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草照片

刘春草

刘春草个人资料:刘春草(1925-2014),生于广州,祖籍广东顺德。马来西亚华侨。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师承高剑父、高其峰、陈树人,与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为岭南画家传人,长期旅居国外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继承发展岭南画派画风。佛山市潮人文化商贸促进会名誉会长。……
资料更新时间:2019-11-27 14:39:33

一、个人简介

刘春草(1925-2014),生于广州,祖籍广东顺德。马来西亚华侨。岭南画派著名画家。师承高剑父、高其峰、陈树人,与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为岭南画家传人,长期旅居国外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继承发展岭南画派画风。佛山市潮人文化商贸促进会名誉会长。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春草

别名:原名颂耀,号竹园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25-3-19

逝世日期:2014-2-7

职业:画家,作家

主要成就:“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

代表作品:画作:《月是故乡明》、《天下第一峰》;书籍:《家乡风情》

三、艺术履历

刘春草,祖籍广东顺德,原名颂耀,号竹园,1925年生,祖父在容里村当私塾先生,后在上街市经商。刘春草少年时在顺德容山书院求学,当时校长陈东海是颇有名气书画家,而颇有书画艺术天分的他,受到陈东海的教诲和学校艺术熏陶对书画艺术产生兴趣,陈东海先生成了他的书画艺术启蒙老师,容山书院则是他成长摇篮。

上中学时,刘春草父亲在广州经商,他随父亲到广州求学,他父亲是位殷实富商,本人也爱好书画艺术,乐于结交书画界朋友,刘由于经常随父左右,聆听前辈谈论书画要领,遇上雅集挥毫,刘春草总是自动做磨墨张纸,静观前辈的笔墨功夫,他父亲也买些名家书画精品供其参考。

渐渐刘春草有了一些书画基础,有时与名家合作从中得到直接启迪,清末太史桂南屏还收刘为门徒,研习书法,有时还由刘春草代笔桂太史署名。太史看好刘春草是位可塑之材,于是举荐他向岭南画派宗师陈树人学画,陈一向不收徒生,但由于他与桂太史是姻亲关系,碍于情面收了刘为弟子,刘春草成了陈树人一位的入室门徒。

弱冠之年的刘春草,书画艺术得到名师指点进步很快,抗战胜利后,广州经济萧条,但刘春草作品在广州展出时,所卖出作品的款能买到一套民房。广州解放前夕,应香港中文学院之邀,在港任教,在一次书画展出中,一位马来西业的教育界官员,甚为欣赏刘春草之作品,聘他到北婆罗洲从事教育工作,从此在北婆罗洲(今称沙巴)成为一员马来西亚华侨。旅居马来西亚近半个世纪岁月里,他是该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踏入中年游历了大半个世界,曾到东南亚、欧美、澳大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画展,在西澳大学边讲学,边采风边创作,用1年多时间环游澳大利亚。在美国应加州大学之邀任教,其作品成为该校陈列收藏品。

此外,美国之三藩市、纽约及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艺术馆、博物馆、文化机构都有珍藏刘教授的作品。北京人民大会堂也收了2幅作品,较早期的《月是故乡明》,最近的《天下第一峰》都反映他的爱国爱乡之情,《天下第一峰》是刘教授以尼泊尔写生时为蓝图大型作品,画幅有20多平方米,表现出中华民族气派和中国人的人格。

刘老也是一个全才式的国画家,无论花鸟、山水、人物以及各类动物他都擅长,都各具其美。作为岭南画派宗师陈树人先生的一位弟子,刘春草教授的艺术成就未与关山月、黎雄才和杨善深等人齐名,国际上还得过国家级的最高荣誉,如1999年韩国亚细亚艺术展,获最高奖项——亚细亚奖,同年马来西亚沙巴州个人画展,首相马哈迪向他颁发政府元首B.S.K勋衔。他旅居马来西亚60多年,在海外充当了一位宣传和弘扬炎黄文化的使者。近些年,他较多在新加坡、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地区举办画展。作品《天下第一峰》送去人民大会堂收藏

四、逝世

2014年新年伊始,岭南画派突然痛失大师。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弟子刘春草于2月7日中午1时55分在广东顺德乐从医院病逝,享年89岁。一杆画笔、两袖清风、站三尺讲台,传中华文化于四海,是刘春草一生的写照。旅居马来西亚大半辈子,惦记着顺德故土的刘春草晚年落叶归根,在顺德乐从安享晚年,并于故乡辞世。

刘春草四子刘树达的太太丽娟称,2013年11月30日,刘春草在顺德家中举行收徒仪式,将揭阳画家吴岳秋收入门中,当时还在医院打吊针的刘春草抱恙出席。12月30日前,刘春草已经在广州入院。12月30日至2013年2月7日,在乐从医院就医。因为年老生理机能衰竭,刘春草昏迷后醒来出现肾退化症状,因此每日需要靠洗肾机洗肾。直到2014年2月7日早上6时许,医生通知家属称刘春草情况不好。9时许血压升高。到中午1时55分,刘春草离世。

丽娟称,入院后由于呼吸困难,刘春草只能从喉咙开孔呼吸,无法说话,只能靠写字来表达。在病床上的刘春草看到亲朋好友来看就十分高兴。然而,刘春草写得最多的,一直是想出院回家,无奈身体条件不允许。

岭南画派大师辞世,令人扼腕。“他清醒时就告诉我们,他想要一个简单的仪式,和父母葬在一起。”丽娟称,刘春草一世低调,最后也选择了低调的方式来告别。2014年2月16日上午11时,刘春草告别仪式在顺德殡仪馆举行,刘春草将魂归顺德。

据了解,刘春草尚有遗愿。据丽娟介绍,此前刘春草曾经向子女表示,希望能在马来西亚和顺德容桂建刘春草纪念馆,展出自己的毕生画作以及生平故事。

五、人物故事

名师熏陶,少年成名

忆昔日成长之路,刘春草称自己是幸运的。儿少时期他一路都有名师相伴,启发、熏陶。

刘春草的小学生涯,是在顺德容山书院度过的。当时的容山书院的校长陈东海,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书画家。

中学後,刘春草便随父亲刘镛伯移居广州求学。刘镛伯虽然经商,却也爱好收集书画,乐於结交书画界的朋友,当时的晚清翰林江孔殷、岑光樾、桂南屏等都常为其座上宾。但凡喜庆节日,刘镛伯必邀书画诸君子雅集于宝汉茶寮、文园酒家,或河南海棠寺等地,谈字说画,或挥毫泼墨。每及此时,小小年纪的刘春草就随侍左右,聆听前辈们的高论卓识。

其间,清末太史桂南屏见刘春草天资聪颖,禀赋过人,遂收他为入室弟子,研习书法。而岭南画派宗师陈树人是桂南屏的亲家,经桂南屏力荐,向来不收徒弟的陈树人破例纳刘春草为门人。

刘春草拜到桂南屏门下之时,桂南屏已届古稀之年,有关翰墨之事,多由刘春草来代笔。如文园酒家、宝汉茶寮,以及南洋梁介福药行的匾额,虽是桂太史之名,但都出自少年刘春草之手笔。在16岁时,刘春草就在广州文献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书画展,因为他的画作富有创意,技法新颖,在坊间获得了神童的美誉,卖画所得款项当时已经可以在省城广州购得一栋房子。

旅居海外,扬中华文化在广东已经小有名气的刘春草,20岁出头便去了香港发展。

然而到了马来西亚,他发现,这里并非之前想像的可以自由驰骋、舒展壮志宽广天地,而是笼罩在排华情绪的密布乌云下。刘春草回忆说,当时,马来西亚华人的企业必须出让33%给马来人,华人只要哼唱一下国内的红色歌曲,就会被叫去“谈话”一整个晚上。而且在当地,办英文、马来文学校都是由政府出资,但办华文学校则要自筹资金,当地考试也都不承认中华学校的分数。

尽管当时华人在马来西亚人数不少,却各自为政,一盤散沙,刘春草看了非常痛心,经常在华文报纸上发表文章,宣扬中华文化;并积极组建中华文化研究会、炎黄书画会,组织宗亲会等,团结华人,唤醒炎黄子孙民族荣誉感和凝聚力。因此,刘春草也被排华势力重点“关照”,有一次他在报纸上推崇蘇东坡的诗画,就被抓去关了3天。

宣扬中华文化刘春草矢志不渝,在马来西亚期间,他一方面通过创作书画义卖,为所在的中华学校筹集教学经费,在学校宣扬中华文化,另一方面用不分国界的艺术团结各种亲华力量,为华人争取正当权益。後来,他去到世界各国,办画展100多场、上各国名校讲座难计其数,也无不以宣扬中华文化为要旨。

1999年南韩亚细亚艺术展上,刘教授获得最高奖项——亚细亚大奖,同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向他颁发政府元首B.S.K勋章。

落叶归根,老骥伏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春草旅居海外50载,游历了大半个世界,其创作手法也在岭南画派的基础上兼收并续,融合了西画素描、透视的手法,吸收海派、京派等特点,创立了“我之为我,只有我在”的独特风格。曾先後获得亚细亚美术展最高荣誉——“亚细亚赏”,及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迪亲自颁发的政府元首B‧S‧K勋衔。

在国外虽已风光无限,但刘春草依然不改拳拳赤子心。月是故乡明,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上个世纪末,他毅然抛下国外的风生水起的事业,只身回国定居。2003年,他结庐“竹园”于家乡顺德的乡间,种树养禽,过上了写意的田园生活。

恩师陈树人“未妨低处是前程”的精神一直影响著刘春草,他一生淡泊名利,两袖清风,毕生呕心沥血的创作所得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教育、慈善事业,回国後,年逾古稀的老人更加勤力,日以继夜伏案创作;赴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地讲学;办画展、义卖画作筹款助学,“希望为佛山岭南文化名城的建设,为岭南画派的发扬、传承,为故乡、为祖国作出更多贡献。”刘老说。

2007年,他义卖作品得到310万元,悉数捐给了澳门的劳工学校。前月,他去到澳门,在医院检查身体时,一到传达处报上自己的姓名,一群看护小姑娘围绕到他的身前,感谢他扶助她们完成学业,才能於今日在社会上有片立足之地,有机会为人群服务。2009年,他又在贵州兴义中学设春晖班,每年出资10万元,资助49名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2011年3月,他又向荣山中学捐资20万元,设立“刘春草扶贫助学金”,帮助在读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资助有困难的毕业生升读大学。

“我想在有生之年多努力一点,也许能帮助更多的人。”刘春草言而有信,尽管近两年身体已不如从前健硕,但仍然坚持每天清晨起来作画,下午抽出时间读书,流连于画室、书房。“过两个月,我还想去一次贵州,再多资助50名学生。”刘老说。

2006年,他创作的长1.6丈,宽1.2丈的国画巨作《天下第一峰》送人民大会堂收藏。2008年,刘教授又获得佛山市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证”,这也是我市书画艺术家中获得此证的第一人。2009年市政府又为他颁发“佛山友谊奖”。

他的竹园:一方诗意的净土

中国文人多有一种挥之难去的隐逸情结:归园田居、泛舟江湖,居有竹,隔帘静听古琴曲。岭南画派大师刘春草也不例外,虽然移居马来西亚四十余年,但游子日夜怀乡,思念顺德故土的苍苍顺峰山、婉转德胜河。

大约在2003年,刘春草相中顺德乐从一块桑基鱼塘的3亩农业用地,便长租个15年,兴建了雅致的“竹园”,作为落叶归根、安享晚年的田园居所。这些年正式定居佛山后,刘春草也闲不下来,前日,老人来到佛科院,为艺术学院的师生开讲座,畅聊旅居海外见闻和对艺术的见解。

踏入刘春草家中,便可以看见花径通幽,水乡河涌从院子经过,一簇竹子临水生长,刘春草便在细流边上建筑凉亭,院子里动物种类繁多,有鸭、鹅、鸟、狗,还有艳丽的孔雀。刘春草走入自家院落时,三只半米高的大狗欢快地迎接主人,它们摇头摆尾、将主人团团围住,刘春草微笑着抚摸着狗毛,与它们逗乐。院子里有四座建筑,分别是绘画展厅“春草画屋”、就寝的“思琴楼”、待客的“竹园”以及作画的“春草画堂”。几处建筑中,景色最好的莫过于院落最深处的“春草画堂”:窗外树影幢幢,三只白鸽栖息枝头,深冬的寒风呼啸而过,竹木响动之声让人疑入深山。

遥想唐代,王维在终南山建筑“惘川别业”,掩映于青山绿水间,“别业”的空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常见于王维山水诗中;杜甫在成都逃难时择浣花溪畔盖了“杜甫草堂”,凭窗可眺千年不化的西岭雪山,空气清新,黄鹂、白鹭相与还。刘春草归隐顺德故土,“春草画堂“中泼墨绘岭南小景,半截山水、三两朵野花,放手凌空间是盎然野趣。

但归隐生活并非如众人想象中那么平顺,却说当年,狂风卷走“杜甫草堂”三重茅,杜公长夜沾湿,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刘春草也遇到小小的心事:“原来竹园后面有一块池塘,前面是菜地。城市发展很快,这块农业用地变身工业用地,转眼间工厂就修到家门口。”如今的竹园深处工业区内,门口就是一个钢铁厂,马达轰隆隆压制钢板,四周尘土飞扬。老人告诉记者:“前后钢铁厂的老板多次找我,希望我能移居他地,他们希望租下我这块地用于扩建厂房。开价是一个月一万元,每年在此基础上加500元。”此言一出,老人乐得不可开支。经历沧海桑田,平静如他,便将竹园变迁一事当做奇遇,与友人分享。

城市发展进程不可阻,老人却用心造境,守护一方净土,他说,选择乐从安享晚年,是因为明代诗人孙西蓭生活在此地——“竹园”不远处有一个处古迹,刻文“孙西蓭课徒之地”,表明孙西蓭正是在此地招生、教学。

他的回忆:山围故国周遭在

孙西蓭曾写下“黄泉无客店,今夕住谁家”这句诗,寥寥数字,看似简单,却让刘春草内心悸动不已。经历家国动荡、下南洋、劫后余生,游子用跌宕起伏的一生思索“今夕住谁家”?

时光倒流。明末清初,顺德容奇是珠三角范围内一个重要的蚕丝集散港口,工商业发达,本地人生息奋斗、勤劳开拓。刘春草祖父在容奇开了杂货店,父亲好读书,心有大志,在广州开了数家金铺,成金融界名人。1927年,刘春草在广州出生。不久日本人来了,广州家附近的电灯局成为轰炸目标,幼小的刘春草就被送往相对安静的顺德老家,就读容山书院。书院设高、中、初班,从四书五经读起,校长陈东海就是一位书画家,因受到陈东海先生的教诲和学校浓厚的艺术气氛的熏染,颇具艺术天分的刘春草开始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刘春草就在青山绿水间捉小鱼,捉蟛蜞,不亦乐乎。

战火燃烧的年代,百姓在阵痛的间歇寻求平静,书声不止。父亲刘镛伯善经商,也好施广助,广交书画界的朋友。小小年纪的刘春草就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古典美沁入他的人格、他的画笔。

八年抗战结束了又是内战,整个中国俨然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刘春草只能转往澳门继续读书,20出头时去香港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来自马来西亚北婆罗洲教育界的官员,在香港看到了刘春草的书画作品,非常欣赏,遂力邀他去北婆罗洲担任一间华文学校的负责人。就这样,刘春草了他50年旅居海外,宣扬中华文化的生涯。异乡生活多动荡,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规模的排华运动中,他躲藏于天主教会,劫后余生;他曾发表“苏东坡”诗文鉴赏,被当地排华势力当成宣传“苏维埃主义”,投入监狱3天……

书声不应止。前日回到佛科院,刘春草手把手教学生写书法,“日本、韩国都没有丢掉毛笔,而是作为国粹传承下来,一个小孩子拿起毛笔就能书写;日本人的毛笔制作技艺炉火纯青,一直马尾笔售价数千元。作为发源地,我们也不能将毛笔丢掉呀!”老人写下“旭日初升”赠与学生,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古典文化的意义在于将你的道德观洗涤干净,恢复平常心,胸怀真、善、美。”听完刘老讲座,佛科院2008级工业设计学生邝敏菲颇有感触:“现在年轻人追逐潮流,觉得外国的月亮圆,其实不知道自己丢掉了自己的好东西。”佛科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裴继刚反思,纵观刘老一生,良好的修养决定艺术品位,“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教育中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太不足了。”

他的爱情:“思琴”绵绵永不绝

刘春草说,回到故乡了,真好……落叶归根,安享晚年,故土生活自有一种风日洒然:每日清晨7:30至8:30,老人来到风光优美的佛山公园做晨练,然后和“书童”去喝早茶,兴起时画画一个钟头,然后就是午休,下午起来,也该准备迎接朋友的到来。

“书童”名为钟宗锋,2006年开始为刘春草工作,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这么长时间了,他像我的父亲。”钟宗锋介绍,刘春草平易近人,喜交朋友,“这些朋友只需要提前打个电话,我们就多煮些晚饭,晚饭后大家通常一起唱歌、跳舞、打牌。这些朋友来自不同职业,有些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些是莘莘学子。”春节将至,刘春草满心欢喜,因为大年二十八那天,子孙们将从世界各地赶来佛山为他贺岁。想起儿孙,老人难免忆起太太子琴。

“思琴楼”正是为悼念亡妻而建。记者走入“思琴楼”,留意到这老照片:少年刘春草意气风发,旁边的女子留着齐肩长发,五官端庄。子琴是湘女,曾做过女间谍混入国民党空军,获取情报。国民党空军移驻台湾,她没有随团到台湾,因为她动了真情,嫁给刘春草。刘春草不顾全家族的反对,将子琴带到台湾订婚、结婚……他们的爱情故事如电视剧一样精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老人说,子琴肺癌去世前,将两人数十年的不下百封信整理好,整齐地编订在大信封内,信封上写着:“春草的情书”。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