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义照片

卢山义

卢山义个人资料:卢山义(1920年2月——2007年10月),中国界首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安徽省最年长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传承的界首彩陶的烧制技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更新时间:2020-02-25 05:39:13

一、个人简介

卢山义(1920年2月——2007年10月),中国界首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安徽省最年长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传承的界首彩陶的烧制技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基本资料

中文名:卢山义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0年2月

逝世日期:2007年10月

三、人物简介

卢山义,(1920年2月——2007年10月),界首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安徽省最年长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卢山义出生在素有“陶艺之乡”之称的安徽省界首市卢窑村一个艺术之家;祖上以手工艺品为生,其父为当地有名的戏剧刻画名匠。卢山义自幼就受父亲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喜欢上民间酒坛、花瓶、脸盆上绘制的鸟语花香,并萌发出艺人的聪颖智慧;受到父亲的支持并教授其走上从艺人生。在他十五岁那年他父亲的去世使他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并使得其技艺很快成熟起来。

由于老艺人出生的年代处在旧社会,童年没念过书,文化方面接受民间戏剧的渲染,他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于是从民间戏剧人物中找素材,卢山义刻画出一段一段历史剧、武戏中的情节和人物个性,卢山义刻画的刀,钢劲有力、辟头盖脑、势如破竹;戏剧中表现骑马,演员表演“行头马鞭”卢山义认为画中表现的不解其义,他推陈出新画出了具有神奇般的飞马行空,使得其画笔下的马不仅是战马,更是神马,这就是卢山义刻画的马。对于人物的表现卢山义艺人抓住京剧中的脸谱形象有之采取淡而雅的脸谱,画出的人物具有精、气、神综合的美感。“刀”“马”“人”三者聚在一起,便形成了卢山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技巧被他命名为“刀马人”。将此艺术技术绘制在器皿、花瓶、坛、罐上配以界首特有三彩釉:红、白、绿,烧制成“刀马人”工艺品,件件如同向你讲述历史故事,使你有如身临其境的竟境,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和观赏性。“刀马人”是老艺人在国内独创一派的艺术技巧,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风格,是民间艺术的传奇珍宝。他的作品被艺术家们评誉为:“有形不至而艺至之妙趣”被称为东方之秀。

2006年元月,皖西北界首彩陶的烧制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12月中下旬,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机构调查、认定和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单发布,全国166人获此殊荣,安徽4位老艺人榜上有名。其中就有传承界首剔花陶艺技艺的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民间艺人卢山义老人。

自界首城区东南出顺河街约行十五分钟左右,在一片村庄的包围中,界首陶瓷厂就坐落于此处。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卢山义———这个被称为“界首最后一位彩陶艺人”就住在里面。其间,虽然有人愿意出高价收购该厂,并高价“收买”卢山义,但都被他一口拒绝。这位固执的老人从未动摇过离开此地的念头。在界首陶瓷厂,他一呆就是70多年。他生命的全部几乎都献给了“彩陶”。这里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精神的全部,也是他艺术人生的最后归属。

四、主要贡献

在界首境内,白练一般的颍河自西向东,亘古不息。两岸蕴藏着历经河水冲刷沉积的黄胶泥土层极为丰富。黄胶泥可塑性强,极适合在陶瓷制品上以原材料的形式出现。靠着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界首陶”应运而生。

据历史资料中记载,界首田营一带曾集中有卢窑、魏窑、后魏窑、计窑、朱窑、张窑等十三个窑口,后称为“十三窑”,主要生产三彩刻花陶、民风陶、建筑陶等,最重要的是界首陶一直保留和继承了祖传的传统三彩刻画陶瓷工艺,在造型、制坯、设色、配料、上釉,烧制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1920年10月,卢山义就出生在素有“陶艺之乡”之称的田营镇卢窑村的一户农家。其祖父卢井卿,是界首彩陶之乡颇有名气的一位刻画能手。他的父亲卢之凯尤其擅长寺庙、楼阁装饰和三彩刻画坛罐,也是当地有名的戏剧刻画名匠。

卢山义自幼便继承了家族的衣钵。他第一次刻画的就是画鱼盆,画了还不敢拿出来,怕画得不好,挨父亲的骂。结果还是被祖父发现了,逼着他拿出来,见到当时10岁孩子的作品,祖父不禁暗暗高兴,随意勾了几笔,严肃地说:这样看不是很好吗?在得到祖父的鼓励后,卢山义开始画“对屁股”桃、“对屁股”石榴,渐渐地养成了兴趣,连吃饭时,也常用筷子在桌子上写写画画。寒来暑往,花鸟鱼虫在他手下信手拈来,活灵活现。

卢山义还有个爱好就是看戏。当地有名的沙河调及河南豫剧,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看。戏剧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他,并激发了把人物形象画到陶胎上的冲动。有人不解,便问卢山义,陶胎上的素材是如何来的?卢山义说,我满脑子里都是戏,叮叮咚咚锣鼓一定格,人物的眼神我都记得很清楚。所以,他画的戏曲人物,不重样。的确,在他的笔下,《三英战吕布》、《罗通扫北》、《穆桂英挂帅》等戏曲,都成为他刻画的主题和灵感的源泉。

在一次刻画的时候,卢山义想,拿马鞭当骑马,不够威武。就在刻画的时候,他把代表马的马鞭换成了马,如此一改,遒劲有力,劈头盖脑,势如破竹;马,不仅是战马,飞马行空,更是神马;人,眼神传递,架势威武,有精、有神、有气,刻画独到,“刀、马、人”三者聚在一起,便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技巧被命名为“刀马人”,这独创一派的技艺,被艺术家们评誉为“有形不至而艺至之妙趣”。

1957年,卢山义光荣地出席了全省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参加了建国后首届全国艺人代表大会,被国家命名为“民间艺人”。1960年,卢山义参加全省劳模会归来,省里派人来看望他,看到生产景象红红火火,而厂房围墙用的破盆烂罐,十分不协调,决定对他予以支持,县里在城郊结合部建立了以他为首的界首工艺陶瓷厂。

1983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来到界首工艺陶瓷厂进行创作实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韩美林与卢山义及卢山义的儿子卢群山一起搞创作,研究陶艺的各套技术,共同创作出了“腰鼓坛”,1984年4月获轻工业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那时,卢群山担任韩美林老师的助手,共同研制出了“硅硼系无毒彩釉”,把釉色从原来单调的色彩丰富起来。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