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纪美照片

肖纪美

肖纪美个人资料:肖纪美(1920.12-2014.4.23),湖南省凤凰县人,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长期从事钢铁冶金、金属材料和金属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发展铬锰氮不锈耐热钢中,提出合金设计新方法,开创节镍不锈钢的……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3 22:49:18

一、个人简介

肖纪美(1920.12-2014.4.23),湖南省凤凰县人,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长期从事钢铁冶金、金属材料和金属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发展铬锰氮不锈耐热钢中,提出合金设计新方法,开创节镍不锈钢的研究;开展工程结构件断裂分析,发展断裂学科;在材料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研究中获得新成果。在教育事业上,提倡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指导,教学、科研,学术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国冶金科技事业和冶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肖纪美

别名:肖继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凤凰县

出生日期:1920年12月

逝世日期:2014年4月23日

职业: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 密苏里大学

主要成就:提出合金设计新方法

代表作品:《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铬锰碳氢奥氏体不锈耐热钢的研究》等

三、人物生平

192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得胜营(今吉信镇)。书香门第,家教很严,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小学就读于凤凰县文昌阁小学。

1933年考入湖南省长沙市私立明德中学。

1933年,考入湖南省长沙市私立明德中学。

1938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与高小同学唐智白(共产党员)合办《大众呼声》刊物,宣传抗日。

1939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在矿冶系学习。

1943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由迁入平越的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和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合并组成,即今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获矿冶工程学士学位。

1945年3月,经人介绍,任重庆国民政府兵工署二十八厂技术员,从事硅铁的生产和钨铁的研制。

1947年,在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标准局任技士,从事外文翻译及工业标准引进工作。

1948年2月,深感我国冶金技术落后,遂决心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留学考试合格后,赴美国留学。

1949年1月,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冶金学硕士学位。

1950年8月,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硕士和博士学位一共花了两年半时间。此后,在美国林登堡钢铁热处理公司、爱柯产品公司和美国坩埚钢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在金属学和冶金学方面积累了工业应用研究的经验。在此期间,对铬锰氮系不锈钢进行了相图、相变和力学性能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了一些规律,获得了一项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肖纪美在美国接到天津北洋大学的聘书,订购了船票,准备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但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无法成行,又留美6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为在美国的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7年,肖纪美毅然决定回国。美国政府先以扣留肖纪美年仅3岁和1岁的两个孩子为要挟,阻挠其回国。通过交涉,肖纪美才得以登船。登船后,美国政府又借检查为名,扣留他的全部存款(此存款直到1972年中美建交后才解冻),胁迫肖纪美改变决定。尽管遇到种种波折,肖纪美全家终于在1957年7月30日回到了阔别近10年的祖国。回国后,肖纪美任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现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

1957年10月,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主任。

1981~1985年,肖纪美是国家科委基础研究两个重点项目“金属腐蚀机理研究”及“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的主持人,

1986~1990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属材料断裂规律及机理若干问题研究”的负责人。

1979~1988年先后在国内外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6篇,得到了国际科技界同行的好评与重视。由于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

1987年,他的“材料的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机理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6次应邀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并受邀到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讲学,在国际材料界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同行们认为,以肖纪美为首的研究集体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科学进展的领先地位”。

由于他在教育上的突出贡献,1981年至1990年,他先后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冶金教育劳动模范、国务院优秀归侨的称号。

1978年他被聘为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组和腐蚀科学学组成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为院士)。

1979年起,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荣誉会员,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1985年4月以65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一个“科学救国论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飞跃。

192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得胜营(今凤凰县吉信镇)。

1939~1943年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学习,获矿冶工程学士学位。

1943~1945年任湖南省乾城县国立八中,省立十三中数理教员。

1945~1946年任重庆国民政府兵工署二十八厂技术员。

1946~194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标准局技士。

1948~1949年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学习,获冶金工程硕士学位。

1949~1950年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学习,获冶金学博士学位。

1951~1955年任美国爱柯产品公司研究冶金师。

1955~1957年任美国匹兹堡坩埚钢公司研究冶金师。

1957年~任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副校长。

四、主要成就

提出合金设计新方法开创节镍不锈钢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各国化工、石油、动力及军事等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含铬镍的不锈钢。由于世界上镍资源缺乏,价格昂贵,限制了不锈钢的生产和发展。50年代中期,肖纪美在美国坩埚钢公司工作期间,首先接受美国军方提出的研制能在650℃以上温度工作的节镍不锈耐热钢的任务,历时3年,先后冶炼了200多炉试验用钢,通过系统研究相图与相变,寻求代镍的合金元素——锰、碳、氮,找出能形成稳定奥氏体相组织的区域,确定成分的浓度范围。进一步研究了加入不同强化合金元素:钒、钨、钼、铌、硅、硼对相界和相变的影响。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可以用锰、氮部分或全部代替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镍,肖纪美首次提出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基本成分设计和力学性能计算的方法和计算图。该钢种要形成完全奥氏体组织所需的最低碳、氮含量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C+N=0.078(Cr-12.5)。根据计算图还可以从设计的成分计算出合金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650℃下1000小时的断裂强度及洛氏硬度。这种合金设计方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设计方法,为科学地设计合金开创了新路,获得了美国的专利。肖纪美研制成功的Cr-Mn-C-N节镍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加入强化的合金元素得到的W90和W92钢,其高温蠕变断裂强度优于当时美国航空工业上常用的高温合金A286。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此后不久,美国不含镍的奥氏体不锈耐热钢正式投产,迅速发展,并在高温合金、不锈耐酸钢、高强无铁磁性材料、高强结构材料等领域正式扩大使用,并形成标准钢号。1957年肖纪美回国后,结合中国实际继续研究节镍不锈钢和耐热钢的新钢种,对中国铬镍氮不锈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断裂分析发展断裂学科 

对于广泛使用的金属结构材料,腐蚀磨损及断裂是3种主要的失效形式。断裂往往是突发性的,不易预见,危害很大。长期以来,肖纪美在金属力学性能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和研究,对断裂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自1974年以来,肖纪美一面从事断裂力学的教学和研究,一面应用断裂力学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对中国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讯、电力、铁道、建筑、航空航天、兵器、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和安全性评价。1974年对航天部门生产的超高强度钢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后,肖纪美就开始了对金属“断裂韧性”的研究,此后相继对“油井套管的环状断裂”、“高强预应力钢筋的脆断”和“坦克钢板高速低温脆断”进行分析;1975年受航空和电力部门工厂的委托进行“飞机起落架安全性评估和寿命预测”以及“2.5万千瓦燃汽轮机叶轮和5万、10万千瓦发电机转子”进行安全性评价;1977年开始进行了“2.5海炮炮栓断裂”、“14.5舰用机枪枪机开裂”和“轰六尾翼紧固螺栓断裂”事故的分析。1980~1985年又相继开展了“重水厂不锈钢设备的开裂分析”,“电子设备中蒙乃尔合金及硅片的漏气分析”,“生产氧化铝容器的漏碱分析”,“x50、x60油气管线用钢的失效分析”和“炮用蝶形弹簧的开裂分析”。

50年代末期,对金属构件的断裂分析和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测定材料的断裂韧性K1c(即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来确定。以肖纪美为首的课题组,在开展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中,从宏观的断裂和断口形貌,深入到金属的金相组织(如奥氏体晶粒度、魏氏体组织等)结构,一直到原子、电子层次,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逐个研究,而后进行计算,运用断裂力学、断裂物理、断裂化学理论进行分析,再通过模拟试验进行验证,最后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构件断裂分析方法,并在国防工业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介绍,得到了同行专家和工业部门的好评。

对工程构件的断裂分析和断裂力学研究,解决了一批工程中的断裂问题和产品的质量问题,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肖纪美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了专著《金属的韧性与韧化》(1980、1982年),对发展断裂力学理论和断裂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创建了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失效研究所,1986年成立了“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

学术论著

1HsiaoCM,SchlechtenAW.ApparentVaporPressureofSeveralMetalSulfides.J.ofMetals,1952,(4):65~69

2HsiaoCM,DulisEJ.PrecipitationReactionsinAusteniticCr-Mn-C-NStainlessSteels.Trans.ASM,1957,49:655~685

3HsiaoCM,DulisEJ.PhaseRelationshipinAusteniticCr-Mn-C-NStainlessSteel.Trans.ASM,1958,50:773~802

4肖纪美.铬锰碳氢奥氏体不锈耐热钢的研究.金属学报,3.1958(2):138~180

5HsiaoCM,DulisEJ.EffectsofInterstitialCarbonplusNitrogenandPrecipitationReactionsonthePropertiesofAusteniticCr-Mn-C-NSteels.Trans.ASM,1960,52:855~877

6肖纪美.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腐蚀金属学.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

7肖纪美,周政谦.铈在工业纯镍中的净化及合金化作用,稀士应用论文集——基础部分.1965:65~69

8肖纪美.金属及合金的晶间腐蚀问题.全国腐蚀和防护科学和技术会议报告集。1966:3~13

9肖纪美.高速钢金属学问题.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6(1978年第二次印刷)

10褚武扬,肖纪美,林实.关于表面裂纹的研究,力学学报.1979(3):294~297

11肖纪美.金属的韧性与韧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1982年第二次印刷)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余宗森自肖先生回国后,曾作为肖先生的学生和助手与他在同一个教研室里工作,他认为自己从肖先生处受益匪浅,他说:“肖先生尽管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但对于每次讲课仍是一丝不苟、认真准备,身教重于言教。他的敬业精神对学生是一个榜样。”

乔利杰1981年报考肖先生研究生时,肖先生已是院士,却“比较平易近人,没有那种学术泰斗令人不敢接近的感觉。对一般办事人员特别客气,对领导反而常有批评之声”。乔利杰介绍,“他经常要求,写文章要多用名词和动词,少用副词和形容词。如果翻译一下,我想就是踏踏实实,不浮夸”。如今想起来,乔利杰认为从先生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做科研要踏实、宽容。当年,尽管乔利杰研究生论文的结论和肖先生最初的设想和传统观点不符,但是肖先生仍在保留意见的情况下同意其毕业,并基于后来更多的研究同意学生的成果。

1977年至1986年先后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冶金教育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优秀归侨称号,中国科学院授予他对中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荣誉章。

1999年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授予“资深会员”称号。

1996年国家科委和教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77年至1999年,共获得部级奖励27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五、社会任职

1978年,被聘为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组和腐蚀科学学科组成员。

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四届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荣誉会员;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顾问;并在中国兵工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所属的材料专业委员会任职。

1999年至2000年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为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984和1991年,两次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

1980年至1995年担任国际性学术刊物“冶金学报”(AdtaMetallurgica)及“冶金快报”(ScriptaMetallurgica)的中国编辑;

六、个人生活

肖纪美的祖父肖官麟曾任凤凰县的父母官,读得满腹经纶,写得一手好字。而在肖先生的二儿子肖瑞琪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刻苦工作,“他早上总是四五点钟起床,备课、写教材。他醒了以后怕打扰我们休息就跑到厕所里去看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厕所很脏很破,味道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待几个小时”。在肖瑞琪看来,父亲对学生很负责。他介绍说:“学生敲门说,‘肖先生,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他从来没有跟学生说过不行。每次学生来父亲就把门打开让大家进来。晚上也敲门不断,经常这边没走那边又来了。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回来找他讨论问题,他总是很高兴。”

七、人物评价

凡是听过肖先生讲课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用示意图来说明某一领域、某一范畴与相关领域、相关范畴的关系,注意从系统的观点来阐明所讲述的内容,力图首先给听者一个明晰的概念。肖先生不但讲内容,也注意讲思路,生动活泼,不乏幽默感。

余宗森回忆,那时他经常不分昼夜地跑到肖先生家请示和商量工作,肖先生在当时教授宿舍的狭长斗室内,面对满墙的中外文书籍,埋头备课、写讲稿,夜间烟灰缸里布满了烟蒂,肖师母有时过来轻声询问,要不要再煮些咖啡,以备他“挑灯夜战”。

敬佩精神

“肖先生被称为冶金教育家,到目前为止已在各厂矿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了600余场学术报告,尤其年届90高龄,仍然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系列讲座。在他80周岁成为资深院士时,就宣布不再参加各种开幕式和鉴定会,但对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厂矿企业邀请的学术报告几乎有求必应,真正体现了一个学者的风范。”乔利杰说。

“少喜诗文,壮耕科技,老崇类比交叉。”肖先生这样归纳自己的人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肖先生尝试用哲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演绎材料学中的问题,将材料科学中的研究方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解读和总结,将自己的为学之道与教学科研实践的体会结合起来,肖先生出版了《材料学方法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初悟》等专著,满足了他的“少喜诗文”的愿望,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出版了3本韵文集。

肖先生健朗的身体得益于规律的作息和简单的生活。时至今日,他仍每天早晨6点起床锻炼半小时,晚上6点再锻炼半小时,其余时间除了出去作讲座,几乎都在读书、思考。2009年7月,他的第28本新著《学习学初悟》面世,给予了更多年轻学子受益的机会。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