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铁樵照片

恽铁樵

恽铁樵个人资料:恽铁樵,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从事内、儿科,对儿科尤为擅长。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致力于理论、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著有《群经见智录》等24部著作,有独特新见。竭力主张西为中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6 09:32:53

一、个人简介

恽铁樵,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从事内、儿科,对儿科尤为擅长。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致力于理论、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著有《群经见智录》等24部著作,有独特新见。竭力主张西为中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恽铁樵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台州

出生日期:1878年

逝世日期:1935年

职业:医生,中医学家

毕业院校:上海南洋公学

主要成就: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 从事内、儿科,对儿科尤为擅长

三、人物介绍

恽铁樵(1878年~1935年)中国医学家。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江苏省武进县孟河人。出身于小官吏家庭,自幼孤苦,5岁丧父,11岁丧母,由族人抚养长大。励志读书,13岁就读于私塾,16岁考中秀才。

1903年,考入南洋公学,攻读外语和文学。

1906年,毕业后,先后赴湖南长沙某校及上海浦东中学执鞭任教。

1911年,应商务印书馆张菊生先生聘请,任商务印书馆编译。

1912年,主编《小说月报》,以翻译西洋小说而风靡一时。后因长子病故,发愤学医,曾就学于名医汪莲石。

1920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正式挂牌行医,尤其擅长儿科。当余云岫《灵素商兑》以西医理论攻击中医时,作《群经见智录》予以驳斥。

1925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其弟子张破浪等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函教授学社”,也即后人所熟知的“铁樵函授中医学校”。

1932年,恽铁樵身体过于劳累,渐感不支。应章太炎先生邀请,恽氏曾到苏州章氏寓所休养。待身体状况稍事好转,又返回上海,继续行医、办学。

1933年,办铁樵函授医学事业所,受业者千余人。医学著述很多,著作有22种,编成《药盦医学丛书》。由于过度透支,长年积劳成疾,恽氏晚年瘫痪在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口授著书,不曾懈怠。终因病情每况愈下。

1935年7月26日,在上海辞世。

四、个人履历

恽铁樵,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民。1878年出生于父亲恽磨照的任地福建省台州。5岁丧父,11岁丧母,由同族亲戚携挈,与异母兄长回到祖籍、近代名中医的摇蓝——江苏省武进县。

聪颖异常的恽铁樵,由于家道贫寒、兄嫂遇薄,更立志发奋、刻苦攻读,13岁就读于族中私塾,16岁即考中秀才,20岁全部读完了科举经典,为深入中医的堂奥,开拓了畅通的渠道。由于乡风的熏陶,同时已涉猎了《温病条辨》等医学著作,粗通医道。在叔祖北山先生温热夹食,庸医妄投“小青龙”时,已能明辨是非,提出质疑。1903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攻读英语,成为近代中医界精通旧学,又系统接受新学制教育的第一人,为吸取现代科学知识发展中医奠定了基础。

1906年南洋公学毕业后,恽铁樵先赴湖南长沙任教,后回上海浦东中学执鞭。教学之余,翻译了却尔斯·佳维的《豆蔻葩》、《黑夜娘》、《波痕夷因》等中篇小说,于1909—1910年分别刊登在上海出版的《小说时报》上,与林纾齐名而别具风格。1911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1912年任《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主编重视章法文风,尝谓“小说当使有永久之生存性”,录用文稿,不论地位高低,名声大小,唯优是取,尤重奖掖晚生,育携新秀。当时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署名为“周逴”投到《小说月报》,恽铁樵以独具的慧眼对这篇小说和作者倍加赏识,发表在第四卷的第1号上,对文中佳妙之处密加圈点,并加按语向读者热情推荐。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后致杨霁云信中还提及此事,传作千古佳话。10年的编辑生涯虽与医学无缘,但却为熟悉和掌握西医知识,以及其后的著书立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痛丧子 弃文业医

正当恽铁樵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时候,丧子之痛不时向他袭来。1916年,年已14的长子阿通殁于伤寒,次年第二、三子又病伤寒而夭折。粗通医道的恽铁樵往往心知其所患某病,当用某药,但是苦于没有临床经验不敢轻举妄动,向医生建议商讨,从无采纳的余地,只是爱莫能助,坐视待毙。痛定思痛,深深地感到求人不如求己,遂深入研究《伤寒论》,同时问业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一年后第四子又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太阳伤寒的麻黄证显然。请来的名医,虽熟读《伤寒论》但不敢用伤寒方,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连续不断,遂致喘热益甚。恽铁樵踌躇徘徊,彻夜不寐,直至天明果断地开了一剂麻黄汤,与夫人说:三个儿子都死于伤寒,今慧发病,医生又说无能为力,与其坐着等死,宁愿服药而亡。夫人不语,立即配服。一剂肌肤湿润,喘逆稍缓;二剂汗出热退,喘平而愈。于是恽铁樵更加信服伤寒方,钻研中医经典,亲友有病也都来请求开方,而所治者亦多有良效。一日某同事的小孩伤寒阴证垂危,沪上名医治疗无效,恽铁樵用四逆汤一剂转危为安。病家感激万分,登报鸣谢曰:“小儿有病莫心焦,有病快请恽铁樵”。求治者日多一日,业余时间应接不暇,遂于1920年辞职挂牌,开业行医。不久门庭若市,医名大振。

2、挽逆流 倡导化合辟新路

恽铁樵从医之时,中医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的传入,面对西方科学的进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医学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盲目崇拜外国,彻底否定中医,如余云岫,1916年抛出《灵素商兑》,从基础理论入手,认为《内经》“无一字不错”,中医“不科学”,“靠暗示的效果”,“精神的作用”,“和催眠术差不多”,甚至主张立法废止中医;另一种是夜郎自大,顽固保守,拒不接受现代科学,攻击研习西医是“媚外卖国,蹂躏国粹”。

恽铁樵以他渊博的知识,丰厚的临床经验,纵览了世界科学的进步,认为中医有实效,乃有用之学,西医自有长处,尤其生理学的研究,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医学基础各异,从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体系,“西方科学不是唯一之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但是中医由于年代久远,应该整理提高,使之发展进步,并明确提出吸取西医之长处,融会贯通产生新的医学,说“中医有演进之价值,必须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产生新中医,是今后中医必循之轨道”,并说“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然而这是为了发展中医,补助中医,“万不可舍本逐末,以科学化为时髦,而专求形似,忘其本来”。他的真知灼见,为垂危的中医指出了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回顾半个世纪来中医所走过的历程,立足中医,吸取新知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3、著华章 融会古今创新论

为了使退化的中医进步,零乱的学术整齐,恽铁樵一扫引经考据的陈规陋习,不因袭前人的成见,不附和时行的见解,独辟蹊径,革新旧说,比较全面系统地整理了中医经典及重要著作,首先他针对《灵素商兑》的武断攻击,在1922年发表了著名的闻世之作《群经见智录》。他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了《内经》理论的原委实质,提出了“四时五脏”的观点,认为古人把四时看作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支配力量,也是古人认识事物变化的方法,由四时的风寒暑湿产生了六气;生长化收藏产生了五行,再由四时五行派生出五脏,因此四时是内经的骨干,“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的五脏”。他从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中医理论,特别是藏象学说的秘奥,展示了古代医家一条朴实的、可以理解、捉摸的思路,驳斥了《灵素商兑》的攻击,捍卫了中医学术的完整性。

此外“因势利导”、“拨乱反正”的形能观;“单丝不成线”,内外因素结合的发病观;“腺体一统,以肾为平的腺肾相关论”等众多独特的见解观点,至今犹有其指导意义,如腺肾相关论已为现代肾本的研究所证实。

4、办函授 呕心沥血育新人

恽铁樵学说之所以未能为人们普遍了解,其原因如“梁任公《演说集》所云:‘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人’”,因此培养人才至关重要,尽管当时政府已将中医摒弃于教育之门外,他还是披荆斩棘,于1925年创办了“铁樵中医函授学校”,发表了长达4000余言的《创办函授学校宣言》,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医必将走向世界,说“中医不能出国门一步,此则有国力关系,况现在情形是暂时的。”顿时八方响应,入学者600余人,遍及大江南北,全国各地。1927年又办起临诊实习班,及门弟子30余人。同时还兼任上海各中医学校讲席。1928年由于废止中医法案的出笼,不得不停办教学。废止中医法案被迫撤销后,恽铁樵又以铁樵函授医学事务所的命名于1933年复办函授教育。经过几番艰难曲折,终于培育了像陆渊雷、章巨膺、顾雨时等一批具有创新思想的优秀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5、疗热病 救治急惊立新方

恽铁樵是位临床医师,对外感热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把热病的发展归纳为“阴胜则寒”、“阳胜则热”和“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等浅深不同的两个层次和阴阳胜复的四个步骤;把温病分成伤寒和非伤寒两个系,编著了《热病讲义》,《温病明理》等热病专著。对小儿惊风的治疗尤有独到的心得,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寒,内挟食滞,兼受惊怖而成,重心在于胃热,肝胆亦热,治疗当清热降火为主,消导食积为辅,可寻伤寒温病之法发汗透泄,使热外出不至上攻于脑,麻黄葛根在所不忌,反对妄用回春丹、金鼠屎等香窜镇惊之药。晚年自制安脑丸,方用:金钱白花蛇6条、全蝎9克、白附子4.5克、生川乌6克、天麻9克、明雄60克、薄荷9克、梅片9克、独活15克、麻黄60克、犀黄4.5克、麝香3克。一般发热有惊风先兆,退热为主合葛根、黄芩、黄连、龙胆草;惊风已见合蝎尾、天麻、防风、知母、独活、归身、薄荷、生地、龙胆草;角弓反张合犀角、蝎尾、龙胆草、生地、薄荷、防风、川连、独活等,煎汤化服,每有良好效果。

恽铁樵40岁即患重听,因此,开业时常以笔墨询问病情,与人谈话常高声大笑。办学后,白昼诊病,晚上讲课,午夜握管著述,落笔千言,滔滔不绝,整天仅睡4~5小时而已,终年累月,积劳成疾,1932年病心痛一手不仁,携全家赴苏州寓章太炎家中养病,由子恽道周留沪代诊,临行时嘱“毋矜所能,饰所不能,毋嫉人能,形所不能,勤求古训,持之以恒”,足见其医德之高尚。在此期间著述了《临床笔记》、《金匮方论》等。1934年足不能步,每日视诊数号,即卧榻休息,口授由女儿恽慧庄执笔,著述了《霍乱新论》、《梅疮见恒录》。1935年卧床不起,7月溽暑高热而逝,年仅58岁。临终前一天犹改定《霍乱新论》,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炬烛成灰泪始干”,为中医学术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主要成就

作为先学文后攻医者,恽氏一生撰写了大量医学著作,计有《文苑集》、《论医集》(以上第一辑),《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温病明理》、《热病学》(以上第二辑),《生理新语》、《脉学发微》、《病理概论》、《病理各论》(以上第三辑),《临诊笔记》、《临诊讲演录》、《金匮翼方选按》、《风劳臌病论》(以上第四辑),《保赤新书》、《妇科大略》、《论药集》(以上第五辑),《十二经穴病候撮要》、《神经系病理治疗》、《麟爪集》(以上第六辑),《伤寒论辑义按》(以上第七辑),《药庵医案》(以上第八辑)等,统名为《药庵医学丛书》。此外,恽氏在创办铁樵函授中医学校期间,还主持撰写了数十种函授讲义,如《内经要义选刊》、《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等。

恽氏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主张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吸收新知以补充、提高和发展中医药学。他认为,欲使中医学进步演进,必须“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取长补短,“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以新生中医”。他认为中西两种医学各有长处,中医重视人体在整个大自然中随四时阴阳而发生的运动变化,而西医则于生理上重视解剖,于病理上重视局部病灶。两种医学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但同时亦强调“断不能使中医同化于西医,只能取西医学理补助中医,可以借助他山,不能援儒入墨”。恽氏从维护中医、发展中医的角度,倡导中西两种医学沟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恽氏所处时代正值中西文化交汇之际,业医者大多忽视理论学习而更侧重于具体方药的积累,致使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被束之高阁,少有问津。恽氏从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科学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六气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他所提出的“四时五行”观点,把自然界四时的交替变化看作宇宙万物变化的支配力量,从而揭示出《内经》的理论核心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一脉相承,即由四时的风寒暑湿化生出六气,由四时的生长收藏化生出五行,再由四时五行派生出五脏。故而,四时成为《内经》的基础,“《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恽氏从方法论的角度揭示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明白晓畅地解释了中医学朴素辩证的认知思维。

恽氏在治疗用药方面,见解独到,今仅举痨瘵一病说明。他认为,一般初病咳嗽、吐血,不可称为痨病。必待初期症状已过,见潮热、掌热等证,方可称之为痨。对于痨病吐血的治疗,他主张对于因药误或误补,以致伤风不醒而成痨者,以荆芥、防风、象贝、杏仁等疏泄风邪,以茜根炭、藕节等止血;若风邪郁肺化热者,可同时加入黄芩、款冬花等。对于因举重伤力,剧烈运动损伤肺络者,轻者以七厘散,重者以地鳖虫、紫金丹(出《伤科补要》,没药、降香、乳香、松节、苏木、川乌、蝼蛄、自然铜、血竭、龙骨、糊丸、朱砂)止血疗伤。对于盛怒伤气,肝胆之火上逆,阳络损伤而大吐血,或肺阴受灼,痰中夹血者,以花蕊石、童便为特效药,茜根炭、地榆炭、仙鹤草、五胆药墨、三七等为辅药。他认为痨瘵的治疗,用药不在乎多,而在方药合度,毋庸更张。

恽铁樵业医之际,正值国内中医、西医并存、论争之时,通过比较并作出抉择成为当时业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特别是西医余云岫刊布《灵素商兑》,认为中医不科学之后,中西医学之争日趋激烈。恽铁樵是当时中医学界第一位挺身而出迎接余云岫挑战者。受其影响,陆渊雷、吴汉仙、陆士谔、杨则民等亦纷纷著书立说,回应余云岫的挑战。在这场中西医学的论争当中,恽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相关著作

铁樵先生一生著作颇丰,尤以《恽铁樵中医函授讲义》、《伤寒论研究》、《<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为代表。

恽铁樵神通内经、伤寒之学,“为近代中医界精通旧学、独具只眼,又受过较系统近代科学训练的第一人”。

恽氏之世,废止消灭中医的论调甚嚣尘上,对待中医的态度出现了两个极端。但恽氏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强调中西两种医学各有长处,欲使中医学进步演进,必须“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取长补短,主张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以新生中医”,但同时亦强调“断不能使中医同化于西医,只能取西医学理补助中医,可以借助他山,不能援儒入墨”。春秋网为了弘扬祖国医学,启发鼓舞有志之后生,1925年,恽铁樵与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其弟子张破浪等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函教授学社”,也即后人所熟知的“铁樵函授中医学校”,并组织编写数十种函授讲义,受业者遍及神州。

这些讲义既有对经典理论的阐述,又有对现代医学知识的融汇使用,可谓上承古人之意,下传今人之言,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认可和推崇。在今天看来,这些著作不盲目泥古,不偏爱一派,理医经,旁证西法而折中于治验,值得反复学习和研读,对于学习中医典籍,熟谙中医临床都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故这次从中选择最富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六书——《脉学发微》、《读金匮翼》、《病理杂谈》、《温病明理》、《药盦医案(伤寒温病)》、《旧著鳞爪》,以期对现代人掌握中医经典及汇通中西医拓展思路、开关明智、启迪智慧。

七、弟子门人

恽氏门人弟子当中,较有影响者,如章巨膺、徐衡之、顾雨时、何公度、陆渊雷、庄时俊等,均成为日后中医学界的骨干力量。作为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杰出医家和蜚声近代中医教育史的佼佼者,作为致力于沟通中西医学而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代宗师,恽铁樵为中医事业所作的一切努力,将永载祖国医学史册。

八、主要论著

1 恽铁樵.药盦医学丛书.铅印本.1928.

(1)论医集.二卷.

(2)医学平议.一卷.

(3)见智录.三卷.

(4)伤寒论研究.四卷.

(5)温病明理.四卷.

(6)热病学.一卷.

(7)生理新语.五卷.

(8)脉学发微.五卷.

(9)病理概论.一卷.

(10)病理各论.一卷.

(11)临证笔记.一卷.

(12)临证演讲录.一卷.

(13)金匮翼方选按.五卷.

(14)风劳臌病论.三卷.

(15)保赤新书.四卷.

(16)妇科大略.一卷.

(17)论药集.一卷.

(18)十二经穴病候撮要.一卷.

(19)神经系病理治疗.一卷.

(20)鳞爪集.四卷.包括:霍乱新论、梅疮见恒录、金匮方论等.

(21)伤寒论辑义按.六卷.

(22)药盦医案.七卷.

2 恽铁樵遗著选.

(1)见智录续篇.

(2)读金匮翼.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