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照片

俞振飞

俞振飞个人资料:俞振飞(1902年7月15日-1993年7月17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著名昆剧小生,著名昆剧演员,(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月十一日)生,名远威,字涤盫,号箴非,原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生于苏州义巷。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小生。1993年7月17日(农历癸酉年五月廿八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资料更新时间:2023-10-03 09:03:06

艺术家 人物 小生 俞派

一、个人简介

俞振飞(1902年7月15日-1993年7月17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著名昆剧小生,著名昆剧演员,(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月十一日)生,名远威,字涤盫,号箴非,原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生于苏州义巷。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小生。1993年7月17日(农历癸酉年五月廿八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他擅长演出的剧目,昆曲有《牡丹亭》、《长生殿》、《太白醉写》、《墙头马上》、《游园惊梦》、《琴挑》、《断桥》等等;京剧有《群英会》、《奇双会》、《玉堂春》、《春秋配》、《监酒令》等。

二、基本信息

中文名:俞振飞

外文名

别名:俞远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血型身高体重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2年07月15日

职业:著名昆剧演员

毕业院校经纪公司

三、代表作和成就

代表作品 《俞振飞艺术论集》《振飞曲谱》
主要成就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昆剧小生

四、个人经历

演艺经历

俞振飞与程砚秋合演《春闺梦》

俞振飞(1902年7月15日—1993年7月17日),男,京剧、昆曲小生。名远威,字涤盫,号箴非,江苏松江人。生于苏州义巷。出生在昆曲世家,父俞粟庐为著名昆曲唱家,自成“俞派”。

他6岁从父习曲,14岁起先后拜沈锡卿、沈月泉等名师学艺,能昆曲戏200余折。

1914年首次登台

1930年北上,经程砚秋介绍拜程继先为师,正式下海为专业演员。与程砚秋合作六年间,誉满京、津、沪、宁、渝等各大城市。章遏云、新艳秋、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等诸多名家同台合作。并曾担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

1958年曾参加中国艺术代表团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等国演出昆曲《百花赠剑》80余场。著有《振飞曲谱》、《习曲要解》、《念白要领》、《俞振飞艺术论集》等行世。俞振飞曾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于“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时,为他颁发了奖状。

198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他擅长演出的剧目,昆曲有《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荆钗记》、《太白醉酒》、《墙头马上》、《千忠戮》等;京剧有《群英会》、《奇双会》、《玉堂春》、《春秋配》、《断桥》、《打侄上坟》、《鸿鸾禧》、《辕门射戟》、《红拂传》、《春闺梦》等。

俞振飞学识渊博,能诗善画,其表演儒雅优美,倜傥不群,擅演冠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角色,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极富书卷气。俞振飞天赋佳嗓,大小嗓运用自如。演唱注重字、音、气、节,精研音韵口法,讲究吞吐虚实,发展了“俞派”唱法。1993年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俞振飞剧照

艺术经历

6岁从父习曲,14岁业余登台,演小生;先后拜沈锡卿、沈月泉等名师学艺,能昆曲戏200余折。1914年首次登台,1920年学演京剧,先从李智先习老生,不久即改学小生,得蒋砚香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3年程砚秋赴沪演出,特邀其合作颇获好评。1931年,俞振飞在暨南大学担任讲师,经程砚秋要求,乃辞去讲师职务,赴北京参加演出。复拜入程继先门下,学京剧小生。1934年正式转为秋声社专业小生演员,受到程继先的悉心指教。在程砚秋的新编剧目中,俞振飞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他演《红拂传》的李靖、《梅妃》的唐玄宗、《春闺梦》的王恢等角色,都有新的创造。30年代以来先后与程砚秋、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合作。与程砚秋合作六年间,誉满京、津、沪、宁、渝等各大城市。1941年应聘赴沪,后定居上海。40年代末到香港演出,1955年返北京。还曾与周信芳、黄桂秋、章遏云、新艳秋、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等诸多名家同台合作。

1948年与张君秋合拍了《玉堂春》彩色影片,1955年和1959年与梅兰芳先后又拍摄了《断桥》和《游园惊梦》的彩色艺术影片。

五、演艺经历

演艺经历

俞振飞与程砚秋合演《春闺梦》

俞振飞(1902年7月15日—1993年7月17日),男,京剧、昆曲小生。名远威,字涤盫,号箴非,江苏松江人。生于苏州义巷。出生在昆曲世家,父俞粟庐为著名昆曲唱家,自成“俞派”。

他6岁从父习曲,14岁起先后拜沈锡卿、沈月泉等名师学艺,能昆曲戏200余折。

1914年首次登台

1930年北上,经程砚秋介绍拜程继先为师,正式下海为专业演员。与程砚秋合作六年间,誉满京、津、沪、宁、渝等各大城市。章遏云、新艳秋、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等诸多名家同台合作。并曾担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

1958年曾参加中国艺术代表团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等国演出昆曲《百花赠剑》80余场。著有《振飞曲谱》、《习曲要解》、《念白要领》、《俞振飞艺术论集》等行世。俞振飞曾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于“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时,为他颁发了奖状。

198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他擅长演出的剧目,昆曲有《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荆钗记》、《太白醉酒》、《墙头马上》、《千忠戮》等;京剧有《群英会》、《奇双会》、《玉堂春》、《春秋配》、《断桥》、《打侄上坟》、《鸿鸾禧》、《辕门射戟》、《红拂传》、《春闺梦》等。

俞振飞学识渊博,能诗善画,其表演儒雅优美,倜傥不群,擅演冠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角色,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极富书卷气。俞振飞天赋佳嗓,大小嗓运用自如。演唱注重字、音、气、节,精研音韵口法,讲究吞吐虚实,发展了“俞派”唱法。1993年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六、所获荣誉

俞振飞1957年曾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于“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时,为他颁发了奖状。198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七、演出剧目

俞振飞与梅兰芳、梅葆玖合演《断桥》

演出剧目一

《四郎探母》(杨宝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飞)1943年8月12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十二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演于黄金大戏院。

演出剧目二 《红鬃烈马》(杨宝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飞)

1943年8月13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十三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天,演于黄金大戏院。

演出剧目三

《击鼓骂曹》(杨宝森,娄振奎)

《拾玉镯》接《法门寺》(杨宝森饰赵廉,李玉茹饰孙玉姣、宋巧姣,俞振飞饰傅朋,孙盛武饰前刘媒婆,艾世菊饰贾桂,袁世海饰刘瑾,哈宝山饰宋国士,芙蓉草饰后刘媒婆,刘斌昆饰刘公道)

1943年8月27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廿七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十七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演于黄金大戏院。演出全部《杨家将》,包括:金沙滩、双龙会、双被擒、双招亲、两狼山、盼救兵、芭蕉树、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状、雁门关、打御史、清官册、调寇准、南清宫、审潘洪。其中杨宝森饰前杨令公后寇准,高盛麟饰前杨七郎,李玉茹饰铁镜公主,芙蓉草饰萧太后,娄振奎饰后杨七郎,哈宝山饰杨六郎,俞振飞饰八贤王,孙盛武饰马牌子,袁世海饰后潘洪

1943年8月28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廿八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十八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八天,演于黄金大戏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杨家将》。其中杨宝森饰前杨令公后寇准,高盛麟饰前杨七郎,李玉茹饰铁镜公主,芙蓉草饰萧太后,娄振奎饰后杨七郎,哈宝山饰杨六郎,俞振飞饰八贤王,孙盛武饰马牌子,袁世海饰后潘洪

1943年8月31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初一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一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一天,演于黄金大戏院。

演出剧目四

《状元谱》(杨宝森,俞振飞)

《捉放曹》(杨宝森,娄振奎,哈宝山)

1943年9月8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初九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九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九天,演于黄金大戏院。演出全部《杨家将》,包括:金沙滩、双龙会、双被擒、双招亲、两狼山、盼救兵、芭蕉树、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状、雁门关、打御史、清官册、调寇准、南清宫、审潘洪。其中杨宝森饰前杨令公后寇准,高盛麟饰前杨七郎,李玉茹饰铁镜公主,芙蓉草饰萧太后,娄振奎饰后杨七郎,哈宝山饰杨六郎,俞振飞饰八贤王,孙盛武饰马牌子,袁世海饰后潘洪

1943年9月9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初十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十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天,演于黄金大戏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杨家将》。其中杨宝森饰前杨令公后寇准,高盛麟饰前杨七郎,李玉茹饰铁镜公主,芙蓉草饰萧太后,娄振奎饰后杨七郎,哈宝山饰杨六郎,俞振飞饰八贤王,孙盛武饰马牌子,袁世海饰后潘洪

1943年9月16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十七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十七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七天,演于黄金大戏院。演出全部《杨家将》,包括:金沙滩、双龙会、双被擒、双招亲、两狼山、盼救兵、芭蕉树、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状、雁门关、打御史、清官册、调寇准、南清宫、审潘洪。其中杨宝森饰前杨令公后寇准,高盛麟饰前杨七郎,李玉茹饰铁镜公主,芙蓉草饰萧太后,娄振奎饰后杨七郎,哈宝山饰杨六郎,俞振飞饰八贤王,孙盛武饰马牌子,袁世海饰后潘洪

1943年9月17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十八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十八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八天,演于黄金大戏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杨家将》。其中杨宝森饰前杨令公后寇准,高盛麟饰前杨七郎,李玉茹饰铁镜公主,芙蓉草饰萧太后,娄振奎饰后杨七郎,哈宝山饰杨六郎,俞振飞饰八贤王,孙盛武饰马牌子,袁世海饰后潘洪

1943年9月20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廿一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四十一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四十一天,即与李玉茹合作的第一期最后一天,演于黄金大戏院。此后休息一周。

演出剧目五

《四郎探母》(杨宝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飞)

1943年9月30日,农历癸未年九月初二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五十一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五十一天,演于黄金大戏院。

演出剧目

《红鬃烈马》(杨宝森,章遏云,俞振飞,芙蓉草,艾世菊)

1943年10月20日,农历癸未年九月廿二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七十一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七十一天,演于黄金大戏院。

演出剧目

《打侄上坟》(杨宝森,俞振飞,茹富蕙)

《琼林宴》(杨宝森,王泉奎,茹富蕙,艾世菊)

1946年,农历丙戌年,秋:秋声社抗战胜利后赴沪演出

本年秋至次年夏,程砚秋先应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邀,率秋声社赴沪演于中国大戏院。演毕,又应王准臣先生之请续演营业戏两期共六十六天于天蟾大舞台,第一期与谭富英先生合作,加入叶盛兰、袁世海、高盛麟;第二期与李少春、俞振飞、芙蓉草合作,阵容齐整,名角云集。砚秋把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创演的全部本戏如《赚文娟》、《花舫缘》等,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排的全部本戏《费宫人》、《锁麟囊》、《女儿心》等一一展示于舞台,甚至连多年未曾露演的别具风格的传统老戏如《玉堂春》、《骂殿》、《桑园会》、《御碑亭》、《弓砚缘》、《汾河湾》等都演了,可以说是程派艺术的一次总检阅和总结性质的演出,获得空前的成功。

1946年11月,农历丙戌年: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

杨宝森随梅兰芳剧团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此为杨首次参加梅剧团,虽为梅挎刀,但有时排名并列,双挂头牌。其他主要演员还有萧长华、姜妙香、俞振飞、刘连荣、芙蓉草、杨盛春、王泉奎、哈宝山、何润初、刘斌昆、叶盛茂、韩金奎等。演出自11月2日起,至次年1月8日,期间12月24至28日因梅兰芳赴京参加演剧,停演。

1946年11月16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三日: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十五天

杨宝森首次随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十五天,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此为杨首次参加梅剧团,虽为梅挎刀,但有时排名并列,双挂头牌。

演出剧目六 《状元谱》(杨宝森饰陈伯愚,俞振飞饰陈大官)

1946年12月2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九日: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三十一天

杨宝森首次随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三十一天,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此为杨首次参加梅剧团,虽为梅挎刀,但有时排名并列,双挂头牌。

演出剧目七 

《八大锤》(车轮大战、断臂说书)(杨宝森饰王佐,杨盛春饰前陆文龙,俞振飞饰后陆文龙,刘连荣饰兀术)

1947年10月,农历丁亥年:杨宝森二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

杨宝森随梅兰芳剧团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此为杨第二次参加梅剧团。其他主要演员还有萧长华、姜妙香、俞振飞、钱宝森、魏莲芳、杨盛春、王泉奎、哈宝山、李多奎、吴富琴、李盛泉、茹富蕙等。演出自10月2日起,至12月4日,期间10月28至30日因梅兰芳患感冒,遵医嘱,停演三天。

1947年10月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二日:杨宝森二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五天

杨宝森二次随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五天,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此为杨第二次参加梅剧团。

演出剧目八

全部《红鬃烈马》(梅兰芳饰王宝钏,杨宝森饰薛平贵,俞振飞饰高思继,魏莲芳饰代战公主)

1947年10月22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九日:杨宝森二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二十一天

杨宝森二次随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二十一天,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此为杨第二次参加梅剧团。

演出剧目

全部《红鬃烈马》(梅兰芳饰王宝钏,杨宝森饰薛平贵,俞振飞饰高思继,魏莲芳饰代战公主)

1947年11月2日,农历丁亥年九月二十日:杨宝森二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三十二天

杨宝森二次随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三十二天,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此为杨第二次参加梅剧团。

演出剧目九

日场

《琼林宴》

夜场

《状元谱》(杨宝森,俞振飞,茹富蕙)

1948年4月11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初三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八天

杨宝森三次随梅兰芳剧团演出第八天,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此为杨第三次参加梅剧团。

演出剧目十

全部《八大锤》(杨宝森饰王佐,高盛麟饰前陆文龙,俞振飞饰后陆文龙,高雪樵饰岳云,李盛泉饰乳娘,王泉奎饰兀术,王元芳饰岳飞)

1948年5月1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廿三日:杨宝森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二十八天

杨宝森三次随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二十八天,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此为杨第三次参加梅剧团。

演出剧目十一

《状元谱》(杨宝森,俞振飞,李盛泉,贾松龄)

1956年1月10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廿八日:中央领导于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剧场观看京剧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于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剧场观看京剧。

演出剧目十二

《打渔杀家》(周信芳,童芷苓)

《断桥》(李玉茹,俞振飞)

《泗州城》(张美娟)

《小放牛》(赵国帧,孙正阳)

1958年4月20日,农历戊戌年三月初二日:中国戏曲歌舞团出访欧洲

言慧珠、俞振飞、李玉茹、张美娟等参加中国戏曲歌舞团出访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等国,10月回国。

八、重大演出

1959年7月,农历己亥年:上海举行各剧种流派观摩大会串

7月至8月上海举行各剧种流派观摩大会串,7月9日、7月10日,京昆剧大会串在人民大舞台举行,周信芳、盖叫天、俞振飞、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纪玉良、王正屏等参加演出。周演出剧目为《义责王魁》、《徐策跑城》等。

1960年1月21日,农历己亥年十二月廿三日:彩色戏曲电影《游园惊梦》拍摄完成

彩色戏曲电影《游园惊梦》拍摄完成,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主演

1961年6月,农历辛丑年:上海市京昆传统剧目会串

上海市京昆传统剧目会串,周信芳与俞振飞合作演出《群英会》、《打侄上坟》等戏。

1961年6月13日,农历辛丑年五月初一日:上海市京昆传统剧目会串举行

6月13日至6月18日,上海市京昆传统剧目会串举行,主要演出建国后较少上演或从未上演的剧目,其中有周信芳、俞振飞的《群借华》和《打侄上坟》,童芷苓、孙正阳的《十八扯》,赵文奎、童祥苓的《五台山》,小王桂卿的《雅观楼》等。新华、新民、黄浦三个京剧团分别演出《金钱豹》、《盘丝洞》、《十八罗汉斗大鹏》、《别宫祭江》、《金雁桥》、《周仁献嫂》、《武文华》、《马前泼水》、《斩经堂》、二本《侠义江湖》等,上海京剧院二团演出《两将军》、《盗银壶》、头二本《虹霓关》等剧。

1961年7月17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初五日:周恩来、陈毅观看京剧《杨门女将》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友谊电影院观看了上海市戏曲学校京昆实验剧团准备赴港演出的剧目《杨门女将》。周总理指示邀请上海文艺界著名人士看戏、座谈,并指出由俞振飞、李玉茹、张美娟等组成艺术指导小组,加工提高艺术质量。

1961年12月21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十四日:上海青年京剧团1961年赴香港访问演出

以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为基础组成的上海青年京剧团赴香港访问演出。剧目有《白蛇传》、《杨门女将》、《断桥》、《贩马记》等,主要演员李炳淑、杨春霞、孙花满、齐淑芳、蔡正仁、蒋英鹤等。艺术指导俞振飞、言慧珠也应邀参加演出。这是建国后上海青年京剧演员首次赴港亮相,演出获得很大成功。

1962年3月5日,农历壬寅年正月廿九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首演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

本日高盛麟在北京工人俱乐部首演。头三场打泡戏为《挑华车》、《一箭仇》、《走麦城》,显示其集杨派、盖、麒于一身独特艺术风格。半个多月后又在北京展览剧场演出。

首日演出剧目

《连升店》(郭元祥,徐韵昌)

《三击掌》(李世济,马盛龙)

《牛皋下书》(张洪祥,陈鸿均)

《挑华车》(高盛麟)

首演当天,中央文化部副部长徐光霄、徐平羽,北京文化局长张梦庚,中国戏校长萧长华以及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俞振飞、言慧珠、李多奎以及崔嵬、阿甲等50多位著名艺术家、评论家到场观看并在演出圆满结束后上台热烈祝贺演出成功。之后,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彭真等中央首长先后或分别多次观看了高的演出。

1964年6月5日,农历甲辰年四月廿五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开幕式及第一轮演出举行

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主持会议,文化部部长茅盾致开幕词,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致贺词,周信芳担任大会顾问并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首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工作者5000多人出席。会演分六轮同时在人民剧场、民族文化宫、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天桥剧场、二七剧场进行。其中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的两部新戏《红旗谱》和《朝阳沟》被无端“枪毙”。

其中上海演出团团长张春桥,副团长李太成、周信芳、俞振飞。

当日至6月10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第一轮演出在北京举行。剧目有:上海演出团演出《智取威虎山》,哈尔滨京剧团演出《革命自有后来人》,北京市实验京剧团演出《箭杆河边》,山东省演出团演出《奇袭白虎团》,北京京剧团演出《芦荡火种》。

1979年1月21日,农历戊午年十二月廿三日:童芷苓、俞振飞、刘斌昆文革后首次重返舞台合作演出

上海京剧一团在人民剧场演出《金玉奴》。童芷苓、俞振飞、刘斌昆主演。这是他们三人在文化大革命后首次重返舞台合作演出。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1980年,农历庚申年:武汉江夏剧院落成

原武汉京剧院(大舞台)因年久重修,历时近两年落成,庆祝新剧场演出的名家云集,如张君秋、俞振飞、李蔷华、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李慧芳等人士参加。

三天演出主要剧目(不分先后)

全部《法门寺》(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

全部《穆桂英辕门斩子》(李慧芳)

《春秋配》(张君秋,俞振飞)

《春闺梦》(李蔷华,黄正勤)

《打渔杀家》(童芷苓,关正明)

李慧芳、董少英还在汉首演了《盗魂铃》,李学四大名旦的唱腔唯妙唯俏,董则迎合武汉观众,学楚剧名家李雅樵的《打金枝》唱腔,因为新颖,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1980年4月15日,农历庚申年三月初一日: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举行

4月15日至4月19日,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市举行。文化部向俞振飞颁发奖状。俞振飞表演了昆剧《太白醉写》,与张君秋合演了《奇双会写状》。上海京剧团、上海市戏曲学校部分人员参加演出。

1980年5月6日,农历庚申年三月廿二日:张君秋1980年赴沪举行艺术交流演出

本日起张君秋在上海劳动剧场举行艺术交流演出,剧目有《龙凤呈祥》、《春秋配》等,俞振飞、童芷苓、言少朋、李蔷华、张文涓、张学津、王正屏、李松年等参加演出。

1981年11月18日,农历辛酉年十月廿二日:上海京剧院恢复建制

上海京剧院恢复建制。俞振飞任院长。

1984年11月,农历甲子年:马博敏任上海京剧院常务副院长

上海京剧院调整领导班子,俞振飞任名誉院长,马博敏任常务副院长并主持日常工作。

1989年1月21日,农历戊辰年十二月十四日:京剧《曹操与杨修》座谈、讨论活动举行

1月21日至1月23日,中国戏曲学会、《人民日报》、文化部艺术局、上海市文化局联合邀请一批北京专家专程来沪观看《曹操与杨修》,并进行座谈、讨论,开展研究活动。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人民日报》副总编范荣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厚生、赵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俞琳,中国戏曲学会秘书长龚和德,以及北京和上海的专家阿甲、王元化、袁雪芬、俞振飞、黄佐临、陈恭敏、余秋雨等。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

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单位

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1990年3月10日,农历庚午年二月十四日:上海京剧界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义演清唱

俞振飞、迟世恭、汪正华、王正屏、李炳淑、李丽芳、李蔷华、张南云、夏慧华、艾世菊、王梦云、马博敏、言兴朋在人民大舞台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义演清唱。

1991年4月8日,农历辛未年二月廿四日:俞振飞舞台生活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俞振飞舞台生活70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商城剧院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写来题词。其后举行四天俞派艺术研讨会。俞门弟子在人民大舞台演出了《监酒令》、《拜月记》、《奇双会》等,俞振飞参演《奇双会团圆》,这是他最后一次登台。

九、艺术传人

他的学生有百余人,蔡正仁、岳美缇等颇得俞氏真传。

十、艺术经历

俞振飞剧照

艺术经历

6岁从父习曲,14岁业余登台,演小生;先后拜沈锡卿、沈月泉等名师学艺,能昆曲戏200余折。1914年首次登台,1920年学演京剧,先从李智先习老生,不久即改学小生,得蒋砚香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3年程砚秋赴沪演出,特邀其合作颇获好评。1931年,俞振飞在暨南大学担任讲师,经程砚秋要求,乃辞去讲师职务,赴北京参加演出。复拜入程继先门下,学京剧小生。1934年正式转为秋声社专业小生演员,受到程继先的悉心指教。在程砚秋的新编剧目中,俞振飞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他演《红拂传》的李靖、《梅妃》的唐玄宗、《春闺梦》的王恢等角色,都有新的创造。30年代以来先后与程砚秋、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合作。与程砚秋合作六年间,誉满京、津、沪、宁、渝等各大城市。1941年应聘赴沪,后定居上海。40年代末到香港演出,1955年返北京。还曾与周信芳、黄桂秋、章遏云、新艳秋、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等诸多名家同台合作。

1948年与张君秋合拍了《玉堂春》彩色影片,1955年和1959年与梅兰芳先后又拍摄了《断桥》和《游园惊梦》的彩色艺术影片。

十一、活动年表

俞振飞剧照

1931年8月,农历辛未年:程砚秋首演《春闺梦》

程艳秋于北京中和园首演《春闺梦》。程砚秋饰张氏,俞振飞饰王恢,哈宝山饰曹襄,吴富琴饰李氏,文亮臣饰刘氏,苏连汉饰赵克妈,曹二庚饰李信,李四广饰孙氏,侯喜瑞饰公孙瓒,慈少泉饰丫鬟。

1933年5月,农历癸酉年:程砚秋二次重组鸣和社

程砚秋第二次重组鸣和社,盖因1932年1月1日砚秋赴欧洲考察戏曲音乐,旅欧游学逾一年又六个月,返北平后即着手重组。除恢复1930年原班外,先后邀请赵桐栅、李多奎、(1934年9月)、钟喜久、钟鸣岐、陈丽芳(1935年1月),又以刘盛莲易赵桐栅(1935年3月),以琴师周长华、任志林易穆铁芬,以鼓师白登云易杭子和(1934年9月),另请刘连荣、谭富英、陈少霖加入,而使“鸣和社“名角汇集,保证了砚秋能够连连排演新剧。

1933年12月20日,农历癸酉年十一月初四日:新汉口大舞台开台

新的汉口大舞台竣工,第一期承租人是章遏云。1933年12月20日汉口大舞台开台,章遏云亲自领衔出演。演出《雷锋塔》、《棋盘山》、《乾坤福寿镜》等王派本门戏,还有程派的《文姬归汉》,梅派的《霸王别姬》。

同台的老生王又宸,章遏云和他合作演《红鬃烈马》、《樊梨花西征》(《女斩子》)、《鹂珠梦》等,互相增光生色。和章遏云配戏的小生,前半个月是下海不久的,合演了《贩马记》、全本《雷锋塔》、《棋盘山》;后半个月是姜妙香,合演了《八本雁门关》等。年仅14岁的张云溪也参加了演出,受到观众重视和好评。最高票价二元四角。

1935年4月3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初一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

俞振飞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李多奎外,新增小生。

当时汉口市戏剧审查委员会规定,要先登记办证,然后才准上演。又因程砚秋缺少便装照片,刁难不给办证。程砚秋过江去武昌谒见了行辕主任张学良和省主席张群,又亲自去戏审会拜客,这样才获准于4月11日先上演后补发登记证。

在程砚秋下榻的东方旅馆,有某报记者请他题字。有位本地的“闻人”在旁插嘴说:“就题‘受宠若惊’这四个字吧!”程砚秋正色说:“我并没有惊啊!”于是提笔书写“戏有益”三字。语云:“勤有功,戏(玩耍,一作嬉)无益”。程砚秋把“无”字换了个“有”字,强调戏曲的移风易俗教育作用,为戏曲艺人争取社会地位。

1935年4月11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初九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一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第一天打炮戏为《玉堂春》。

1935年4月12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初十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二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第二天打炮戏为全本《柳迎春》。

1935年4月13日,农历乙亥年三月十一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第三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第三天打炮戏为全本《碧玉簪》。

1935年4月22日,农历乙亥年三月二十日:程砚秋三次赴武汉演出最后一天

程砚秋率鸣和社三次赴武汉演出。主要配角除贯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本日期满,共演12天。最后三天为满足观众要求加售站票。

此后鸣和社赴湖南演出。6月,由湖南北返路过武汉,新市场大舞台挽留了5天。

1937年2月4日,农历丙子年十二月廿三日:吴泰勋为其母五旬寿诞举办堂会戏

吴泰勋为其母五旬寿诞举办堂会戏,余叔岩、程砚秋、侯喜瑞、、吴彦蘅等名伶都参加演出,是晚余叔岩演《托兆碰碑》,唱做念打不减当年,特别是后场几个软刀花及碰碑之身段,无处不美观。工夫之深,足以超越侪辈。

1937年4月9日,农历丁丑年二月廿八日:程砚秋在上海首演《费宫人》

程砚秋于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费宫人》。程砚秋饰费贞娥,饰崇祯帝,侯喜瑞饰李闯,钟喜久饰李过,吴富琴饰公主。

1937年4月21日,农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砚秋组秋声社

俞振飞

程砚秋组秋声社,社长吴富琴。程砚秋与王少楼并挂头牌,成员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广、侯喜瑞、程继先、鲍吉祥、哈宝山、李多奎、苏连汉、钟喜久、钟鸣岐、扎金奎、、刘永利、张蝶芬;司鼓白登云,琴师周长华、任志林,大锣高文诚,舞台监督高登甲。不久昆曲音乐家韩子和亦加入,八月份脱离返沪由顾珏荪易之。张春彦代鲍吉祥和哈宝山,慈瑞泉年迈以慈少泉继之,以孙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当年新搭入的有叶盛茂、李克昌。

编剧事宜虽由金仲荪先生统筹,由于金主持中华戏校、戏曲研究所和《剧学月刊》常务,势难分身,遂先后延聘杜颖陶、陈墨香,特别是翁偶虹先生参与新剧的编撰工作。

1941年9月,农历辛巳年:程砚秋八次赴上海演出

程砚秋八次赴上海演出,与杨宝森并挂头牌,其他主要合作者有姜妙香、、芙蓉草、刘连荣、艾世菊等,杨宝忠亦参加为杨宝森操琴。这期演出自10月1日起,至11月13日止,一个半月。于11月返京。

1943年8月,农历癸未年:宝华社二次赴沪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本次分两期,第一期自8月11日起至9月20日,先与李玉茹等同台;第二期与章遏云再度合作。这两期其他演员基本相同,有芙蓉草、、袁世海、高盛麟、娄振奎、高德松、哈宝山、艾世菊、孙盛武、刘斌昆、李盛泉等。

1943年8月11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十一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一天

杨宝森带领宝华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演于黄金大戏院。

十二、艺术特色

俞振飞书法作品

俞振飞天赋佳嗓,唱曲时注重“字、音、气、节”,创造了讲究声律、韵味的唱法,发展了“俞派”唱法。对京剧小生的唱法、念白、咬字、用气、运嗓,都有独特的追求,形成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表演风格。他精通诗词书画,擅长吹笛,在笛风、指法、随腔运气方面有很高造诣。

俞振飞在70年的舞台生涯中,不仅把昆曲中边歌边舞的特殊表演手段带进了京剧,还将浓郁的“书卷气”引入京剧表演,丰富了京剧小生一行;同时又把京剧明快强烈的风格引入昆曲,促进了这两个剧种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俞振飞的小生,在唱念的声情、表演的气度以及动作的幅度、节奏上,处处区分人物之间豪迈俊逸与放荡骄矜、风流倜傥与肤浅轻薄的界限。在他的审美思想中,雅中求俗,俗中求雅,由此形成他表演艺术难以企及的高度。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培凯说:“俞先生把从家学中继承的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带到传统的演剧里面。这就像文人学者配合职业演员,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那里把关。”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被称为“儒雅巾生”。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