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照片

张莹

张莹个人资料:张莹(1924年7月-1969年6月3日)是我国解放后成长起来的著名电影演员,他塑造的《六号门》中的李俊华、《董存瑞》中的赵连长、《小兵张嘎》中的罗金保等银幕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资料更新时间:2020-05-06 22:23:49

一、个人简介

张莹(1924年7月-1969年6月3日)是我国解放后成长起来的著名电影演员,他塑造的《六号门》中的李俊华、《董存瑞》中的赵连长、《小兵张嘎》中的罗金保等银幕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莹

别名:张松岩(原名)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省·开原市

出生日期:1924年7月

逝世日期:1969年6月3日

职业:电影演员

代表作品:《六号门》、《董存瑞》、《小兵张嘎》

三、早年经历

张莹,原名张松岩,1924年7月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随父谋生,当过搬运工、建筑工、杂役。生活的艰辛铸成了他刚直自强的性格。他白天做工,晚上刻苦自学,凭着一股钻劲,考上了相当于中专的商业学校。青年时代,经人推荐,他加入了开源市的“黄龙”剧团,业余时间到剧团演戏,既有了微薄的收入,又满足了他对文艺的爱好。在这里,他开始了戏剧表演的最初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他从事表演艺术工作打下了基础。

1945年,他加入了辽西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正式开始了演员生涯,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革命斗争中,新生活给予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他随部队在前方,与团员们编排了不少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并创造了《白毛女》中大春等舞台人物形象,得到指战员的好评,成为团里的骨干分子。不久,他被调至东北文工团一团任演员兼分队长,并于194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调至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进入影坛。

四、演艺经历

建国初,张莹曾在《光芒万丈》中饰工人、《赵一曼》中饰地下党员、《白毛女》中饰大锁、《革命姻缘》中饰父亲。

1953年,他参加了影片《六号门》的拍摄。这是一部描写解放前夕,华北某地搬运工在党的领导下和封建把头们做斗争的影片。张莹在该片中饰工人中先进分子李俊华。少年时的生活经历使他对这一角色有着比较丰富的切身体验,使他能较深刻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塑造李俊华时,他努力将这一人物勇敢诚挚的性格和成长过程有层次地、细致地刻画出来,塑造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工人形象。拍摄阶段,他与特约前来参加拍摄影片的天津搬运工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人们很难把他与那些工人们区别开来。在影片《六号门》中,张莹开始显示出自己朴实、刚毅、内在感情丰富的表演特色,被认为是很有希望的“硬派小生”。

五、主要作品

随后,他又在《沙家店粮站》中饰残废军人、《董存瑞》中饰赵连长、《平原游击队》中饰司令员。其中,他在《董存瑞》中创造的我军干部赵连长的形象,受到好评。在创造这一形象时,张莹没有一般地从模仿人物的外在特征入手,而是力求深入开掘和准确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注意刻画角色的独特个性。影片中,有赵连长批评董存瑞浪费子弹这样一场戏,赵连长批评董存瑞,既严厉又慈祥,怎样把握好分寸呢?张莹努力调动自己在生活中的积累,他联想起自己来摄制组前,在火车站批评儿子的情景:儿子不好好学习,他又急又恨;但自己长期在外,又不常见到儿子,心中不免涌上又疼又爱的感情,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张莹把这种真切感受运用到赵连长的形象塑造中去,找到了赵连长在这场戏中爱恨交织的感情基调。赵连长越是爱董存瑞,越希望他快快成长起来,也就越为他浪费子弹而生气,因此要严格地要求他,严厉地批评他;而当过分严厉的批评使董存瑞泣不成声时,他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象对待自己儿子那样含蓄、真挚的疼爱。使这场戏演得朴实生动,感情真挚,层次分明。由于张莹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赵连长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党的教导在董存瑞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影片映出后,受到赞誉。《董存瑞》荣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张莹获演员一等奖。

面对荣誉,张莹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在拍摄完《董存瑞》后,许多导演纷纷邀他拍戏,但是,他放弃了这些拍片机会,于195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以期在表演艺术上进一步深造。学习期间,张莹努力加强理论修养,联系多年的艺术实践,回顾走过的路程,认真总结了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表演技艺。恰在此时,张莹被错划为右派,受到“开除党籍,送北大荒劳动改造”的处理。一想到就要离开自己无限热爱的党,离开自己倾心追求的表演艺术,张莹感到无法忍受。经过痛苦的熬煎和严峻的思考,张莹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在与妻子分别时说:我要“争取重新入党。”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在北大荒度过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时时处处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60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

1960年,他到鞍山话剧团任导演、演员、艺委会委员。导演了歌剧《白毛女》,在话剧《雷雨》等剧中饰演角色,同时为话剧团的人材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2年,他被调回“北影”,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电影战线。在摄影机前、水银灯下,张莹以炽热的激情和忘我的精神投入银幕形象创造中去。先后在《青年鲁班》中饰书记、《红色邮路》中饰社长、《红河激浪》中饰反动军官、《小兵张嘎》中饰罗金保。重返银幕的喜悦和在坎坷经历中积累的创作素材,使他的表演创造迸发出喜人的光彩,步入自己创作道路上的“黄金时代”。影片《小兵张嘎》中的罗金保则是他这一时期银幕形象创造的代表作。

在《小兵张嘎》中,罗金保是我游击队侦察员,是主人公小嘎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之一。影片中,罗金保是在以汉奸身份做掩护执行任务时与嘎子相遇的。他根据剧本提供的这一情节,认真分析了罗金保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特点,决定“正戏反演”,即当罗金保以汉奸身份出现时,就演得外表上比汉奸还像汉奸,动作从容洒脱,还带着一股匪气;但是又藏而不露地在关键时刻细微地揭示出我侦察员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如在“小嘎子路遇罗金保”那场戏中,当小嘎子误认为他是汉奸,从背后向他突然扑过来,高喊道:“打死你,狗汉奸”时,他正在给自行车打气的双手慢慢举了起来,同时,用戴着墨镜的眼睛余光不动声色地审视着身后的“袭击者”,把罗金保的观察、思索、判断的过程准确有致地表达了出来;接着用一个干净利索的动作把嘎子摔出了几丈远,表现出一个侦察员在紧急情况出现时的勇敢机智和丰富经验;当他明白了小嘎子的身份和动机后,并不急于亮明身份,而是紧盯着嘎子,眼神慢慢发生着变化,由严阵以待到消除戒备,并逐渐流露出一种充满着幽默的善意嘲笑。在嘎子明白了他的真实身份,喊道:“老罗叔,你要给我奶奶报仇”时,他真正动了感情,又流露出对嘎子真挚的同情与怜爱,从而使这一段戏,既有妙趣横生的传奇色彩,又有准确鲜明的性格刻画,并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既吸引人,又打动人,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张莹塑造的罗金保形象,真实自然,分寸适度,时代感强,个性鲜明,深受观众喜爱,是建国以后儿童故事片里成人形象中的佼佼者。

在“文化革命”中,他遭到迫害,于1969年6月3日病逝,终年四十五岁。1978年,对他的“错划”问题进行了改正。张莹一生热爱党、热爱艺术,为我国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塑造的真实感人的银幕形象,将长久地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