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增芬照片

马增芬

马增芬个人资料:马增芬,女,1921年出生于北京,西河大鼓演员。五岁随父马连登学艺,七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擅唱短段,与其父共创西河大鼓“马派”唱腔。擅演曲目有《薛家将》、《花唱绕口令》,《江竹筠》、《一分钱一两米》等……
资料更新时间:2023-10-09 15:32:34

一、个人简介

马增芬,女,1921年出生于北京,西河大鼓演员。五岁随父马连登学艺,七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擅唱短段,与其父共创西河大鼓“马派”唱腔。擅演曲目有《薛家将》、《花唱绕口令》,《江竹筠》、《一分钱一两米》等。其父马连登系著名评书演员。其兄弟姐妹还有马增锟、马增蕙、马增祥。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增芬

出生地:中国北京

出生日期:1921年,农历辛酉年

逝世日期:1987年,农历丁卯年

职业:西河大鼓演员

主要成就:与其父共创西河大鼓“马派”唱腔

代表作品:《薛家将》,《花唱绕口令》,《江竹筠》,《一分钱一两米》

三、人物经历

曲艺表演艺术家马增芬于1921年出生于北京南苑一个穷苦的家庭,3岁时父亲在贫困中死去,后随改嫁的母亲一起到了马家。这以后,开始向马连登先生学艺,注定了她从事曲艺艺术的一生。几十年中,马连登既是她的慈父,又是严师,更是共同切磋艺术,创立“马派西河”的合作者。

马增芬天资聪慧,不但自幼学唱西河大鼓,而且学习弹三弦。5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马连登先生在天津撂地演唱西河大鼓,同时还兼为马老先生三弦伴奏。7岁时,在天津大观楼首次登台演唱西河大鼓而走红出名。11岁、12岁时,便在律京唐及河北地区的戏曲曲艺表演界小有名气。她超凡的艺术才能、娴熟的表演技巧,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17岁那年,她以超群的艺术功力首次成功地灌制了她的首张个人唱片《玲珑塔》,至今这脍炙人口的唱段仍为人们赞叹。

在那黑暗的时代,艺人们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受尽了压榨,为了生活而演唱。但是,有着凛然民族气节的艺术家们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时期都奋然离开舞合,如众所周知的梅兰芳就蓄髯谢客在家。日本军人肆意在剧场捣乱,马增芬也毅然退出舞台,不再演唱,此时她仅18岁。直到解放前夕,在那最黑暗的黎明前夜她咬紧牙关,即便在市场上摆摊卖杂物也没有再演唱过。

解放了!马增芬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新的生活中来。1950年她就积极地参加了鼓楼文化馆的工作,为宣传新婚姻法奔波着。为了使街坊们生活能够稳定,她组织了缝纫社并主动提供了设备及生产场地。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她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北京妇女干部学校的舞台上她高唱《王大妈要和平》,组织并参加演出反映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的独幕剧《军民一家》,在北京的街头,她带领人们演出打倒美帝纸老虎的活报剧……而立之年的她充满无限活力,是共产党给了她新的有着美好前景的希望,她要讴歌党,讴歌这新时代!为此,马增芬组织成立了群艺歌剧团,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是歌剧《小二黑结婚》。

195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王决找到马增芬,请她到电台来演唱西河大鼓,并给她一段写好的鼓词《石不烂赶车》。捧着唱词的双手在颤抖,马增芬不禁流下激动的眼泪:终于又能开始我倾注全部心血的艺术了!与以往不同,这次演唱的鼓词是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内容,是描述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故事,为了了解新农村,她重返阔别了三十几个年头的故土--北京南苑,亲眼见到翻了身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的喜悦,听他们讲述那过去的苦难和现在的幸福。这一切深深打动着马增芬的心,她充满激情地第一次用源自田间地头、本来属于农民的艺术形式,击打着原本是犁铧片而演变来的铜板歌唱农民。电台括出后引起极大反响,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马增芬参加了广播电台的工作,加入了中央广播说唱团。

中央广播说唱团是全国一流的曲艺表演团体,汇集了最优秀的曲艺表演艺术家。在这样的有着浓重艺术氛围的团体中,马增芬不断地锤炼着自己,在完整继承传统的西河大鼓唱腔艺术的同时,不断地吸收其他姊妹曲种或艺术形式的精华,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著作,努力充实着自己的表演。她常说:没有继承就会失去西河(大鼓)本身的媚力,没有出新就不可能使西河(大鼓)发展。她说:要想使其发展就要不但保持传统、民俗的部分,又要有时代感,尽量使其雅、使其美。她认为,现代的听众、观众已经从单纯听讲故事过渡到以欣赏优美唱腔和表演为主。

基于她对艺术深刻的理解,努力挖掘、整理并演唱了许多传统节目。如:《走马观碑》、《打黄狼》、《马前泼水》、《双锁山》、《大闹天空》、《游湖》等等。她以高超的创腔技巧对原有的唱腔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像《游湖》中为了更好地刻画秀丽的西湖景致和娇俏的白素贞与英俊的许仙及优美的爱情故事,在唱腔设计上使用了许多迤逦动听的花腔以达到声情并茂。

马增芬清脆的嗓音天赋,加上她对唱段反复揣摩理解和在唱腔及表演中出奇的细腻处理,在刻画待字闺阁的少女、清纯的村姑等一些曲目时使观众听得如醉如痴。如《绣鞋帮》、《绣汗中》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游湖》等。

马增芬更能驾轻就熟地表演那些轻松、充满笑料的小段儿,如《偷年糕》、《偷杏儿》、《要酒菜儿》、《懒汉变鸡蛋》、《上煤堆》、《大方人》等等。她的表演俏皮、洒脱,使人回味无穷。

马增芬口齿伶俐、底气充足,吐字发音非常准确。在演唱中,她一定使唱腔适应唱词中每一个字的准确发声,而绝不单纯为了维持故有的唱腔而使字的发声走了形。唱法上讲究喷口、气口、俏口。至今让广大听众非常熟悉的《玲珑塔绕口令》《花唱绕口令》确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人百听不厌。

1961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的西河大鼓研讨会,由马增芬和她的父亲、西河大鼓表演艺术马连登老先生所共同形成的西河大鼓表演风格被推崇、确立为“马派西河大鼓”,成为女声声腔的卓越代表。马增芬歌喉嘹亮,可以用“华”、“美”、“甜”、“脆”四个字来概括。她的唱腔挺秀豪放、跳跃活泼、感情丰富,有新鲜感、流动感、感染力强,很注意音乐造型,充满时代气息。

马增芬不但完整地继承西河大鼓艺术的优秀精华,而且不断的创新以能描述刻画时代人物。比如演唱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的唱段《邱少云》,一改她习惯的活泼流畅的唱腔,整个基调都是庄严的。为了加进感情渲染、她不加花腔,多用拉腔、下扎腔去充实演唱效果。在开始时她用凝重的语调配乐朗诵四句诗句,将听众带进战火纷飞的朝鲜战争的环境中去。唱段的中间加进说白,使说唱相间,增加表现力。特别在结尾部分的一段赞歌,在曲调上有很大突破,唱词是:

天上的星星永远亮晶晶,

地上的清泉永远水清清。

大江流水永远流不尽,

高山的松柏永远青又清。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

你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她使用了悠扬婉转的“双高”曲调去表现,“双高”曲调既含蓄深沉又激昂有力,马增芬在这段“双高”曲调中又糅进了现代歌曲的唱法,很有时代感。从“双高”最后又转到“海底捞月”的唱腔,真是曲尽其妙,感人至深,把英雄的形象推到了最高峰,唤起听众对英雄的无限敬意与怀念。再比如她演唱的《拉萨河畔》,其中在描述解放军战士和藏族同胞联欢的情景时,伴奏使用了西藏“锅装”舞的主旋律,而马增芬跳了几下“锅装”舞步。由于她在设计伴奏和唱腔时与西河大鼓原曲调天衣无缝的巧妙结合,不但没有使唱段脱开西河大鼓的韵味,而且使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特定的氛围。真是维妙维肖。

1958年,马增芬受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之邀,为一部描述农民战天斗地兴修水利的新闻纪录片用西河大鼓的演唱配音。行腔唱句要保证与画面内容的一致性,演唱的节奏、快慢起伏是用秒表来掐算的,其难度之高可见一般。但是她圆满完成任务,开创了用演唱作新闻电影解说的先河。

马增芬的生命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她在追求艺术上尽善尽美的同时努力完善着自己。她倾心她的艺术,同时又用西河大鼓作为武器去战斗,当好宣传员,做广播战线上的尖兵。在广播局(后广电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作为广播事业的优秀代表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多次被邀请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并荣幸的被邀为周恩来总理的客人共进午餐。她多次上山乡、到农村、下部队、去工厂演唱,练兵场射击场、车间里机床旁、田间地头打谷场都是她的舞台。深受广大工农兵的喜爱。

1958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出时,她的高血压病很严重,但在台上依然认真表演,而且连唱三段,由于过度劳累突发了脑溢血,是组织上派了最好的医生抢救了她的生命。她说:用天下所有的树做笔,所有的海水都变成墨汁,也书写不尽党对我的恩情!

这以后她依然不辍地活跃在舞台上、录音室里,同时积极的带学员学艺。她不但培养西河大鼓表演的继承人,同时被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电影学院及电台播音部聘请为语言老师,教授语言语音课程,辅导他们吐字发音。可谓大江南北,桃李满天下。

在那颠倒黑自,世宇混饨的“文革”十年浩劫中,一代曲艺名家马增芬也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这位正直的、为了人民所喜爱的艺术而倾注全部心血的艺术家被诬陷为“宣扬封资修的反动学术权威”。残酷的批斗使她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伤害,当她得知她的一个孩子因受株连被害致死时,悲痛万分。她的心在滴血!然而,就在那样的岁月中,她依然含着悲愤,以超人的毅力写就了《西河大鼓演唱浅谈》等文章,为我国民族曲艺事业的发展奋斗着!直到“四人帮”粉碎之后,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直接干预下,澄清了一切诬陷不实之词,她得到了彻底平反。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多届常委,马增芬积极的参政议政,曾多次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不遗余力地为弘扬民族文化大声疾呼。

马增芬同志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委,中国文联理事。她生前出席了各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为民族曲艺事业的发展做出毕生的贡献。

四、人物年表

1921年,出生

1926年,开始学艺

1928年,登台

1932年,首张唱片《玲珑塔绕口令》出版发行

1954年,参加中央广播说唱团

1958年,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首批《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1961,确立“马派”西河

自中国曲艺家协会成立起即为常务理事

全国文艺工作者联合会成立起即为理事

生前作为曲艺界代表参加了各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协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第一至六届委员,第二至五届常委

1987年,卒

五、主要作品

偷杏绿水红莲

绣汗中走马观碑

绣鞋帮背篓上山

偷年糕拉萨河畔

要酒菜许仙游湖

吹大气刘云打母

大姑娘马前泼水

拴娃娃大闹天空

上煤堆花唱绕口令

捞孩子刘老三开店

西瓜园石不烂赶车

红月娥韩湘子上寿

钉钮扣懒汉与鸡蛋

打黄狼玲珑塔绕口令

头字令王贵与李香香

大方人刘姥姥进大观园

江竹筠党的女儿徐学慧

邱少云推土机上传家信

双锁山一分钱和一两米

九个鸡蛋伟大的普通一兵

传统节目及新创作节目达一百五十多段。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