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灏照片

徐灏

徐灏个人资料:徐灏(1919.3.27-1999.8.20),男,1919年3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东北工学院副教授、教授、机械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有同名清朝学者。……
资料更新时间:2025-03-18 09:13:39

一、个人简介

徐灏(1919.3.27-1999.8.20),男,1919年3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东北工学院副教授、教授、机械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有同名清朝学者。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江阴市

出生日期:1919.3.27

逝世日期:1999.8.20

职业: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编委兼《机械工程基础理论》主编 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

代表作品:《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

三、人物经历

徐灏教授曾担任的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工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机械设计》杂志编委会主任,《机械强度》杂志副主编,《机械设计与制造》杂志名誉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编委兼《机械工程基础理论》主编。

四、主要贡献

80年代初,他的研究方向由无限寿命设计转为有限寿命设计。主要成果有:提出了既能反映载荷顺序效应又能体现材料循环特性影响的疲劳损伤模型和寿命计算公式。这个模型优于国际上常用的损伤模型,建立了疲劳损耗的能量模型和疲劳寿命估算的能量理论,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开发了一套能连续测定扩展着的裂纹内的溶液PH值和金属电极电位的实验装置并提出了新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公式,这两项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还研究了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激光表面强化机理,载荷谱的编制准则,工程短裂纹的形成机理等。

徐灏教授所获科研成果有: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水轮机叶片工作载荷、应力等参数采集技术研究,1985年12月通过部级鉴定,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疲劳设计基础问题研究,1985年9月通过部级鉴定,

可靠性设计常有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不能解决随机载荷的可靠性设计问题。1993年他提出了“Miner定理——干涉模型综合法”,首次提出了“概率相对Miner定理”的概念,解决了国内外还没有解决的随机载荷下可靠性设计问题。于1994年出版了专著《概率疲劳》,提出了基于Miner定理——干涉模型综合法的设计体系。

经过40多年的努力,徐灏教授系统的研究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力学、材料学与机械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疲劳强度学。他的专著《疲劳强度设计》、《疲劳强度》和《概率疲劳》阐明了疲劳强度学的理论、工程应用和方法。提出了疲劳强度学具体对疲劳有限寿命设计和疲劳可靠性设计的一整套疲劳设计理论和方法。

他主编的《机械设计手册》(1700万字,200人编写)是一部统贯整个机械设计领域,主要写机械设计共性内容,具有现代设计水平,实用性强的,为机械设计人员使用的巨著。该书于1991年出版,已销售10万套,在机械工业届影响甚大,为推进机械工程届现代设计做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徐灏教授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编写高等学校教材5部,专著10部,1986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1989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教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成为中国金属学会的荣誉会员。

五、获奖记录

于1988年出版了《疲劳强度》。该书于1990年10月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86年获机械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获机械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常规疲劳强度设计规范研究”于1988年12月完成,1989年获机械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