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朋久照片

温朋久

温朋久个人资料:温朋久(-),人民外交家。原名温瀛举,字鹏久。1935年参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1949年后任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副司长、中国驻瑞士公使馆政务参赞和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入狱7年。1984年4月13日离休。……
资料更新时间:2025-04-23 12:10:42

天津市名人

一、个人简介

温朋久(-),人民外交家。原名温瀛举,字鹏久。1935年参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1949年后任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副司长、中国驻瑞士公使馆政务参赞和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入狱7年。1984年4月13日离休。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温朋久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天津北郊宜兴埠人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25日

逝世日期:2004年12月12日

主要成就:1981年任外交部顾问。

三、家世介绍

温朋久祖上是在明代"燕王扫北"的时候,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到当时的宝坻县刘快庄村的。大概在清代嘉庆中期(1810年左右),其中一支又由刘快庄迁至天津县宜兴埠村,是温朋久的曾高祖父。父亲温桂森,字丹梦,生2子2女,朋久行二。温朋久的长兄温瀛士比他长10岁,是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的祖父。

四、生平经历

温朋久6岁那年,父亲(即温家宝的曾祖父)病故。从此,长兄为父,他一直在大哥培养教育下成长。

1913年,朋久入宜兴埠民立第五小学。1919年入天津直隶师范学校,参加了"五四运动",在著名的"一二·九"流血惨案中与周恩来等同被推举为谈判代表。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朝阳大学。1929年保送日本,先后就读于明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

少年时代的温朋久曾与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驱参加天津反日爱国运动。1919年冬,14岁的温朋久考进了天津直隶省(1928年改称河北省)第一师范学校。比温朋久大1岁的邓颖超则是天津直隶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不过,那时邓颖超的名字还叫“邓文淑”。

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学生五六千人集会,周恩来任总指挥,邓颖超当时被推举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演讲队队长。人小志高的温朋久手执小旗,走在队伍的前列。80余年悠悠往事弹指一挥间。温朋久怀念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诗云:“生离死别俗间事,跟随周邓亦欣然。”可谓字字含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抗议日军侵华而休学回国。1932年9月公费留学德国,1933年在柏林洪堡大学和富莱堡大学政经系学习期间加入中国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反帝大同盟,"七七事变"后回国。1938年3月,在河南省潢川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团任政治教官。1938年7月,接受中共指示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第三十八军军部任参议兼教官。1944年4月至1945年11月在赵寿山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任参议,在重庆受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冯玉祥及民主爱国人士沈钧儒的高度评价,并得三人所赠书画。

日本投降后回到天津。1947年3月,由天津转入解放区,在晋冀鲁豫边区冶陶北方局学习。1947年6月至1949年6月,先后在山西省潞城北方大学财经学院、石家庄华北财经学院任教员。1949年7月至九月,参加中央外事组任研究员。1949年9月,任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副司长,是周恩来总理自开国建部以来首次任命的15位司局级干部之一。

1949年11月8日晚间,中央人民政府最先任命的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北京城东古老的外交部街33号(即新中国外交部旧址)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了。温朋久亲耳聆听了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重要演说……

温朋久曾是新中国外交部宣告诞生后最早任命的15位正副司长、主任委员中的一位。他是外交圈内最具战略头脑的外交家、后来被誉为中国“基辛格”的宦乡先生(前外交部部长助理、政策研究室主任,前驻比利时、卢森堡大使兼欧共体使团团长)的第一副手,为外交部西欧非洲司的正、副司长。不过,温朋久在部内工作时间并不长。1年后,他就去了美丽的日内瓦,成为新中国第一任驻日内瓦的总领事。

1950年10月至1955年1月,先后任驻瑞士公使馆政务参赞和驻日内瓦总领馆总领事。1955年9月,到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60年9月,任驻民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1960年9月,在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五司任司长。"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受到迫害,入狱多年。1978年8月起,由中组部重新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后转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任常务理事。1981年后改任顾问。1984年4月13日离休。

在"文化大革命"中,温朋久旗帜鲜明地抵制"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平反出狱后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离休后关心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晚年乐观豁达,笑对人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朋久对周总理满怀深情,曾赋诗一首:"盛德千古范,丰功震环宇。中外齐歌颂,人民好总理。"2000年7月8日,又将自己珍藏的郭沫若等6位名人画作捐给周邓纪念馆。朋久对家乡来人热情接待,并表示:"一定要为家乡做些好事,不辜负家乡从小的教育",并"祝宜兴埠永远前进!"表达了朋久对家乡人民的情意和对家乡建设的关心。

2004年12月12日13时30分,温朋久在北京医院无疾而终,享年100岁。

五、人物轶事

自1938年至1947年,温朋久与户县人赵寿山(1894-1965年)将军生死与共,风雨同舟,直至革命胜利,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令人听来十分感动。 1932年9月,温朋久公费留学德国。“西安事变”发生后,对留学欧洲的中国青年人影响很大。1937年7月,温朋久和妻刘绛雯由德国去法国巴黎后,8月,杨虎城将军被免去军职正好在巴黎考察。温朋久和妻加入到欢迎杨虎城的队伍,并请求回国抗日,杨虎城将军说:“回国找赵寿山将军,他是我的忠实部将。”1938年2月,温朋久夫妇与乔冠华、朱江户一同回到国内。7月,在湖北武汉连瑞琦的家里,温见到赵寿山,相谈至洽。1938年冬,赵寿山接受中共主张,创办38军教导队,温家宝叔祖父温朋久担任政治教官和军部参议。当时,温朋久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思想进步,思想活跃。温按照赵寿山安排,提出了经济公开、人事公开、自我教育、自觉纪律四大口号和禁赌、禁嫖、禁烟三大禁令。干训班只办5期,培养学员1500多人。1941年12月,毛泽东主席特批赵寿山为中共党员后说:38军在形式上是国民党编制,实质从思想上早就接受中央领导。温朋久是南方人,赵寿山要求炊事班对南方教官开小灶,保证米饭,炒两个菜。温朋久说:入乡随俗,我随大流。前方抗日流血,我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

1940年春,温朋久到重庆国民党干训团培训,陈诚命人给温说,可以在重庆找个工作。温说:“我奉命而来,照理还要回去复命。”1941年春,温朋久被赵寿山任命为38军军长办公室代理主任。温整顿军纪,处理腐化分子,军纪明显好转。38军17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龙冠军为蒋介石特务,龙向蒋报告38军赤化,潜伏不少共产党员,强搜军长办公室。温朋久强忍愤怒,以良好的素养和谨慎、果断的方法,与特务们进行了坚决斗争,保护了军长和地下党。虽然,温没有加入共产党,但党组织和赵寿山十分信任他。

1944年冬,温陪同赵寿山赴重庆。蒋介石免去赵寿山38军军长一职,委任为第3集团军总司令。面对蒋介石明升暗降手段夺去兵权,赵情绪不稳,温帮其分析形势,做好了应变打算。

1944年2月16日,温朋久与赵寿山一行10余人西去甘肃武威。赵寿山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后,温建议赵四处请客、送礼、活动,少说话,沉着办事,使特务抓不到把柄。赵寿山打拳、作古体诗。温朋久始终与赵高度警惕,保全力量,化解了压力与矛盾。在甘肃武威,虽然明知坐文明监狱,精神痛苦,但却确保了赵军长的安全。

1945年11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温朋久根据党中央安排辞去第3集团军参议回到天津。1947年2月,赵寿山经毛泽东、周恩来安排,秘密进入解放区时,温朋久夫妇在天津码头秘密接赵住在岳父刘仁甫家。4天后,温与赵辗转来到北平。3月2日子夜,赵寿山告诉温朋久要去解放区。温也要去,赵说温留在天津做地下工作,温坚持要随赵走。赵叫温回天津安置一下家庭。3月3日,温朋久回到天津宜兴埠温家胡同找到长兄温阆仙说:“哥,我要去美国。”温的长兄没有说什么,给幼弟换了便衣,兄弟作别。3月5日,赵寿山、温朋久步行60里,冲过重重封锁线,来到河北解放区。薄一波、刘伯承、邓小平等欢迎会见了他们。后来,赵寿山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温朋久在石家庄财经学院任教员。解放后,赵寿山先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温朋久任外交部西欧、非洲司正、副司长。

1988年5月1日,在定舟村5000余名群众敲锣打鼓庆祝赵寿山将军创办的善慧小学成立52周年大会上,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83岁的温朋久托人送来了“功在邦国、惠在桑梓”的题词和贺电。刚正知朋久,生死见真交。赵寿山与温朋久的往事永远留在历史长卷中。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