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梓年照片

潘梓年

潘梓年个人资料:潘梓年(1893—1972),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杰出的新闻斗士,潘汉年堂兄。创办了《新华日报》,并被毛泽东钦点为第一任社长,因此被称为“中共第一报人”。1954年调中国科学院筹建社会科学部和哲学研究所,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筹备出版《哲学研究》。创办……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21 06:45:42

一、个人简介

潘梓年(1893—1972),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杰出的新闻斗士,潘汉年堂兄。创办了《新华日报》,并被毛泽东钦点为第一任社长,因此被称为“中共第一报人”。1954年调中国科学院筹建社会科学部和哲学研究所,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筹备出版《哲学研究》。创办了《自然辨证法研究通讯》,推动了全国的哲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受迫害入狱,1972年4月10日在秦城监狱含冤病逝,终年79岁。1982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八宝山为他举行追悼大会,平反昭雪,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潘梓年

别名:宰木、定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宜兴县归径乡陆平村

出生日期:1893年

逝世日期:1972年

职业:哲学家,逻辑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创办了《新华日报》

代表作品:《文学概论》、《逻辑和逻辑学》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三、投身革命

潘家是当地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到了潘梓年这一辈,潘梓年与二弟潘有年(即潘菽)、四弟潘美年及堂弟潘汉年先后义无反顾地先后投身革命。

1923年,潘梓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保定中学任教。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被派回宜兴重建党组织他利用县教育局长的公开身份积极开展工作,在家乡发动过宜兴暴动。1927年9月,潘梓年调赴上海,在北新书局主编《北新》、《洪流》等进步刊物和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真话报》。

1929年6月潘梓年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他成了当时中共革命文化运动的最高领导人。同时他还于1930年秋兼任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日报》上海地区总采访。1930年,他开始投笔从政,由新闻文化人向职业革命家转变。

四、狱中斗争

1930年任社会科学家联盟的负责人,后调任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兼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人。1932年春,主持丁玲、田汉等人的入党仪式。

1933年5月14日与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他无视酷刑,几次昏死仍如“入定老僧”般闭口不言。在狱中,他笔耕不辍,一方面创办了“黑屋诗社”,出《诗刊》,鼓励狱友;另一方面,呕心沥血,完成了长篇哲学专著《逻辑和逻辑学》,翻译了柏格森的《时间和意志自由》等书,著译达上百万言。特别是《逻辑和逻辑学》反响巨大,书中的“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见解相当独到。毛泽东还亲自去信加以赞赏,可惜,此信竟在“文化大革命”抄家中被毁。

五、办报经历

经中共中央营救,1937年6月出狱。同年12月根据中共的指示以社长的身份赴南京筹办《新华日报》的出版,与章汉夫、华岗等先在南京,后在武汉四处奔走,办交涉、找房子、搞设备,经过艰苦努力,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终使《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在武汉创刊。潘任社长。潘在繁忙的公务中,挤出时间,写社论、专论、杂文、总结,经他精心审改的稿件,不计其数。他注意改进业务,《新华日报》从内容到版面都显现出鲜明的特色,报纸坚持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军之手,报社不得不内迁重庆。转移过程中,船行至燕窝江畔惨遭日军轰炸,16位同志遇难,其中就包括时任报社编辑及文书的潘梓年胞弟潘美年。

《新华日报》在潘梓年的领导下克服在战时物资缺乏和在国统区办报的恶劣政治环境等不利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报道风格,把共产党抗日救国,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政治观点及时传播给广大国统区人民,从而争取到支持。将《新华日报》办成了我党飘扬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团结和争取了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普通群众,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影响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最早创新了党报管理的方法,提出“编得好、出得早、销得多”的九字口号,钻研技术,改进工艺,自办纸厂,大大稳定了货源和提高了质量。同样的土纸报纸,《新华日报》的印字就比别家报纸清晰。“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专门写诗赞颂过《新华日报》的这一“奇迹”,很多群众把这一“奇迹”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对比,说共产党办什么都要比国民党高明。此外,潘梓年还以哲学家特有的智慧和远见,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文章,如《抗战的现阶段》、《投降主义及其各种表现》、《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战时图书杂志审查问题》、《民众变动问题商榷》等,仅在《新华日报》刊载的署名文章就达80多篇,在《群众》周刊和其他报刊发表的文章更难以计数。

六、抗战之后

抗战胜利后,奉命去上海筹办《新华日报》总馆,仍然为重庆《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写稿。1947年,重庆《新华日报》遭到国民党迫害,在吴玉章的领导下,潘梓年带领全社人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47年至延安,在党中央城市工作部任研究室主任。1948年辗转于郑州、开封、武汉筹办中原大学,并任副校长、校长和党委书记。培养革命干部的中原大学在河南成立,潘调任该校校长,同时任中原人民政府教育部长。1949年5月16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武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部长,在短期内完成城市的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的接管工作。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任文教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领导中南6省学校接管工作,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七、个人著作

著有《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大家来学点哲学》、《逻辑与逻辑学》、《文学概论》、《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等。报刊文字收入《潘梓年文集》。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