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秩照片

周秩

周秩个人资料:周秩(1916.05~2011.12),男,广东南海人。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正部长级医疗待遇)、党组成员。离休干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四〇四厂主要创建者,首任厂长、党委书记。……
资料更新时间:2019-12-21 05:25:37

一、个人简介

周秩(1916.05~2011.12),男,广东南海人。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正部长级医疗待遇)、党组成员。离休干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四〇四厂主要创建者,首任厂长、党委书记。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秩

别名:曾用名潘永金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6.05

逝世日期:2011.12

职业: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延安抗大总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核四〇四厂主要创建者

性别:男

三、人物生平

周秩(曾用名潘永金),广东南海人。1916年5月出生,金陵大学肄业。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6月起,在延安抗大总校一大队、东北干部训练班学习。

1940年1月起,任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教导队、417团文化教员,旅政治部宣传科宣传干事、股长、副科长、科长,356旅8团政治处主任。

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139师417团副政委、政委,湖南湘西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1951年6月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

1953年12月起,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1957年3月起,任二机部14局副局长,国营404厂党委书记、厂长。

1978年6月起,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核工业部顾问、党组成员。

1985年2月离休。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正部长级医疗待遇)、党组成员周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2月21日16时25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周秩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四、人物成就

2011年12月21日,原二机部副部长周秩在北京逝世。这位老人95年的人生,有很大部分都是与中核四○四有限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57年参与四○四厂筹备工作,随后长期担任四○四厂厂长、书记等主要领导职务。20余年间,他与四○四同患难、共命运,见证了四○四的诞生与艰难发展历程。此后,他即使担任二机部副部长,甚至离休后,也依然心系四○四,关注着四○四的发展。

1957年7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周秩,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四局,负责四〇四厂的选址、勘探、临建、三通等工作。从此,周秩与四○四结缘。

四○四厂筹建之初,既面临着技术上的空白与匮乏,又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双重挑战。其间,周秩带领实习小组去前苏联参加了设计工作,尽可能地收集各种图纸资料。回国后,他又在北京与工地间来回奔波。

1958年冬天,时任四○四厂厂长的周秩,与大批施工队伍一起坚守在戈壁滩。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用水都要从几十里外拉运。一盆水,先洗脸,后洗脚,洗了衣服还要和煤砖。到了晚上,戈壁奇寒,许多同志都穿上大衣,戴上皮帽和口罩,再盖上被子,“全副武装”睡觉。半夜火灭了,火炉上的水,到早晨都结成了冰块……

工程全面铺开不久,又遭遇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工地有好几万人,而粮食奇缺,大家被迫以骆驼草籽充饥,许多人身体出现浮肿。二机部指示四○四厂尽快考虑撤队伍。危急关头,周秩和领导班子拟定了两个方案:一是组织运粮队到新疆运粮,组织打猎队进祁连山打猎,派领导同志向外省求援,千方百计保障食品供应;二是实地考察了伊宁等撤离地点。最后,厂党委作出了队伍不撤离的决定。四○四人咬紧牙关顶住了生存危机,熬到了1961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之时。对此,周秩曾说:“我们领导班子捏着一把汗啊!将来一是准备领功,一是准备坐牢。”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遭遇经济困难的同时,前苏联停援,给四○四的工程建设和科研攻关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经济、政治形势严峻,技术条件薄弱的不利局面下,周秩领导四○四人响应党中央的指示,坚决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加紧科研攻关,全力争取在1964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当时,攻关条件极其简陋,有些模拟试验是从一根铜管、一台旧真空泵着手开始的。周秩带领全厂职工严格按照周恩来总理“周到细致,万无一失”的方针,艰苦创业,全力推进生产科研工作。1964年,四○四厂组织攻关人员多次研究方案,精心组织反复试验,严格确定产品加工人员和运送路线,最终确保了产品的成功加工。

周秩在文章中回忆道,加工产品谁上车床,谁主刀,都是经过研究比较后选定的。要根据每个人的技术专长、操作水平、思想和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严格选定加工人。原公甫当时排在第一位,这才有了以后“原三刀”的美名和产品的成功加工,也才有了我国首颗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

在抓生产科研的同时,周秩意识到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远学大庆,近学兰炼”的口号,加强以调度为中心的生产指挥系统,建立岗位责任制。在“文革”期间,周秩等厂领导受到冲击,四○四厂也一度出现了有章不循、生产秩序混乱的局面。1971年,周秩重新主持工作后,迅速恢复了相关的管理工作,逐渐形成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八制一法”,并在全厂推广。1977年,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四○四厂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周秩等领导在建厂初期就加强管理的工作,为如今四○四形成许多好的管理制度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

1978年,周秩调任二机部副部长,三年后离休,居住在北京。这期间,周秩身在京城却心系“核城”。在他的8场传统教育报告中,其中一个专题就是核工业第一次创业,为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四,了解“核城”人。

除了做传统教育报告外,周秩还多次撰写回忆文章,讲述在四○四的创业历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文章真实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业往事,许多情节让人印象深刻,感触良多。如“全副武装”睡觉,不怕“风吹沙打”等,都为核城年轻一代学习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

周秩生性乐观豁达,离休后身体一直很好。2006年,年已九旬的周秩参加了四○四厂生活基地搬迁庆典。庆典时适逢下雨,他在即兴讲话中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戈壁滩上下一场雨,也是一件大好事!”引得全场职工鼓掌欢呼。

庆典后,周秩回到了阔别25年的“核城”,受到了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他赴上游,下工厂,参观厂史展览馆,漫步核城公园,广泛接触职工群众。看到四○四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职工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职工精神面貌非常好,老人十分欣喜。

两年后,92岁高龄的周秩应邀参加了四○四创建50周年庆典,再次来到“核城”,并深情留言,表达了对四○四的殷切期望。

京城“核城”两相牵。多年来,无论是身居京城,还是偶尔“回乡”,四○四都是周秩的牵挂。仅2005年以来,老人就先后向四○四党委、报社寄发专稿、题词五六次。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正是老领导对四○四厂、对核工业永恒的情怀。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