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星堂照片

卢星堂

卢星堂个人资料:卢星堂 男,(1938-2012),江苏常熟人(祖籍张家港),家学渊源,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1959年进江苏省国画院深造,得到傅抱石、钱松岩、亚明等老一辈山水大师真传。卢星堂,这位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正是一位杰出的新金陵派传人。从艺四十年来,前后在海内外办过十余次个人画展,数次参加海内外联展。……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7 01:03:21

一、个人简介

卢星堂 男,(1938-2012),江苏常熟人(祖籍张家港),家学渊源,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1959年进江苏省国画院深造,得到傅抱石、钱松岩、亚明等老一辈山水大师真传。卢星堂,这位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正是一位杰出的新金陵派传人。从艺四十年来,前后在海内外办过十余次个人画展,数次参加海内外联展。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卢星堂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常熟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

逝世日期:2012年11月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江苏省国画院

主要成就: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

三、艺术人生

卢星堂1938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现属张家港),1959年进江苏国画院深造为该院学员。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画家擅作林木、冬雪。从艺近五十年来.在海内外举办过14次个人画展。许多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南京、抚顺、旅顺、扬州、泰州等博物馆收藏或陈列。

曾应邀为山西省人大作巨幅山水《黄河之水天上来》(8米×3米)、中南海紫光阁作丈二匹山水《泰山图》、怀仁堂作丈二匹山水《锦绣江南图》(合作)、天安门城楼作丈二匹山水《华岳参天图》、南京人民大会堂作丈六匹山水《轻舟已过万重山》、首都人民大会堂作八尺全张山水《庐山飞瀑图》。

曾在首届亚太地区水墨画展、日中国际美展,中国画大展、首届江苏山水节、首届江苏美术节等大展中获多项奖。

曾有《当代中国画名家》、《半个扬州人》、《诗意美——记画家卢星堂》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录制《当代中国画家》等多部电视专题片问世。

2004年家乡为创建了“卢星堂艺术馆”。

四、艺术风格

虽然“风格即人”的艺术命题揭示出艺术个性和艺术家人物个性的统一性,但这并不表明艺术个性的最终形成和审美客体无关。即那种把艺术风格作为艺术家人物个性的形象显现——这一艺术创作和艺术创造的最终也是最高结果仅仅理解为纯粹艺术主体上的问题,就必然将他的艺术生命引入歧途。

摇曳生姿。

他的艺术世界中,有春华的灿烂,有夏日的悠长,有秋光的深邃,有冬林的蕴藏,有高山的崔巍,有急流的澎湃,有水乡的空明,有高原的莽莽,有村野的宁静,有山矿的喧腾,有风霜雨雪,有世态风情……目之所及,兴之所至,画之所记,因此,读卢星堂先生的山水画,一定能找到共鸣点,因为,他的画不需要读者费心地走进笔墨、走进传统或走进画家的意境,读他的画,我们便能直接抵达心灵,观照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

卢星堂在开始接受传统的锤炼时,即显示出与众人的区别——尽管在不同的阶段,他相对集中地表现出受到傅抱石、钱松等大师的影响,但从未刻意去临习某家,而是寻求先用那些既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区别是他能够冲脱别人的羁绊直指自己审美感受表达的重要创造路径,所以,当他真正使自己的主观精神与情感切入平原丘陵地貌的秋林雪景时(他对此是有真切感受和独特发现的)。

卢星堂作品的这种诗意,其质地纯洁、高尚而优美;其蕴涵丰盈、浓郁而蕴藉;其情感色彩,则与作品苍秀清新、恬淡宁和而又不失壮丽恢宏的总体风貌相契合,构成了作品独特的魅力。这种独特魅力缘何而来?绘画中诗境的创造,主要取决于画家感情的真挚程度。画家只有对所表现的对象有真挚而深切的情感,才能创作出具有诗意美的画。卢星堂秋林新作《秋酣》,一棵壮硕苍劲的千年古橡,欹侧斜立,穹顶般的树冠,横贯画面,枝柯交叠,劲健挺秀。远处,茂密的丛林,层层叠叠,莽莽苍苍。林间挺拔的松杉、娉婷的白桦、多姿的红枫、高低横斜的杂木依稀可辨。秋阳透进密林,有幼树鲜红亮黄的枝叶,迎着阳光从树隙间旁逸斜出,似从雄浑的乐曲中飞出一鸣轻快嘹亮的笛音。卢星堂还喜欢画雪,那情状,哪里像一个画家去踏雪探景,分明是一个信徒去朝圣!情到深处诗意浓。唯其如此,才能体察和领略到大自然内在的诗意,进而移情于笔底,生发出那种动人心魄、令人神往的力量。

他的笔墨语言也就渐渐脱离了江苏画派那些惯常的图式而显示出自己的创造性。的确,他对于秋林雪景的描绘,往往在枯枝败叶之中点缀着粉花嫩草,于荒寒中暗露春意:他对于水冲破墨法的探索,使他的溪流汀岸雪林丛草云雾蒸腾,景小境大,耐人寻味。他揭示出人们最熟视无睹的常景中那意境幽深的一面。它的审美各调显得那么质朴、凝重、醇厚而又大巧若拙,也只有到了这种境界,那客体的境务中才显示出艺术主体的精神与品貌。

五、技法解析

对意境美和笔墨美协调统一的追求,是星堂作品的又一特色。他在画法上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在造型上是形似与神似的兼备,在意境上是诗情与神韵、现实与理想的交融,所以他的画耐看,有回味的充分余地,又由于他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去体察人生和自然,所以他的画既不同于古代文人画,也不同于当代某些一味萧疏枯冷的“新文人画”。他从不故作惊人之笔,总是以静的心态作画,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欣赏习惯,保持并发扬了可看、可居、可游的山水画特性,力求使观者能得到精神愉悦和情感陶冶,因为他的画是雅俗共赏的高品位艺术品。

驾驭千百年来的题材,只靠功力是不够的,更有赖于独到的发现、独到的移情。星堂曾说:“我最爱林木,无论早春晚秋,乃至严冬雪漫之景,每见林木,我总感觉到枝枝叶叶总有情,它们是那样的富有生命力,那样丰富多姿。这种感受,非语言所能表达。”其言甚为中肯,触景生情,情动意生,物我合一,乃是中国文人画优良传统。星堂笔下境界之所以引人胜读,正是由于他以当代文人的胸襟、眼力和笔力,折射了大自然的生命力,浸透了返朴归真的一片纯情。看他的《晴雪》图,冰清玉洁的世界中那一丛屹立的灌木,分明是一曲不畏严寒风剑、不向高压低头的人格颂歌。《江浸月》中那波光流动的江水和几杆摇曳的芦苇,游子梦乡中的孤舟,组成了天地间和谐合一的生命韵律。《林间小路》则以细笔勾勒与墨色渲染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虚实相生,如梦如烟的诗境。

云林雪瀑,是大自然造就的美的源泉,它们给不同的审美主体以各异的审美感受。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认为:“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这是人格化的审美观。星堂对此也深有领悟,他的创作总离不开这些素材,加以巧妙的剪裁、创造,成为一系列佳构,《暮》、《晴雪》、《金秋》、《江浸月》、《尽明月》、《林间小路》、《凌霜总有丹黄色》等均为代表。

星堂之智,贵在善于发现自我与把握自我,他选择了一条立足民族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路,但不拒绝吸收西方有益的成分,以强化作品的时代感。他从自己的性格、素养、经历、审美、爱好、笔墨特长等条件出发,经长期探索,寻找到自己的语言——秀润、清新、空灵、气韵生动、恬淡优美的水墨风格;而且寻找到适合于发挥这一特长的主要表现对象——行云、流水、丛林、洁雪。

1938年,卢星堂出生于充满诗情画意的锦绣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熟,自幼家学渊源,又得本邑先贤黄公望、王石谷、吴墨井的流风余韵,青年时代便以书画而在常熟、苏州一带小有名气。21岁迈进金陵成为新成立的江苏国画院第一个学员,受业于山水画一代大师傅抱石、钱松岔、亚明、宋文治、魏紫熙诸老,学艺3年。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分阶段地对历代山水画深入研究,眼界拓宽、功力扎实。宿太湖,游三峡,泛漓江,登峨嵋,攀太行;匡庐飞瀑、黄山松云、六盘山雄姿、富春江秀色、石头城雪景……造化之美,尽收眼底,大自然的生机融化于心,溢于笔端。

以傅抱石大师为首的新金陵画派,一向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们的作品,用发展了的传统笔墨,恰到好处地传达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抒写心中激情,因而深受人民喜爱。他们的艺术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后生画家。

卢星堂,这位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正是一位杰出的新金陵画派传人。他不仅在创作上承传了老一辈的艺术精神,坚持走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时代的人生道路,并在数十年的不懈追求中形成了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以云、林、雪、瀑为表现主体的秀润、空灵、清新的诗境美和笔墨美;而且他在为人风格上也承传了老一辈的优良风格——谦逊平和,多讲奉献,不事张扬。

卢星堂作画,能大能小,能放能收。大画气势生动,小画笔墨精美。之所以兼而得之,不仅在于他深厚的传统功力,更由于他能在写生中根据实际感悟而选用不同的艺术语言。他特别重视写生,认为“写生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书画艺术的基本功。”就是说,写生也是尽力表达物象从而促使表现技法发展的过程。从最近出版的《卢星堂小品集》中,我们看到那些充满造化灵气而又笔精意美的册页小画,不禁要发出“小品不小”感叹。同时他又擅作巨幅山水,曾应山西省之邀,绘制过宽8米、高3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三晋壮丽风光尽入笔底。又曾应邀为中南海紫光阁作丈二匹《泰山图》,为天安门城楼作丈二匹《华岳参天》等。与众不同的是,无论大幅小幅,卢星堂都不起草稿,而习惯于打腹稿,构思布局,冥思苦想,待到胸有成竹,当即落墨挥毫,一气呵成,往往生发出意外效果,令人称绝。

卢星堂在中国画星空中已然独具光彩,温情、诗情,亲和怡人,为了人民,为了艺术而不断探索创新,这是卢星堂既往成就之所在,也是他持续超越的动力。

六、突出贡献

许多作品曾选送法国、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南斯拉夫、南韩、马来西亚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展出并收藏。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武汉长江美术馆、山西省人大大厅、南京市贵宾接见大厅、扬州迎宾楼接见大厅、江苏省美术馆,南京、抚顺、旅顺、扬州、泰州等博物馆都收藏了他的作品。《美术》、《中国画》、《朵云〉》、《雄狮》、《艺术家》、《收藏家·美术报》、《江苏画刊》、《书与画》、《华声报》、《东方书画》、等专业刊物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香港《文汇报》、《新华日报》、美国《华侨日报》、《山西日报》等大报纸都有作品发表和介绍。许多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画选》、《江苏国画选》、《中国现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现代中国巨匠绘画(日本)》、《当代中国山水画集》、《当代中国山水画佳作赏析》、《金陵画选》、《中国画名家作品点评》、《江苏当代书画精品选》、《当代中国画掇英》、《吴越名家作品集》、《民间藏扇选集》、《东方红》等大型画集和《卢星堂山水集》。

竹海人家、岱岳秋晚、云蒸霞蔚、春雨霏霏、秋山夕照、秋岘白云晚霜林红树多、杪秋霜露重、雨後、晨曦、神农架写意、万木争春、春山晓云、丽江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竞翠图、春早、闽江上、竹海竞秀、晨雾、幽谷声深、格但斯克湾、江南春、暮裏飞流、香溪雨霁、宁厂古镇、江城雾、峨眉云起、封三庚长冬日。

曾获93澳大利亚首届亚太地区水墨画大展亚军金奖。93中国画大展三等奖。95中日国际美术欣赏展一等奖。98江苏省首届山水墨画大展和98首届江苏美术节大展奖。1996年10月又应全国美协邀请为中南海紫光阁创作了丈二匹《泰山图》,另有电视专题片《半个扬州人》和中国画百家系列片《诗意美——画家卢星堂》。前后被编入《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多种辞书。被中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六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杰出艺术团体授与“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

从艺四十余年来,曾在海内外举办过个人画展十余次。应邀为山西省人大作《黄河之水天上来》、南京人民大会堂作《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南海紫光阁作《泰山图》、怀仁堂合作《锦绣江南图》、天安门城楼作《华岳参天》等巨幅大画。画家擅作林木、冬雪。出版有《卢星堂山水画集》、《卢星堂山水画赏析》。曾在首届亚太地区水墨画大展、日中国际美术展、中国画大展、首届江苏山水画展、首届江苏美术节等获多项奖。另有《当代中国画名家》、《半个扬州人》、《诗意美——记画家卢星堂》等多部电视专题片对其进行过报道。

七、人物评价

马鸿增先生认为:卢老是江苏杰出的“新金陵画派”的传人,看他的小品集,小品不小,文化含量很足,画的品位很纯正,格调很高雅,在当今社会和画坛特别缺乏这种真正的正气和静气。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他的作品群众非常喜爱。他是人民的艺术家。

丁涛先生认为:卢星堂的激情凝聚在笔墨中,小品不在“小”上而在“品”上,人品、功夫、修养三者形成了他小品画的艺术质量和作品价值。

傅二石先生认为:卢星堂不仅能画抒情的小桥流水,还能表现阳刚气派的山水大画,笔力很好,不软。

萧平先生认为:卢星堂的画就是属于江南的,江苏的,他既是旧传统又是新传统,他是写实的,但又不是写实的。

徐善先生认为:笔墨和感受这二者同时存在才产生了卢星堂的艺术,才产生了我们看到的卢星堂的动人的画。

许祖良先生认为:对中国传统精神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奠定了卢星堂成就的基础,使他的风格区别于江苏画坛其他的山水画家。

周积寅先生认为:卢星堂走的是一条传统、生活、修养、创新之路,是自立门户,独树一帜。

左庄伟先生认为:卢星堂在山水画层次的处理和关系的处理上非常精妙,要达到这个高度是很不容易的。

张伟先生认为:卢星堂画流水、丛林、积雪能让人心动。贺成先生认为,他的作品代表了“新金陵画派”先师们的精神所在。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之一。卢星堂的山水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的众多作品曾多次获奖。本书所展示的是他艺术旅途中偶遇的风景,他艺术生活里的零碎片段,他艺术精品里的一组小画儿,单纯,宁静。现在就请你随着艺术大师的笔触来领略水墨画的画理、风情、美境……

八、人物传记

“我从没走过临摹的路子。”卢星堂先生习惯这样谈他的从艺经验。然而,当读了他的人生经历后,便会明白,其实,这位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一生在用真诚的姿态拥抱着生活,拥抱着艺术,也同时拥抱着传统。

1938年10月,一个艺术生命降生在江苏常熟一个乡村的艺术之家。卢星堂先生的父亲虽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但他识文断字钟情丹青,是名重乡里的山水画家,也是虞山画派的最后一代山水画家。家学的影响,少年的卢星堂不仅画名日盛,更立下了“画家”之志。19岁的他担一担被席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的真诚的求艺之路。

他首先投师苏州老画家陶声甫,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的训练使他不久就当上了一个工艺厂的人物山水画组组长。此外,这个工艺厂还让卢星堂先生得到更为重要的收获,就是他在此有机会领略、学习到了陆俨少、唐云等一批大家的艺术精神。

技艺的精进使他有机会于上世纪60年代初成了江苏省国画院第一期学习班的学员,这使卢星堂先生有幸真正走近傅抱石、钱松喦、亚明等众多名家。

没有一个成功的艺术生命不是经历过人生的波折与考验的,这也同样在卢星堂先生身上得到印证。正当他前程刚展之际,命运却让它猛然收住了。1962年他从省画院下放到了宜兴的紫砂工艺厂,1965年,他又被调到了扬州漆器厂,扬州这一站更让卢星堂先生驻留了16年。投入缺少名家指点的工艺行业,似乎注定了要与艺术的“正途”绝缘,但他却以更为真诚的心加倍努力于他的艺术探索与创作。所幸,付出终有回报,在宜兴,卢星堂先生举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展览,也赢得了一位相伴一生的灵秀的妻子;在扬州,不仅扬州的文化底蕴增加了他的艺术的厚度,他的艺术生命还在扬州播了种生了根。

1981年,一直真诚锤炼艺术“翅膀”的卢星堂先生,重新回到江苏省国画院,终于开始了他“飞翔”的姿态。

他的艺术世界中,有春华的灿烂,有夏日的悠长,有秋光的深邃,有冬林的蕴藏,有高山的崔巍,有急流的澎湃,有水乡的空明,有高原的莽莽,有村野的宁静,有山矿的喧腾,有风霜雨雪,有世态风情……目之所及,兴之所至,画之所记,因此,读卢星堂先生的山水画,一定能找到共鸣点,因为,他的画不需要读者费心地走进笔墨、走进传统或走进画家的意境,读他的画,我们便能直接抵达心灵,观照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

卢星堂先生说,他出去写生,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画在心里,他那张8米长3米高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在看了十几天后直接在纸上挥就的。确实,我相信卢星堂先生的“特异”能力,更相信他已在他的心里完成了“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这一认识过程,唯其如此,他的画面构成形式和表现语境才能跳出审美对象的客观束缚,才能自由畅达地写心抒情。不在纸上写生,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卢星堂先生的“从没走过临摹的路子”一说。这不是一种同样的道理吗?学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这也应该是卢星堂先生成功的另一要素。

当然,在卢星堂先生诗性的意象中,更多的还是江南的景物,无论是林野、雪原,还是汀渚、鸥鹭,或是古木、景胜等,都是江南风情,毕竟它们承载着乡情,那里有他生活工作过的痕迹。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