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韦照片

陆志韦

陆志韦个人资料:陆志韦(1894—1970),别名陆保琦,浙江省吴兴县人,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等。他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音韵学,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及文字改革等几个领域。……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8 00:18:40

一、个人简介

陆志韦(1894—1970),别名陆保琦,浙江省吴兴县人,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等。他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音韵学,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及文字改革等几个领域。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陆志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吴兴

出生日期:1894年

逝世日期:1970年

职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

主要成就: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

代表作品:《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及所谓“喻化”》等

三、个人经历

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读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校长等。后到语言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汉语史研究组组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15年留学美国。1920年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博士论文《遗忘的条件》。同年回国,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师后来改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直至1926年冬。在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心理学系执教期间,先后讲授过生理心理学、系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宗教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学大纲等课程,首次在国内介绍巴甫洛夫的学说,并引进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1927年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1933年到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进修,1934年归国任燕京大学校长。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后,他交卸代理校长职务,留京护校。

1938年夏起心理学研究受阻,开始从王静如学习清代古音学和“高本汉学”。1939年起陆续在《燕京学报》发表《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与所谓“喻化”》《〈说文〉〈广韵〉中间声类通转的大势》《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和单刊TheVoicedInitialsoftheChineseLanguage。

1941年8月与多名燕大教职员遭日本士兵扣押入狱,他保持民族气节,历尽苦难,坚贞不屈,折磨成病后始准保外就医,靠典卖家产度日。

1942年5月出狱,在旧文基础上发奋著书。

1943年9月完成《古音说略》初稿。

1945年抗战胜利,10月他致力于主持北平的燕京大学复校工作,任校长委员会主席,代理校长。他主张民主,反对内战,参加民主运动。

1948年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着对建设新中国、新燕京大学的憧憬,坚决拒绝了胡适等代表蒋介石政府提出的邀请,坚决不随蒋家小朝廷遁去台湾,坚留北平,迎接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与宋庆龄、梁思成、张治中等75位知名人士作为特邀代表莅临此次盛会。

1949年10月1日,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开国大典。

1952年因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调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

【燕京大学曾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关怀】

1948年解放战争逼近北平时,毛泽东曾两度电令林彪等,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大学及名胜古迹。

1949年1月,陆志韦先生和燕大师生欢欣鼓舞地迎接了北平的解放。他热情地参加了各种政治活动,中共中央领导也很敬重他。

1949年3月25日下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主要领导从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进京。共产党安排陆志韦先生会同李济深、黄炎培、马叙伦等著名民主人士去北平西郊机场迎接中共高层领导并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合影留念(参见照片。二排左一为陆志韦,左二为朱德)。

1949年夏,邓颖超(周恩来夫人)专程来到燕京大学,代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看望陆志韦校长和夫人刘文端女士及其他各位友人,感谢燕京大学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征途中给予中共的多方帮助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参见照片)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陆志韦先生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1949年10月1日,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作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游行队伍里的燕京大学师生挥手致意,还高呼“燕京大学同志们万岁!”

毛泽东还亲笔为燕京大学题写校名,由彭真送到燕大。燕京大学以毛的笔迹制成匾额悬挂西校门,并制成校徽,供全校师生佩戴。

新中国一成立,陆志韦先生就提出把燕京大学完整地交给国家。

1951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同意陆先生的请求,决定燕京大学由教育部接管,改为国立。

1951年,毛泽东亲自任命陆志韦先生为国立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年3月,他横遭错误批判】

天有不测风云。上述光环和耀眼迷彩迅即消失得无影无踪。阶级斗争狂飙呼啸而至,令人心碎的悲剧拉开大幕,“左”的专制主义开始逞凶。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各学校开展了批判崇美、亲美、恐美的思想改造运动。燕大被认为是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一大据点,多年主持校政但深爱祖国的陆志韦先生遂成为这次运动最重点的批判对象。上级指派了一些同志来校动员、组织青年学生大肆揭批、“炮轰”陆先生。

十几二十年后,好几位当年在燕大搞这次运动的负责人都悔悟了,承认自己当年是带着“宁左勿右”的思想来搞这次运动的,因此捕风捉影给陆志韦先生罗织罪名,猛追猛打,乱扣帽子。他们都说,这样大整陆先生是很错误的。

【1952年燕京大学被撤消,他被调中国社会科学院】

同年夏,燕京大学撤消,大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陆志韦调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以后相继任汉语史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

【“文革”浩劫,难逃厄运】

但“文革”中,他又在横扫‘反动学术权威’运动中受到冲击。“文革“中陆志韦先生再遭凌辱批斗,身心受到摧残,七十多岁高龄还被迫下放河南劳动改造,历尽折磨而致沉疴。当生活不能自理方获准回京时,方知夫人已不幸病逝,家中亲人也被迫流散四方。家无亲人,瞬间抑郁……陆志韦先生患病医治无效,1970年11月21日含冤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

一代心理学家,语音学家、教育家,诗人,爱国敬业、高风亮节的大师学者报国无门,竟落得如此可悲的结局,天乎痛哉!

【拨云见日,平反昭雪】

1979年12月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陆志韦先生辞世九年后,追悼会才得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邓小平,方毅等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主持,赶来送行者近千人。陆先生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追悼会上致悼词,盛赞陆先生的学术业绩和高尚品德,特别强调陆先生强烈的爱国心,一再支持学生运动,在与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时大义凛然。对陆志韦先生的学术思想、政治态度和为人处世等也做出了正确的评价。

但愿把陆志韦先生折磨致死的惨烈悲剧在中国大地不再重演!

四、著作

他的代表作为《证广韵五十一声类》(《燕京学报》1939年第25期)、《三四等及所谓“喻化”》(《燕京学报》1939年第26期)、《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燕京学报》1940年第28期)等。在《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一文中,他参考方言及异国的译音,采用现代数理语言学的方法,根据统计学上的概率关系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广韵》声类做了详细的论述和证明。

该文中所采用的新颖的研究方法,对于音韵学的科学发展在方法论上具有重大价值,产生了很大影响。《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一文中也采用语言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音韵,富有开创性。他还指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超脱版本的错误,超脱《说文》本身的错误及汉魏经师注音的错误。

他的《古音说略》(1947年《燕京学报》专号之20)是他对音韵研究的集大成的代表作。

《诗韵谱》(1948年《燕京学报》专号之21)是中国第一部依个人见解为《诗经》注音订谱的专著。

1946~1948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古官话语音史论文九篇(商务印书馆于1988年以《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为名将这9篇论文结集出版)。

这些论文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极具学术价值的、富有创见的研究,为汉语史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汉语词汇和语法研究方面,他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版社,1951年;196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一书,是对大量北京口语材料进行研究的成果,是汉语词汇、语法以及文字改革等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他的《汉语的构词法》(合作,科学出版社,1957年)一书,是为解决拼音文字的词连写问题,对北京口语材料进行分析而写成的一部对现有检字法及分词标准研究得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用结构分析法——扩展法作为确定汉语词的界限的形式标准。对于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及汉语构词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解决拼音文字的分词连写问题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价值。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陆志韦】

邵荣芬

陆志韦(1894—1970)著名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陆志韦原名陆保琦,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南浔镇人。1908年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10年进入东吴大学。1913年大学毕业,留任该校附属中学中文、英文和地理教师。

1916年作为东吴大学优秀学生被保送到美国留学,进范德比尔特大学及阿伯第师范学院学习宗教心理学,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生理学部心理学系,学习生理心理学,1920年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2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教授、系主任。

1927年应燕京大学之聘,任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33年获得一项奖学金,再次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理心理学。

翌年完成进修回国。历任燕京大学代理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抗日战争期间,因支持学生的抗日活动,曾于1941年被捕入狱。抗日胜利后,领导了燕京大学的复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主持燕京大学的工作。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转到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语言学的研究,任一级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杂志社编委,语言研究所汉语史研究组组长等职。

陆志韦先生的科研生涯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研究的是心理学,后期研究的是语言学。 在南京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任教期间,陆志韦孜孜不倦地潜心致力于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比内(BinetAl?fred)测验等研究,出版了《订正比内—西蒙测验说明书》《社会心理学新论》等著作,提出了很多新见解,受到中外心理学界的重视。他翻译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原作者E.L.桑代克),第一次向我国读者介绍了巴甫洛夫学说和西方心理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被公认为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现代心理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它脱离哲学的母体才只有几十年的光景,人们对它的科学性还不免持怀疑态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陆志韦等人开始把西方的现代心理学引入了我国。 在任燕大心理系主任期间,陆志韦通过精心筹划,把心理系建成了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科系。他开设的系统心理学课程,被认为是一个创举。由于他多年来悉心探索,不断有新成果,在心理学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与潘菽一起被誉为“南潘北陆”。 1934年陆志韦由美国回国后,由于时局动荡,学校经费短缺无法继续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工作。本来心理学与语言学就有一定的联系,他早已由生理心理学而知语言学之大要,这时就只好转而研究语言学与心理学有关的问题了。近30年的时间,他采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一系列论著,在把中国传统语言学引向科学化和现代化道路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学领域里,音韵学是陆志韦用力最多、贡献最大的方面。他强调研究汉语音韵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可忘了汉语是汉语,是汉台语系的一支”。能近取譬’,最为重要。最好是用汉语来解释汉语,用语言生理学来参证。单是东拉西扯地引用些外国语的例子,断不能教人明了汉语的历史。

二是要“能了解语音的变化自有它生理的,物理的基础”。说话时,“喉头发音,整个口腔是一架活动的共鸣器。口腔一移动,会教所有的辅音跟元音受到普遍的影响。凡是论到上古音跟中古音的沿革,假若所设想的条件根本跟口腔的自然活动不相符合,那样的学理就没有讨论的价值。”

他所研究的语音史的跨度很大。从西周到现代北京话三千多年的音变大势差不多都进行了研究。也像一般的研究程序一样,他先对中古音系,即《切韵》或《广韵》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上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1939年至1940年间,他连续发表了《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和所谓“喻化”》《唐

五代韵书跋》、《TheVoicedInitialsoftheChineseLanguage》(《汉语的浊声母》)《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等有关中古音的一系列论文。 音韵学之外,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是陆志韦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他认为汉语的基本资料是单音词。“要了解汉人的思想作用,说话的条理,或是从语言学的观点来了解现代汉语,就得把那些单音词彻头彻尾的,彻里彻外的,翻来覆去的,颠来倒去的搞它一次。”于是他花了多年时间写成了《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一书。 作为著名学者的陆志韦,孜孜不倦地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从不以个人得失存乎其间。他的学说即使被人称道,如一旦自己发现有不妥时,马上就发表文章进行自我批评。他的学术地位很高,堪称一代大师,但当学生或晚辈对他的某些学说不认同,而提出批评时,只要是对的,他不但欣然接受,而且还鼓励对他的学说加大批评力度。这在学生和晚辈中间一时传为佳话。

五、教学

讲课妙趣横生

陆志韦先生讲课,常常像是在聊天,妙趣横生里透着学问的智慧。

他在燕京大学教心理学,开头第一讲就对学生说:心理系房子不多,有两个实验室,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地下室,可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但心理系有自己的图书室,书虽不算多,但每本都是精选的。学生说,他们初进燕京大学,听过一些系的介绍,可是都没有陆志韦先生讲得这么有趣,讲得这么好。这样的介绍不只是坚定了学生探索心理奥秘的决心和意志,多年以后,还成了学生长留心中的一份最美好的回忆。

关于什么是科学训练和科学态度的说法,陆志韦先生在课上也是讲得非常简要而生动。陆志韦先生打了比方:一般人弄掉一根针往往随意找找,而科学家则要在地上画一百个格子,一格找完再找另一格,直到找到为止。

陆志韦先生不只是口才好,他更看重学生的动手实验。他对心理学系的学生,都要求他们能够实验。实验室里长期饲养着由哈佛燕京学社提供的几十只供实验用的小白鼠,这些小白鼠身价昂贵,吃的饲料里就有美国克宁奶粉。学生靠着对这些个小白鼠及其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把心理学念活了。

实验而加以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是近代科学的一个特征。所以陆志韦先生教书,善于从看似纷繁复杂的实验里一下子抽出核心。

在习明纳尔课中,有同学介绍了一个实验材料,用相当复杂的一套设备来试验白鼠在饥渴情况下趋向于食物和水的频率。陆志韦先生说,这个实验等于证实白鼠知道饿了找食、渴了找水,对于白鼠这样相当高级的动物,有什么必要呢?还有学生在课上介绍了一个带点哲理的题目,陆志韦先生马上提出:实验结果与所要证实的问题,根本是两回事。这不是科学而是科幻小说。

给语言学的研究生讲课,陆志韦先生往往是提出典型问题,开出长长的论著索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提出问题,陆志韦先生也不是立刻正面回答,而是不断地向学生反问很多的问题,在反问中逼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乃至最终解题。

呵护学生关怀有加

假如陆志韦先生的为师就算仅止于此,那也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教授了。他的学生的追忆里,看到的陆志韦还是一个对学生呵护关怀有加的人师。

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做教授的有名的语言学家俞敏老先生——他是陆志韦先生在燕京大学教过的语言学研究生——晚年在给《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写的前言里讲了好几个陆先生关怀他的故事,说陆志韦是“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的“‘婆心’的大人物”。

广博之师

俞敏还说陆志韦有多方面的业余爱好,作新旧诗,欣赏西洋音乐,鉴赏国画,集邮,下围棋,打桥牌,都是属于“精通”的水准。所以,他的朋友、同事、学生……谁见着他也不愁没话说。陆志韦也自然成了燕大社交生活的中心了。

平易近人

在燕大做校长时,据说有一年春节,一大帮学生到陆志韦家给校长拜年,见陆校长出来,领头的一声令下“拜年!跪!”十多个学生齐刷刷跪倒在地,陆志韦也一起跪下,大家哈哈大笑。

以身作则执行校规

陆志韦先生任职燕大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时,1936年寒假,研究生院学生李秉德——后来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回家乡河南过年,由于要参加开封教育实验区的“比纳西蒙”智力测验工作,新学期不能按时返校,便给陆志韦写信要求请假一个星期。

期满返校注册,教务处办事员却说:“你迟到了六天,应缴每天一元的罚款,共六元。”李秉德说他已向陆先生写信请了假。办事员说陆先生没有找我们办手续,一定得请陆志韦校长拿来请假信并签上陆志韦的姓名,才给李秉德注册。

有的先生看了这个故事就说陆志韦治校没有权威,能力不强,连小小的办事员都能难倒他这个校长。

还有的先生又说可见燕大是教会学校,中国的校长没有实际的权力。也许这些先生的这些说法都有点儿道理。可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呢?——学校的制度,校长也该遵守啊!

陆志韦先生做校长确实是没有家长制的作风。这个故事真可以写入近世教育的《世说新语》,——这个无名的教务处办事员无意中成了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主角。而陆志韦的这一个小小的故事,也在无意间让我们见识了这位受过近代西方文化教育的学者的个性的风采。

支持抗日救国运动

从陆志韦先生到燕京大学执教到1937年夏天为止的11年间,中国大地上始终战火连绵。先是军阀混战,然后是北伐战争,再以后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国民党“先安内后攘外”,在全国范围内了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内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再有一块安静的乐土来供学者们致力于学术研究。

陆志韦先生代理燕京大学校长期间,日寇侵华日甚一日,政局多变,环境恶劣。广大进步青年学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抗日救国运动。陆先生对学生的爱国行动一贯积极支持,对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运动十分不满。他利用代理校长身份和在学术界的名望,千方百计与国民党当局周旋,尽量使爱国学生不吃亏或少吃亏。

那几年中发生的各种政治事件,使陆先生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有了一定的认识。

1937年夏天,蒋介石召集全国各大学校长赴庐山“集训”,陆先生托故没有参加。

1936年底鲁迅先生逝世后,在北方各大学里很难找到能开大型追悼会的地方,燕京大学却得到陆校长的支持,在燕园举行了北平追悼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大会。这次大会冲破了当局阻止各校追悼鲁迅先生的禁令。

那时,经常有一些进步学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或传讯,陆校长不断为他们具结保释。王汝梅(现名黄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83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革命的友人埃德加·斯诺是燕京大学的教员,应当说,只有当时燕园的那种环境,才给了他一个创作的良好机会。

陆志韦先生与一些重要的共产党人也有所接触,邓颖超女士就曾在斯诺掩护之下,暂居燕京大学养病。1949年夏季,邓颖超专程到燕京大学看望陆志韦先生和夫人刘文端女士等,特致谢意并在燕园合影留念!

“孤岛”坚持办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的一些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纷纷撤退到内地。燕京大学的行政领导也曾讨论过是否撤退的问题。后来校方认为,燕大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大学,学校属于美国财产,日寇没有什么理由对它进行接管或干涉,因而没有同时撤退。果然,日寇因顾忌于与美英尚有外交关系,没有占领校园,于是总算保留了燕京大学这么一块处于敌人刺刀丛中的自由学习园地。燕京大学的进步学生私下称这个敌伪包围下的孤岛为敌后抗日根据地。那时,平津一带沦陷区很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撤退到后方去的青年学生,纷纷奔向燕京大学。燕京大学则尽量多招生,以便培养更多的抗日爱国青年,因此,学生人数猛增。

陆志韦先生虽已不再担任代理校长,但仍参与校政。当时,日本侵略者飞扬跋扈、气焰嚣张,虽说尚未占领学校,但是刁难与摩擦则无时不有。例如,他们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庆祝”日本侵略军攻占中国城市的游行,学校没有同意。又如,他们借口说燕京大学既然是一所国际性大学,那么就不能没有日本籍教授,于是,提出要向燕大派遣三位日籍“教授”,实际上是三个监视爱国师生抗日活动的特务。在这种形势下,为了维护这块自由学习园地,使之不被敌伪的奴化教育污损,校方提出日籍教授不能由日方派遣,而应由学校自己聘请。于是,校方主动聘请了一位真正的学者、考古学家鸟居龙藏教授,这才搪塞过去。燕京大学就是这样不断应付日寇的种种无理要求,坚持真理,坚持学术自由,维持课业,勉为其难地苦撑了四年。

这期间,在燕园里人们可以收听短波广播,可以谈论抗战消息,《义勇军进行曲》不时在校园中飘荡。四年间,曾有不少学生要转到大后方或延安去学习、工作。凡是要走的同学,学校都为他们送行,由陆志韦先生或司徒雷登先生,以及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的老师邀请他们吃晚饭,叮嘱他们要记住“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校训,预祝他们一路平安。不但替他们绝对保守秘密,并且大都向他们资助一些路费。

陆志韦先生在这几年里,除了协助办理校务和带心理学研究生外,主要的工作是研究汉语的语音史。

西南联大曾约陆志韦先生去执教,先生未去。原因之一是不忍抛下无依无靠的家庭,同时也认为应该坚持在燕京大学为国家教育事业继续出力。当然,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蒋介石的偏安政权不抱什么希望。

对于国民党后来的假抗战真反共的政策,对于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于国际上的政治动态等,陆志韦先生经常在各种不同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些言论是相当激烈的。那时,虽然燕园是在美国人庇护下,但敢于直言不讳谈论抗日问题的并不多见,因而他赢得了全校师生们的赞誉。

这个时期的学子们很难埋首于课堂学习。不关心政治的超然态度既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陆志韦先生也是如此,民族的屈辱不断地刺痛着他的心灵。在“一二·九”学生运动和继之出现的无数次爱国学生运动中,身为燕京大学代理校长的陆志韦先生虽然不便正面参加进爱国学生的行列中去,却总是想方设法保护青年学生。

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位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在中国共产党的调停下,国民党同意国共再次合作,一致抗日。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陆先生也异常兴奋。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从此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的好感。

1938年,燕京大学学生冯树功骑自行车行经西直门外白石桥时,被一辆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轧死。消息传到学校后,群情激愤,纷纷提出要日本军方严惩肇事凶手。燕京大学当即以书面向占领军当局提出抗议,并在校内组织召开了追悼会。

追悼会是由陆志韦先生主持的,他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主席台,笔直地站在讲台上,面色阴沉,头深深地垂下,脸上的肌肉在抽动。礼堂内一片肃穆,足足有两分多钟的静寂。这难忍的沉默使全体与会者们透不过气来!突然,他用嘶哑悲痛的声音讲道:“我……我讲不出话来!因为我这里(这时他以拳捶胸)好像有一大块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我相信,不仅是我,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同样的压力!”这时台下鸦雀无声,人们似乎都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大家都感觉到了感情在交流。接着他又说:“死者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追求真、善、美,但是他却被假、丑、恶给毁灭了!……他向往美好的境界,向往正义、友谊和幸福,但他得到的却是黑暗、不义和残忍……死者不可复生,但我们生者决不能忘记死者!永远、永远不能忘记!”人群中的饮泣声,突然爆发成一片大声的哭泣!

在沦陷了的北平城,日本占领者杀个把中国人还不是司空见惯的事,中国人只能敢怒而不敢言!而在燕京大学里却引起了这么巨大的风暴,侵略军怎可能不怀恨在心!在日本侵略者的心目里,燕京大学是一颗眼中钉、肉中刺,但一时又难以对燕大下手。

六、趣事

陆志韦(1894-1970)中国集邮家。浙江吴兴人,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毕业于东吴大学,曾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燕京大学教授、心理系主任、校长、中国心理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中华邮票会会员、甲戌邮票会永久会员。在国外读书期间开始集邮,以收集、研究中国邮票为主,兼集外国邮票。其藏品十分丰富,有中国早期邮票新旧各1套,其中有大龙邮票70多枚;万寿全套销“1894.11.19”上海海关蓝色小圆戳票。变体票有蟠龙票中缝漏齿多种;北京新版帆船1分全张无齿,以及新疆帆船木戳加盖“航空”票实寄封多件;贴1元面值票销“留守营”邮戳1枚等。陆志韦的集邮活动在20年代中期较为活跃,邮识精湛。在国内外发表的邮学文章有《帆船新版半分直缝漏齿票之发现》《谁是先烈?》《三分暂作一分票之小变体》《新疆帆船木戳加盖航空票之注释》(与Dean合写)等。50年代集邮中断,其藏品全部售于姜治方,姜又将其中的大龙邮票全部转让给了夏衍。

七、书籍记载

1.项文惠《广博之师——陆志韦传》,杭州出版社2004年

2.赵思运《诗人陆志韦研究及其诗作考证》,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赵思运《陆志韦生平与著述年表》

4.邵荣芬《陆志韦生平年表》

5.丁磐石《忆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