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盛照片

梁华盛

梁华盛个人资料:梁华盛(1904—1999),广东高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黄埔学生中第一位省主席。早年参加东征北伐历次战役,193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抗战初期任第190师师长和第10军军长,1940年10月14日任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4月10日任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2 17:22:51

一、个人简介

梁华盛(1904—1999),广东高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黄埔学生中第一位省主席。早年参加东征北伐历次战役,193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抗战初期任第190师师长和第10军军长,1940年10月14日任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4月10日任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1948年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沈阳防守司令官,1949年出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后携同母亲、妻儿等家眷经海南赴台湾。1999年在台湾病逝,终年95岁。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梁华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高州市泗水镇里道坑村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99年

职业:国民政府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一期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积极参加对日抗战

党派:中国国民党

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三、人物简介

梁华盛,广东茂名人,国立高级茂名中学,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  1925年起在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排连营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1930年任第二师第二旅副旅长兼第四团团长。  1932年任第八十三师二四七旅少将旅长。  1933年9月升任第九十二师中将师长,后调任蒋介石侍从室中将参谋。  1945年4月授陆军中将,1936年11月授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预备第四师、第一九0师师长。  1939年初任第十军军长。  1940年冬任四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任中央训练团大队长。  1944年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教育长。  1945年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  先后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武汉会战、远征印缅抗战诸役。  1946年任东北行辕副主兼吉林省政府主席。  1947年任东北吉东兵团司令官。  1948年1月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长春绥靖公署主任、沈阳防守司令。  同年冬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赴台湾。  1996年春以92岁高龄为《黄埔军校将帅录》题词。

1999年在台湾病逝,终年95岁。

四、生平经历

梁华盛,1904年9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茂名县杨柘乡(今高州市泗水镇)里道坑村,其父梁海珊、叔梁桂山是同盟会会员员,曾为光复粤省南路地区作出贡献。其母赖氏出自名门。梁华盛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爱看粤剧,崇拜岳飞。进入茂名县立小学、中学读书后,成绩优良,尤爱体育,曾夺得高属六县学生体育运动会国技(武术)比赛冠军。1923年高中毕业。1924年春与赖兰英结婚。

1924年5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与同学杜聿明、关麟征床铺相连。在校期间,他严于律已,勤学苦练,并参加校中血花剧社演出革命剧目,多次担任要角,为校长蒋介石所赏识。

1925年起在黄埔军校教导团及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排、连长(团长何应钦),参加第一、二次东征,以作战英勇著称。

1926年春升营长,从东路军北伐,进抵沪宁路。

1927年革命军克复南京后,调任第1师参谋处长。8月任第1团副团长。11月调第22师第2团团长。

1928年春担任团长,率部进军山东,与孙传芳、张宗昌等军阀作战,连下数地,协同友军攻入济南。7月,任第1师(师长刘峙)第2旅(旅长胡宗南)第4团团长。

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梁随第1师集结于安庆,继入湖北讨桂。同年秋,蒋冯战争爆发,梁率所部在民权车站参与讨冯,取得大捷。不久,克开封,升第1师第2旅副旅长兼第4团团长。

1930年5月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时,梁随第1师开赴豫东,于陇海路一带参加对冯阎两军的作战。6月,该师调往津浦路作战,油菜坊一役击败孙良诚部。7月11日,晋军孙楚突破蒋军防线,情况危急。梁率领第4团激战收复李坝集车站及其南北阵地。蒋军局势转危为安。

1931年4月,升任第四十五师(师长卫立煌)独立旅旅长,率部前往江西“围剿”红军,失败而撤。同年9月,45师改番号为第十师,他仍任独立旅旅长。

1932年淞沪抗战事发,作为第八十三师(师长刘戡)第二四七旅旅长,率部进驻浙江担任策应。淞沪停战后,率部往湖北与红军徐向前部作战,逼使驻鄂红军撤出根据地。同年冬,升任八十三师副师长,率部由平汉铁路进抵北平,参加长城抗战,于北古口、南天门、大小兴安岭诸战中血战经月,有效遏制敌人进犯。5月,第83师奉命担负北平城防。不久,梁任独立第32旅旅长。1933年春,升九十二师师长。

塘沽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在南昌指挥对红军第五次“围剿”,梁奉命调回江西与红军作战经年。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梁奉命率部追击,由江西直追到四川之北的松潘。

1935年春,蒋介石坐镇贵阳指挥“剿共”,梁奉命率部由贵阳开至昆明追击红军。事后蒋介石召见嘉奖梁华盛,并亲书“忠勇”二字赠梁。当年4月授陆军少将。

30年代初,梁华盛与其他出身于黄埔军校初期的效忠于蒋介石的国民党少壮派军官组成蓝衣社,成为“领袖最倚重的骨干分子——“十三太保”之一。

1936年秋,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侍从参谋兼警卫大队长。从黄埔嫡系的“天子门生”,到忠诚于蒋介石的“蓝衣太保”,再到“蒋委员长”的侍从参谋,梁成了蒋介石所倚重的红人。

1936年12月,梁入读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陆军大学是国民党培养高级军事指挥员和高级幕僚的最高军事学府。国民党军委会为培养部队的团、旅、师长和上校以上参谋人员等,指示该校增设特别班。特别班第3期学员130人,其中免试入学的特准学员20人,包括冯玉祥(军委会副委员长)、苏祖馨(后任第48军军长)、李振(后任第18兵团司令官)、李良荣(后任福建省主席)、黄百韬(后任第7兵团司令官)、鲁崇义(后任第30军军长)、韩练成(后任第46军军长)、贺执圭(后任湖南省防空司令)等。梁在陆大学习了战术、战史、筑城学、地理学、输送学、后方勤务、参谋业务等课程。陆大在国民党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黄埔,有“黄马褂、绿(陆)帽子”之说(即有黄埔和陆大两个学历的军人得到重用)。

1、率领“忠勇师”在江西英勇抗日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梁华盛调任预备第四师(后编为第一九O师)中将师长。该师官兵衣袖绣有“忠勇”两字,号称“忠勇师”。

1938年6月,率部在25军(军长王敬久)编成内赴江西参加南浔线对日作战。7-9月,奉命防守德安、星子一带,保卫九江,侧应武汉,阻击日军。8月率部固守,扼守长江与鄱阳湖水路要冲,侧面威胁西犯武汉的日寇。经过几个月的激战,致日军沉重打击。其中德星公路东西牯岭阵地战之后,战时东京电台著名心战广播员“东京玫瑰”播称,日军最怕的一是宋哲元的大刀队,是梁华盛的第190师。

2、担任第10军军长,在浙江参与抗战

梁华盛1939年1月升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7月升任第十军中将军长。其后,率部参加皖南殷家汇、江西景德镇等战役。不久,奉调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钱塘江南岸(宁波至桐庐)总指挥官,负责确保浙东,防止敌军南下。期间,第十军军部遭日军突袭,梁泅水逃脱。顾祝同报请蒋介石对梁予以“撤职查办”,梁遂回老家茂名。

3、担任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负责战区政治训练工作

梁在老家呆了大约半年,1940年5月,出任第四战区(驻柳州,司令张发奎)政治部中将主任,负责战区政治训练工作。任内大搞政治宣传,开展体育活动。不久回家治父丧,在高州城郊西江坡创办海珊中学。重返柳州后创办“中正日报”,并指导越南革命同盟会(1942年在柳州成立)工作。越南胡志明、阮海臣等八百多青年曾在梁创办的中越训练班受训。

4、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南干训团教育长,在云南参加抗战

1943年4月10日,梁华盛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驻守滇西,协助总司令宋希濂指挥大军渡过怒江,向驻守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地日军发起猛攻,相继收复这些城镇。在此前后,梁华盛还担任过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第5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

1944年,出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一月后改称西南干部训练团)教育长,蒋介石兼任团长,实际由梁负团务全责。该团旨在训练远征军及陆军总部辖下之各级干部,采用新教材,配合新式装备,聘用美籍教官任教。先后在该团受训结业者达5万多人,完成美式装备36个师、6个炮兵团、18个炮兵营,为后来之滇缅会师、打通国际运输线以及湘桂战告捷等创造了条件。在昆明期间,梁还兼任第五集团军副司令官,与司令官杜聿明联手拱卫昆明。

1945年抗战胜利后,梁调升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驻锦州)。1946年春,司令杜聿明因病住院,梁受命代行其职权亲率新一军、新六军北上接收东北,但杜聿明不信任他,千方百计架空他,而让另一个副司令郑洞国负实际指挥责任。后又兼东北行辕副主任。

1946年5月,梁兼任吉林省政府代主席,10月正式任主席。在“十三太保”的黄埔同学中,第一个当上封疆大员,故自称“黄埔主席第一人”。主席任内,梁组建参议会、保安团,实施保甲连坐制;征兵抓壮丁,扩充兵员;接收工厂,征收税捐;铺张浪费,大兴土木;办报纸、建学校。

1947年5月兼任吉东兵团司令官,指挥守军固守孤城吉林市,后吉林的60军曾泽生部突围到长春。

1948年1月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长春绥靖公署主任、沈阳防守司令。

辽沈战役失败后离开东北,南回广州。

1949年出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后携同母亲、妻儿等家眷经海南去台湾。

1949年赴台湾后即解其军职任国策顾问等职,1982年退役,从事工商业,经营摩托车工厂和华胜、华运、华联三家公司。台湾广东同乡会成立后当选会长后又任高雷同乡会会长。著有《八十健行书》。

改革开放后他常与家乡亲朋通讯,九十年代还曾回广州、北京观光,会见亲友,曾资助家乡办学,但未回到老家。

1996年春以92岁高龄为《黄埔军校将帅录》题词。

1999年3月2日,病逝于台湾。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