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武照片

王崇武

王崇武个人资料:王崇武(1911~1957),著名明史研究专家。1932年至1936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与邓广铭、王毓铨、杜呈祥、张政烺、傅乐焕等为同学。自1937年起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力研究明史。……
资料更新时间:2025-03-06 12:06:07

一、个人简介

王崇武(1911~1957),著名明史研究专家。1932年至1936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与邓广铭、王毓铨、杜呈祥、张政烺、傅乐焕等为同学。自1937年起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力研究明史。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崇武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1

逝世日期:1957

三、简介

河北雄县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方向为明史。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集刊》上发表了明史研究成果,引起很大反响,如《查继佐与敬修堂钓业》、《董文骥与明史纪事本末》、《读高青邱威爱论》、《读明史朝鲜传》、《李如松征东考》、《论明太祖起兵及其政策之转变》、《论万历征东岛山之战及明清萨尔浒之战》、《明成祖朝鲜选妃考》、《明初之用兵与寨堡》等。194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明清两代和中西交通史的研究。195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员。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57年4月21日不幸因癌症逝世。

四、研究方向

二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明清史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极为史学界所推崇。其《明本纪校注》取《明本纪》与今本《太祖实录》互相校对,间采他书注其本末而成。《序》中论考《明本纪》成书年代和史料价值等,指出“此书与《实录》关系綦密,而成书则在今本之前,可能为修史之原料,亦可能钞自《实录》初修本,要就史料价值言,远胜于今本《实录》矣。”正文则校勘不同版本间的正误,于每段之后附《实录》文字以兹比较,再加按语考其异同,精辟见解颇多,实为用心用力之作。

明史方面的其他论文著作有《明初屯垦政策与井田说》、《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奉天靖难记注》、《明代的商屯组织》《明代的商屯制度》、《明朝商人殖民制度》、《明内庭规制考》、《明史〈张春传〉考证》、《吴三桂与山海关之战》、《跋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明末谈刻及道光三让本太平广记》、《戚继光》等。并译有《太平天国史料译丛》(与黎世清合译)以及(日)清水泰次的《明代之漕运》等。

五、研究成果

他对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中国古代人口史领域,撰有《秦汉之户口与政治》、《明代户口的消长》等文章。元史领域,有《论元末农民起义的社会背景》、《论元末农民起义的发展蜕变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论元末农民起义的社会背景》等文章。中法战争史领域,《中法战争时法国天主教在中越两国的活动情况》揭露了法国殖民者的阴谋活动。

他还善于点校工作。在中研院史语所时,曾对《明实录》中的错讹进行校勘工作,后黄彰健等续其志,完成校勘,撰成了具有相当分量的《明实录校勘记》。1954年11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成立“标点《资治通鉴》、改编‘杨图’委员会”,由吴晗和范文澜领衔,尹达、侯外庐、刘大年、翦伯赞、金灿然以及高教部和地图出版社的负责人组成。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由王崇武为召集人,顾颉刚为总校对,聂崇岐、齐思和、张政烺、周一良、邓广铭、贺昌群、容肇祖、何兹全等参加标点。另外他还点校了《小腆纪年附考》([清]徐鼒撰,记载南明史事)。

著作

1.《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商务印书馆,1948年1月。

2.《明本纪校注》,商务印书馆,1948年4月。

3.《奉天靖难记注》,商务印书馆,1948年6月。

论文

1.〈明代宦官权势的演变〉,《北京晨报》1935年1-2月。

2.〈明代宦官自宫禁令〉,《北京晨报》1935年3-4月。

3.〈明代宦官生活概况〉,《北京晨报》1935年3月12、13日。

4.〈明初汉人之胡化〉,《华北日报》1935年9月19日。

5.〈明初的“养子”风气〉,《益世报》1935年10月31日。

6.〈明初户口流亡和招抚〉,《益世报》1936年4月。

7.〈明初之屯垦政策与井田说〉,《禹贡》第5卷第5期,1936年5月。

8.〈元末革命的平民兵〉,《大公报》1936年6月12日。

9.〈明初的屯田制度导言〉,《华北日报》1936年6月18日。

10.〈明代的商屯制度〉,《禹贡》第5卷第12期,1936年8月。

11.〈明初施行屯田的社会背景〉,《华北日报》1936年8、9月。

12.〈呵额论〉,《大众知识》1936年11月。

13.〈明代户口的消长〉,《燕京学报》1936年第12期。

14.〈晚明党争与史可法〉,《大公报》1937年1月1日。

15.〈明代民屯之组织〉,《禹贡》第7卷第1-3期,1937年4月。

16.《跋顺治元年边大绶自陈伐李自成祖墓居〉,《史学集刊》1937年4月。

17.〈书许元博死节事〉,《大公报》1937年5月14日。

18.〈跋朱郎荣上摄政王多尔衮请用明代衣冠居〉,《中央日报》1937年6月13日。

19.〈记南明王朱议沥被获事〉,《大公报》1937年7月1日。

20.〈明初之用兵与塞堡〉,《史语所集刊》第8本,1939年。

21.〈论明太祖起兵及其政策之转变〉,《史语所集刊》第10本,1943年。

22.〈查继佐与敬修堂钓业〉,《史语所集刊》第10本,1943年。

23.〈明史张春传考证〉,《人文科学报》第2卷第1期,1943年6月。

24.〈朝鲜三田渡清帝功德碑文考〉,《东方杂志》第39卷第15期,1943年10月。

25.〈明纪辑略与朝鲜辨诬〉,《东方杂志》第40卷第4期,1944年2月。

26.〈明仁宗宣宗事迹帝证〉,《真理杂志》第1卷第2期,1944年2月

27.〈明内廷规制考〉,《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7卷第1期,1944年6月。

28.〈王阳明临终遗言〉,《东方杂志》第42卷第19期,1946年10月。

29.〈明代的疆域与明代的国防〉,《现代学报》第1卷第2-3期,1947年3月。

30.〈明靖难史事考证稿自序〉,《东方杂志》第43卷第6期,1947年3月。

31.〈论皇明祖训与成祖继统〉,《东方杂志》第43卷第2期,1947年4月。

32.〈跋永历帝致吴三桂书〉,《东方杂志》第43卷第9期,1947年5月。

33.〈论明太祖对红巾态度之转变〉,《中央日报》1947年6月16、30日。

34.〈论明太祖与红巾军〉,《东方杂志》第43卷第13期,1947年7月。

35.〈明惠帝史事之传说〉,《东方杂志》第43卷第15期,1947年9月。

36.〈论明清萨尔浒之战〉,《学原》第1卷第6期,1947年10月。

37.〈吴三桂与山海关之战〉,《中央日报》1947年11月24、12月8日。

38.〈万历东征考〉,《经世日报》1947年11月26日。

39.〈明本纪校注序〉,《学原》第2卷第2期,1948年6月。

40.〈论高青邱威受论〉,《史语所集刊》第12本,1948年1月。

41.〈读明史朝鲜传〉,《史语所集刊》第12本,1948年1月。

42.〈李如松征东考〉,《史语所集刊》第16本,1948年1月。

43.〈论万历东征岛山之战及明清萨尔浒之战〉,《史语所集刊》第17本,1948年4月。

44.〈明成祖朝鲜选妃考〉,《史语所集刊》第17本,1948年4月。

45.〈刘綎东征考〉,《史语所集刊》第18本,1948年9月。

46.〈董文骥与明史纪事本末〉,《史语所集刊》第20本,1948年6月。

47.〈明成祖与佛教〉,《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8卷第1期,1949年1月。

48.〈明成祖与方士〉,《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8卷第1期,1949年1月。

49.〈朝鲜大报坛史料彚辑〉,《学原》第2卷第7期,1949年7月。

50.〈中法战争时法国天主教在中越两国的活动情形〉,《进步日报》1951年10月12日。

51.〈英国鸦片贸易和它对太平天国的态度〉,《进步日报》1952年11月9日。

52.〈戊戌变法与英帝国主义〉,《历史教学》1953年6月号。

53.〈论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

54.〈论元末农民起义的蜕变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历史研究》1954年第4期。

55.〈英国档案馆所藏有关义和团运动的资料〉,《近代史资料》1954年10月。

56.〈明代之漕运〉,《禹贡》第5卷第5期。

译文

1.〈月氏西迁考〉,《禹贡》第5卷第8、9合期,1936年9月

2.〈明初军屯之扩展及其组织〉,《西北论衡》第4卷第6期,1936年9月

3.〈明代自宫官宦之研究〉,《西北论衡》第4卷第9期,1936年12月

4.〈汉代之户口与政治〉,北大史学丛刊《史学》第11期

5.〈访问苏联的太平军〉,《历史教学》1952年第1、2期合刊

6.〈英国侵略者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一段史料〉,《历史教学》第4期,1953年4月

编纂

1.太平天国史料译丛,上海神光国光社,1954年。

2.《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1957年。

3.《小腆纪传》,中华书局,1958年。

六、文人趣事

关于王崇武先生,还有一则趣事。美国儒学学者、汉学家、中国学家、东亚学家——牟复礼(FrederickW.Mote,1922年-2005年),抗战后期分别在金陵大学与燕京大学学习历史学,师从向达、启功、顾颉刚等人,后投在王崇武先生门下研习明史。牟先生自己回忆,当年他到中国求学,曾和顾颉刚先生等很多知名学者围在饭桌边一起聊天。当时顾先生问各位在坐的先生们有谁愿意来指导这位年轻的美国学生。在场的都是饱学之士,但可能都觉得这不是一件有多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就一个推一个,直到最后王崇武先生因为喝得有些醉了,没能推托成功,便接下了这个洋徒弟,也因此指导牟先生走上研究明史的道路。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5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