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照片

林枫

林枫个人资料:林枫(1906年9月30日-1977年9月29日),原名郑永孝,黑龙江望奎人。1932年11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1935年12月复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6年2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5月起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秘书。1954年4……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17 01:52:30

一、个人简介

林枫(1906年9月30日-1977年9月29日),原名郑永孝,黑龙江望奎人。1932年11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1935年12月复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6年2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5月起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秘书。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枫

国籍:中国

出生地:黑龙江望奎

出生日期:1906年9月30日

逝世日期:1977年9月29日

性别:男

妻子:郭明秋

三、人物简介

林枫(1906年9月30日-1977年9月29日),黑龙江望奎人。原名郑永孝,曾用名郑伯桥(伯樵、伯乔)、郑凌风、林硕石,罗衡。

1927年3月经范文澜介绍,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1924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7年后在北京、天津一带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党支部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党团成员。1932年任河北省反帝大同盟执委会委员、党团书记,全国反帝大同盟筹委组织部部长。1932年11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1935年12月复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6年2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5月起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任中共山西工委(后改省委)副书记。1937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1938年5月至1940年2月任晋西南区党委书记,其间:1938年12月起兼任八路军晋西独立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任晋西区党委书记。1940年初起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41年11月起任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1942年6月起任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财经委员会委员。1942年8月至1943年10月任晋绥军区副政治委员。1942年8月至1945年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代书记。

1942年10月当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议长。1943年10月至1945年8月任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45年11月至1948年6月兼任东北局组织部部长。1946年1月至7月任中共吉辽省委(东满分局)书记、吉辽(东满)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4月至5月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长春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8月起任东北各省市联合办事处(10月改称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1947年起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7月起兼任东北科学院院长,8月起任马列学院东北分院院长。

1949年8月当选为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任职至1953年1月),其间:曾兼任东北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至1954年11月兼任东北局统战部部长。1951年起任东北局副书记,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任东北局第一副书记。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曾兼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4年11月至1959年6月任国务院第二办公室(文教办公室)主任。1958年起任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1959年4月、1965年1月相继当选为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3年1月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党委书记(1963年9月起)。1966年4月起任中朝友好协会会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并于1968年至1972年被捕入狱。“文化大革命”后得到平反。中共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1977年9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妻子郭明秋,是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其子林炎志,1947年生,原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现任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另一子林小珂现任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四、人物年表

1906年

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海丰乡恭头二村郑家屯。原名郑永孝,曾用名郑伯桥(伯樵、伯乔)、郑凌风、林硕石、林枫。

1913年(7岁)

入自家办的私塾馆念书。读至十一岁。

1918年(12岁)

郑家析家,将一百零八口之家分成七股。林枫父亲这一股迁往望奎县城居住。

插班考入望奎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高级班。

1920年(14岁)

在望奎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

1921年(15岁)

父亲经营的金大钱号破产。家中生计艰难,到望奎县邮政局学徒。

1922年(16岁)

辞去邮政局差事,在家自学。

1923年(17岁)

赴天津求学。

1924年(18岁)

经过补习,于暑假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改名郑柏樵。被同学选为学生会会长、校刊编辑。

10月24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曹锟政府,电请孙中山北上。

12月4日,孙中山北上抵津,受到两万多群众的欢迎。林枫组织进步同学参加欢迎会。

1925年(19岁)

6月5日,天津学生罢课,响应“五卅运动”。林枫向同学报告“五卅惨案”经过,控诉帝国主义屠杀上海工人的罪行,并通过学生会组织同学参加斗争。

按照党组织指示,在天津创办平民夜校,既做校长,又兼教员。

1926年(20岁)

9月,北伐军打到武汉。南开中学共产党员教师发动学生参加国民革命军,筹备组织群众欢迎北伐军工作。

林枫决心投笔从戎,与同窗好友鲍永瑞、张文佑、张伯园秘密考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后因革命工作需要,留在天津工作。

1927年(21岁)

3月,经在南开中学任教的范文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天津党组织决定转入地下,党员全部隐蔽起来。

5月,林枫回望奎家乡,小住二十多天后返津。因党组织被破坏,与组织失掉联系。为寻找组织,来往奔走于平、津、沪、汉诸城市及冀、晋、江、浙等地。

1928年(22岁)

5月3日,日本军队在济南挑衅,发生“济南惨案”。林枫正在江苏东海县海州中学任庶务,组织师生下乡宣传反日。

9月,离开东海中学回到天津,准备升学。

1929年(23岁)

春,前往北平,住在福兴公寓复习功课。

夏,考取北平大学工学院,改名郑凌风。

1930年(24岁)

在北平大学工学院,经赖若愚恢复了党组织关系,任工学院党支部书记。

1931年(25岁)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三省相继沦陷。全国反日情绪高涨。

11月底,中共河北省委和北平市委发动反日斗争,组织南下示威运动。林枫以北平大学工学院代表的公开身份,参与领导这场斗争,是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党团成员之一。

12月11日,北平学生南下示威团到国民政府请愿。14日起,联合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安庆等地来的爱国学生,连续数日在南京示威游行。

12月18日,南京政府出动大批军警宪兵,强制各地爱国学生离京。北平示威团学生均被押上火车,强逼返平。

1933年(26岁)

2月,农历除夕,带领黑龙江省留平学生,找原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万福麟算帐,揭露他们父子在大敌压境时席卷公款潜逃的罪行。

6月1日,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在北平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任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

7月,赴上海参加全国反帝大同盟代表会筹备工作,任筹委会组织部部长。

11月,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不久改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33年(27岁)

春,中共北平市委撤销,改任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

3月,林枫领导河北反帝大同盟发表《告劳动群众书》,号召并组织爱国青年支持长城各口抗日的军队。

4月23日,推动返帝大同盟、互济会出面,联合北平各大学师生与李大钊生前好友,举行李大钊公葬仪式。将1927年遇害的李大钊灵柩送往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夏,国民党宪兵第三团进入北平,对革命力量残酷镇压,北平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林枫沉着地指挥幸存的党员隐蔽下来。

冬,林枫到江苏省沛县郝寨鲍永瑞家暂住,坚持革命活动。

1934年(28岁)

春,离开沛县,辗转到达太原,暂在私立成成中学任国文教员。

4月,从太原回到北平。改名林硕石,装作张文佑的表弟,暂在西山碧云寺附近找一间民房“养病”。

1935年(29岁)

5月,因遭敌人破坏,顺直省委(即河北省委)陷于解体。离平前去济南,转往江苏省沛县郝寨鲍永瑞家暂住。后被敌人发现,又到河北省宣化县第二中学教书。

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11月18日,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正在北平市第一女子中学校读书的郭明秋任执行主席。

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和组织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林枫闻知“一二九”爱国学生示威游行消息,即由宣化来到北平。河北省委决定重建北平市委,任命林枫为市委书记。

林枫到职后,集中精力领导北平学生运动,引导“一二九”运动向深入发展。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举行政治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2月27日,北平学联和天津学联的代表经过协商,正式成立平津学生救国联合会。决定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

1936年(30岁)

1月8日,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下分的四个团在固定县城会合,分赴农村宣传抗日。七天后,相继被国民党军警解散,分别被押解回平津返校。

2月1日,在北平市委领导下,于北平师范大学召开了“民先”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正式成立;16日发表《民族解放先锋队宣言》。

2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令教育部,查禁平津学联。北平当局大肆逮捕爱国学生。林枫向河北省委建议,将北平学运骨干调往天津等地工作,免遭敌人杀害。

3月,调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3月底,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到达天津。

5月,中共河北省委派林枫任刘少奇秘书。

夏,在天津与郭明秋结婚。

5月20日左右,参加天津市委召开的会议,决定组织天津学生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在华北增兵。

5月28日,天津各校学生和各界群众万余人示威游行。群众呼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日本增兵华北”等口号。

会后,林枫根据刘少奇的意见,帮助天津市委总结这次行动的成功经验。旋又专程赴平,向北平市委介绍天津示威游行中执行统战政策的作法和经验。

6月1日,北平学生总罢课,反对日本在华北增兵。

6月13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大示威。学联制定的口号贯彻了统战精神,得到了二十九军官兵的拥护,并获各界人士好评。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1937年(31岁)

3月中旬,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北方局迁北平。

4月底,刘少奇、彭真等去延安开会,林枫留守北平主持工作。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国抗日战争。

7月20日,收到彭真由太原来信,要林枫前往太原。

7月,北方局决定由杨尚昆、林枫、赵林、康永和等组成高级党团,负责组织山西工人抗日武装。

8月7日,林枫带领部分人员离开北平,于八月底辗转到达太原。

9月,任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10月,北方局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共山西省工委一分为四,分赴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配合八路军创建根据地;把准备随阎锡山行动的中共山西省工委改称山西省委,林枫任书记。

11月8日,太原失陷。山西省委转移到临汾。林枫任北方局组织部部长,仍兼山西省委书记。

11月,两次前往运城检查党的工作,并帮助为八路军动员新战士工作。

1938年(32岁)

2月26日,日军侵占晋南各县,北方局、山西省委是日撤出临汾(临汾于28日失守),经乡宁、吉县、大宁,最后到石楼县圪堵坪。

4月初。北方局、山西省委机关渡黄河到陕北清涧县罗儿河村,进行休整。4月底,又东渡黄河,回到圪堵坪。

5月初,中共山西省委改称晋西南区党委,林枫任区党委书记。

7、8月间,林枫主持召开有各县委书记参加的晋西南区党委扩大会议,讨论建立晋西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作。

11月25日,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第一一五师开赴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一一五师补充团与晋西南游击部队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第一支队(后称八路军晋西支队),林枫兼政治委员,支队长为陈士榘,留在晋西坚持抗战。

1939年(33岁)

3月25日至4月22日,阎锡山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召开扶旧抑新的秋林会议(第二战区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山西政局逆转。

9月初,中央通知林枫前去延安汇报山西的政治情况,研究加强返逆流斗争问题。

9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山西开展反逆流斗争的指示》。

10月10日,林枫和王若飞以山西省委名义起草的《关于坚持山西抗战克服危险倾向宣言》,经毛泽东修改后在延安发表。

11月上旬,林枫从延安回到晋西南区党委住地。区党委根据中央意见,自此采取了对顽固派不再让步,必要时不惜武装自卫,保卫革命利益的方针。

11月19日,中央书记处针对山西反投降形势的发展,又对晋西南区党委及其他地区党委发出《关于山西反投降斗争的指示》。

11月29日,阎锡山顽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兼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以“讨逆军总指挥部总司令”名义,密令晋西地区各部分兵三路行动,向新军决死二纵队进攻。

12月6日,毛泽东、王嫁祥向林枫和山西前线各八路军将领发出指示,指出阎顽军进攻新军事件,“其性质是对抗日的叛变”,并“可能在晋西南,晋西北再扩大化”。我们必须坚决回击阎锡山的进攻。

12月7日,林枫主持在孝义县高家条召开晋西南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主要说明当前形势、方针与党的紧急动员工作;并选举产生了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会后举行誓师大会,晋西南区党委领导晋西新军和晋西支队进行自卫反击。林枫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作战。

12月27日,晋西我军与敌苦战兼旬,终因敌我兵力悬殊,地区狭小,我无回旋余地,林枫决定率领部队越过汾(阳)军(渡)公路,转移到晋西北,与晋西北新军、八路军会合。

1940年(34岁)

1月14日,晋西南和晋西北新军、八路军攻占临县,阎顽军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第三十三军军长郭宗汾率部弃城、越汾军公路南逃。

1月16日,毛泽东、王稼祥打电报给北方局,指出“晋西北新旧斗争,我们已大体胜利了。晋西北必须全部控制在我手。”

1月中旬,晋西南部队在娄烦休整。林枫主持会议,总结反顽斗争经验,进行打回晋西南的准备工作。

1月下旬,贺龙、关向应率一二О师主力回师晋西北。此时晋东南地区反阎顽军斗争也胜利结束。

1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晋西南、晋西北两区党委合并为晋西区党委。林枫任书记,郑林任副书记。

1月26日,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林枫任委员。

3月1日,以晋西南区党委书记名义给中央报告:《关于晋西事变及其经验教训》。

4月24日,经过谈判,我党与阎锡山就新旧冲突问题达成协议:新旧军停止武装冲突;以汾离公路为界,晋西南划为阎军活动区域,晋西北为八路军和新军活动区域。

6月8日,中共中央对晋西北工作发出指示,指出晋西北创建根据地和“四大动员”都获得成绩,但工作中有很大缺点:政策过左,未执行中央关于政权指示,财政经济问题还很严重。

9月11日,晋西北行政公署召开第二次行政会议,林枫致开幕词。会议确定了三大中心工作:健全新政权,开展生产建设,加强教育工作。

11月6日,晋西区党委召开第一次地委书记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纠正统战工作中“左”的错误、关于政权工作、财经建设工作和敌占区工作,并布置了干部训练、锄奸工作和加强伪军工作。

1941年(35岁)

1月27日,贺龙、关向应、林枫、赵林向中共中央及北方局报告1940年的工作总结。

2月12日,中央转发了晋西北的工作经验。指出:“晋西北区根据去年12月中央关于策略指示检查部署工作,在其报告中有很多经验,特摘转各地以供参考。”

8月22日,晋西北行署召开第三次行政会议,通过了林枫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的提议。

8月26日至9月3日,晋西区党委召开高干会议,坚持长期斗争,建议根据地和开展自力更生大生产活动。同时,晋西北军区也召开高干会议,林枫到会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应以发展地方武装为经常的任务。

10月19日,在鲁迅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讲话:《论晋西北的文化运动》。

11月26日,出席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筹委会首次会议。会议推举续范亭、林枫分任正副主任委员。

1942年(36岁)

1月2日,毛泽东致电林枫:“11月25日精简报告收到,甚慰。已转发各地参考。”

2月,赴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并向中央汇报工作。党中央、毛泽东对晋西北根据地建设予以充分肯定、表扬。

5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财经委员会,林枫任委员(林伯渠、贺龙分任正副主任)。

6月8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财经委员会,林枫任委员(林伯渠、贺龙分任正副主任)。

夏,在延安,毛泽东对林枫说:“晋西北的任务,就是把敌人挤出去!”

8月下旬,从延安回到兴县。宣布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正式成立,关向应为书记,林枫为副书记,关在病假期间由林枫代理书记。

10月24日至11月11日,晋西北临参会在陕西省神府县胡家庄召开。林枫代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向大会说明《对于巩固与建设晋西北施政纲领》。10月31日,当选为临参会议长。

10月31日,毛泽东电复林枫。指示检查根据地迅速缩小原因,与周士第、甘泗淇商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具体方案。

11月4日,晋绥分局在军区驻地兴县蔡家崖召开晋西北高级干部会议。林枫传达了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

1943年(39岁)

年初,晋绥分局成立以林枫为主任委员的总学习委员会,指导全区整风运动。

4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晋绥分局归西北局领导。

7月8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坚持敌后抗战的晋西北根据地》。

9月初,吕正操率冀中三纵队到晋西北(一二О师主力调往陕甘宁边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兼任政治委员。

9月10日,晋绥分局召开群众工作会议,提出“劳武结合”方针。林枫讲话号召学习冀中军民斗争经验,开展群众性的爆破运动。

1944年(38岁)

1月4日,在庆祝元旦大会上,林枫提出1944年三大任务:对敌斗争、减租减息、除奸自卫。

1月5日,晋绥分局发出《关于学习与发行毛主席三大名著<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的决定》。精印《毛主席三大名著》5000册,发给党内外干部阅读。

1月7日至15日,晋绥边区召开了第三届劳动英雄大会。林枫在会上号召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指示,学习劳动英雄张初元,推广劳武结合的经验。

春,陪吕正操到各军分区去,共同调查地方、部队情况。

8月30日至10月2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外国记者爱泼斯坦、福尔曼、武道,从延安抵达晋绥边区参观访问。林枫曾接受美国《时代》杂志、《纽约时报》和联合劳动新闻社记者爱泼斯坦的单独访问,畅谈党的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经验。

11月上旬,前往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预备会议。

12月,从延安向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提出三点指示:总结经验、培养干部、工农兵大整风。

1945年(39岁)

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林枫参加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议期间,毛泽东对林枫说:“你是东北人,你要准备到东北去工作!”

7月6日,晋绥分局发出关于当前工作的指示。提出:“根据林枫同志指示,目前中心任务:一防旱备荒,二扩大地区,三发动群众。”

7月,林枫在延安主持召开“晋绥问题座谈会”,就抗日战争初期晋西南及晋西一段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8月8日,苏联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8月10日,日本政府乞求投降。

8月11日,林枫与贺龙等离开延安返晋绥。

8月18日,林枫返抵兴县。

8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林枫准备去东北。”

8月26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公布。

9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

9月18日,彭真、陈云等乘飞机由延安到达沈阳,东北局即于19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开始工作。

9月22日,从晋绥边区抽调的干部和党中央抽调的干部在兴县汇合,共一千九百人,组成干部团,由林枫率领,当天从兴县出发挺进东北。

10月23日,林枫率干部团第一梯队到达沈阳。二梯队至十一月初全部到达。

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林枫在深阳负责筹备召开了东北各界人民代表会,筹建东北一级政权机关。(后因形势变化,代表会中途休会)。

11月底,随东北局由沈阳迁往本溪。

12月6日,东北局报中央:东北一级政权机关暂不能成立,拟由林枫任东北局组织部部长。

12月16日,东北局决定成立东满分局和吉辽军区,林枫兼任分局书记和军区政治委员。

1946年(40岁)

1月1日,林枫代表东北局发表谈话,阐明共产党对东北的具体主张。他说,此后的东北应是民主的东北。

1月初,随东北局由本溪迁抚顺。

1月10日,率东北局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秘书处和东北日报社到海龙,建立东北局机关。

1月23日,林枫在海龙主持召开吉林省工委和省军区干部会议,贯彻东北局决定,将吉林省工委和省军区扩建成东满分局(又称吉辽省委)和吉辽军区。

3月8日,在抚顺参加东北局会议。当时林彪有些盛气凌人,对东北局的工作乱加指责。林枫在会上对他提出不同意见,不料却因此惹祸,事后遭到林彪的忌恨、排挤。

3月13日,国民党主力部队进占沈阳。

3月20日,又随东北局由抚顺迁往梅河口。

3月24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关于控制长春、哈尔滨两市,保卫北满的指示》。

3月底,东北局决定由吉辽军区部队为主,在苏军撤退以敏捷手段攻占长春。林枫赶往盘石部署攻打长春作战。

4月6日至7日,林枫去长春东郊视察,与周保中等召集会议布置军事行动。

4月14日至18日,我军攻占长春。

4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占领长春对东北及全国大局有极大影响,望对有攻将士传令嘉奖。”

4月20日,东满分局在长春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决定成立长春警备司令部,周保中兼司令员,林枫兼政委。

5月9日,长春十万市民在斯大林广场(大同广场)集会。林枫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5月23日晚,我军撤离长春。

5月下旬,东北局迁至哈尔滨。

6月16日,中央对东北局的领导重新分工,林枫仍为东北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

8月7日至15日,林枫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东北各省联席会议,通过了东北各省市民主政府共同施政纲领。

成立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同年十月改称东北行政委员会),推举林枫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1947年(41岁)

春,林枫曾两次到牡丹江、宁安县检查春耕准备工作。

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成立农业委员会,林枫任主任委员。

7月18日至8月9日,林枫主持东北行政会议,讨论东北解放区民主政权建设问题。

秋,林枫听到呼兰县农民拉队冲进县城挖浮财,立即派工作组配合松江省委检查处理,说服制止。

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1月25日,林枫主持东北行政委员会讨论《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解放区的实行问题。

1948年(42岁)

2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左`倾错误》指示后,林枫亲自两次到安达县作调查,又用一个多月时间先后到昂昂溪、齐齐哈尔、北安、绥化、佳木斯、牡丹江等地视察,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春,北满部分地区农村在土改后出现农民自发组织的生产互助合作组织,林枫支持,但遭林彪、高岗反对,东北局并作出决议不准推行。直至1951年9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社的决议(草案)》后,高岗才认输。

4月,东北局向中央建议,经中央同意,林枫为东北局常委,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专做政府工作(东北局组织部部长改由张闻天担任)。

7月,林枫主持召开第二次行政会议,确定了以支援战争发展生产为政权工作的中心任务。

兼任东北科学院院长。

11月19日,在东北农业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1949年(43岁)

3月5日至13日,参加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月21日至26日,东北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在沈阳举行。成立东北人民政府,林枫当选为副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仍任东北局常委)。

9月26日,林枫在东北第四次教育会议上讲话。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林枫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50年(44岁)

春,林枫兼任东北局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

6月,赴京参加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7月,东北地区西部,风沙干旱严重。林枫正式向东北局提出在西部营造防护林带的建议。

10月25日,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林枫克服种种困难,领导东北地区支前工作。他多次冒着敌机轰炸,在丹东检查支前工作。

1951年(45岁)

任东北局副书记。

7月,决定在西满营造防互林,并制定初步计划草案。这个防护林带总面积计划达816万垧。

1952年(46岁)

年初,东北地区发现美国飞机掷下的细菌武器。林枫立即报告中央,并即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林枫任主任),组织群众,训练群众,反对美帝细菌战。

9月,在东北国营农场工作会议上,林枫作总结,指出今后的方针和任务。

秋,林枫任东北局第一副书记和东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任(高岗调往中央工作,仍保持原在东北的职称),实际上全面负责东北的党政工作。

1953年(47岁)

1月,东北人民政府奉令撤消,重新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

1月25日,林枫在政委会首次会议上提出1953年的三大任务:抗美援朝、执行五年计划、国人大的工作。

1954年(48岁)

任东北局代理书记。

2月,林枫参加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及高岗问题座谈会。

3月至4月,林枫主持东北局召开的全区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传达七届四中全会关于高岗问题的决定,检查东北地区党的工作。

4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

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9月15日至28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年底,调中央工作,离沈阳到。

1955年(49岁)

任中共中央东北地区工作部部长,党中央副秘书长,任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二办)主任,协助周恩来总理负责管全国的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方面的工作。

5月19日至6月10日,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林枫主持召开了全国文教工作会议。

7月5日,在全国人大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上,林枫发言,谈国家建设的人才培养部,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业余教育。

9月15日,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林枫就国家建设的人才培养部表讲话。

9月16日,中央向全党批转了林枫关于文教工作会议的报告。

9月,林枫患心肌梗塞症,住北京医院。1956年初前往大连海滨黑石礁疗养所疗养。

1956年(50岁)

9月,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7年(51岁)

3月,任中共中央文教小组成员。

1958年(52岁)

任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

1959年(53岁)

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林枫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60年(54岁)

春,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中央有关部门,陆续在天津、哈尔滨、福建等地召开工农业余教育现场会议。林枫出席了天津和哈尔滨的会议。

6月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林枫在开幕时作报告,阐述建国以来文教事业的成就和今后的任务。

1961年(55岁)

2月4日,在教育部重点高等,林枫发表讲话,号召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月中旬,中央书记处讨论编写教材问题,委托林枫负责筹划落实。

春,和陆定一受中央委托制定《高教六十条》、《中学教育五十条》、《小学教育四十条》。为制定《高教六十条》,林枫亲自带领调查组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调查。

7月,邓小平在北戴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对《高校六十条(送审稿)》正式定稿,15日发布试行。

1963年(57岁)

年初,林枫调任中央高级党校校长、校委书记。四月初正式到校工作。

4月1日,林枫向中央送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办好党校》的报告。

9月15日至27日,陪同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64年(58岁)

2月13日(农历春节),毛泽东邀请中央负责同志和教育界、民主人士座谈教育问题。决定成立一个学制研究小组,由林枫负责。

3月中旬,教育部在京开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林枫到会讲话。

12月12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林枫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65年(59岁)

5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二十周年庆祝活动。

1966年(60岁)

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

6月5日,中央高级党校武葆华等写大字报,“炮轰”以林枫为首的校党委会。

6月20日,康生对中央党校“文化大革命”作“指示”。他对林枫、贾震说:“党校要批判杨献珍这条黑线,彻底打垮这条黑线。”“林枫也要准备,你在东北反林彪。”

6月底,康生向校党委一委员说:“林枫有大问题”。

7月10日,中央学青训班学员智纯贴大字报,攻击林枫有“反毛泽东思想的十大罪状”。

8月1日至12日,林枫参加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8月13日,林枫回到中央党校,向校党委传达八届十一中全会主要精神。

同日,康生找中央党校两个负责人和武葆华、智纯谈话,支持他们反对林枫。

8月14日,武葆华、智纯贴大字,煽动全校师生向林枫“猛攻”。

同日,林枫召开全校大会传达作废央十一中全会精神,会上造反派武葆华等叫嚷要林枫传达“康生对党校的批评”,会场大乱。

8月17日、18日,林枫继续召开全校大会。康生派人在会上宣布:“要彻底揭发批判林枫压制民主,不准革命的严重错误。”

8月18日,康生一手操纵的中央党校造反派组织“红旗战斗队”成立并发表宣言:“决心斗倒、斗臭以林枫为首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派。”

8月20日,在中央党校全校大会上,造反派把校党委领导轰下主席台,并给林枫、郭明秋等六人戴高帽子游斗,进行人身侮辱。

康生找武葆华、智纯鼓劲:“林枫后台老板是彭真。”

8月28日至30日,康生召集中央党校各派群众组织五十名代表座谈。他说:“杨献珍的党校是杨家党,林枫的党校是林家铺子。”

9月19日至21日,中央党校“文革联席会”连续三天召开全校大会斗争林枫。

12月10日,康生要中央党校造反派头头“以群众名义要求中央对林枫撤职。”

12月14日,包括中央党校“红旗队”在内的十八个单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彻底摧毁旧中宣部、旧文化部、旧北京市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誓主师大会”,揪出林枫和陆定一、张闻天等,林枫遭到残酷斗争。会后,被北京卫戌区部队送往万寿路罗道庄兵营。

12月18日,北京工人体育场大会批斗,林枫被打断肋骨三根、前胸、后背、左肘等多处受重伤,当场昏迷不醒。

当夜送301医院抢救。卧床九天,伤势略有好转。

12月23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撤销林枫中央高级党校校长,校党委书记职务并设立专案审查的决定。

12月24日,康生派造反派25人抄了林枫的家。

1967年(61岁)

4月至5月间,康生不顾林枫伤势未愈,唆使党校造反派对他“审讯”三天。

7月27日,中央党校造反派“指挥部”向康生、中央文革小组要求,把林枫“揪回党校揪斗”。康生批示“同意”。

8月至9月间,林枫伤仍未全好,康生叫造反派召开全校大会、中会、连续批斗一个多月。

11月22日,康生派人到中央党校传达:林枫、杨献珍等为中央“重点审查对象”;中央党校即成立林枫等人的专案组,受党校和中央专案组双重领导。

1968年(62岁)

8月初,林枫1968-1972年已入狱五年,这时才允许子女到监狱探视。因受残酷折磨,形象完全变了,以至乍一见面,六个子女都认不出他。

8月11日,毛泽东在林枫子女给他和周恩来的信上批示:林枫问题过去没有弄清楚,有些证据不足,员似有逼供信,“放他出来治病”。之后,林枫出狱治病,住进北京阜外医院治疗。但是头四个月仍被“监护”。

12月,林枫子女又给毛泽东写信,他才获得了自由。实际上,“中央专案组”对他继续迫害。

1975年(69岁)

5月21日,“中央专案组”第一办公室所作《关于林枫同志问题的审查结论》中,仍诬陷他“伪造历史,混入党内”,“党龄从1931年算起”。

1976年(70岁)

9月,由于地震影响,林枫病情加重。

4月5日,林枫子女从天安门广场回来,向他述说了人民群众对“四人帮”的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搏斗,感到兴奋。

1977年(71岁)

9月29日,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

1979年(已故)

7月23日,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员会作出《关于林枫同志头号题的复查结论》,对林枫同志的冤案“彻底平反”。中共中央批复同意。

1984年(已故)

7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又发出《关于林枫同志入党时间问题的通知》,认定“林枫同志是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