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石照片

傅小石

傅小石个人资料:傅小石(曾用名傅益筠),1932年生,江西新余人。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长子,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南京市残疾人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残联理事,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特邀顾问。《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国家大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世界名人录》等几十种书籍均收录了……
资料更新时间:2025-03-06 07:37:35

一、个人简介

傅小石(曾用名傅益筠),1932年生,江西新余人。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长子,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南京市残疾人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残联理事,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特邀顾问。《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国家大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世界名人录》等几十种书籍均收录了他的作品及简介。2016年8月17日23:23,傅小石因医治疗无效,于江苏南京逝世,享年85岁。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傅小石

别名:傅益筠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新余

出生日期:1932年

逝世日期:2016年8月17日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代表作品:《梁楷》《布袋和尚》《山鬼》《傅小石工笔画集》

三、人物简介

傅小石自幼受父亲傅抱石熏陶,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残疾人协会理事,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的特邀顾问,入编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选(台湾出版)、中国书画选(香港出版),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并入编<<世界名人录>>。近年多作中国画,1979年作品参加“未名画展”后曾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及北京,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琵琶行》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琵琶行》、《达摩》、《梁楷》、《贵妃醉酒》、《布袋和尚》、《梦幻仕女图》、《夜市图》《山鬼》等。出版有《傅小石左笔画集》。傅小石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绘画,但他不满足于仿效父亲的作品而勇于探索刻意求新,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泼墨没骨人物画风,特别擅长以国画表现手法画出具有油画效果,立体感极强的国画人体。这在国画人物中还极为少见。傅小石的作品生动传神,酣畅淋漓,题材丰富多彩。

傅小石先生从学生时代(1957年)起即历经坎坷。他曾被错划成右派,文革时又因保护父亲的画而被冤入狱十年,致使左腿断残。在狱中他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写成了四万多字的《图案设计新探》文稿,并不断进行素描创作。在1979年平反时,他因过分激动突患脑中风,右半身偏瘫。四肢仅剩左手不残。1980年他以坚强的毅力改用左手作画,之后在南京,扬州,南通,苏州,北京以及新加坡,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各大城市先后共举办了十九次画展。

美国的中国画廊及东方博物馆,澳大利亚,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美术馆均藏有他的艺术精品。香港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片厂,江苏电视台,珠江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均有播送他的专题介绍。国际日报,世界日报,台湾民主报及雄狮,艺术家等各大报刊均有登过有关他的报道,国家还四次为他出版画集。其中包括了大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的作品。傅小石先生自强不息的优良品格和执著敬业精神为世人崇敬。

四、人物生平

1980年至今先后在香港,台湾,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海口等地共举办30多次个展,作品均被以上国内外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及个人收藏。代表作品《琵琶行》,《春江花月夜》,《敦煌壁画》,《木兰从军》,《轻歌曼舞》及《水泊梁山》等。

1933年去北京参加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全国100名画家画展,其作品《蝶恋花》编印入《中南海藏画集》,并被中南海收藏。1994年去江西新余参加傅抱石诞辰90周年画展,将作品《琵琶行》捐赠给新余博物馆。1995年巨幅仿父山水画《潇潇暮雨》代表中国政府赠给联合国亚太组织。1998年3月湖南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全集》中的素描类“少女”和“缝补”均为傅小石画其夫人的素描作品。1998年江苏美术节,作品《离骚》获奖。1999年作品《木兰从军》在全国美展获优秀奖。2000年10月中国艺术节,作品《秋游图》选入国际中国画大展。在2001年9月“百年中国画大展”中,傅小石的巨幅作品《木兰从军》和傅抱石的作品同时入选。他为赈灾,希望工程和残疾人事业等活动捐献画作20多幅。北京,上海,西安,四川,和南京多次出版了《傅小石左笔画集》,《傅小石画传》,《傅小石梦幻仕女图》等画集。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馆画家,江苏省残疾人协会理事,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特邀顾问。《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世界名人录》等几十种书籍均收录他的作品及简介。

2011年6月中旬应北京邀请参加建党90周年活动,在长安街发生车祸,至今2年多了,一直昏迷不醒,大手术开刀三次。住南京中大医院19区18床,望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关心保佑傅小石老师早日苏醒康复。

五、艺术年表

1956年在校时参加京津版画展,并出版了明信片《护城河之夕(木刻)》。

1956年《版画》第一期封三印有铜版画《早读》等。

1961年参加了全国美协举办的版画展,作品有《我们相见在天安门》、《怒潮》等两幅。

1962年参加江苏水印木刻展览,作品有《船厂》、《张寒月》及《虎丘塔》等三幅。

1963年10月,参加江苏省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作品有《斗争万岁》、《胜利万岁》两幅。

1964年在解放军画报出版了版画《黑人斗争》;同年在中国文学(英文版)发表了速写《傅抱石在构思作画》;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明信片《黑人依斯波尔像》、《人民万岁》。

1966年文革时热心于创作版画,并画了不少油画像。

1972年2月,创作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美髯公朱仝》两幅作品。

1977年努力创作;改原学版画为国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了近百幅泼墨没骨人物画。

1980年至今先后在香港、台湾、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国内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共举办29次个展,作品均被以上国内外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代表作品:《琵琶行》、《春江花月夜》、《敦煌壁画》、《

1981年江苏省美术馆作品展参加了,共有《断肠人在天涯》、《神童》、《盘丝洞》、《十叟长寿图》、《红楼梦人物》《荆轲刺秦王》、《雪》及《琵琶行》等八幅作品。

1982年作品《文姬归汉》选入赴广州展出的《江苏国画展》。

1982年为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白蛇传》、金陵书画社出版的《金陵五记》小说画封面、为《青春》丛刊及小说《苦海》画插图、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画大型连环画聊斋故事《黄英》。

1982年7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傅小石、傅二石兄弟画展,展出六十幅作品;另有四幅版画由省美术馆收藏并借展。

1983年春节,参加砚友迎春书画展览,作品有《拉郎配》、《诗思》、《问道图》、《齐人》、《鲍金花打擂》、《祖冲之》及《行吟图》。4月24日在扬州个园举办傅小石画展;共计60幅作品。

1985年6月3日,在南通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个展,还为南通师大美术系学生讲学。

1985年8月参加香港集古斋举办的中国人物画展览。9月作品《敦煌》被苏州古吴轩收藏并赴保加利亚展出。1998年3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中的素描关P105(少女)P106(缝补)均为傅小石画其夫人的素描作品。

1998年江苏美术节作品《离骚》获奖。

1999年作品《木兰从军图》在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2000年10月,中国艺术节作品《秋游图》选入国际中国画大展作品集P143。

2001年作品《花木兰》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9月底在京展出。

六、人物生活

他出生名门,是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却因此在读书时就被打成右派,从此命运多舛,平反后又因中风落下残疾,仅剩左手能动……种种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如同一个骁勇的战士,用左手重拾画笔,驰骋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就是画家傅小石,以左笔泼墨人物画誉满画坛,打造了艺术传奇。历经劫波成大器,傅小石成功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女人不离不弃地相扶左右,她就是王汝瑜。

鲜为人知的是,这对伉俪情深40余年的夫妻,爱情故事极为传奇感人:王汝瑜在认识傅小石之前有过一段婚姻,还有一个孩子,傅小石突破成见和压力坚持和她结婚,给了她一个幸福的家;当傅小石历经坎坷时,王汝瑜回报给他不离不弃、坚贞永恒的爱,鼓励并帮助他重新找到了艺术的春天……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