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天增照片

倪天增

倪天增个人资料:倪天增(1937——1992),1937年8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市。祖籍嘉善县西塘镇,前上海市副市长,为上海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资料更新时间:2020-03-28 22:43:14

一、个人简介

倪天增(1937——1992),1937年8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市。祖籍嘉善县西塘镇,前上海市副市长,为上海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倪天增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宁波市

出生日期:1937年8月

逝世日期:1992年6月7日

职业:建筑师,上海原副市长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性别:男

三、人物生平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先后担任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助理的技术员,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第一设计室副主任,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四室主任工程师,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1982年,担任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局长助理。

1982年,评为高级建筑师。

1983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长。任期内主持设计、审定了上海多项重大建设工程。

1992年6月,因突发性心肌梗塞逝世,年五十四岁。

倪天增并是上海市第7和8届的人大代表,并是中共上海市第5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四、求学经历

以优异成绩考入宁波中学,这所中学历史悠久,校名为张之洞所题,名师辈出,经亨颐、朱自清曾在此任教,为浙东名校。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倪天增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宁波中学时代,已显露出他的多才多艺。课余时间,喜欢素描,练习美术字。一次他负责用一张圆台面设计了一个校徽,在宁波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引起了轰动。他还爱好体育,曾获校运会110米高栏冠军,市中学生运动会第一名。1956年从宁波中学毕业,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他还是校运动队队员。他善歌舞,最拿手的保留节目,是用俄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五、工作经历

1962年清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华东建筑设计院工作。在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工作的二十年期间,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院副总建筑师、副院长。参加了近二十个大中型项目的设计工作。主持设计了援外工程“贝宁体育中心”,主持设计了“龙柏饭店”、“上海美术馆”、“华亭宾馆”。多项工程获得了上海市优秀设计奖或国家级奖。70年代初主持设计的“贝宁体育中心”,得到贝宁政府的高度评价,在整个非洲获得好评。后来贝宁总统访问我国,还特别向我国领导人推崇体育馆的出色设计。

1983年4月,倪任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上海近期东西建筑发展轴总体构思,从虹桥机场,经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静安寺、上海展览中心、人民广场、外滩延伸至陆家嘴,形成一条有主要建筑景观和城市广场组成的发展轴,以更好地集中反映上海的城市意象、城市景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采纳了这个意见。倪在指导和审批人民广场地区规划、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南京东路改建规划、上海电视塔选址在陆家嘴规划、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及地下铁道车站广场规划中,都体现了整体发展城市景观的总体构思。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多次深入市规划院指导工作。1984年,倪组织虹桥新区详细规划审定,支持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推出建设基地8项要素控制模式。1988年又主持上海市虹桥新区第26号地块首次有偿出让,推动了城市开发。1990年,主持《上海市土地使用规划和区划法规研究》课题鉴定。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倪执行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1983年亚太地区第二次城市建设会议、1986年横滨MM21及1990大阪国际水都会议上,宣传介绍上海及浦东规划。1991~1992年,他组织城市设计国际联合咨询活动,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规划的国际竞赛,认真贯彻浦东新区开发要创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指导思想。在组织编制浦东新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中,作出显著成绩。

六、工作成就

在上海市重大城市设计(详细规划)中,倪多次主持实施外滩改建工程规划(包括人民英雄纪念塔、陈毅塑像广场等设计方案和苏州河建闸,外滩防汛墙外移、开辟游览观光道等规划),注重防汛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使改建后的外滩,形成了纪念广场、绿化和一条错落有致的沿江风景带,成为上海的十大景观之一。

倪重视城市综合开发规划,支持市规划院关于铁路新客站要地上、地下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的建议,即在铁路线和新客站线路广场下方同步预建地下铁道折返线、车站和出入口等,做到站内换乘,方便乘客。在人民广场改建规划中,倪支持、决定把人防设施、地下停车场、商场、商业街和地下铁道车站结合起来综合规划,统一开发建设,实践证明都是很正确的。

七、事迹介绍

为了尽快解决上海市民的住房困难,他顶烈日,冒风雨,一个工地一个工地跑,一方面一方面去协调。渴了喝一杯清茶,饿了啃几口馒头,嚼几片面包。上海的大街小巷,各处的施工场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1.6万户解困任务。当有关方面代表群众向他赠画表示感激时,他婉言谢绝:我做的事是应该的,这画不能收。

住在重庆路的居民不会忘记,那天凌晨二时,煤气管道突然暴裂,当居民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时候,倪天增已经赶到了现场,组织抢修,疏散居民,为居民送来早点。天蒙蒙亮,大雾聚起,他又想到居民过江会遇到麻烦,马不停蹄,立即赶赴通车不久的南浦大桥。大雾散去,他又匆匆赶到办公室上班。这天他仅睡了两个小时。

1992年初,罕见的寒潮袭击上海,出现了大面积水管冻裂。倪天增亲临指挥,组织房管、公用部门日夜抢修。深夜,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他来到杨浦区控江新村的一户居民家中,踩着“吱吱”作响的竹梯子,爬上屋顶,察看水箱冻裂情况,慰问正在抢修的房修工人……

他时时刻刻把市民的冷暖挂在心头,在困难、危险时刻,处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可谁会料到,倪副市长过的是平民生活。担任副市长后,他仍然住在南市区老城厢的一间不到16平方米的平房里,房内的陈设是最普通不过了:放电话机的五斗橱还是结婚时买的,小得可怜的写字台上堆满了书籍资料,用来批文件地方没几个巴掌大。副市长家与左邻右舍一样,要倒马桶,要买煤饼。他不会骑黄鱼车,每次都是用扁担把煤饼挑回家,邻居们都不忍心看他一介书生,力不从心地挑那副煤挑子,想帮帮他,可他总是要自己亲自挑。

一次市建委一位负责的同志来找他汇报工作,正遇上他弯着腰,一手擦着脸,一手拿着铁钳子给炉子里加煤饼。看着副市长侍弄煤炉时那熟练的动作,这位市建委的负责同志竟许久说不出话来。事后,这位负责同志劝倪天增说:“副市长,给自己批个液化气吧!你觉得不便的话,由我来落实。”倪天增听后,婉言谢绝:“那怎么行!左右邻居、前后街坊都用煤饼炉,我怎么能用液化气,共产党的干部要和老百姓一样,决不能搞特殊化。”

两年后,倪天增家搬迁到了康平路100弄9号4002室,那仍是并不宽敞的三室一厅住宅。普普通通的涂料粉墙,碌片作地,家具大都是从老房子里搬来的。色样不配套,成色也不配套。卧室里一对浅黄色人造革沙发,有些地方已经开裂了,露出了里面的海绵,弹簧也坏了,坐上去弹不上来。就是这对沙发,也是为了接待工作上的来访者,他才花了40元买来的。室内简陋,没有空调。炎夏,他常常穿着短裤、汗衫在灯下挥汗批阅文件;寒冬,他时常因为冷得直哆嗦,不得不用一条毯子裹在腿上御寒,有时干脆站起身,在水泥地上跳几跳,跺几跺。有些第一次来到他家的人,不禁感到惊讶:“这是副市长的家啊!”但他自己总觉得与一般市民相比,已经够好了。

倪天增在担任副市长的近十年时间中,分管城乡规划、城市建设管理、防灾抗灾等工作。“十年倾心宏观事,壮年青丝变白头。”回顾近十年的历程,上海的河流污水、上海站、国际候机楼、地铁、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全市的房改措施出台,208公里的防汛墙和吴淞路闸桥的建设,全市的房措施出台,煤气化发展的规划制订,浦东新区开放、开发的近远期的规划。那一个项目,那一项政策不浸透倪天增的心血和汗水!市民称他为“辛苦市长”、“风雨市长”。朱熔基总理称誉他为“市民的公仆”,“勤政的楷模,汗洒浦东,功在千秋”。

由于长年超负荷的工作,倪天增隐病在身,不幸于1992年6月7日11上午时45分,在北京中央学校网球场打球时,因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溘然逝世,终年54岁。为怀念天增的勋绩,在逝世一周年之际,上海市领导支持编辑出版了《人民公仆倪天增》。

八、荣誉

1992年11月,被上海市政府追授为上海市市政建设特等科技功臣。

九、评价

“一生正气栉风沐雨替人民住行奔走鞠躬尽瘁,两袖清风蹈火涉水为城市建设操劳死而后己”。

倪天增在设计院院长和副市长任上主持和设计了上海的许多重大建设规划和对现在有深远影响的开发工程,包括浦东开发的规划,虹桥开发区规划、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规划等等,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杰出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并且提出了长三角经济圈、上海市地铁规划等概念,并且主导了防汛防洪工程、上海市重大水源工程、菜篮子工程等,切实为老百姓谋福利保安全促发展,是人民的好公仆,好党员,好干部。

十、著作

《伟大的跨世纪工程》

《上海与水》

十一、故居

倪天增祖居,即倪宅,位于浙江省嘉兴,西塘系西塘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原有五开间五进深,第一、二进间为一宽敞的天井,植桂花树两株。  第二进正厅承庆堂,为整幢建筑的核心。记得在1998年第一届西塘旅游节的时候,倪宅尚未修复,里面杂乱一片,时应邀参加旅游节活动的倪天增夫人郑礼贞女士,面对破败的倪氏旧宅,禁不住热泪盈眶。第二年,倪宅全面修复开放,后又经过两次修缮(去年和今年),倪宅( 倪宅内,除了正厅外,还布置了倪天增生平事迹陈列和遗物展示,此外还有明清风格的居家摆设展示,如琴房、棋房、书画室、卧房、厨房、帐房,等,堪称一部廉政教育和江南传统生活习俗的教科书。 前两进)已基本恢复明清原貌。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