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王照片

常山王

常山王个人资料:常山王,中国古代王爵。历朝可考者32人。其中著名者有张耳、高演、刘秉忠等。……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19 03:11:38

一、个人简介

常山王,中国古代王爵。历朝可考者32人。其中著名者有张耳、高演、刘秉忠等。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耳

别名:常山王,赵王,谥曰景

国籍:中国河南开封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开封

出生日期:公元前264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

职业:辅佐赵王

主要成就:起义反秦,助汉讨楚

三、秦末

张耳(前264年-前202年),秦末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

史记:“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

魏公子无忌,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信陵君。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僖王异母弟。信陵君为人喜好结交豪杰,“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致“食客三千人”。因为他的存在,诸侯不敢犯魏国,时间长达十余年。他做过的最为轰动的一件事,莫过于斩杀晋鄙,夺得兵权,解救赵国于危难之中。为此,他躲在赵国十年。最后魏国危难,他才为了救国而返还。此后,他联络五国兵马,大起联军攻打秦国。秦人躲在函谷关后面,不敢出战。最后秦人使出离间计,魏安僖王上当,疏远了信陵君,拿回了他的兵权。信陵君失落,终日酗酒,最终因酒而死。没过几年,秦灭魏。

在这样的人门下当食客,除了鸡鸣狗盗之辈,也有隐士侯赢、屠夫朱亥这样的仗义之徒。窥一斑而知全豹,张耳混迹其中,可见其人性情。

古代的户籍制度,比如井田制,相对严格地限制人口流动,有些人几乎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自己生活的土地。这样有利于耕种的常态化。当然,到了战国,战乱不定,徭役沉重,都使得人们不堪重负。有些不安分的,或者说人生有点追求的人,纷纷脱籍逃跑,此谓“亡命”。

张耳便是亡命者之一。他逃到了外黄。

虽然是违反当时的律令,亡命他乡,但是他得到的待遇却很好。外黄有个富人,其下有个门客,一听说张耳来了,急忙对其主人守寡的女儿说,如果你想找个好丈夫,非张耳莫属。

富人的女儿被这么一忽悠,就答应了。

张耳看这女人虽然是个寡妇,但是长得还挺美,而且家里也有钱,得了,娶了算了。借着有钱的岳父,他还当上了魏国的外黄令。同时,广纳门客,据说刘邦就当过他的门客。

张耳当上外黄令之后,没多久秦灭了魏,还张榜悬赏,要抓名士张耳,谁抓到就赏千金。张耳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逃了。逃到了一个注定了让他发迹的地方:陈。

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一开始,打得很顺利。陈涉带着数万人,打进了陈。张耳立马投奔陈涉。陈涉一听,哎呀,原来是名士贤人张耳,高兴得不得了。

只不过陈涉没高兴多久,因为他想自立为王。可是张耳觉得起义反抗暴秦,本来合情合理,显得很正义。结果你却称王,这不是显得不够公义,只顾着自己,有些自私吗?这样不利于招纳天下人。张耳反对。陈涉不听,还是当了王。

陈涉虽然不高兴,也不至于怪罪他,不过眼不见心不烦,他让张耳跟着武臣,带着三千人,北上攻打赵地。

武臣了不得,借助于张耳,到了赵地,一下子扩军数万。于是武臣自号武信君,攻下赵地十城。

过了没多久,武信君不战而降服范阳令,其余的赵地城守纷纷投降,一时之间,赵尽归于武信君。

张耳趁机建议,说陈涉都能当了王,可见不一定要六国后人才能当王的,您也可以。武信君一听,得了,反正我差不多拿下了整个赵地,好,我也当王。于是,武信君自号赵王,封张耳为右丞相。

消息传到了陈涉耳中,那个愤怒啊,昔日自己的将领,现居然企图跟自己分庭抗礼。他想一口气屠了赵王武臣的家人,幸亏房君劝他,这个时候不要窝里反,要想一想反秦大业。于是陈涉将武臣家人全部软禁在自己的宫中,还封了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算了,陈涉派人到了赵,庆贺武臣当了赵王,同时下令,让他西入秦关。

武臣素来是陈涉的将领,习惯了听陈涉的。可是张耳多精明一个人,他立马看出了猫腻,劝说赵王。建议赵王不要入关,反而应该北上燕代、南下河内,拓展自己的疆域,从而南据大河(黄河),北有燕代,实力强大,也不怕陈涉来找您算账。

赵王一听,这个主意好。立刻派韩广伐燕、李良伐常山,张黡伐上党。

结果韩广到了燕,却自己当了燕王。一报还一报,武臣不经陈涉同意,自己当了赵王,也难怪自己的手下不听自己的,当了燕王。赵王怒了,带着张耳,率军北上,结果却不小心被燕军俘虏了。亏得有个小卒用计让燕将放了赵王。有惊无险。

李良攻下常山,赵王让他再接再厉,攻打太原。一时之间打不下。秦将派了使者,说你我曾经在一起共事,我知道你是个人才,现皇帝陛下秦二世已经发了诏书,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李良一时之间难以定夺。不久,他回邯郸请求增兵。没想到这一回去,他就杀了赵王的姐姐,袭击邯郸,顺手杀了赵王、左丞相邵骚。

张耳交友众多,有人报信。他立马逃了。赵王死了,怎么办?死了一个赵王,再立一个就是。他便从赵国后人之中,找来赵歇,立为赵王。紧接着,打败了李良。李良只好投奔秦将章邯。

章邯率领秦国大军,得到邯郸,继而攻打赵王。赵王歇和张耳带着人马,躲到了巨鹿。

章邯派王离带兵,围攻巨鹿。赵王歇、张耳被困在巨鹿。城中粮少兵少,眼看危在旦夕。张耳便派人召唤在巨鹿北面的陈余。陈余虽然收了常山兵,有数万人,却畏战不前。张耳无奈,大骂陈余不够朋友,忘了当年的交情。

作为张耳派来命令陈余出战的使者,张黡、陈泽见到陈余死活不肯出兵,只好说不用你带兵,我们俩先上。陈余见此,就给了他们俩五千人,让他们先试试打秦兵。结果,张黡、陈泽战死,五千人全军覆没。陈余本来就怕,现一看,果然是秦兵厉害,于是更加不肯出兵救援。

所谓唇亡齿寒,当时的燕、齐、楚都派了兵马前来救援。但是到了巨鹿城外,见到赵王的将领陈余都眼睁睁不肯救援,何况我们。于是这些人全部在陈余附近扎营守候。居然没有谁敢前去打秦人。想必被困在巨鹿的张耳必然怨恨不已。

这个时候,一位伟大的英雄登场——项羽!

接下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兵,解围巨鹿。

张耳得救,对陈余不来救援,耿耿于怀。他问陈余为何不救。陈余解释说打不过。他又问怎么不见我派去的使者张黡、陈泽?陈余说他们战死了。张耳不信,以为陈余私下杀了两人,说你的数万人都不敢打秦兵,会让区区五千人陪着张黡、陈泽送死?陈余那个冤枉的,立马解下自己的印绶,说自己也不是贪图权势的,我不干了。张耳本来有些迟疑,可是有人劝他趁机收回陈余的兵权,他便收了。

项羽解围巨鹿,救援赵王,还打败了其他诸侯王不敢打的秦兵,一时之间,威名赫赫。

项羽入关,占了咸阳,趁着强大的气场,自立为王,号称西楚霸王。他还分封诸侯王,其中,张耳被他封为常山王,治所在信都。信都改名襄国。赵王歇被项羽徙封为代王。

陈余虽然名声与张耳齐平,可是项羽看这人不听话,也不追随自己入关攻秦,封王给他那是太奢侈了,算了,就给他三座县城吧。听说陈余在南皮,项羽便给了南皮附近的三座县城给陈余。

陈余那个怒啊,借着齐王田荣反楚的机会,攻打常山王张耳,一战而下。张耳走投无路,想去投项羽,可是属下有人说项羽拼不过刘邦,不如投刘邦。张耳便投了刘邦。

陈余打败张耳,趁机迎回赵王,让本以为要去当代王的赵王歇重新当上赵王。赵王感激,封陈余当代王。陈余虽然接受,却不去代国,还是留在邯郸辅佐赵王。

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派人联络赵王,希望一起攻打西楚霸王。陈余说合作可以,先把张耳人头送来。刘邦当然不愿意杀了投靠自己的名士贤人张耳,可是没有赵人的帮忙,也难以打赢。他想了个办法,找到长得像张耳的人,杀了,送头颅过去。陈余上当,出兵助汉。结果打败了楚,却不料发现张耳还好端端地活着。陈余怒了,发兵打汉。

韩信、张耳带着汉兵,灭了赵王。刘邦那个高兴,封张耳为赵王。

刘邦曾经是张耳的门客。张耳落魄的时候,不去投靠强大的项羽,反而投靠弱小的刘邦。且不说项羽解围巨鹿,对他有救命之恩,就是看在项羽兵精粮足的强大实力之下,他还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见名士贤人的名望不是凭空而来。历史证明,张耳的选择是对的。

最终,弱小的刘邦,打败了如日中天的项羽,创立大汉四百年基业。

张耳站对了队,跟对了人。汉高祖刘邦不仅帮他打败仇人陈余,还帮他夺得赵地,封他为赵王。赵王可比项羽封的常山王更好,食邑更广。

当了赵王两年,张耳死了。朝廷给他的谥号是景。算是得了善终。

他的儿子张敖,继位为赵王。张敖娶了鲁元公主,是刘邦、吕雉的女婿。女婿当然不如儿子亲,刘邦借口赵相贯高意图谋反,把张敖的王位夺走,让自己儿子刘如意当了赵王。刘邦还想杀了张敖。吕雉看不下去,刘如意可不是她生的,张敖却是她亲生女儿的夫婿。王位都被夺走了,也够意思的了,便劝刘邦放过张敖。于是,张敖被封为宣平侯。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没多久,张敖死了。吕雉便把自己的亲外孙、张敖儿子张偃封为鲁元王。张偃年纪小,便把他的异母兄弟张寿、张侈一并封侯。吕雉死后,刘邦的老臣诛杀诸吕,当然也罢了张偃的王和他兄弟的侯。汉文帝即位之后,才把张偃封为南宫侯,安慰一下。

总而言之,张耳死后,其子、其孙,没有被清算,到底还是延续了张家的香火。也算是得了善终。

不过富不过三代,张耳、张敖、张偃之后,到了张偃的孙子,终于获罪朝廷,南宫侯国除。或许这就是司马迁不把张耳放到世家,而放到列传的原因。

四、西汉

刘不疑(?—前186年),汉惠帝刘盈第三子,在位两年,原封恒山王,后因避讳汉文帝刘恒之名,改称常山王。公元前188年封为常山王,卒于公元前186年。

刘弘(?―前180年),西汉后少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西汉第四位皇帝。

公元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刘山被封为襄成侯。公元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

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后命常山王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史称后少帝。

公元前180年9月,吕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朝臣认为,刘弘及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待朝臣选定汉高祖与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太宗孝文皇帝),并迎入长安后,于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诛杀刘弘等人。

刘朝,汉惠帝刘盈之子子。本封轵侯,刘弘登基后,改封常山王。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以非刘盈之子为由,被杀。

刘舜(公元前152年-公元前113年),西汉孝景帝刘启第14子,公元前145年-前114年在位。谥为常山献王。母亲王皃姁,是皇后王娡妹。有同母兄三人,广川惠王越(刘越)、胶东康王寄(刘寄)、清河哀王乘(刘乘)。刘舜在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5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常山王。刘舜是汉景帝最宠爱的小儿子,骄纵怠惰,多有淫乱之事,屡犯法禁,天子常常宽恕赦免他。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4年)去世。在位三十二年,谥号献。

刘勃,刘舜之子,嗣封常山王,有罪,废迁房陵。

五、东汉

刘昞,东汉孝明帝刘庄之子,永平十五年封常山王,建初四年,徙为淮阳王,以汝南之新安、西华益淮阳国。立十六年薨。

刘侧,刘昞幼子。永元二年,汉和帝立刘昞小子刘侧复为常山王,奉昞后,是为殇王。立十三年薨,父子皆未之国,并葬京师。

刘章,刘昞之子。刘章初封防子侯,刘侧死后,刘章袭封常山王。汉和帝怜章早孤,数加赏赐。延平元年就国。立二十五年薨,是为靖王。

刘仪,刘章之子。嗣封常山王。立十七年薨。是为顷王。

刘豹,刘仪之子。嗣封常山王。立八年薨,是为节王。

刘暠,刘豹之子。嗣封常山王。三十二年,遭黄巾贼,弃国走。建安十一年国除。

六、晋朝

司马衡,字子平,司马孚之子。曹魏封德阳乡侯,进封汝阳子,为驸马都尉。武帝受禅,封常山王,邑三千七百九十户。二年薨,无子。

司马敦,司马邕之子,司马孚之孙。过继给司马衡,嗣封常山王。后来他归宗,封安平王。

司马殷,司马邕之子,司马孚之孙。司马敦归宗后,过继给司马衡,嗣封常山王。

司马乂(277年―304年1月28日),字士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太康十年(289年),封为长沙王,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太熙元年(290年),任步兵校尉。永平元年(291年),受兄司马玮的牵连,被贬为常山王。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乂率本国军队响应齐王司马冏等三王,讨伐司马伦,因功授任抚军大将军,复封长沙王。太安二年(303年),张方派遣部将郅辅率领三千兵卒,前往金墉城逮捕并烧死司马乂,时年二十八岁。晋怀帝即位后,追谥为厉王。

七、北朝

拓跋遵(?-407年),北魏拓跋寿鸠之子,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孙,道武帝拓跋珪的堂兄。

拓跋遵初封略阳公,晋封常山王。407年,被赐死。

拓跋素,常山王拓跋遵之子。始光三年,袭常山王爵。

拓跋陪斤,拓跋素之子。袭常山王爵,坐事国除。

元昭(元邵463-522),小字阿倪,拓跋陪斤之子。广川县开国公,晋封常山王。

元绍宗,常山王。

元素莲,后魏时期的常山王。《新唐书》记载: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莲之后。

尔朱度律,尔朱荣族弟。元晔之立,以尔朱度律为太尉公、四面大都督,封常山王。

杜粲,农民起义军将领,常山王。杀其主莫折念生。

北齐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神武帝高欢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母武明皇后娄昭君,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

高演初封常山郡公,天保元年(550年),晋爵常山王。乾明元年(560年)八月,时任皇帝高殷被废,太后娄昭君下诏令高演继承大统,第二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

八、唐朝

李镇,唐肃宗李亨之孙,彭王李仅之子,授太仆卿同正员,封常山郡王。

田绪(764-796),中唐军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兴元元年(784年),杀堂兄田悦为帅,归附朝廷,得授为魏博节度使,尚嘉诚公主,拜驸马都尉。累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常山郡王,又徙封雁门郡王,实封五百户,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暴疾死,年三十三,赠司空。

王景崇,成德节度使王绍鼎之子,唐末割据军阀,866—883年为成德节度使。大唐咸通七年(866年),王景崇继位为成德军节度使。后来因为平定庞勋叛乱,进爵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封赵国公。乾符五年(878年)进封常山王、检校太傅。中和三年(883年)王景崇逝世,享年三十七岁,赠太傅,谥:忠穆。

九、五代宋金

李英,宋太宗元德皇后的父亲。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追赠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

杨濛(?―937),字志龙,五代时期南吴君主杨行密第三子。武义元年(公元919年)受封庐江郡公,顺义七年(公元927年)杨溥即皇帝位,杨濛进封常山王,次年改封临川王,又任昭武节度使及中书令。公元937年,杨濛被周弘祚所杀。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杨濛被追封为临川灵王。

完颜襄,金朝大将。本名完颜唵,金昭祖五世孙。

大定二十三年(1183),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二十八年(1188)进尚书右丞相,与徒单克宁、张汝霖同受顾命。后代来谷清臣统军北伐鞑靼。

章宗承安元年(1196)九月,得胜还师,升左丞相,封常山郡王。后北部复叛,为左副元帅,减价粜粟,以济贫民,安定民心。后封南阳郡王。谥武昭。

十、元朝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曾出家为僧,法号:子聪。后来认识忽必烈,在忽必烈的游说下,还俗改名刘秉忠,成为忽必烈的左膀右臂。

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

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