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仲勉照片

岑仲勉

岑仲勉个人资料:中国历史学家。学名铭恕,字仲勉,别名汝懋。广东顺德县人。1886年9月出生。青年时,入两广大学堂(清广雅书院,后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就读两年半,考入两广游学预备科(清粤秀书院)。1908年10月入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1912年12月毕业。其后在上海江海关及广东财政厅等处任职员,业余从事植物名实考订……
资料更新时间:2025-04-04 15:46:07

一、个人简介

中国历史学家。学名铭恕,字仲勉,别名汝懋。广东顺德县人。1886年9月出生。青年时,入两广大学堂(清广雅书院,后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就读两年半,考入两广游学预备科(清粤秀书院)。1908年10月入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1912年12月毕业。其后在上海江海关及广东财政厅等处任职员,业余从事植物名实考订及中外史地考证。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任上海暨南大学秘书兼文书主任,业余撰著《佛游天竺记考释》,于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从而引起史学界注意。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岑仲勉

别名:铭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顺德县

出生日期:1886年9月

逝世日期:1961年10月7日

职业:历史学家

毕业院校:清广雅书院

代表作品:《佛游天竺记考释》、《隋唐史》

三、生平

岑仲勉的家乡顺德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学家李文田的故乡,故其治学深受清代西北史地学派的影响。岑仲勉把《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登科记考》的作者徐松奉为先驱,因而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和《登科记考订补》之作。岑仲勉还受到清季英年早逝的唐史学者劳格的影响,所著《郎官石柱题名新著录》、《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元和姓纂四校记》等都发扬了劳格的未竟之业,而在博大方面有所超过。

岑仲勉治学最重要的成就是以碑刻考证历史,清代金石家的碑跋,多述小学、碑例、书法等专义,岑仲勉则以碑志考证史实,又纠正了清金石家过信石刻、偏责史实的毛病,客观地论证碑志之价值。除郎官石柱研究外,1936—1942年,著有《金石证史》、《贞石证史》、《续贞石证史》,后收入《金石论丛》,于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隋唐史校勘考释之学中,在辨伪方面,《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等文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好评,与《白氏长庆集伪文》、《论白氏长庆集源流并评东洋本白集》一起,对白居易文集整理有重要贡献。在追录史源方面,指出《元和姓纂》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史源,此为一重要发现。在职官典制考证方面,《翰林学士壁记注补》、《补唐代翰林两记》是超迈清人的作品。在地理考证方面,《括地志序略新铨》论定孙星衍排列之非。这方面的专著有50—60年代的《隋书求是》、《唐史余审》、《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唐人行第录》。《行第录》为对唐代文学史及传记学很有裨益的首创之作。

岑著《隋唐史》(1950—1953年撰成),反映了作者在隋唐史通论中的创见。如其中对李德裕、陈子昂、四镇的研究,新意迭出。此外,在他晚年还著有《黄河变迁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会制度问题》、《两周文史论丛》、《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这些专著反映了作者对西周以来的历史乃至黄河历史的广泛兴趣。

在中外史地研究方面、尤其是西北史地方面,出版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证》等。在突厥史料的搜辑方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岑仲勉自40岁至75岁30余年间,全部史学著作约1000万字,自1912年起发表论文180余篇,已刊专著18种,特刊专著2种。

四、著述要目

《佛游天竺记考释》

商务印书馆1934年

《元和姓纂四校记》(一、二、三册)

商务印书馆1948年

中华书局1994年再版

《西周社会制度问题》

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再版

《黄河变迁史》

人民出版社1957年

《隋唐史》(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

中华书局1982年再版

《府兵制度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两周文史论丛》

商务印书馆1958年

《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

中华书局1958年

《隋书求是》

商务印书馆1958年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古籍出版社1958年

中华书局1987年再版

《突厥集史》(上、下册)

中华书局1958年

《唐史馀渖》

中华书局196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唐人行第录》

中华书局196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再版

《中外史地考证》(上、下册)

中华书局1962年

香港太平书局1966年再版

《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

中华书局1964年

《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上、下册)

中华书局1981年

《金石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岑仲勉史学论文集》

中华书局1990年

《对于植物学名词的管见》

《科学》第8卷第11期1923年11月

《楮构说》

《科学》第9卷第1期1924年1月

《遵路杂缀》

《津浦之声》第3、4期1928年

《唐代图婆与爪哇》

《圣心》第1期1932年

《唐代大食七属国考证——耶路撒冷在中国史上最古之译名》

《圣心》第1期1932年

《掘伦与昆仑》

《圣心》第1期1932年

《暮门》

《圣心》第1期1932年

《苫国》

《圣心》第1期1932年

《西域记》

《圣心》第1期1932年

《亚俱罗》

《圣心》第1期1932年

《末罗国》

《圣心》第1期1932年

《zaitun非“刺桐”》

《圣心》第1期1932年

《Quinsai乃杭州音译》

《圣心》第1期1932年

《憩野》

《圣心》第1期1932年

《〈拉施特史〉十二省之研究》

《圣心》第1期1932年

《明代广东倭寇记》

《圣心》第1期1932年

《朱禄国与末禄国》

《圣心》第1期1932年

《〈水经注〉卷一筹校》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晋宋间外国地理佚书辑略》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婆婆达》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奇沙国》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广府》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阿荼国》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波凌》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翻梵语〉中之〈外国传〉》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麴氏高昌补记》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南海昆仑与昆仑山之最初译名及其附近诸国》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诸善志〉占城属国考》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黎轩语原商榷》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王玄策〈中天竺国行纪〉》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义静法师年谱》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法显西行年谱订补》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柳衢国致物国不述国文单国拘萎蜜国》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再说大食七属国》

《圣心》第2期1933年7月

《读西辽书所见》

《金陵学报》第4卷第2期1934年

《汉书西域传奄蔡校释》

《辅仁学志》第4卷第2期1934年6月

《汉书西域传康居校释》

《辅仁学志》第4卷第2期1934年6月

《〈括地志序略〉新诠》

《史学专刊》(中山大学)第1卷第1期1935年12月

《蒙古史札记》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12月

《元太祖定都和林说》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12月

《阿里马城》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12月

《元定宗侵把秃》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12月

《乃颜世代与柔颜卫》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第4分1935年12月

《明初曲先·阿端·安定·罕东四卫考》

《金陵学报》第6卷第2期1936年

《评〈秦代初平南越考〉》

《史学专刊》(中山大学)第二卷第3期1936年4月

《隋书州郡牧守编年表》

《史学专刊》(中山大学)第1卷第3期1936年4月

《再说钦察》

《辅仁学志》第5卷第1、2合期1936年

《释桃花石》

《东方杂志》第33卷第21号1936年11月

《〈八耶律希亮神道碑〉之地理人事》

《史学专刊》(中山大学)第1卷第4期1936年12月

《金石证史》

《史学专刊》(中山大学)第1卷第4期1936年12月

《新唐书突厥传拟注》

《辅仁学志》第6卷第1、2合期1937年6月

《汉书西域传校释》

《辅仁学志》第6卷第1、2合期1937年6月

《跋突厥文阙特勤碑》

《辅仁学志》第6卷第l、2合期1937年6月

《李德裕会昌伐叛集编证》(上)

《史学专刊》(中山大学)第2卷第l期1937年

《校贞观氏族志残卷》

《史学专刊》(中山大学)第2卷第1期1937年

《郎官石柱题名新著录》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1分1939年1月

《外蒙於都斤山考》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3分1939年

《贞石证史》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本第4分1939年12月

《天山南路元代设驿之今地》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第4分1942年

《论取鉴唐史》

《益世报》(重庆)文史副刊1943年11月4日

《秦代已流行佛教之讨论》

《真理杂志》(重庆)第1卷第1期1944年1月

《景教碑书人吕秀岩非吕岩》

《真理杂志》(重庆)第1卷第1期1944年1月

《伊兰之胡与匈奴之胡》

《真理杂志》(重庆)第1卷第3期1944年

《唐代戏乐之波斯语》

《东方杂志》第40卷第17号1944年9月

《〈登科记考〉订补》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4年9月

《补唐代翰林两记》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4年9月

《唐代最南大商港AI-wakin》

《东方杂志》第40卷第20号1944年10月

《翰林学士壁记注补》

《史料与史学》第1本(上册)1944年

《考据举例》

《北平图书季刊》(新)第5卷第4期1944年12月

《从人种学看天山南北之民族》

《东方杂志》第41卷第2号1945年1月

《揭出中华民族与突厥族之密切关系》

《东方杂志》第41卷第3号1945年2月

《饕餮即图腾并推论我国青铜器之原起》

《东方杂志》第41卷第5号1945年3月

《周铸青铜器所用金属之种类及名称》

《东方杂志》第41卷第6号1945年3月

《误传的中国古王城与其水力利用》

《东方杂志》第41卷第17号1945年9月

《自波斯湾头至东非中部之唐人航线》

《东方杂志》第41卷第18号1945年9月

《三伏日纪始》

《东方杂志》第41卷第19号1945年10月

《何谓生霸死霸》

《东方杂志》第41卷第21号1945年11月

《翰林学士壁记注补》(续前)

《史料与史学》第1本(下册)1945年11月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1948年4月

《续贞石证史》

《史料与史学》第1本(下册)1945年11月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1948年4月

《〈玉豀生年谱会笺〉平质》

《史料与史学》第1本(下册)1945年11月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1948年4月

《(唐方镇年表)正补》

《史料与史学》第1本(下册)1945年11月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1948年4月

《抄明李英征曲先(今库车)故事并略释》

《史料与史学》第1本(下册)1945年11月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1948年4月

《跋〈南窗纪谈〉》

《史料与史学》第1本(下册)1945年11月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1948年4月

《外语称中国的两个名词》

《新中华》(复刊)第3卷第4期1945年

《党项及於弥语原辨》

《边疆研究论丛》(成都金陵大学)1945年

《卫拉特即卫律说》

《边疆研究论丛》(成都金陵大学)1945年

《〈隋书〉之吐蕃——附国》

《民族学研究集刊》第5期1946年4月

《蜀吴之梵名》

《东方杂志》第42卷第9号1946年5月

《周金文所见之吉凶宜忌日》

《东方杂志》第42卷第10号1946年5月

《景教碑之SARAGH为洛师音译》

《东方杂志》第42卷第11号1946年6月

《上古东迁的伊兰族——渠搜与北发》

《东方杂志》第42卷第14号1946年7月

《周初生民之神话解释》

《文史周刊》(南京)1946年8月

《“三年之丧”的问题》

《东方杂志》第42卷第15号1946年8月

《塔吉克噶勒察及大食三名之追溯》

《东方杂志》第42卷第17号1946年9月

《记张田之清廉并略论海关》

《东方杂志》第42卷第18号1946年9月

《浪白滘与澳门》

《东方杂志》第42卷第19号1946年10月

《西周初期与印度之交通》

《东方杂志》第42卷第20号1946年10月

《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

《辅仁学志》第14卷第1、2合期1946年12月

《禹与夏有无关系的审查意见书》

《东方杂志》第43卷第2号1947年l月

《我国最古之鸡笼顶式建筑》

《东方杂志》第43卷第4号1947年2月

《蠮蠛国》

《东方杂志》第43卷第4号1947年2月

《监观琐记》

《东方杂志》第43卷第4号1947年2月

《对于孔学的我见》

《东方杂志》第43卷第6号1947年3月

《唐集质疑》》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读〈全唐诗〉札记》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跋〈封氏闻见记〉(校证本)》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跋〈唐摭言〉(学津本)》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论〈白氏长庆集〉源流并评东洋本自集》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白氏长庆集〉伪文》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两京新记〉卷三残卷复原》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9本1947年

《我国上古的天文历数知识多导源于伊兰》

《学原》第五卷第5期1947年

《〈旧唐书逸文〉辨》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回回”一词之语原》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吐鲁番一带汉回地名对证》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吐鲁番木柱刻文略释》》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理番新发见隋会州通道记跋》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跋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明末谈刻及道光三让本〈太平广记〉》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四库提要古器物铭非金石录辨》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宣和博古图撰人》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元初西北五城之地理的考古》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从全译图录自集影页中所见》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文苑英华辨证〉校白氏诗文附按》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补白集源流事证数则》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从〈文苑英华〉中书翰林制诏两门所收白氏文论白集》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2本1947年

《〈太平御览〉之忽略北狄》

《文史周刊》(南京)第44期1947年

《北魏国防的六镇》

《文史周刊》(南京)第54期1947年

《怀荒镇故址辨疑》

《文史周刊》(南京)第57期1947年

《评沈垚怀荒镇故址说》

《文史周刊》(南京)第70期1947年

《唐代滇边的几个地理名称》

《文史周刊》(南京)第74期1947年

《从大国地位再论附国即吐善》

《康藏研究月刊》第10期1947年

《汉族一部分西来之初步考证》

《新疆论丛》创刊号1947年12月

《(贾岛诗注)与(贾岛年谱)》

《学原》第1卷第8期1947年12月

《为贾岛事答岑仲勉先生》(附岑仲勉之答辨)

《学原》第2卷第1期1948年5月

《唐代云南管内几个地理名称》

《中央日报》1947年12月29日

《列子非晋人伪作》

《东方杂志》第44卷第1号1948年1月

《从嘉峪关到现在苏联边境之明人纪程》(上、下)

《东方杂志》第44卷第3、4号1948年2月

《唐唐临〈冥报记〉之复原》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1948年

《〈八绿守居国池记〉集释》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9本1948年

《〈除守居国池记〉句解书目提要》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9本1948年

《〈旧唐书·地理志〉“旧领县”之表解》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册1948年6月

《阐扬突厥族的上古文化》

《民族学研究集刊》第6期1948年8月

《夏时与狄族》

《民族学研究集刊》第6期1948年8月

《狄名探原》

《西北通讯》第2卷第3期1948年

《书画鉴赏家之“特健莱”》

《西北通讯》第2卷第3期1948年

《明史之羽集乜川》

《西北通讯》第2卷第4期1948年

《〈杜佑年谱〉补正》

《学原》第2卷第4期1948年

《历代西疆略程简疏》

《西北论坛》第1卷第6期1948年

《昆仑一元说》

《西北通讯》第2卷第10期1948年

《墨学解》

《学原》第2卷第8期1948年

《昌顿之语原及其音读》

《西北通讯》第3卷第1期1948年

《五行起自何时》

《广东日报民族学刊》1948年12月

《楚为东方民族群》

《广东日报民族学刊》1949年1月

《〈张曲江集〉十刻之表解》

《中央日报》1949年9月15日、19日

《上古中印交通考》

《珠海学报》第2集1949年

《达坦问题》

《西北世纪》第4卷第4期1949年

《契丹的打草谷制度》

《大公报》(香港)新史学1951年4月24日

《唐代两税基础及其牵连的问题》

《历史教学》第2卷第5、6期1951年11~12月

《历史教学上应怎样掌握黄河的材料》

《历史教学》4月号1952年

《关于黄河迁徙的研究》

《新黄河》10月号1952年

《论周代社会史料的运用问题》

《历史研究》第6期1954年

《贡、助、彻的涵义及怎样施行》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1955年

《租庸调与均田有无关系》

《历史研究》第5期1955年

《周易卦天表现着上古的数学知识》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1956年

《大秦景教的创立及其影响如何》

《历史教学》第4期1956年

《史记六国年表和对近人考订之商榷》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1956年

《从汉语拼音文字联系到周金铭的熟语》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1956年

《尧典的四仲中星和史记天官书的东宫苍龙是怎样排错的》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1957年

《〈穆天子传〉西征地理概测》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1957年

《再论列子真伪》

《安徽历史学报》创刊号1957年

《西晋占田和课田制度之综合说明》

《中学历史教学》第8期1957年

《从王涣墓志解决了晚唐史一两个问题》

《历史研究》第9期1957年

《就占田课田问题再说几句话》

《中学历史教学》第11期1957年

《论阻卜牧地不能在额济纳》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1958年

《春秋战国时期关西的拜火教》

《两周文史论丛》1958年4月

《读庄发微》

《两周文史论丛》1958年4月

《西周积年推算的点滴》

《两周文史论丛》1958年4月

《依唐代官制说明张曲江集附录诰命的错误》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1958年

《白沟即雅河之一部及其略史》

《安徽史学通讯》第2期1958年

《氏族源流合测并论彩陶之可能联系》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2期1959年

《据史记看出缅、吉蔑(柬埔寨)、昆仑(克仑)、罗遇等族由云南迁去》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1959年

《如何探讨我国农民战争发展的规律》

《文汇报》(上海)1959年11月29日

《西汉对南洋的海道交通》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1959年

《陈著“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的质疑》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1960年

《天亡殷全释》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1961年

《楚辞注要翻案的有几十条》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1961年

《现存的职贡图是梁元帝原本吗?》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3期1961年

《说“爨”——白族源流试探之一》

《文汇报》(上海)1961年8月29日

《说“人”——白族源流试探之二》

《文汇报》(上海)1962年1月14日

《自汉至唐漠北几个地名之考定》

《中外史地考证》(上)1962年12月

《〈佛游天竺记〉名称之讨论》

《中外史地考证》(上)1962年12月

《六镇馀谭》

《中外史地考证》(上)1962年12月

《唐以前之西域及南蕃地理书》

《中外史地考证》(上)1962年12月

《六诏所在及南诏通道一段之今地》

《中外史地考证》(上)1962年12月

《娑里三文行程之前段》

《中外史地考证》(下)1962年12月

《证史补遗》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冬寿墓铭之试行分析》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洛阳赵公墓砖之可能主人》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甘肃永靖灵岩寺残碑》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李秀碑》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李思训碑撰书年》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景教碑内好几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元和姓纂〉所见唐左司郎官及三院御史》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汲家书出土之年》

《金石论丛》1981年11月

《论李德裕无党及司马光修唐纪之怀挟私见》

《岑仲勉史学论文集》1990年7月

《重校贞观氏族志敦煌残卷》

《岑仲勉史学论文集》1990年7月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