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缙照片

徐广缙

徐广缙个人资料:徐广缙(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人,清嘉庆年间进士, 选庶吉士。历任山东,陕西道御史,广西乡试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总粮道,福建按察使,顺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和两湖总督等。……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23 08:14:19

一、个人简介

徐广缙(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人,清嘉庆年间进士, 选庶吉士。历任山东,陕西道御史,广西乡试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总粮道,福建按察使,顺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和两湖总督等。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广缙

别名:仲升,靖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太和县大新镇徐寨

出生日期:1797年

逝世日期:1869年

职业:政治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挫败了英军的入城要求

代表作品:《徐仲升奏仪选》《思补斋诗集》《自订年谱》

官至:太子太保

三、主要成就

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在两广任上的外事工作,他利用广东人民的力量,挫败了英国人的入城要求,保卫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赢得了朝野人士的交口称赞。

徐广缙是一个忠君爱国者,在民族矛盾中,他大义凛然,不顾生死,把保国卫民看作是自己的职责,成为受人钦敬的爱国英雄。

道光十四年(1834年),他任陕西榆林知府的时候,榆林因头年霜早欠收,经他申请,准许借给老百姓种子和口粮,但老百姓都不愿去领取,他感到奇怪,经过深入采访,才知道已往官府也办过这种事,名义上是照顾老百姓,实际上是坑害老百姓,贫户领不到,得领者又领不到全数,等到次年归还的时候,还要加码多要,“胥吏勒捐,百弊丛生”。为此,他亲自下乡,亲自发放,剀切晓谕,力矫夙弊,老百姓才“欣然领取”。

道光十五年七月(1835年),榆林、葭州冰雹为灾。这时徐广缙兼管榆林道,他接到下面报告以后,亲到灾区查看,报请上级批准,又亲自去灾区发放救济。并对玩视灾务的葭州知州予以揭参革职。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他调到皖南任职,当他离开榆林的时候,看到榆林“野无饿殍”,心中感到无限安慰。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担任江宁布政使。发现淮安、海州交界处,有六塘河故道淤塞,每到秋季,淹没五、六州县,“请蠲请赈,岁不绝书”。历任长官都因为工程大,费用多,迁延不办。徐广缙认为,如果照常下去,年复一年,“上亏国帑,下重民困”,不如筹款挑浚一劳永逸,让人民受益,国家得利。他派人勘查,估计全部工程需用银两十六万两。于是禀明督抚,克期动工,并委任王萝龄主持这一工程。就在即将动工的时候,他又升调走了。三年以后,他在两广总督任上,遇到江苏去的官员,他详细询问了六塘河的治理情况,江苏官员告诉池:“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挑浚之后,淮海各州县连年大熟,非复昔日凋敞气象”。他听了非常高兴。

徐广缙是一个比较廉洁的官员,他在榆林当知府时,为了救济灾民,把自己的“养廉”钱都捐出来。他在广东任职数年,薪俸很高,当他知道河南受灾,便把积蓄的五万两银子捐给河南灾民。所以到犯罪抄家的时候,抄不到什么金银财宝。晚年他回到家乡,住的是茅屋草舍,生活还常靠朋友接济,他曾作诗说:

分俸重捞张内相,赐金还靠柏中丞。

祗今疲茶烦亲故,差说长风海上乘。

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到咸丰二年(1852年),徐广缙一直在广东任职。做了大量的夷务工作,使他成为晚清时期卓越的外交家。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皇帝丧失了同洋人打仗的信心,政府中出现一批畏洋媚外的投降势力。林则徐以后的两广总督琦善、伊里布、耆英等人都是这种势力的代表。他们对洋人的无理要求一让再让,对广东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行动却是一再弹压;进一步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加深了人民对外洋和本国政府的仇恨。徐广缙正是在这种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和外交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出任了两广总督。他一反前任之道,提出“不尽国体”、“以民治吏”、“断不能舍内地百姓别图交易”的主张,工作中不受胁迫,敢于斗争,依靠广州人民的力量,挫败了侵略者的无理更求,保卫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月,黄竹岐群众与英人发生殴斗,英方死六人,黄竹岐一死一伤。英方为此把兵船开进省河,多方恫赫,声言必须洗荡黄竹岐,方可泄愤,“人心汹汹,几至大哄”。徐广缙拥理力争,指出数人有罪,合村犯法、天下无此情理,外国亦无此法。斥责英方“非理要挟,意图寻衅”。经过反复的交涉和斗争,终于按照他的意见办理,即再将黄竹岐参加殴斗者捕捉五人,斩首示众,达到“一命偿一命”。

鸦片战争以后,开放五口通商。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地,均允许英人自由出入,唯独广州人民,基于对侵略者的仇恨、坚决不许英人入城,贸易只能在城外进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两广总督耆英,在英方武力要挟下,和英方签订了缓期二年的入城条约,还同意了英方提出的许多要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耆英通过活动,到京里担任了内阁职务,处理英人入城这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便落到了徐广缙的身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英国新任公使文翰向徐广缙提出届时践约入城的要求,徐广缙站在广东民意方面,表示坚决拒绝,为此开展了长达数月之久的激烈斗争。

为了做到先礼后兵,徐广缙不顾个人安危,两次登上英国兵船,和英国公使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在英方威逼下,他寸步不让,“声色俱厉”,“历数夷罪”,面斥英人。

为了抗拒英人入城,他实行了联合人民的政策,组织了十万七千多人的群众武装,募集备战银六十余万两。一时广州城内,大街小巷,添设栅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与此同时,他还使用了停止贸易的手段,来分化洋人,孤立英方。使各国商人在经济上蒙受很大损失。美、法、菲律宾各国商人,纷纷开列清单,要求英方赔偿,使英使文翰“大为窘迫”。

这里应当指出的,就是当徐广缙坚决抗拒英人入城的时候,他接到道光皇帝的密渝:“中国抚驱外洋,总以信义相待。彼国既重提进城之说,该督若再三阻止,反失含容之度。自宜酌量日期,暂令入城瞻仰。……经此入城一游,不得习以为常。”为此,徐广缙飞章入奏;“婉阻之,未必遽起边衅;轻许之,必至立起兵端。且阻其入城而有事,则众志成城,尚有爪牙之可恃;许其入城而有事,则人心瓦解,必至内外之交讧。害重利轻,犹且不可,且明知有害无利,讵敢轻于一试乎?”终不许英人入城。

到四月下旬,英方被迫放弃了入城要求,请求恢复通商关系。这一胜利使当时朝野震动,道光皇帝喜出望外,称赞他有“过人之智”,是“贤能柱石之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七月。广东民人沈志亮,杀死了葡萄牙驻澳门公使,亚玛勒生来,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亚玛勒生来只有右臂,群众称为“一只手”。此人“秉性凶暴,开平马道,毁人坟墓,无恶不作,妇孺共愤,咸思食肉寝皮”。七月五日,亚玛勒生来随带数人,出澳门驰马,民人沈志亮,矫健多力,佯侍道旁,喊冤递呈。亚玛勒生来用手接其呈词,沈志亮乘势拉之下马,“抽出利刃,卸其右臂,割其首级,持之如飞而逸”。

徐广缙接到禀报,立即悬赏购线,先将沈志亮捕获,密令拘禁别处。又将起出的亚玛勒生来的右臂和首级,用石灰焙过,不让腐烂,也密藏起来。一而飞檄香山县,会同香山协,驰驻澳门炮台,以内葡萄牙生变。又咨询水帅洪军门,督带师船,遥为接应。并密饬澳门居民:“葡方如果率众出犯,即可乘机先倾其巢穴”。

在这一事件中,徐广缙同情沈志亮。他利用外交手段,进行了三个月的谈判交涉,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英、美、法、各国都出面抗议的时候,他向各国使节历数亚玛勒生来的罪恶,要求各国不要“不察舆情,推波助澜。但为了平息这件事,他还是按照大清律典,最后把凶手解赴澳门斩首。据徐氏后人讲,徐广缙并没有杀掉沈志亮,而是暗中把他放跑了,被斩首的是事先买通的另一个死囚。

四、镇压太平军

咸丰元年(1851年),在他辖区的罗镜地方,爆发了凌十八,陈二,吴三等领导的太平军起义。琼州地方爆发了刘文楷,高廉,何若科等起义,他为此进驻高州,进行残酷地镇压。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他奉命去广西梧州进剿太平军,在梧江水战中,生俘太平军1670余人,由他下令杀掉1636人,为此,他被咸丰皇帝赏给太子太保衔。

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两湖总督,奉命驰赴湖南,阻止太平军北上.他于十二月初五抵达岳州,而太平军已于初四攻克武昌,为此他被撤职拿问,交刑部治罪。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入狱,五月赦出。咸丰七年(1857年),经胜保保奏,又赏给四品卿衔,随胜保办理豫皖军务,但只任职一个月,便因病退职,不再出仕了。同治八年(1869年)病逝。

五、主要著作

著有《徐仲升奏仪选》《思补斋诗集》《自订年谱》等。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