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丹德尔照片

阿旺丹德尔

阿旺丹德尔个人资料:阿旺丹德尔(1759——1840年),原籍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是一位精通蒙、藏文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等美誉,是阿拉善建旗三百多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
资料更新时间:2020-04-10 18:00:29

一、个人简介

阿旺丹德尔(1759——1840年),原籍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是一位精通蒙、藏文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等美誉,是阿拉善建旗三百多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阿旺丹德尔

国籍:中国

民族:藏族

出生地:阿拉善和硕特旗巴彦诺日公巴格

出生日期:1759

逝世日期:1840年

职业:学者;佛学大师

毕业院校:西藏名刹哲蚌寺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洞悉五明学

代表作品:阿旺丹德尔拉隆巴全集

三、人物事迹

阿旺丹德尔1759年(乾隆23年)出生于阿拉善和硕特旗巴彦诺日公巴格(关于其出生年又有1758年出生之说),是牧民出身的叶赫辉特氏卫宗宰桑伊乃之次子。7岁时出家为僧,在定远营延福寺学习经文,18岁时(1777年)赴藏修习深造,在西藏名刹哲蚌寺继续攻读佛经,苦读24载,洞悉五明学(五明为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声明;以工艺、技术、历算为主的工巧明;以医学为主的医方明;以思辩规则学为主的因明;以及专以阐明佛教自宗之学的内明),以超全的学识和优异的成绩领先于全藏佛理大统考、大答辩,技压群雄,一鸣惊人,被授予拉萨经学院制中的最高学衔——拉隆巴学位(相当于博士)。1800年41岁时返回故乡,在延福寺任朝克沁大经堂的掌堂师。1803年旗王爷旺沁班巴尔封其为卓尔济(法主之意),同年派往福因寺(北寺),成为福因寺的第一个拉隆巴,也是阿拉善历史上的第一个拉隆巴。

四、代表作品

阿旺丹德尔精通蒙古文和藏文,擅长宗教哲学,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品有蒙古语文语法著作《详解蒙文文法通讲》(蒙语称《贺楞其木格,1828年69岁时著》)、《知者语饰——藏文字词概述》、训诫哲理长诗《人道喜宴》(又名《人伦必修》,道光十年即1830年71岁时著)、藏蒙大词典《详解月光辞典》(又称《浩月辉映词典》,1838年79岁高龄著,由北京松竹寺木刻出版)、《千日光明词典》(道光18年木刻出版)等。阿旺丹德尔一生用蒙、藏两种文字著述40余篇著作,大部分由塔尔寺印经院于清朝末年木刻出版,书名为《阿旺丹德尔拉隆巴全集》,收录了他的哲学著作14篇,文学著作13篇,语言文学著作9篇,共计36篇约20余万字。

五、人物评价

阿旺丹德尔不仅仅是一名精通佛学理论和宗教哲学的高僧,他还是一位致力于蒙藏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先驱,他对于蒙藏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和积极作用是举世公认的。前苏联学者叶·符拉基米尔佐夫和蒙古国大文豪、大学者策·达木丁苏荣等都曾有过极高的评价。国际蒙藏语言文学艺术界公认他是一位高于全印度和西藏任何一名班第达(哲人学者之意,只有精通五明学的高僧才有资格获此称号)的大译师、学者,是一位宗教哲学家、蒙藏大语法家、文学理论家和杰出的诗人。策·达木丁苏荣还撰著题为《阿拉善阿旺丹德尔拉隆巴》的学术论文,全面地评价过他。另有很多国际国内学者专门以阿旺丹德尔生平及其著作为命题开展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阿拉善盟1999年编辑出版了《阿旺丹德尔研究论文集》(为阿旺丹德尔研究丛书之一,由盟政协朝格图主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国内外31名学者的阿旺丹德尔专题研究论文。学者们认为,阿旺丹德尔主张以世道治理社会,以人道治理民众,专心研究当时的社会人情世故及民族语言文学。他的著作包括语言、文学、哲学、辞学、箴言、评论、翻译和古籍诠释等,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阿旺丹德尔于1840年12月3日(道光20年)在北寺(福因寺)圆寂,享年81岁。

1990年在北寺造立了阿旺丹德尔纪念灵塔,并修庙供奉,1996年阿左旗第二中学(今盟民族中学)建校40周年庆典之际,在校园里建立了阿旺丹德尔的大型雕塑像。

2005年初,阿左旗文体局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拍摄了阿拉善民俗传统仪式和专题片《阿旺丹达尔》,并在内蒙古蒙语卫视频道播出。6月份,修建了阿旺丹德尔故居。8月29日,阿左旗文体局召开首届阿旺丹德尔学术研讨会,进行相关研究的主要省份的主要学术机构的代表性的学者基本到会。阿旺丹德尔学术研讨会完成了18篇专题论文交流研讨和其他议程。出版了《阿旺丹德尔传说集》、《阿旺丹德尔论文集》以及阿旺丹德尔画册。

六、个人历程

公元1776年19岁的阿旺丹德尔告别故乡,越过青藏高原,来到被誉为藏区六大佛海丛林之一的拉萨哲蚌寺,24年之后,名扬康藏的阿旺丹德尔回到阿拉善。从72岁开始,笔耕8年,用蒙、藏、古梵文完成了40多部作品,成为阿拉善300年来最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阿旺丹德尔是阿拉善历史上的文化奇人。他7岁出家巴彦浩特延福寺,19岁远赴西藏,24年之后,被授予最高学衔—拉隆巴,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回到阿拉善之后,用蒙、藏古梵文完成了40多部作品。在本期节目中,牛仔金鸿君继续在阿拉善戈壁洞窟里捕捉智者的身影。在秀美的福因寺里寻找阿旺丹德尔的踪迹。

阿旺丹德尔是一位精通蒙文、藏文及古梵文的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上期节目中,我们解开了阿旺丹德尔众口不一的出生地之谜,又追随到大师出家的延福寺。在这座古庙中苦修12个春秋之后,阿旺丹德尔告别故乡,前往西藏。

1776年阿旺丹德尔到达了西藏。在拉萨名刹哲蚌寺苦修24年,掌握了五明学,包括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声明,以工艺技术历算为主的工巧明;以医学为主的医方明;以思辩规则学为主的因明;以阐明佛教为主的内明。以优异的成绩领先于全藏佛理大统考,技压群雄,一鸣惊人,被授予西藏佛学院制中的最高学衔拉隆巴。1800年42岁的阿旺丹德尔回到故乡,成为福因寺及阿拉善历史上的第一位拉隆巴。

行走在阿拉善大地上,看着满眼的荒凉,忽然想起“千字文”里面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其实荒凉本身就是一种美,是繁华过后的回归。

在距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西北6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当地人称之为苏木图,汉语的意思是有庙的地方。但谁也没有见到喇嘛出现。传说阿旺丹德尔在这里修行过。我决定去看个究竟。

有人认为这洞窟是西夏人留下的,也有人说是蒙古人的,没有人说的清楚,我只能眼看着无数的历史寂寞在蓝天上默然划过。洞窟如此之多,不知是哪年哪月哪里的苦行僧含辛茹苦修建成的。然后,一个又一个,一代接一代,飘然而来,悄然而去。留下了佛台,留下了壁画。而对于我这样的普通游人来说,则是留下了一个远年的标识,一个游牧民族精神皈依的佐证,一个长久的属于戈壁的希望。

满腹经纶的阿旺丹德尔在静谧的大漠深处卧薪尝胆,苦苦修行,追求着佛的最高境界。大漠的风沙和佛的灵光历练滋润着阿旺丹德尔,他的人生也因此而不再平凡。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