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照片

王守义

王守义个人资料:王守义,1898—1981,字仲仁,汉族,出生于河北高阳县西田果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著名爱国华侨,多年侨居法国,是我国现代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女士的晚年伴侣。……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2 08:42:31

一、个人简介

王守义,1898—1981,字仲仁,汉族,出生于河北高阳县西田果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著名爱国华侨,多年侨居法国,是我国现代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女士的晚年伴侣。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守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高阳县

出生日期:1898

逝世日期:1981

职业:商人

毕业院校:留法工艺学校、巴黎航空驾驶专科学校

三、人物经历

青年时代

王守义的青年时代,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我国,民不聊生之时。

王守义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启迪,在老师王峰吉的影响和帮助下,毅然抛弃教师职务,投奔李石曾在本县布里村创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留法工艺学校,学习法文、国文、数学和劳动工艺,意欲留学法国进行深造,以报效祖国。

一九二0年十一月,王守义赴法国勤工俭学,同船去法国的有周恩来、郭隆真等近二百人。王守义到法国后,不怕辛苦,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但他又发现自己文化太低,不懂物理、化学,法文底子太薄,很难继续深造,一度处于苦闷之中。

经过反复思考,自己不能深造,就做工挣钱,资助有能力的人去深造,为国家培养有为人才。他把这个理想告诉大家,同学们深感惊讶,也深受感动。他说:“我这样做,从自身来说确实是个牺牲,但从为祖国多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才来考虑,这难道不是个很大的收获吗?我为此将终身不悔!”

他一面做工,一面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用自己劳动所得资助留学同胞,使多人读完大学。在他的资助下先后有张德禄成为机械学博士、王毓瑚获经济学硕士、程茂兰获天文学博士等。后来王守义考入巴黎航空驾驶专科学校,毕业后获得飞机驾驶员证书。抗战胜利后,他便以法国航空驾驶员的身份,为祖国输送回上百名有名望的科学家。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及使馆人员人心浮动,举棋不定,国民党驻法大使代办在我地下党的支持下首举义旗,宣布脱离国民党的控制投奔光明。对此王守义态度明朗,全力予以支持。他拿出一笔钱,解决了使馆人员的生活与工作问题,使起义得以顺利成功。一九六四年一月,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王守义积极组织在法华侨游行庆祝,并第一批换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一九七一年旅法华侨成立“旅法华人俱乐部”,王守义当选为常务委员、副主席。在此期间,他大力协助处理了多起、华侨遗留问题,维护了海外游子的合法权益。

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王守义曾与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交往密切。一九七二年王守义回国省亲时本欲拜望昔日挚友,但时值“十年动乱”未能如愿,怅然而返。

一九七五年五月,邓小平同志出访巴黎,在机场见到了前来迎接的王守义,两人热情拥抱,互道别情,使在场的法国官员深受感动。如今二人笑谈的巨幅彩照仍悬挂在巴黎华人俱乐部的大厅中央。

一九七八年王守义应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聂荣臻同志设宴招待,曾在巴黎的老同学钱三强、王德昭等许多科学界名流作陪。同窗故友欢聚一堂,八位科学家共同倡议赠送了王守义同学一件纪念礼物——签名簿。

回国期间,王守义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巨大变化使他感慨万千。回到故乡高阳县,给西田果庄小学和县一中各捐赠彩电一台,赠送保定侨联丰田轿车一部,以表赤子之心。

我国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在法国名噪画坛,法国政府将其作品列为禁出国文物。王守义对其作品极为赞赏,曾多方鼎力协助举办展览。一九七七年潘玉良女士去世后,为防其作品遗失、损坏,王守义出巨资在巴黎博物馆租赁陈设间,并承担保险、保存等费用,使三千多件艺术品得以保护,并于一九八三年全部运回了祖国。

一九八0年邓颖超同志出访法国时,在巴黎四次邀见王守义,并谆谆嘱咐他要珍重身体,早日回国定居。王守义在邓大姐的热情劝慰下,即决议落叶归根,并着手进行准备,可惜未及如愿而身先去,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在巴黎病逝,享年八十三岁。

四、感情生活

王守义是潘玉良在法国生活期间一个重要的人物,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王守义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勤工”成绩很突出,由于能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当汽车修理工时,技术都比其他同学好,钱也挣得比别人多。后来,他在巴黎开了一家中餐馆,取名“东方饭店”。虽然他当时并不富有,但时常接济有困难的同胞。  1937年潘玉良再次来法国时,他们相识了。潘玉良性格耿直,又不善经营,很少卖画,生活上一直比较拮据,王守义为她送去了面包黄油,还为她设置画室,举办沙龙,并陪着她到外景地写生。后来,王守义设法筹资,为潘玉良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举办画展。潘玉良在西欧画坛上的声名与王守义的多方努力密不可分。  潘玉良不仅感激王守义,还把他作为情感倾诉的对象。她有两件最经典最得意的雕塑作品,一件是张大千塑像,另一件便是王守义塑像。王守义塑像完成后,她把它放在自己的卧室,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1977年潘玉良去世,王守义主持了她的后事,并花重金在蒙巴纳斯公墓买了一块使用期一百年的墓地,安葬这位孑然一身客死他乡的女画家。他还在大理石墓碑上亲笔书写了“潘玉良艺术家之墓”几个汉字。  中法建交之后,王守义思乡心切,家乡还有他的结发妻子和离家时才两岁的儿子。当他办好手续准备回国探亲之际,“文化大革命”打碎了王守义的思亲之梦。一直到1978年,王守义才得以成行,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国,后来还将潘玉良的遗物交给了潘赞化的后人。  王守义回到家乡心情激动,决定要落叶归根,回国定居。邓颖超听后非常高兴地说:“好哇,回来就住北京,房子问题由我们解决。”  就在王守义回到巴黎,办理好回国定居的手续,准备回国前几天,他被查出患上恶性肿瘤。住院仅十多天,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就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他匆匆去世后,旅法华侨俱乐部及治丧的亲朋好友,一起商量决定,将王守义的遗体安葬在潘玉良的墓地。这两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好朋友,从此就互相为伴,长相厮守。坟墓上只有一个墓碑。是命运还是缘分,有意或无意把两个孤独的老人,安葬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块土地上,让王守义继续默默地照顾这位漂泊天涯的艺术家。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