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骙照片

陈骙

陈骙个人资料:陈骙,字叔进,台州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知秀州、宁国府、太平州等。……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4 05:13:21

一、个人简介

陈骙,字叔进,台州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知秀州、宁国府、太平州等。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128年

逝世日期:1203年

代表作品:《中兴馆阁录》十卷《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

三、人物简介

1128-1203

光宗绍熙元年(1190),召为吏部侍郎,同知贡举兼侍讲。二年春(1191),诏陈时政得失,陈骙疏陈三十条,上自用人、纳言,下至饮宴、颁赏,颇能切中时弊。三年三月(1192)权礼部尚书,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二月(1193)参知政事。宁宗时,宗室赵汝愚为右丞相,两人意见不协。韩侂胄以策立功擅大权,也对陈骙不满。于是骙不久致仕。骙喜奖掖后进,能破格用人,熟悉前代掌故和当时规章法令,文词古雅辞官后,独居一室,孜孜不倦地整理旧著。嘉泰三年(1203)卒,年七十六岁。

四、作品一览

《中兴馆阁录》十卷

《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

《文则》二卷

《古学钩玄》

《政鉴录》

《古学钩玄》

五、史书记载

宋史·陈骙传

字叔进,台州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试春官第一,秦桧当国,以秦埙居其上。累官迁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太子尹临安,骙谓:“储宫下亲细务,不得专于学,非所以毓德也。”太子矍然,亟辞。崔渊以外戚张说进,除秘书郎兼金部郎,骙封还词头。

未几,出知赣州,易秀州。召还,首言:“陛下锐意图治,群下急于自媒,争献强兵理财之计,及畀以职,报效蔑闻。宜杜邪谄之路。”再归故官,迁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淳熙五年,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

上欲采晋、宋以下兴亡理乱之大端,约为一书,谓骙曰:“惟卿与周必大可任此事。”言者忌而攻之,上留章不下,授提举太平兴国宫。起知宁国府,改知太平州,加集英殿修撰。以言者罢。起知袁州。光宗受禅,召试吏部侍郎。绍熙元年,同知贡举兼侍讲。

二年春,雷雪,诏陈时政得失,骙疏三十条,如宫闱之分不严,则权柄移;内谒之渐不杜,则明断息;谋台谏于当路,则私党植;咨将帅于近习,则贿赂行;不求谠论,则过失彰;不谨旧章,则取舍错;宴饮不时,则精神昏;赐予无节,则财用竭。皆切于时病。

三年三月,权礼部尚书。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二月,参知政事。光宗以疾不朝垂华宫,会庆节称寿又不果往。骙三入奏,廷臣上疏者以百数,上感悟,以冬至日朝重华。五年正月朔旦,称寿于慈福宫。孝宗崩,光宗以疾未临丧,骙请正储位以安人心。七月,摄行三省事。

宁宗即位,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赵汝愚为右丞相,骙素所不快,未尝同堂语。汝愚拟除刘光祖侍御史,骙奏曰:“刘光祖旧与臣有隙,光祖入台,臣请避之。”汝愚愕而止。

时韩侂胄恃传言之劳,潜窃国柄。吏部侍郎彭龟年论侂胄将为国患,不报。于是龟年、侂胄俱请祠,骙曰:“以阁门去经筵,何以示天下?”龟年竟外补。侂胄语人曰:“彭侍郎不贪好官,固也,元枢亦欲为好人耶?”遂以资政殿大学士与郡,辞,诏提举洞霄宫。

庆元二年,知婺州。告老,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嘉泰三年卒,年七十六。赠少傅,谥文简。

六、历史评价

陈骙不仅是国家图书馆官员,目录学家,也是修辞学专家,他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既多且广,是一位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陈骙朝温夕诵,沉浸古籍,勤于札记,条分缕析,撰成了一部中国最早的修辞学专著,那就是《文则》。至此,中国历史上才有了第一部专谈修辞的著作,它为中国修辞学史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文则》一书的诞生,是中国修辞理论研究的一次大飞跃。陈骙《文则》不仅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极多极大的贡献,并且对后世修辞学也具有莫大的影响力。论文试图挖掘出《文则》所包含的修辞理论框架体系,析出其中蕴涵的具有独创性的论断。论文主要分七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资料性研究,主要介绍陈骙生平与著作,及其《文则》的创作动机。陈骙的生平,由于资料有限,因此不能畅所欲言。他的著作一般只知道《文则》、《南宋馆阁录》、《中兴馆阁书目》,而很少知道有《古学钩玄》、《政鉴录》,尤其是《古学钩玄》,与《文则》的关系甚密。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是论述性研究,主要阐论陈骙《文则》的消极修辞论、积极修辞论、语法、篇章修辞论以及文体风格论。这一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笔者博采众说之长,并抒己见,加以深入阐析。第七部分是论文的结论,主要评述陈骙及其《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和《文则》对后世修辞学的影响。

陈骙的《文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谈及文法修辞的专著,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陈骏创作实践中运用多种积极辞格阐述相关的修辞理论,以评价他的积极修辞观;《文则》"虽以事出创造,不无瑕疵",但论及了语法、句法、辞格、文章、风格、文体等多方面内容,初步建立了大修辞学体系,体现了现代修辞学界所倡导的广义修辞观;陈骙虽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静态书面语言的考察,但用动态的辩证的眼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动态的辩证的修辞观.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