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相,又名汪树德,字雨相。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的父亲。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革命军第一军团任秘书,明光国民党分部长。1930年任浙江省海盐县政府秘书。1932年任嘉山县财务委员长。1937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任陕甘宁边区医院文化教员,安塞小学教员及边区政府民政厅秘书长等职,1941年被选为延安参议员、市政府委员,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退休。
中文名:汪雨相
别名:汪树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明光
出生日期:1878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1963年2月10日
安徽省嘉山县(今明光市)明光镇人。1878年9月24日生于明光,1899年考中秀才,1902年在明光教蒙馆。1905年赴日本明治大学经纬学堂附设安徽师范班攻读教育,1906年毕业回国。1907年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1910年任宿州师范教员,明光缉熙学堂任堂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革命军第一军团任秘书,明光国民党分部长。1912年任安徽省通俗教育报社主计兼编辑。1913年起先后任芜湖甲种农校理化教员、校长。1919年任明光学务专员兼首席校董。1921年秋,任滁州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长。1923年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1926年任盱眙县教育局长兼淮防大队长。1929年任山东省教育厅科员。1930年任浙江省海盐县政府秘书。1932年任嘉山县财务委员长。1933年任安徽通史馆嘉山采访员。1937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任陕甘宁边区医院文化教员,安塞小学教员及边区政府民政厅秘书长等职,1941年被选为延安参议员(驻会议员)、市政府委员,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退休,定居北京,1963年2月10日病逝于北京医院。
1878年9月24日光绪5年生于明光
1899年21岁入泮(考中秀才)
1902年24岁在明光教蒙馆
1905年27岁赴日明治大学安徽师范班读书,入同盟会
1906年28岁毕业回国
1907年29岁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
1909年31岁毕业
1910年32岁宿州师范教员,缉熙学校堂长
1911年33岁参加辛亥革命,在柏文蔚军任秘书,明光国民党分部长
1912年34岁安徽省通俗报社主计兼编辑
1913年35岁芜湖甲种农校理化教员至1918年
1919年41岁明光学务专员,首席校董
1921年43岁春芜甲种农校校长,秋,滁第九师范校长
1923年45岁教育厅督学
1924年46岁襄助明光教育
1926年48岁盱眙教育局长兼淮防大队长
1929年51岁山东教育厅科员
1930年52岁海盐县府秘书
1933年55岁嘉山县财委会委员长,县志采访员
1934年1月56岁营救汪道涵出狱
1937年12月59岁率进步青年28人赴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至1940年60—61岁民政厅秘书
1941年63岁延安参议员,市政府委员
1948年70岁中共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至1961年71—84岁退休,定居北京
1963年2月85岁病逝
汪雨相先生自幼目睹清末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不满封建王朝政治上的腐败,为求国家民族的出路,经考试取得出国留学资格,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明治大学经纬学堂附设安徽师范班。
在日本期间,他毅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秘密革命团体同盟会,这是汪先生投身革命的开始。回国后,他一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一面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立即赶至浦口,加入革命行列,担任柏文蔚的第一军团秘书。
五四运动后时,他任教于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坚决站在爱国学生一边,投身于沸腾的爱国反帝浪潮。军阀马联甲督皖时,汪先生正在省教育厅任督学,因痛恨五四时期马联甲曾在芜湖镇压爱国学生运动,愤而辞职,回到故乡明光镇。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他作为老同盟会员和国民党员,不但没有被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所吓倒,反而带领和影响一批国民党员宣布集体退出国民党,断绝和国民党的一切关系,坚定地加入反蒋的行列。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汪先生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能抗日到底,没有共产党是不能救国家的道理,毅然和长子汪道涵率领全家及亲友28人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工作。
汪雨相先生不仅是一位终生的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
他对家乡的教育非常关心,在五四运动时期明光的文化教育还处于新旧交替状态,学生大都在放置戒尺的私塾里苦读四书五经。那时,已接受进步思潮留学日本归来的汪雨相先生,目睹家乡教育落后状况,决心兴办学校,开创新文化。在学校选址、兴建校舍、购置校具、延聘校长和教师等方面,事事躬亲。
经过两年经营,终于在1919年(民国八年)办起了明光公立国民小学,该校有六个班,学生193人,其中女生58人。接着又办起了私立明光初级中学,三个班,91人。其中女生30人。
汪先生多次任校董事会的董事长,1921年秋任滁州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长。1926年,受安徽省教育厅之命,就任盱眙县首任教育局长。当时,盱眙地瘠民贫,文化不兴,又值军阀混战之际,县内匪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汪先生受命于危难之中,不辞艰辛,以振兴该县教育为己任,为盱眙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汪先生早年留学日本,知识渊博,思想开放、提倡新文化,反对旧礼教、旧道德,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青年一代。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