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广照片

冯思广

冯思广个人资料:冯思广(1982.1-2010.05.06),男,1982年1月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2001年9月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5年6月招飞入伍,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飞行学院,2009年荣立三等功,是一名新一代优秀飞行员。2010年5月6日,为舍身捍卫人……
资料更新时间:2019-10-17 08:55:30

一、个人简介

冯思广(1982.1-2010.05.06),男,1982年1月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2001年9月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5年6月招飞入伍,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飞行学院,2009年荣立三等功,是一名新一代优秀飞行员。2010年5月6日,为舍身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而牺牲。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冯思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

出生日期:1982年1月

逝世日期:2010年5月6日

职业:飞行员

毕业院校:山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英雄事迹:为免坠机市区错过跳伞机会牺牲

三、牺牲事件

2010年5月6日晚,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驾机在连续起飞过程中发动机骤然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他用28岁的宝贵生命,书写了一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时代颂歌!”冯思广所在济空航空兵某师师长詹仁明介绍。

2010年5月6日,该师在济南组织跨昼夜飞行。20时51分,飞行员冯思广和张德山驾机起飞。21时30分,第二次着陆连续起飞高度约50米,发动机声音骤然减小,推力迅速下降,后舱飞行员张德山急促向地面报告“我停车了”,飞行指挥员、师参谋长沈树范迅即果断发出指令:跳伞!跳伞!

千钧一发之际,冯思广和张德山十分清楚:飞机前下方不远处,就是一大片居民区和夜市。如果不改变飞行轨迹,后果不堪设想!

生死关头,冯思广和张德山只有一个念头: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没有立即弃机跳伞,不约而同地前推驾驶杆,将飞机由仰角12.3度迅速推至俯角9.8度,看到飞行轨迹已经避开居民区,才实施了跳伞。飞参记录显示,飞行员跳伞前,驾驶杆前推44毫米,由此改变了飞行轨迹。

按照飞机坐椅弹射程序,后舱先于前舱弹射,间隔为1.1秒。就在这1.1秒之间,先行跳出的后舱飞行员张德山跳伞成功。而前舱飞行员跳伞时飞机高度仅有32米,且带有16度俯角,低于弹射安全包线高度,弹射后降落伞未张开即坠地,前舱飞行员冯思广同志壮烈牺牲。

四、荣誉

2月16日晚,由中国伦理学会联合山东电视台举办的“2011中国十大孝子”颁奖晚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济空航空兵某团飞行员冯思广烈士榜上有名,被评为“2011中国十大孝子”。

人民网军事在线北京6月4日电为避免飞机坠落繁华市区壮烈牺牲的空军“双学士”飞行员冯思广烈士,6月4日被空军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此前,济南军区空军已为其追记一等功。同日,空军给飞行中队长张德山记一等功,并授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5月6日,空军驻济南航空兵某师飞行员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在驾驶某型飞机时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市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年仅28岁。

28岁,青春融入长空。连日来,冯思广烈士舍身为民的英雄事迹,在国际、国内引发热烈反响。法新社、路透社、共同社等世界著名通讯社和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相继介绍了这位“蓝天英雄”。海外读者认为,“中国空军飞行员在面对自身、战机和居民三者安危选择的时候,头脑清醒、处置果断。这一壮举将载入史册。”人民网、新华网和中国军网开展的网上悼念活动,引发全国网民的热切关注,纷纷表示要像冯思广那样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内不愧心,用感恩之心热爱祖国、回报社会。

据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石华介绍,“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是空军对飞行人员的最高褒奖。近年来,在生死关头忠实捍卫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英雄飞行员李中华、梁万俊、陆兵、李剑英、李峰、孟凡升和秦军等,曾先后获得这一殊荣。

五、关键点

这次发生的重大空中特情,发动机空中停车和摔掉飞机都是飞行员不可抗拒的,唯一可以抗拒的是选择飞机坠毁点,飞行员用生命做了顽强抗争。对这次特情处置经过,无论是科研院所的资深专家,还是部队的老飞行员,一致认为是完美的,即使让当事飞行员再重新处置一遍,也难以比这次做得更好!有几个看似平淡的关键词值得关注。

早一秒发现,就多一分先机

据空军调查结论报告,这次飞机空中停车的原因是主燃油调节器柱塞泵传动杆外套齿严重磨损,失去驱动,不能向发动机供油。有专家形象比喻:“这好比是一个严重心脏病人,就是医生24小时坐在旁边,也阻止不了他心脏停止跳动。”这是个“免维护”、也无法拆卸维护的部件,一旦坏损,飞机会在无征兆情况下突然停车。

不可抗拒的灾难真的来了!当飞机发动机骤停的余音还在嘶鸣中,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后舱飞行员张德山在第一时间判定飞机停车了,并立即向塔台作了报告。如果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精力稍不集中,晚发现或恍惚那么一两秒钟,就会错过最佳处置的时间节点,不仅救不了人民群众,可能连一个飞行员也救不回来了。

团政委钟召波介绍说,张德山是个严谨细致的人,他飞行服裤脚的拉锁从来都是拉到底的,从来没有过不拉或只拉一半。飞行员普遍反映,张德山的飞行状态十分投入,只要一上飞机,不管计划大小、课目难易一律同等对待,特别在空中注意力分配上,要求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始终保持警惕,从不懈怠。正因为这样,故障刚一露头就被他及时发现,并及时报告,赢得了成功处置的先机条件。

只有敢于负责,才能不被追究责任

飞行当天的指挥员是副团长刘强,由于他指挥时间短、经验还不足,新员夜航标志灯着陆带飞时由副指挥员、师参谋长沈树范主指挥着陆阶段飞机。事情来得也这么凑巧,带飞新员的飞机真的出事了,也真的碰上了指挥老道的沈树范。

空地通话记录显示:21时29分33秒,飞行员张德山报告“我停车了”;21时29分35秒,副指挥员沈树范下达“跳伞、跳伞”口令。从飞行员报告到指挥员下令仅用2秒钟,去掉飞行员报告词占用的时间,沈参谋长在不到1秒钟内就发出了这个决断性命令。如果指挥员怕担责任,下不了指挥跳伞的决心或晚下达命令,都会贻误战机、害人害己。

“跳伞”两个字是飞行指挥员最难下的一个口令。这一口令的发出,不仅意味着战机坠毁,更意味着飞行员生还定数难料。在千钧一发、命悬一线之际,敢于拿起话筒,果断下达这种命令的指挥员都是好样的!他们有敢于负责的精神、临危不乱的心品、驾驭态势的能力。

沈树范的果断决断,不仅来自于以上几点,更得益于对自己飞行员的熟悉。当时,空中还有7架飞机在飞行,其中4架是教练机,共有11人。由于情况危急,张德山报告时省略了代号,但沈树范一下子就听出他的声音,同时这架飞机从着陆到连续起飞都没脱离他的视线,所以沈树范没有片刻犹豫就果断下达了跳伞令。

平时心理有准备,关键时刻豁得出

飞行员跳伞时,飞参记录下的飞机时速为291公里/小时,以此速度推算,再向前直飞两三秒钟,飞机就将进入城区。如果不是飞行员处置时机和处置方法把握准确,必将把天灾酿成人祸。

为争取处置时间,张德山右手稳杆,左手拉开弹射救生装置拉环,没有按照“双手提拉”的跳伞要求去做,改变飞行轨迹和跳伞自救动作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据大队教导员庞松涛介绍,事故调查时发现,两天前的飞行准备中,冯思广对低空特情处置做了认真研究,技术研究本上记了一大段相关措施和方法。

两名飞行员瞬间产生的英雄壮举,有着深厚的思想积淀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在短短的5秒钟内,根本没有时间让冯思广、张德山过多过细权衡得失利弊,他们的准确决断是在闪念之间,甚至是在潜意识中形成的。

扎实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这次正确处置突发特情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因机场南邻城区,这个部队经常在飞行人员中开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教育,对一旦发生空中特情如何规避人口密集区处置有方法、有措施、有预案,潜移默化中使飞行员每次由北向南起飞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尽管飞行员嘴上不说,但人人心里十分清楚。

正所谓,缸里有米心不慌,关键时刻用得上。由于发现及时、指挥果断、处置准确,使这场不可抗拒的灾难降到了最小损失。这是带血的经验,不可不察,不可不借鉴!

六、崇高信念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借用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来评价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英勇牺牲的冯思广烈士,非常恰当。风华正茂的冯思广英年早逝,但他永远活在部队官兵和当地百姓的心中。

雄鹰折翅,慷慨悲壮。冯思广和张德山同志在起飞高度只有50米、发动机突然停车、只有几秒钟可供处置的时间内,面对前面的居民区毅然强行改变飞行轨迹,作出了一次生死抉择,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次生灾难。两名飞行员在生死关头,用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对人民大忠大爱的英雄行为,模范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他们的英雄事迹,是革命军人热爱人民、献身使命时代乐章中的最强音。

各级党委和广大官兵要把冯思广、张德山的先进事迹作为在本职岗位深化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教育和引导广大官兵向他们学习,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学习冯思广和张德山,就要学习他们心存大爱,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思想境界。追寻冯思广短暂而闪光的生命足迹,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于贫寒苦境的他,从小受到农家最基本最朴素的教育熏陶,中国农民特有的善良、朴实、真诚、忠厚、仁爱、本分和坚强构筑成他的性格特点。正因为有这些良好的品德做基础,入伍后又接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塑造了他讲大局、不自私,先人后己,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人生观和利益观。

学习冯思广和张德山,就要学习他视死如归,在生死关头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如果在险情发生的瞬间,冯思广和张德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跳伞求生,而不是迅即改变飞行轨迹的话,他们的生还便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和生命财产遭受重创的基础之上。自己生,群众死;群众生,自己死,在遇到个人安危与群众安危面临威胁而只能单选时,该如何抉择?两名飞行员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正确而响亮的回答,冯思广同志用生命诠释革命军人愿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一切的铮铮誓言。

学习冯思广和张德山,就要学习他们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良好心理品质。每临大事有静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如何保全自己求得生存是人的本能使然,但冯思广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飞机下面的市区和人民,在处置险境时不浮躁不惊慌,他用清醒的思考克制了求生避死的本能反应,准确地前推飞机驾驶杆改变飞机状态后,再拉动座椅下的弹射拉环实施跳伞。心静如水,处变不惊,才能真正用小牺牲换取大牺牲,否则,自己先乱作一团,结果只会带来更大的牺牲。

学习冯思广和张德山,就要学习他们爱军精武,精湛过硬的飞行本领。冯思广从小羡慕军人热爱军营,向往蓝天渴望和平,他曾两次选择招飞入伍,有着不穿军装誓不休的执着精神。大学毕业赶上招飞末班车后,他一心扑在飞行训练上,钻研飞行理论,苦练飞行技术,先后两次克服身体病痛,都不愿放弃痴心追求的飞行梦,在改装训练中,明明一个动作做合格了,他还要求再做一次才放单,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奠定了他准确处置空军特情的能力水平,为更好地挽救人民利益增加了成功的筹码。

唯有牺牲多壮志,英名浩存天地间。我们要把对烈士冯思广的礼赞和学习转化成立足本职增强素质的动力,坚定用行动、甚至生命来践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延续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良传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补办婚礼

2010年5月12日,山东省茌平县烈士陵园里哀乐低回。主干道苍松翠柏间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冯思广烈士”。

冯思广家境清贫,他和姐姐是靠7万元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招飞入伍后,冯思广省吃俭用去年才还完贷款。回想懂事孝顺的儿子,冯思广年迈的双亲很难站立起来,在官兵的搀扶下不停地抽泣着,哀痛欲绝。

冯思广和空军某场站医师田文君已于2009年8月领取了结婚证,几次计划举行婚礼,都因冯思广加紧进行改装训练而未能如愿。在5月10日为冯思广举行的追悼会上,田文君以她和冯思广的名义,给济空司令员刘忠兴中将敬了两个军礼,颤抖的右手久久没有放下。田文君说,“请司令员见证,今天就是我和思广的婚礼……这辈子,嫁给这样的飞行员不后悔……”

八、社会评价

中央军委领导获悉后深情称赞:“虽然冯思广同志牺牲了,但那种视死如归、英勇无畏、对人民大忠大爱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冯思广烈士的英雄事迹在空军部队引起深刻反响,成为广大官兵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空军飞行员们表示,要像冯思广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倾心竭力。

浙江杭州网友ip:115.192.*.*:2010-05-2012:18:26.0发表

弹射正常,理论上可以零高度,但如果带俯角,就超出安全范围了,低高度跳伞成功率是很低的,限制条件太多,所以不能怪座椅厂家。

飞行员表现非常令人敬佩,正常情况下,低高度发动机停车,应该拉起,尽可能取得高度后跳伞,高度越高成功率越大,但他们却作出了相反的动作。如果换作是你在上面,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说风凉话的人,我只能说:悲哀!如果有一天国难当头,第一个做汉奸的估计也就是这类人……

辽宁沈阳网友ip:123.191.*.*:2010-05-2012:29:13.0发表

军人就是有铁的纪律,作风就是过得硬,这是军队的骄傲,国家的骄傲,家乡的骄傲,军人就是随时准备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是一个老兵,今年孩子高考,我就让他报军校,也是飞行专业。我孩子如果真能当兵,我也会这样教育他:军人就应该是国家的脊梁,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也应该这么做。不是我无情无义,铁石心肠,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比什么都重要。心中无大义,损人利己,不是男人所为。

九、追记

5月12日上午,山东省茌平县烈士陵园里哀乐低回,主干道苍松翠柏间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冯思广烈士”。

一辆车头挂着黑花挽着黑纱的汽车,缓缓驶进陵园。只见满脸垂泪的冯思博双手捧着堂兄冯思广的骨灰盒慢慢走下汽车,走向烈士纪念堂,紧跟其后的是烈士的年迈双亲,沉浸在丧子之痛的巨大打击中,他们很难站立起来,在官兵的搀扶下不停地抽泣着,哀痛欲绝。

自发赶来的乡亲、同学、朋友和地方政府领导,目睹英年早逝的烈士遗像和悲恸难当的烈士父母,泪水夺眶而出。透过迷茫的泪眼,记者仿佛看到遗像上的烈士,渐渐鲜活起来,从家乡的田野走来,在部队的训练场上消失……

28年前,冯思广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家境并不宽裕的冯家,在当地乐善好施却是出了名的。冯思广小时候就跟着奶奶帮助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经常干些跑腿送饭的事,小小年纪就有了仁爱之心。

他父亲给记者讲了这么个情节。小时候邻居逗冯思广说,你要是捡到十元钱怎么办?小冯很认真地说,那我就留着自己花。邻居又问,那要是捡到一万元呢?冯思广想了想说,那我就得还回去,不然丢钱的人会上吊。

冯思广家境清贫,但父母十分重视他和姐姐的学业。为了他们姐弟俩上学,花光了家底子不算,还债台高筑。姐弟俩是靠7万元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

招飞入伍后,冯思广每月开销也就百十元钱,主要买点日常用品,其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让父母偿还读书欠下的债务。一只普通的塑料水杯,他用了4年,并且走到哪都随身带着,旧了也不舍得换一个。

“去年4月,家里的贷款都还清了,眼看好日子开始了,可惜我儿子没命了……”忆及往事,冯思广的母亲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

从小帮助父母劳动长大的冯思广,一直没有改变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每次回家,都要帮父母一把。去年中秋节部队放假3天,正好赶上家里秋收,冯思广一回到家就进地里干活,归队时是从地里直接去的汽车站。大队干部回忆说,看到冯思广身上有不少泥点子和碰刮的血印子,一问才知道是帮父母收玉米弄的。

凡事总喜欢替别人着想,这是冯思广的特点。同住一个寝室的战友蔡丹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站在二楼站的窗台上擦玻璃,冯思广进屋后赶紧让他下来,说“你的姿势太不安全,要像这样才行!”说完就示范起来,并坚持自己把窗子擦完。晚上休息后,冯思广不论翻身还是上厕所,动作都特别轻,特别小心,生怕影响了蔡丹。如此细心待人,当然赢得别人敬重。当年与他同批招飞入伍的同学,如今大多数分配到了兄弟部队,只赵小明和冯思广从航校到部队始终在一起。这些天南地北的40多位同学得知冯思广牺牲的消息后,自发捐款6万多元,由赵小明转交给了小冯的父母。

冯思广与父母亲最后一次相聚是在今年春节。除了节假日回老家看看,他一年很少回去,但他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与父母拉拉家常。他不想让父母为他的飞行担忧,父母也不想他为家里琐事影响飞行。三个月前,十分疼爱冯思广的爷爷去世了,家人为了让他安心训练,一直没有告诉他,直到冯思广牺牲也不知道这个噩耗。冯思广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正好是他爷爷去世后的“百日”。倘若真的有天堂的话,他们爷孙俩人只有在那里相见了。

许多人的童年都有飞天梦,冯思广也是一个。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天上拉烟的“小燕燕”。儿时蓝天情结,终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比一天清晰。就在冯思广高考的那年,他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他要参加招飞!要当飞行员!可惜,在千选万选的招飞过程中,冯思广与梦想失之交臂。为此,他还痛苦了好一阵子。

也许是老天眷顾,也许是命中注定。就在冯思广地方大学马上要毕业时,一个招飞的机会再次摆到了他的面前。冯思广兴奋极了,深埋心中的梦想之火再一次被点燃。这是他把梦变成现实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他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这次他终于成功了!于是,冯思广放弃已经找好的工作,毅然走进军营。

“当年小冯知道从事飞行有风险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冯思广的父亲说:“就因为知道开飞机危险大,才不想把招飞的事告诉家里,怕俺们不同意。看到孩子很迷飞行,俺们也支持了他的选择。”

穿上“空军蓝”后,冯思广感到骄傲,家里感到光荣。冯思广父母说,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冯思广身穿飞行服在飞机前的一张照片。那是他第一次参加飞行训练时留下的照片,脸上灿烂的笑容,写满了第一次飞上蓝天的兴奋与激动。

可就在冯思广越飞越高的时候,身体竟然拖了他的后腿,他因慢性阑尾炎手术住院了。不能飞行的日子,对冯思广来说实在太难熬了,手术后没几天就急着要出院。医生说,你不养好病,出院也飞不了。这句话正中他的要害。于是,冯思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很快康复出院。重返蓝天的冯思广如鱼得水,翅膀奋力高飞。可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又一次因病住院。两次生病,影响了飞行训练进度,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飞行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下定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飞上云端,驰骋蓝天。

看到冯思广的改装训练进度已经落下了一大截,团里只好把他从08期改装新员并进了09期。因为是大学生特招飞行员,本来冯思广就在同期学员中年龄较大,现在又与下一期学员一块改装,他着实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哥大”,最小的学员比他小4岁。而同批毕业的战友,都已放了单飞,有的还当上了中队长,连大队领导都担心他会有思想包袱。但冯思广向往蓝天的热情不仅没有一点减弱,相反,更激起了他征服万里云天的斗志。只要能飞行,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冯思广头脑灵活,善于思考,遇事不满足于表层现象,总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团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作为双学士飞行员,冯思广的大学生特点十分明显,善于用知识打造飞天翅膀,用智慧博击万里云天。

冯思广的航理学习十分认真,和他一个宿舍的蔡丹再清楚不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冯思广都会重温一遍《飞行手册》。为检验学习效果,每次都是请蔡丹帮忙提问。提问的环节还没开始,冯思广倒先给蔡丹提起了要求:“别总问些简单的糊弄我,要问就问些难的和容易留死角的问题。”

教导员庞松涛回忆说,冯思广对电脑很精通,喜欢利用网络学习。一次,部队休息,大部分人都回家或上街了,空勤楼空荡荡的。庞教导员经过冯思广的房间时,透过虚掩着的门,看到小冯正入迷地趴在电脑前,当时还以为在玩什么游戏呢,悄悄走过去一看,发现冯思广正在查阅团局域网上挂着的航理资料。

“80后”年轻人,像冯思广这样埋头钻研、虚心学习的为数不多。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会的我就问,不懂的我就学。”冯思广的求知欲望强烈,除了固定的带飞教员外,他还有不少自己的“编外教员”,经常上门虚心求教。听说兄弟大队的老飞行员王金岭特技飞得好,他几次请老王讲授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好学上进,心细如丝,战友们都这样评价冯思广。4月份的一次夜航训练中,冯思广在起飞前检查时,隐约听到有细小的“嗞嗞”声,他屏住呼吸仔细倾听,最后判断出声音来源于座椅下的降落伞氧气瓶。经过机务人员检查,果然发现是氧气瓶轻微漏气。事后,不少战友纷纷向冯思广竖起大拇指,“了不起,外面噪音那么大,能听见漏气的声音就已经很难了,你竟然连漏气的位置都定得那么准。”

训练中,冯思广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这一点团长殷圣勇深有体会。去年6月的一次飞行,殷团长带冯思广做仪表课目训练。到达指定空域后,冯思广按要求开始做动作,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数据保持得也很标准,已经达到了训练目的,坐在后舱的殷团长也比较满意。可就在这时,无线电里传来冯思广的报告声:“我想再做一遍,感觉做得还不够完美。”

冯思广,一个大有前途的年轻飞行员!然而,5月6日晚,他强行改变飞行轨迹后的惊天一跃,使他永远离开了眷恋的事业、至爱的家人、亲密战友!

那一跳,梦断蓝天!那一跳,英名永存!

十、缅怀

2010年5月21日上午,茌平二中党支部成员组织座谈会,

邀请当年冯思广的年级主任,任课教师李东海,共同追忆烈士在校时的成长经历。大家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向英雄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党支部书记、校长指出,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烈士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学习烈士的良好氛围,激励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推进茌平二中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5月28日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号召全校师生向冯思广烈士学习,并为其捐款1万余元。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宪祥在会上指出,冯思广作为茌平二中的一名优秀毕业生,是学校的骄傲,虽然他牺牲了,作为他的母校,我们要把他的精神永远继承下去。会上学生代表张立州同学发言,我们在校生为有这样一位学哥感到骄傲,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去奋斗、去拼搏。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