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熙照片

魏紫熙

魏紫熙个人资料:魏紫熙(1915—2002)江苏国画院著名山水画家。河南艺术师范学院毕业。建国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作品有《魏紫熙画集》。……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20 07:24:31

一、个人简介

魏紫熙(1915—2002)江苏国画院著名山水画家。河南艺术师范学院毕业。建国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作品有《魏紫熙画集》。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魏紫熙

别名:显文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遂平县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2002年

职业:山水画家

毕业院校:河南艺术师范学院

主要成就: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

代表作品:《黄洋界》《温课》《巡逻》《同劳动同协商》《魏紫熙画集》

三、人物简介

魏紫熙(1915—2002)男,原名显文,1915年1月生于河南遂平,1934年毕业于开封河南艺师。任教于河南中、小学。1938年后,于河南、湖北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46年主办《河南民报》之《美育》副刊。1949年后,相继于南京文工团、南京美术工厂、江苏省美术工作室工作。历任江苏国画院画师,兼徐州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人大代表。

四、个人信条

“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是他的信条。早年他专攻山水,50年代至70年代以画人物画为主,创造出一批歌颂新中国的人物画、年画、招贴画、连环画。他的人物画,人景并茂,意境深遂,用传统沉稳厚实的线条、现代墨色并重的色块绘画,表现了典雅的造型,题材寓意深长,具有新意和时代气息,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力,突破了旧人物画技法上的局限性,重振了中国人物画。70年代后,他把艺术探索的目标转向山水画创作。其山水早年宗法“四王”,追师清湘、梅清诸家,对南宋刘、李、马、夏四家,也涉猎颇深,有传统功夫,又注重新意。笔下所绘的老松、长瀑、峰峦、房舍、舟楫,多有元明以来诸家的踪迹;笔墨凝重质朴,章法灵活,不露锋芒;画风苍秀齐出,刚柔并济,婀娜中见刚健之气,婉媚外显遒劲之韵。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的《天堑变通途》、藏江苏省美馆的《飞澜无声》、还有《庐山奇峰》、《长白山飞瀑》、《太行奇峰》等,尤其是为毛泽东主席纪念堂所绘制的巨幅山水画《黄洋界》(藏中国美术馆)及为中南海绘制的巨幛《云起千峰动,泉飞万壑鸣》等,均堪称现代山水画坛的珍品。晚年山水画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大面积泼墨和重彩朱砂点的运用,既传统,更现代,画风显得异常新颖。

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工作。1957年同傅抱石等人筹建江苏省国画院。他参与组织并参加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魏紫熙成为江苏省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艺术家终身津贴的画家之一。

魏紫熙把一生献给了艺术事业。在他病重期间,他仍不忘画画,仍惦念着心中的许多创造冲动,仍希望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山水画佳作。魏紫熙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7日上午9:30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五、人物年表

1934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范学校。早年曾宗法“四王”,也追师清湘、梅清,新安诸家,喜爱南宋马,夏作风,兼受当时日本画风影响。

1934至1947年的十余年间,边教学边创作,曾多次在湖北,河南各地举办个人画展。

1938年曾在河南郾城举办抗战漫画展。

1946年,在开封举行个人画展时,河南民报曾发特刊评介。画家谢瑞阶观展后惊呼:“进步令人咋舌。”当时河南文运会艺术组组长傅恒书则曰:“魏紫熙的山水画可媲美张大千。”

1947年八月受聘河南大学任讲师,九月结识赵望云先生,切磋技艺,深受教益。

1948年十月在浙江兰溪任许昌师,九月结识赵望云先生,切磋技艺,深受教益.

1951年-1952年任南京美术工场副主任。同时有大量作品发表,问世。

1957年同傅抱石,亚明等十余人去西北,西南等七省写生,行程两万三千里。后在北京举办观摩画展,被誉为“山河新貌”画展,一时轰动海内外。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办公室主任,付画师。参加江苏省文教群英会,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1958年与傅抱石、亚明、张文俊等参加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工作。同年创作《风雪无阻》、《温课》,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自50年代开始参加了历届全国美展,主要作品有《同劳动同商量》、《田头黑板报》、《南京梅花山》和《巡逻》、《丰收归来》、《煦风》、《万山红遍》、《南水北调》、《长白山飞瀑》等。

1960年秋参与组织并参加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和现代中国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河新貌"画展,成为新金陵画派主要创始人之一。

1977年九、十月间与亚明等赴湖南写生,参加“芙蓉国里尽朝晖”画展。为毛主席纪念堂绘制巨幅国画“黄洋界”。当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连任第五、第六、第七三届。

1978年八、九月带领江苏画家赴东北三省讲学,写生。十二月与亚明,林墉组成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巴基斯坦访问,作画写生。

1979年当选为全国第四届文化会代表,并在会议当中召开的全国美代会中当选为全国美协理事。

1980年被徐州画院聘为名誉院长。四月随江苏省国画院书画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并写生,作画,展出。当选江苏美协常务理事。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当选代表参加全国美代会。

198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被该馆收藏16件展品,文化部为此举行发奖仪式。

1987年当选为全国第五届文代会代表。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8年当选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一级美术师。

1989年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1年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给有特殊贡献的艺术家终身津贴。六十多年来的艺术生涯当中,举办过十多次个人画展,有大量的作品,文章发表,获奖,被国内外各大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收蒇。出版有《魏紫熙画集》、《魏紫熙画辑》、《魏紫熙山水画集》、《魏紫熙人物画集》、《魏紫熙山水画谱》等画册。尚有《魏紫熙画集》。

六、作品风格

四十年代末,中国社会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最深刻的变化,给中国绘画也带来了最大最深刻的变化。每个有抱负的中国画家,在这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中不可能不有所冲动。新中国给画家带来了崭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他们深切的感受势必像积聚许久的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魏紫熙的人物画创作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魏紫熙早年专攻山水画,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以画人物画为主,在他六、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化在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中。人物画创作是伟大时代对魏紫熙提出的要求。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离开时代环境的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自以为“超越时空”,只不过是欺人之谈而已。魏紫熙不负时代厚望,在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创作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为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奠基者之一。人们不会忘记他所创作的《温课》、《渡口》、《报矿》、《煦风》等一系列中国人物画新作,更不会忘记《风雪无阻》在新中国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不可动摇的里程碑地位。

魏紫熙以山水画名世,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正因为如此,他的人物画人景并茂,意境深邃。人景山水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曾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丰富宝贵的遗产,但是旧有的形式和传统怎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这对每一位画家都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是魏紫熙的信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才能导致正确的行动和实践,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可能结出无愧于时代的硕果。魏紫熙沐浴着时代的阳光,在他认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跋涉。他画过宣传画、连环画、漫画、年画乃至舞台布景、人像、美术设计图;他深入生活,去农村、工厂、学校、街道乃至海防前线,上山下乡,与工人、农民、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因为他深信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要改造旧的传统来表现新时代的生活,意味着创造和成功,也蕴含着最大的风险和失败。传统的山水画技巧是魏紫熙熟悉了的东西,传统的人物线描怎样才能表现现代人物的神采和风貌呢?中国古代线描人物画是写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的古人,它是那个时代的。时代变了,传统技法怎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青山常在,似乎万古不变,可是在不同时代人们的眼里,即使青山绿水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人物的环境道具的变化,那就更不用说了。怎样去表现新时代的人物和事物,令多少画家束手无策。所有这些,毫无例外地需要魏紫熙去正视,去感受,去解决。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魏紫熙最终成功了。哪一件成功的作品步浸渍着画家的心血,就像每一件失败的作品也都心血斑斑一样。当我们打开魏紫熙创作的笔记的时候,当我们观赏着魏紫熙大量展现时代风貌作品的时候,我们明明白白地感到被带进了那个时代,似乎清晰地听到时代脉搏跳动的节拍。火热的生活是魏紫熙人物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他在生活中有感于心而奔发于纸素,频频出现的灵感,有时简直让纸笔应接不暇。目观心记之外,大量地实地速写,钢笔的,铅笔的,有时便直接以毛笔宣纸直接完成,记下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这就是魏紫熙人物画创作的过程。

生活之美是魏紫熙终身追求的目标,在这种美的追求之中,感受是第一位的,一切表现手法都得服从于对生活的感受。他对人物画意境的追求完全是中国式的,但却全然不同于古人;构图与造型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优长,但他始终扎根在中国画的传统之中。魏紫熙人物画沉稳厚重的线描、典雅的造型,色墨并重的风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也不是传意义上的民俗民风绘画,它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气息,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物画的巨大成就。当人们品味着魏紫熙人物画时,都有强烈的时代再现之感,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将生活中的甜美奉献出来,令人憧憬,催人奋发。只有那个时代才能产生那样丰富的作品。

魏紫熙画于1956年的《秦宣夫先生造像》,便是那个时代老一代艺术家的生活写照。魏紫熙就是这样用手中的画笔塑造了祖国未来的《神射手》,生产第一线的《电焊工》、《报话兵》、《海带养殖员》,他笔下的《运菜》、《洗衣》、《夜露正浓》、《巡诊》、《擦炮》、《放风筝》、《场头会》、《养鸡场》、《田头黑板报》、《看演出》、《赶集》、《夜巡》,让读者不能忘怀,让人深思良久,体味过去并不久远的时代脚步。历史和时代是真实而深刻的,它很严肃,容不得半点虚假,回味的时候,它常使人思绪万千,美术作品如能有这样的魅力,应该是艺术创作者最大的欣慰。1961年魏紫熙创作的《松林》,尺幅不大,画面上人物一笔未着,“却闻人语声”,可以说,无论是形式和内容、传统和创新乃至笔墨技巧,都远远超出了画面本身所体现的境界和意义。今天再读,这种感受有增无减。

七、作品特点

“当代山水画”从时间属性上来看似乎是一个矛盾的修辞。“当代”显然具有一种现时性的特征,而“山水画”则是艺术史上的一种早已成为过去式了的绘画风格。但是,“当代”还具有另一种属性,即文化意义上的类型属性。魏紫熙的山水画特征如下:

—、确立了知山乐水的圆觉之境:山水画的缘起,是中国画天人合一意境的历史集成,是知山乐水大田园观民居意识的集中体现。可以说,青绿山水的标树确立了中国审美的一个重要基调:闲情逸致式的陶冶(至元时这一认知成为立信的基准)。人们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萧条空寂与静穆平和。圣者说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顿捂圆觉,以终成情性。这种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精神确立,这种天人合一的忧乐圆融意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士者文化的一种精神,是素朴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中国哲学在中国山水中找到了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涵。

二、确立了愈小而大的意蕴之理:中国古典最为重要的一个美学命题是愈小而大。我们在古典分析时指出的超以象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的美学品德,就是对愈小而大这一命题的艺术理解。实际上,这是中国人用特殊的视错觉审视图像的艺术。我们一再说的中国画咫尺千里法则,就是对这一命题的艺术揭示,它除了告知我们哲学以外,还告知我们一个极为独特的透视原理,它让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情境中知觉物我合一、象于无形的一种特殊的大象与大音,若说中国画的感动,最大的致因莫过于此。

三、确立了学科表现的语法规则:任何一个画种,要想独立于艺术之林,在语法结构上满足复杂性与丰富性的要求。即本书多次强调的,必须藉助复杂的视错觉结构实现自然物象的简化。青绿山水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让绘画从宫室壁画的人事为用、宗教理说中解脱出来,让山水不再成为人事宗法的环境与陪衬,成为主要的精神寄托。另方面他在表现语言上第一次为山水画定立了法度规则,系统地在构图、设色、树法、石法、水法、笔法、论说上进行了建树。应该说系统的有学术的山水画认知从这一时段起才真正进入了广延与深刻。

八、代表作品

1、《黄洋界》

2、《温课》

3、《风雪无阻》

4、《云起千峰动、泉飞万壑鸣》

5、《南京梅花山》

6、《巡逻》

7、《天堑通途》

8、《报矿》

9、《海韵》

10、《同劳动同协商》

11、《海德拉巴清真寺》

12、《麦收时节》

九、作品赏析

1、《黄洋界》赏析

我们看到的这幅《黄洋界》(66×44cm)由著名收藏家王罡先生收藏。这幅《黄洋界》是毛主席纪念堂、军委“八一大楼”会见厅巨幅画作黄洋界的样稿,是魏紫熙的代表作。1977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魏紫熙四条屏宣传画《革命摇篮井冈山》,面向全国发行。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题写名称,每个条屏4幅,4个条屏共16幅山水画,《黄洋界》是其中的一幅。后来被作为重要条目“井冈山写生16幅作品由江苏出版”,收入魏紫熙艺术年表。(还有一种说法:出版时间是1976年,出版单位是江苏美术出版社。经考证,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2007年9月,是魏紫熙先生的代表作《黄洋界》出版发行30周年。魏老之子、江苏省国画院著名画家魏镇先生专门题跋,以示纪念:“此黄洋界是家父魏紫熙先生1976年井冈山写生所创作的第一幅小稿,是巨幅作品黄洋界的雏形,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丁亥年秋,魏镇鉴题。”

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山高壁峭,雄峰耸立,谷深万丈,是井冈山五大哨所之一,上山仅有两条小道,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8年,国民党军得到红军主力下山的情报后,组织7个团的兵力,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围攻黄洋界。红军仅有两个连的兵力,打退了敌军的进攻。黄洋界保卫战,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为红军以及中国革命后来的发展壮大产生了巨大影响。毛主席对黄洋界的胜利评价极高,在三首诗中提到黄洋界,特别是“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到敌军宵遁”的名句,在“文革”期间,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魏老面对这一重大题材,以超常的思维,非凡的想象,俯瞰的视角,对黄洋界的云海、群峰、松石等特殊景观给以精确的描绘。魏老边勾边皴,勾皴并举,用笔繁复紧密,充分表现出罗霄山脉黄洋界山石的复杂多变和山壑的阴阳向背。接着用逆笔中锋,先勾后皴,灵活地表现出山石的质地和细部结构。魏老在右下方画出云海,在中部山谷中画出一片片飘浮不定的行云,更加突现了黄洋界山势险峻,雄伟峭拔,气势磅礴,云海苍茫,气象万千的壮丽美景。

《黄洋界》整个画面的基本色调采用赭红色。这种赭红,干湿交替,多层积染,层次分明,十分厚重。如同战士的鲜血染红了群山,象征着当年的战争异常残烈。创作时间定格在1976年秋初,与赭红色的画面交相辉映,又寓意着中国革命红红火火,硕果累累,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30年了,整整30年了!这幅《黄洋界》品相如初,色泽亮丽,就像昨天刚画的一样,特别是《黄洋界》的上部最为精彩。40多个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云涌峰浮,如梦似幻,巍峨的黄洋界纪念碑在群峰中高高耸立,令人肃然起敬,真是淋漓尽致!真是看为观止!

上世纪70年代,是魏老艺术造诣、创作激情、身体素质最佳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魏老赴井冈山等地一共写生创作200多幅作品,《黄洋界》是他最得意的一幅,后来成了毛主席纪念堂巨幅国画黄洋界的样稿。1980年,魏老在徐州谈到巨幅黄洋界的创作体会时,便以这幅《黄洋界》为例,要求青年画家多写生。在魏老眼里,写生需要下苦功夫,写生也是创作,好的写生作品本身就是一幅好画。

这幅《黄洋界》,充分表达了魏老对革命圣地的无限敬仰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美,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精品佳作!是时代政治和绘画艺术完美统一的红色经典!(作者系江苏省美协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

2、《海德拉巴清真寺》赏析

《海德拉巴清真寺》发表于1979年《雨花》杂志第11期封底。在南京、兰州、北京等地多次展出。魏紫熙一生两次出国访问。一次是1978年12月,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巴基斯坦访问。另一次是1980年4月,参加江苏省国画院书画家代表团访问日本。魏紫熙外国写生有多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超过100幅,发表的仅有12幅(巴基斯坦写生4幅,日本写生8幅)。无论是发表的还是没有发表的,质量都很高。可以说,件件是精品。如《白沙瓦》、《卡拉奇小景》、《富士朝晖》、《阿苏山垂玉温泉》等。

《海德拉巴清真寺》是外国写生的代表作。尤其是在巴基斯坦的写生创作中,《海德拉巴清真寺》涵盖了所有的巴基斯坦写生,充分反映了巴基斯坦国的特色――清真寺。“巴基斯坦”源自波斯文,意思是“清真之国”。巴基斯坦最出名的就是清真寺,最豪华的建筑也是清真寺,整个国家有2万多座清真寺,95%以上的居民信伊斯兰教。根据这一特色,魏老选取了最古老、清真寺最多的城市海德拉巴。大穹顶的构造、小穹顶的造型、门窗的装饰,魏老绘制得十分精准,形象逼真,线条极其流畅。海德拉巴清真寺的特点是大穹顶高高耸立,四周围绕着4个小穹顶。大穹顶象征“先知”穆罕默德,四角的小穹顶象征伊斯兰教的四大教法学家(哈乃斐、马立克、沙斐仪、罕伯里)。大穹顶底部与方柱之间为一段圆柱体的鼓座,上面开了许多扇高大的窗子,使大礼拜殿变得宽敞明亮。下层一般为小礼拜殿,和回廊相连。有的还在大殿前院增修方塔形的“邦克”楼和两侧长廊,典雅华美、庄重宏伟。魏紫熙对《海德拉巴清真寺》的颜色十分讲究。他没有用得心应手的朱砂红,也没有选青绿,而是以水墨为主。这种黑白效果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清真寺的庄严肃穆和清静素雅。魏老在水墨中添加了一些赫石,清真寺显得斑驳陆离,古老而沧桑。魏老在画中还用了不少淡墨,积染了画面的层次,更增添了不少禅意。在明代董其昌看来,用淡墨写字作画,有禅机妙意,妙理与空灵达到完美的统一。魏老这里的淡墨确到好处,使清真寺增加了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空灵、妙意、悟性和虔诚。

看到《海德拉巴清真寺》,使我们想到了寺庙、教堂,更好像真的来到了巴基斯坦的古城海德拉巴,看到一个个教徒正在做礼拜,听到一个个教徒正在吟诵经文……再看《海德拉巴清真寺》,一群群小鸟自由飞行,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动感和生机。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徒与真主的和谐。透过右边的大穹顶,向左一眼远远看去,有4个大穹顶,每个大穹顶旁边都有小尖塔。每一个大穹顶就是一座清真寺。如此众多的清真寺,使我们从心灵深处发出赞叹:巴基斯坦真不愧是“清真之国”,《海德拉巴清真寺》真不愧是巴基斯坦清真寺的艺术再现!

十、人物评价

魏紫熙,是中国现代受人欢迎的山水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山水画更是脍炙人口。李旭国作品收藏很广,就是结集出版的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李旭国先生的作品中,山水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魏紫熙的许多山水画,都是以山水风光作为题材的,例如《南京梅花山》、《温课》和《天堑通途》。魏紫熙的山水画,让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魏紫熙的山水画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他的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崇高而绚烂的美,其间,不乏哲思和诗意的存在。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