗转经过武汉、长沙、昆明最终落脚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大后方的营造学社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古建筑调查与研究,期间出版了大量专业著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营造学社迁回北京。但经历了战争的蹂躏,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营造学社资金日渐紧张,学社的创办者朱启钤先生也已经家资散尽,无力维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社只能在朱先生私宅办公,在社会上的影响日微,渐渐不为人知而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学界的一大憾事。

2006年,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造学社的书稿、照片、图纸等资料现在多保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目前部分资料已经完成数字化保存和编目工作,并有内容描述和小图在网上提供检索服务。

时间

事件

1930年以前

1922年刘敦桢先生在日本东京高工建筑系学成归国。

1925年陶版《李明仲营造法式》出版。其后,朱启钤成立了营造学社。

1927年梁思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

1930年

1930年2月,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

1930年梁思成加入学社。

1931年

1931年刘敦桢加入学社。

1931维修故宫南面角楼。

1932年

1932年单士元、邵力工、莫宗江、陈明达、刘致平等先后加入学社。

1932年3月《清式营造则例》脱稿。

1932年春,梁思成首次赴蓟县调查独乐寺。

1932年梁思成、刘敦桢、蔡方荫受故宫博物院委托,拟定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修葺。

1932年梁思成为内城仅存之东南角楼拟定修葺计划。

1932年梁思成为故宫博物院南董殿拟定维修计划。

1932年在北平市政府主持下,与各文化机关共同组成圆明园遗址保管委员会,共同议决保管章程十四条,交工务局执行。

1933年

1933年对正定的第一次调查。

1933年第一次赴山西调查大同古建及云冈石窟。

1933年第二次调查正定,并调查赵州桥。

1933年北平市工务局修理鼓楼平座及上层西南角梁,邀学社协助设计,由刘敦桢、邵力功前往查勘,并绘简图说明书,送工务局。

1934年

1934年1月北平市文物管理实施事务处,函聘学社为该处技术顾问。

1934年第二次赴山西调查晋汾地区。

1934年第一次赴河北西部调查。

1934年调查浙江古建筑。

1934年梁思成为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之邀,为蓟县独乐寺及应县佛宫寺木塔拟就修葺计划。

1934年为故宫博物院拟修理景山万春、缉芳、周赏、观秋、富览五亭计划。由邵力功、麦俨增勘察实物,绘制图表,梁思成、刘敦桢二人拟就修葺计划大纲。于1935年12月竣工。

1935年

1935年曲阜孔庙的修葺计划及建筑考察。

1935年,第一次赴河南调查安阳古建筑。

1935年调查苏州古建筑。

1935年调查北平古建筑。

1936年

1936年第二次赴河南调查西北13个县。

1936年第一次赴山东调查中部11县。

1936年第三次赴山西调查晋汾建筑。

1936年第一次调查陕西古建筑。

1936年第三次赴河北、河南,第二次赴山东调查。

1936年2月在北平万国美术会陈列室举行中国建筑展览会,陈列自汉以来历代建筑图片200幅。

1936年梁思成为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拟定赵县大石桥修葺计划,并赴赵县复勘桥基结构。

1936年学社应蒙藏委员会邀请,参加北平护国寺修理工程。

1936年4月在上海市博物馆举行中国建筑展览会,展出历代建筑图片300余幅,及观音阁模型,历代斗拱模型10余座,古建实测图60余张,并由梁思成出席讲演,题为《我国历代木建筑之变迁》。

1937年

1937年3月,学社为保护正定隆兴寺佛香阁宋塑壁,于1936年向中英庚款董事会申请专款修葺,经该会拨款4千元。由刘致平携同工匠一名再度复勘,并设计保护方案。

1937年6月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与中央研究院负责修理河南登封告城测景台,并由刘敦桢拟就计划。

1937年第四次赴河南,第二次赴山西调查。

1937年第四次赴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及榆次永寿寺雨花宫。

1938年

1938年昆明古建筑的调查。

1938年11月刘敦桢率莫宗江、陈明达二人赴安宁、楚雄、缜南、下关、大理一线进行古建考查。

1939年

1939年9月梁、刘等人开始了他们计划已久的川康地区的调查。

1939年中央博物院聘请梁思成担任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

1940年

1940年冬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

1941年

1941年以后,学社已无力量外出野外调查,集中精力整理西南地区的调查资料。

1942年

1942、1944年举办了两届建筑设计竞赛。

1943年

1943年莫宗江、卢绳测绘了宜宾曹州坝白塔及李庄旋螺殿。

1943年因学社缺少经费,研究工作难以开展,刘敦桢遂决定离开学社到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

1944年

1944年莫宗江、罗哲文、王世襄测绘李庄宋墓。刘致平详细调查了成都的清真寺。

1945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社只有梁思成、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四人。经费来源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2012年

2012年中国营造学社将在东北大学恢复成立,目前正进行各项筹备工作。罗哲文弟子、东北大学教授赵琛向记者表示,在东北大学恢复成立中国营造学社,是罗哲文生前的夙愿。2012年5月,在罗哲文去世前,东北大学已同意恢复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并希望由罗哲文担任名誉社长。中国营造学社的前身是营造学社。营造学社由北洋政府官员朱启钤自筹资金成立。1930年,朱启钤获得张学良的资助,与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等人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机构。

四、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1930年2月

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是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创刊。

1931年

学社设文献和法式两部,前者重资料收集,后者重事物测量和法式整理。

1932年春

梁思成首次赴蓟县调查独乐寺。建于辽代的独乐寺,上承唐代遗风,下起宋式营造,是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和《营造法式》的宝贵资料。

1933年

调查山西大同应县及河北正定赵县等古建筑,发现多处宋辽金时期的古建,包括应县佛宫寺木塔和赵州桥。

1934年

调查山西河北多处古建。同时,应浙江建设厅之邀,计划杭州六和塔的修建计划,并调查浙江古建。

1935年春

故宫文物整理委员会聘请学社为技术顾问,学社得以修葺北平许多古建。又筹划了山东曲阜孔庙重修计划,同年还调查了河北河南苏州北平等多处古建。

1936

调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多处古建。同年,日寇侵华在即,学社同志将在华北地区的古建筑测毕,为中国古建筑遗产留下尽可能多的宝贵资料。

1937年

继续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山西等地开展调查。其中,山西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被确认为唐代建筑,其发现意义重大。

1938年2月

学社临时迁往昆明。10月,对昆明古建进行考察。11月赴滇西北部进行考察。

1939年9月

开始计划已久的川康地区调查,调查古建包括汉阙,崖墓,摩崖石刻,乐山大佛等。这是学社同仁最后一次野外考察。

1940年冬

随中央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

1941年以后

学社无力组织野外考察,集中精力整理资料,其中梁思成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与中国建筑史》。

1944年

梁思成率罗哲文编写《战时文物建筑保护目录》,使许多古建幸免于难。

1945年抗战胜利

学社经费来源已经枯竭。教育部建议将学社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或中央博物馆合并。梁思成遂决定到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也随梁思成到清华大学。

五、贡献

在成立之后的短短5年间,学社成员先后调查了全中国137个县市,182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详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测绘图稿1898张,经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存上起汉唐下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整理出了清晰的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许多现在名扬海内的珍贵古建筑如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辽代观音阁均系中国营造学社成员经田野调查和详细测绘研究而被人们重新认识的。从这一角度讲中国营造学社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所作出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

营造学社不仅在学术上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专业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团体,一般的学人若想加入营造学社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进入营造学社后还需经过专业训练,这使得营造学社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团体,同时更加像一所专门学校,因而培养了大量建筑专业人才,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罗哲文等许多建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均出自中国营造学社门下。

中国营造学社还有大量专业著作刊行,共撰写和出版了有关我国古建筑专著30多种,包括:

《中国建筑参考图集》

清李斗著《工段营造录》

梁思成编订《营造算例》

明计成著《园冶》

梁思成著《清式营造则例》

等珍贵资料。此外营造学社的会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史料。

李庄镇“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华网2006年9月5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网址。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